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密谈

类别:武侠仙侠 作者:九爵字数:3355更新时间:24/11/23 19:35:27
    也许是到了深秋,阴晴不定的天终于落下了寒冬来临之前的最后一场雨,夜覆苍穹下,氤氲迷蒙中的乾阳城恍如被一层凄冷薄纱所罩,迷离的世界到处充斥着冷清,黑暗。整个乾阳,只剩下皇城周围仍然闪烁的零零星星的几点火光。

    多事之秋,人人自保,谁也不知道下一刻祸至谁家。

    直至深夜,自城东处,一个宏伟府邸的侧门处,一辆马车缓缓驶出。

    马车绕过皇城从乾阳的西北门驶了出去,这个被称为“鬼门”的凤仙门,平日里鲜少会有行人通过,因为他通向的是整个乾阳最为血腥的地方。

    刑部天狱。

    幽暗,潮湿,到处都是猩红的血液夹杂着将死之魂的哀嚎。

    这里关押着整个大靖朝罪行最重的人犯。

    张仁良脸形方正,生的高大魁梧,外添一身黑袍,便好似一个判官缓缓地穿过这条黄泉甬道。不知走了多久,直到来到其中一扇封锁的铁门前,张仁良的脚步停了下来。刚准备抬手推门,便听里面传来了一道苍老而嘶哑声音。

    “不知王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王爷见谅。”

    张仁良抬了抬手,两边的侍卫躬身推了下去。他推开门,走入充满了霉臭之味的昏暗牢房内,定睛扫视了片刻,才把目光落在了盘坐在草堆上的李从简身上。

    张仁良沉默片刻,脸色沉沉地打量了李从简。

    “看这架势,天师是等候本王多时了!”

    李从简微笑摇头,抬头凝视:“贫道并非是在等王爷,只是在赌王爷会不会来。”

    张仁良道:“这么看来,天师是赌对了?”

    李从简道:“以王爷之才谋,赌对又有何难?”

    张仁良微微点了点头,聪明人对话,往往一言两语点到即可。白日里,尽管看起来李从简语言不善,争锋相对。但李从简眼里看着的是张仁良,嘴里喊的却是陛下。如果连这点心思张仁良都不能察觉,那他就不该坐在如今这个位置上。

    接着,李从简兀自喟叹:“难的,却是如何让王爷信得过在下。”

    张仁良疑道:“信之如何,不信又如何?”

    李从简轻捋长须,幽幽声道:“信,或不信,无非两种结果,这便要看王爷如何选择。”

    张仁良心中微凛,斜着眼瞧着李从简,若有所思。

    李从简似乎早有准备,这时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卷轴来。借着幽暗的烛火,李从简缓缓打开卷轴,上面同样上写着十六个字。

    张仁良心中一震,胸中猛然聚起一股郁气,久久无法吐出。

    这十六个字,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尖刀般,狠狠地扎入张仁良的心里。

    “风起之日,日出之时,天元之地,诸神之殇。”

    李从简道:“本卦本实为三十二字,前十六字为贼子所盗,贫道权当贡献给了天下人,而这后十六个字,贫道如今只献给了王爷。这便是我要给王爷的选择。”

    张仁良何等心智城府,听了李从简这般说道,自然揣测出李从简的意图。

    “天师是说,能替我寻得这天地异宝?”

    李从简点了点头,道:“王爷被称为九千岁,距万岁仅一步之遥,但跨出这最后的一步却是始终少了个契机。而这把剑,便足以为王爷跨出这一步搭起一座桥。”

    李从简一语中的,张仁良心中不禁慨然。

    如今他已经位极人臣,可即便如此,终究还只是个臣子,登堂九鼎非他不可为,即便现在让宣帝退位也无不可,可对于这天下而言,这样的上位终是有窃国之嫌。这也是张仁良迟迟不动的原因。

    但如今天下人皆知“得凝霜可得天下”。若是他能得到这把剑……

    不知不觉中,张仁良似是心动了。

    一阵阴风飘忽过境,昏暗的烛火在墙壁上摇摇欲坠。

    张仁良抬眼望着李从简,深深吸了一口气,如长剑般的眉头微微促起。他凝声而问:

    “敢问天师需要什么?”

    李从简怔了怔,良久,才咬出四个字:“万人之军。”

    “嘶!”

    张仁良心中一惊。

    李从简看出了张仁良的疑虑,沉声道:“天下各地各山各脉,宗门林立,能者居多,除我之外,能算出天降异宝的不下千人;能断出神剑凝霜的逾有百人;能堪舆定址的也大概有十多余人。如果我没料错的话,天下各大派已经四处出动,探明虚实。而北凉、大禹等国也是磨刀霍霍,直指神兵。若无大军在握,王爷以为,凭我们龙首山的几百位不成器的道士,便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夺得天下异宝?”

    张仁良倒吸一口凉气:“道长之言,吾心甚明,只是万人之军,说多不多,说少可也不少,整个卫戍上京的军马家里来总共不过才两万多人。更何况,大靖的军士,说起来姓李,可认的只有他陈暮云。若是无陈老侯爷出马,三军将士未必肯听兵部肆意调动,更别谈及去寻一把看起来天方夜谭的神器,此事若出差错,轻则会被千夫所指,重则恐会引起军中哗变。”

    李从简捋过长须,瞧着张仁良道:“如此,何不借此之机夺取兵权。我有一策,可解王爷之难。”

    张仁良目光骤凝:“愿闻其详。”

    李从简道:“我听闻,陈老侯爷有一子,年方二十,刚好也到了从军的年纪,想他陈老侯爷一生戎马,身为其子,怕也不甘落后吧。”

    张仁良略一思索,蓦地眼前一亮。

    只是提及陈暮云的这个儿子,张仁良的神色又阴冷下来。

    陈暮云一生为国,声如鹊起,可直至中年,未得一子,终得遗憾。

    为此,他寻访大川名山,拜遍神佛菩萨,尝尽灵丹妙药,终于在他六十岁的时候,喜得一子,甚为宠爱。为了他陈家的最后一点香火,陈暮云不求其文武全才,人中龙凤。但求其一辈子不思进取,平平安安,便给他取了个名字——陈平安。又听人说,贱名好养,遂又给他起了个小名,二狗。

    这些年,陈暮云对这位小儿子甚是娇惯纵容,陈平安倒也争气,所作所为倒没辱没了纨绔子弟这四个字。按照这位小侯爷的做派,不带个两位数的随从,都不好意思出门;手里不捏着十几万的银票,都没脸和人打招呼。对于这位二世祖,乾阳城里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些口齿伶俐的把小侯爷哄得开心,只是张了张嘴,说了几句讨喜的话,被随手赏了的万儿八千两,也有几个不长眼的仗着长辈在朝中有些势力的为了个头牌花魁跟着这位二世祖争风吃醋,最后被脱光了衣服扔进茅坑。还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把这事闹了个皇上跟前,第二天那个告御状的就被人在家中橱柜里发现了龙袍。

    让这样一个二世祖带兵……

    张仁良有些迷茫:“道长是说,可令陈家小侯爷领军西征,以带兵为名,入荒寻剑?”张仁良犹豫了一阵,说道:“只是我听闻大柱国陈暮云到老才得来这么个独苗,对其极为看重,令其从军恐有难度。其次,这陈家二狗从未建树,资历尚轻,贸然给一个军职,似乎有所不妥啊。”

    李从简轻笑一声,摇了摇头道:“王爷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正因为陈柱国宠溺独子,对其事事忍让,所以此事根本无需与陈柱国相议,我听闻那陈家少子不学无术,胸无谋策而且好大喜功,天性顽劣,吾等只需略施小计,便可邀其入局。届时,吾等也不必给他一个太大的职位,在军中给他安一个督军校尉的职务便可,凭着陈大柱国的名声与资历,想必这并不过分。之后军中但凡有敢违逆作乱之人,便一律交由这位督军校尉按军法处置,到时候,只需我们稍微修改一番军法,只需触犯军法之人,一应皆斩……”

    听了李从简的话,张仁良仿佛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他仿佛已经想到了李丛简接下来要说的话。

    这些触犯军法的人,那陈小侯爷若全都斩了,便必定会令陈暮云在军中的威信丧失。若是不斩,便是陈小侯爷自己违逆军法,此真乃一石二鸟……

    张仁良注视着李从简,此时的这位天师掌教哪里还像一个方外仙师,分明是一个心机甚深的谋者。

    李从简继续道:“不仅如此,只需要陈小侯爷在军中,我们便等于抓住了陈暮云的脉搏……”

    听着李从简的话,一时间,张仁良的双眼仿若陷入了迷离,仿佛收回兵权,登顶九五这些事已经近在了眼前。

    张仁良迷惑之余,喃喃问道:“天师可莫忘了,此间可还有一个唐隐,此人出自关外,刚入大靖便行此等风雷举动,我始终忌惮此人不会这般简单。”

    李从简微微摇头:“不过一关外无名的武夫,武功看起来是高了点,但这里终究是大靖,纵然他心怀叵测,始终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又能掀起什么大浪?王爷何须记挂心上。”

    张仁良沉思片刻,也觉得李从简说的在理。

    大概自己真的是过于草木皆兵了吧。

    他微一沉吟,最后,抬头,拧眉,眼睛里绽放出慑人的光芒,好似要看透眼前之人:“我与天师不过萍水相逢,不知天师缘何倾力助我。”

    李从简闻言,忽而站起身来,朝向张仁良深深一揖:“凝霜剑出,天之将乱。于江湖,这是一场清洗,于天下,这是一场浩劫。

    龙首山如今身陷风口漩涡,置身事外已是不能,只有顺应天时择木而栖,才有一线生机。

    放眼整个天下,胸怀大志者有之,手握权柄者有之,精于谋略、工于城府者亦有之,但几者兼备者,唯王爷乎。王爷身缠龙气,帝相已现,假以时日,必为真龙。

    龙首山愿倾尽八百多年的基业把赌注押在王爷身上,不求王侯之尊,只求王爷平定四海,声震寰宇之时,我龙首山天师道同样是天下正统,万派宗门。”

    “这个”张仁良目光闪烁,紧紧盯着李从简,良久过后,方才吐出两个字:“自然。”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