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竹乡散记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红豆茶字数:2232更新时间:24/11/25 20:27:55
    偏房内触目皆是的文卷,使杜翊顿感不妙。

    但此刻再想退出已经晚了,周元哪里轻易会放他离开。

    “杜兄自幼长于公侯之家,远比我这乡间百姓学识渊博。

    正好此处文卷颇多,元唯恐不知典故,还望杜兄多多解读。”

    杜翊本想推辞来着,一听周元的夸赞,再一想自己在文事方面确实比周元强。

    如此哪还有推辞道理,按下小胜一筹的欣喜后,故作平静的端坐桌案。

    “周兄所言有理,我虽是武人,但少时有名师教导,于文书一事上,或比周兄略胜一筹。

    既然周兄心有疑虑,便让我为周兄细细解读吧。”

    此时,周元与杜翊还不知道,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苦差事。

    想在浩如烟海的奇闻异事中寻到可靠线索,运气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

    从早到晚,翻阅了不同时间、不同导向的民俗异闻,还有各类解读文案后,周元与杜翊终于冷静了。

    “周兄,这样找下去也不是办法,你运气好,不如抓阄而定。

    我们将不同的故事名称写于纸上、揉搓成团,你抓到那个,我们就去查那个。”

    杜翊过了一把读书瘾后,还是向玄学妥协了,认为可以靠周元的运气赌一把。

    周元却知道,他这运气是主动行为,只有目标地存在隐藏秘境,他才能反向表现出好运。

    否则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大概率只会耽误时间。

    “杜兄,玄学隐晦、不可为依。

    另天地阴阳互对互补,就算我真的气运兴旺,胡乱挥霍也只会灾劫缠身。”

    “不过,我们确实不能再这么找了,杜兄你有名师授业,了解经学典籍。

    接下来,有劳你找出名声最盛的典故,或后世留名的人物散记。

    如此我再细细与民俗异闻对比,或能从中发掘线索。”

    这些文卷不知被校事府的人研究了多少遍,不仅分类明确,还各有编码名号。

    因此想找出一些后世留名的人物散记与典故,并不困难。

    周元两人改换思路后,不多时便有了新的发现。

    “祝公散记与祝公书,为何对不上。”

    “祝公散记为祝公生前随笔记录,祝公书为祝公弟子合编修订的典籍。

    周兄说的是那篇竹乡记吧,祝公书中明确记载竹乡记为祝公青年所著,老年不满以做修正。”

    “我老师曾说,祝公年轻时认为世有净土,所以写下全族归隐的竹乡记。

    年老后认为世无净土,为此重修文章,改为痴人一梦。”

    杜翊解释的很合理,祝公书作为名声不小的典籍,自然经得起推敲。

    但周元从未接受过大魏的经典教育,并不会认为名声广传的经典便没有问题。

    “林尽水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桑竹、青山流水,遂携族人归隐,不闻岁月、常伴安然。

    梦醒以为真,驱船赶路探寻竹乡,未果乃还,众人皆笑其痴,不思改、时常寻,待病终、渐无人知。”

    周元拿着书册边敲手、边朗诵,仿佛从中得到了什么线索。

    杜翊以为他要犯前人的错误,赶忙开口解释。

    “周兄,竹乡记的描述虽像秘境,但其中细节经不起推敲。

    你我皆知秘境能容纳的人数有限,并且其内遍布妖魔,常人乱入必死。

    祝公笔下的采药人若真入秘境,以何手段将全族引入,又以何手段清除秘境妖魔。”

    “另外,历朝历代的秘境探查使,都会查验各类奇闻异事。

    若竹乡真的存在,也早该被找出了。”

    在杜翊看来,这些名声广传的典籍故事不知被多少人验证过,基本不会出现遗漏。

    更别说这篇竹乡记漏洞颇多,本就是寄情散记,不可能与秘境有联系。

    “杜兄言之有理,但此文有明显悔改之意,符合少年不藏、老年多隐的特征,又在京师三辅之地,不可不察。

    不知文中记载的区域有无村落,祝公又是何年之人。”

    见周元起了兴趣,杜翊也不再劝说,索性离京城不远,去看看也无妨。

    “文中记载村镇早已不在,但那块区域有人居住,仰仗祝公名望,称为竹乡,多有文人雅客去访。

    至于祝公的生年,却是说不清了,有说他是一千多年前的人,也有人说至少是两千年前。”

    “为何生年无法估算,可是史料不全,无法考证。”

    “确实如此,王朝更替人亡书焚,许多事情皆无法详细考证了。”

    定下目标后,便该实地探索了。

    随着申报文书的上呈,大魏朝廷许诺的护卫队很快抵达了羽林左营卫。

    其中有40级魏武卒两名、35级耀武锐士两名,其余六人皆是正常人类武者。

    但有两位人类武者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位是五十余岁的老道人、一位是校事府的缇骑。

    周元自募的队友只有杜翊一人,羽林营又塞了两位将官充当护卫。

    剩余的六个名额他准备用作交易,但现在还卖不上什么价钱,需要他带队做出一些成绩后,才能坐地起价。

    不过在这一切开始之前,他还需要说些什么,来确定领导地位。

    “元本布衣、耕与桥西,幸入军营、习武晋身。

    现陛下命我探查秘境,信任有加、恩赐众多,故不敢推辞。

    但我亦不敢保证能探出秘境,使诸君有功可享,为此若长期无功,诸君可递交辞呈、自行返京。

    若愿常留队中,还望诸君相互扶持,为我国朝兴盛共进全功。”

    “我等既奉命而来,自遵都尉之令。”

    周元现在的队伍成分还很纯粹,不是羽林营的同僚,就是身兼帝命的禁军。

    因此,他只是简单动员后,便获得了名义上的领导权,并没有人质疑他探索西岭竹乡的决定。

    “杜翊持我符节前方开路,诸君且随我行。”

    随着十四人的武者小队出动,一队五十余人的羽林辅骑也策马而动。

    他们是辅兵,将负责为周元一行人安营扎寨、守夜放哨。

    就此,这支六十余人的队伍出上林苑,朝着西岭县的方向奔去。

    周元不知道,在他们离京时,大魏皇帝正拿着一本祝公书翻阅。

    “祝公书传了不下千年,若你能从中发掘秘境,足以借书留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