第一章 战争阴云下的帝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宋家小二字数:3373更新时间:24/12/02 07:08:48
    朱元璋于1368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封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为了巩固明朝江山,朱元璋先后分封自己的子孙为藩王,分驻全国要害之地,这些分封藩王都除了在自己封地之内有行政经济等管理权,更是拥有军权,有些藩王的军队实力达十万之巨,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燕王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于应天府,朱元璋心痛不已,为维护自己确定的皇长子继承制度,朱元璋封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对于朱元璋立孙不立子的做法,燕王朱棣曾多次对朱元璋表达自己的不满,无奈朱元璋坚持自己的做法,朱棣只能作罢。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于应天府,同年身为皇太孙的朱允炆登上了大明王朝的皇位,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故上台之后实行较为宽松的施政纲领,增加文官在处理国家事务上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其中实力日渐强大的各地藩王就成了建文帝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这些分布在明朝各地的藩王在朱元璋在位期间都能安分守己,可是自从朱元璋去世之后却都蠢蠢欲动,成为建文帝的最大威胁,鉴于此建文帝接受了兵部尚书齐泰与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藩。以求削弱藩王实力,稳固建文帝的统治。削藩开始之后,建文帝下令派兵进抵开封,软禁了周王朱肃,然后将其废为平民;接着又发兵湖南、湖北除掉了岷王朱便、湘王朱柏,此后,又先后将齐王朱博、代王朱桂等人囚禁。建文帝厉行削藩,地方藩王纷纷被削夺爵位,抑或被废为平民,抑或被禁为囚徒。一时间闹得是沸沸扬扬,怨声载道。这一措施严重损害了地方藩王们的切身利益,几乎所有的诸侯王都对此不满,尤其是手握重兵,觊觎帝位的燕王朱棣。

    建文元年建文帝将燕王朱棣的精锐部队派往边境戍边,此时建文帝以为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下一步建文帝的剑锋直指燕王。同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针对建文帝朱允炆的叛乱。针对燕王朱棣的叛乱,建文帝先后派出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过三年的斗争,建文帝的军队连连挫败,朱棣的部队则一路高歌猛进,各地藩王陆续投到了朱棣的麾下。

    建文四年,朱棣的军队抵达了应天府城下,应天府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应天府城门紧闭,城内家家闭门不出,路上只有军队在不停地调度。

    应天府大明皇宫内,建文帝朱允炆坐在龙椅之上,愁眉不展,齐泰黄子澄带领文武百官站在堂下,整个大殿之内静悄悄的感觉也在提示着所有人危险的存在,包括朱允炆在内的所有人的心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正在此时,店门外传来了一声传报声,随后一名太监入殿揍秉道:“启禀陛下,应天府守卫将军李景隆求见。”

    朱允炆听到离境隆到来的消息顿时激动了起来,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对着传事太监急切大声的说道:“快传快传。”

    不一会有名身穿重甲的将军走入殿来,跪拜建文帝道:“臣李景隆叩见陛下。”

    朱允炆急忙离开龙椅走向李景隆,伸出双手搀扶着李景隆,说道:“李爱卿快快免礼。”

    李景隆谢过之后站起身来,朱允炆急切的问道:“反贼朱棣的军队退了吗?”

    李景隆:“启奏陛下,燕王百万军队仍旧在应天府金川门外集结,毫无退去之意。”

    朱允炆听到李景隆的话,顿时如同被浇了冷水一般,慢慢的向龙椅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完了,完了。”说完耷拉着脑袋一屁股蹲到了龙椅上。

    看到皇帝如此失落的神态,众大臣跪地呼道:“臣等万死,望陛下保住龙体。”

    朱允炆冷笑了一下对着殿下跪倒在地的大臣说道:“都起来把,你们都死了,我岂不死的更快。”

    李景隆看着龙椅上的皇帝再次跪揍道:“请陛下放心,末将宁可血散金川门,也要保陛下万全。”

    朱允炆的眼睛看着眼前的李景隆,听着李景隆的话不由得心头一热,虽然李景隆在平定燕王的叛乱之中屡次战败,但在此时,他仍旧可以为自己抛头颅洒热血,自己不由得不感动。朱允炆用手扶了一下自己头上的皇冠对着李景隆说道:“李爱卿辛苦了,朕的身家性命可全交给李爱卿手里了。”

    跪在地上的李景隆再次扣头,呼道:“臣谢陛下信任,末将必将竭力守城。”

    随后李景隆退出了大殿,兵部尚书齐泰往前一步,言道:“陛下,李景隆本人眼高手低,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本领,且在平叛之中,屡遭败仗,臣恐将守卫京师的重任放于一个黄口小儿的身上实为不妥。”

    黄子澄也附言道:“齐尚书言之有理,望陛下三思。”

    众臣听到两位大臣的话后也议论纷纷,朱允炆也是摇摆不定,就在此时谷王朱橞走出队列说道:“齐尚书与黄太卿此言差矣,李景隆居然无过人才华,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征战,朝中除了李将军还有何人可以担当守城大任?”

    黄齐两位大人听到谷王的话一时之间也无话可说,谷王的话并无道理,在朱元璋当政时期,为了稳固王权,防止大臣有不轨之心,曾经疯狂的残杀明朝的将领,到了朱允炆的时候朝廷里能打仗的将领就更没有几个了,后来燕王造反,朱允炆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让老将耿炳文出站,在经过了三年的战争,现在能担任守城职责的似乎也只有这个没啥能耐的李景隆了。

    朱允炆看着台下说道:“皇叔的话说的没错,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就不要再争执了”

    朱橞道:“陛下,臣愿前往金川门,与李景隆共同守门,以保京师完全,还望陛下恩准。”

    朱允炆思索的一会,然后说道:“有皇叔亲临,朕放心多了”

    谷王朱橞领命拜别建文帝后前往金川门驻守。朱允炆看着远去的谷王心里犯起了嘀咕,虽然现在应天府暂时无忧,并且城里的军队人数众多,粮草充足,可是一直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想到这里朱允炆对重臣说道:“各位爱卿,虽然当下京师尚且安全,但是如此下去也不是长远之计,有没有什么良策可退燕军呢?”

    御史大夫景清上前叩拜言道:“启奏陛下,如今天下,燕王士气正盛,不可与之强争,为今之计可派遣使者与燕王讲和,南北分治,从而使得燕王退兵,待燕王退兵之后陛下可重整旗鼓,养精蓄锐来日可在与叛贼一绝高下,收复天下。”

    建文帝听到景清的话,长叹一口气,随后大喊道:“果真如此,我怎能对的起太祖的在天之灵。”说完眼泪流了下来。

    众位大臣此时也是苦做一团,齐泰一边哭泣,一边说道:“御史大夫说的没错,这是现在最好的方法了。”

    众位大臣一下子扑到在地,一边哭泣,一边呼道:“请陛下三思啊!”一时之间大殿之内乱做一团。

    朱允炆哭了一会,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说道:“就依了各位大人的意思吧!”说完朱允炆陷入了沉思,然后又说道:“要是去求和应当派谁前去?”

    景清说道:“此人非庆城郡主莫属,郡主不但是陛下的姑姑,更是朱棣的姐姐,且郡主威望极高,如派郡主前去,必能有所收获。”

    建文帝点点头,自己内心也是比较认可自己的这位姑姑,说道:“好,就这样吧,散朝之后我于后堂亲自传见庆城郡主吧!”

    下朝之后,建文帝命人前去传唤庆城郡主,郡主接到谕旨之后不敢怠慢,忙跟着传旨太监赶往皇帝的寝宫。建文帝在寝宫之内转来转去,焦急万分,就在此时庆城郡主走进了殿内,庆城郡主见到建文帝跪地呼道:“臣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建文帝见到自己的姑姑来了,忙高兴的走上前去扶起了自己的姑姑,说道:“姑姑,这里是在后堂,不必行此大礼。”

    庆城郡主道:“君臣之礼不可乱。不知道陛下此时召见有何要事?”

    建文帝屏退了左右服饰的太监宫女,扶着庆城公主坐下之后说道:“姑姑可知道叛贼的军队已经围城?”

    庆城公主道:“有所耳闻。”

    建文帝听到此处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一下跪倒在庆城郡主面前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向庆城公主道:“姑姑,侄儿求您救救您的侄儿,朱棣要进宫杀我,现在只有您可以救我了。”

    庆城郡主被建文帝的一跪吓了一跳,忙也从椅子上起身跪在地上说道:“陛下万万不可这样,陛下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了,陛下赶快请起”

    建文帝:“姑姑,此处没有君臣,只有姑姑还有侄儿。求姑姑一定要就我。”

    庆城郡主:“陛下你起来,陛下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就是了,只要臣能做到,我必当全力以赴。”

    建文帝此时才从地上爬起来,跟庆城郡主相对而坐,对着郡主说道:“姑姑,侄儿想让你在我跟朱棣中间做个和事佬,从此我跟她就此休战,以淮河为线从此南北分制,你看怎么样?”

    庆城郡主思索了一会说道:“当今之计也只能如此,这样一来可以解应天府之围,再着如果果真可以南北分制,朱棣可以退兵,陛下还可以养精蓄锐一图东山再起。此计甚好。”

    建文帝:“这件事成与不成还需姑姑您亲自去一趟朱棣的营地,与朱棣谈判,姑姑你可以去吗?”

    郡主起身跪地对建文帝言道:“陛下,我也乃太祖子孙,陛下乃太祖亲命帝王,朱棣乃反叛之徒,我愿为陛下尽我之力。”

    建文帝听到郡主的话大喜,忙上前扶起郡主,随后赏赐了郡主,郡主随后拜别建文帝回到了家中,郡主回到家中一夜未眠,思考着明天如何与自己的弟弟朱棣谈判,久久不能睡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