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失落和失望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茶头字数:3180更新时间:24/11/22 20:34:13
卢象升从进了这家的院子,就开始四处打量着。院子的粮仓里堆满了一个个金黄的短棒,他并不认识这东西,但也知道可能是粮食,反正远东这里什么东西都透着古怪,他也见怪不怪了。
粮仓的旁边的牛棚,里面正有一头壮硕的老黄牛,在那里悠闲的嚼着干草,还有一挂大车停在边上。院子里十几只鸡正在四处找食儿,还有几只鸭鹅安详的趴在栅栏下面。
院子的另一头是码了一人多高的柴火垛,还摆了一个石磨,边上堆着一堆曲型犁、锄头、耙子、铁锹等农具。
门口拴着的那条黄色的土狗,从他们进来就开始狂吠,直到那名汉子一脚踹过去,土狗才哀嚎着没了声音。
小院里面虽然摆的满满当当,但也拾掇的干干净净。两间茅草土房的外墙上挂满了一串串红辣椒、萝卜干、葫芦条和各种各样晒干的干菜。
卢象升在院子里看了看,心里也不由得想,这家余粮满仓,禽畜兴旺、有牛有车,即便在大明江南最富庶的地区也应该算是殷富之家了。远东初来辽东,安置流民也就刚刚几年的时间,这一家村子里想必是最富的人家。
他随着农户进了屋子,在主屋的火炕上坐了下来。这间屋子一看就是住了多年的茅草屋,墙壁破旧斑驳,黑漆漆的屋顶能一眼看到屋顶的主梁,家具什么的也都粗糙不堪,但是却收拾得颇为干净,看来这家的女人倒是一个能干持家的。
这家的婆娘正在准备一家人的晚饭,粗壮的农户倒是朴实,又拿出了家里一直不舍得吃得腊肉,以及两条咸鱼。在这样的人家,这些东西都算挺金贵的东西了。
粗壮的汉子老家是山西的,名叫刘同,是崇祯九年来的远东。媳妇也是朝鲜人,长得一般,但却非常能干,而且还为刘同生了两个孩子。
卢象升毕竟是大明士人出身,当然不会与粗鄙的乡下人交流太多,这要是在大明,一个士人老爷若是到了这样的人家来,那就是他们几辈子修来福分。
也就是远东这里,做什么都没有各规矩,周先生在远东也算是重臣了,居然和一个乡下人聊得热火朝天,这也让他心里腹诽不已。
周比利拿出烟递给了刘同,笑着道:“老哥,家里的日子过得挺红火啊。”
刘同听了哈哈大笑道:“还成……自从来了远东,咱这日子过得就跟做梦似的。家里打的粮食都吃不了,”
他接过周比利递过来的烟,眼睛一亮,笑道:“呦……还是烟卷啊,这烟我们乡下人可抽不起,兄弟,这根烟我收起来行吗,等过节的时候再拿出来抽。我还是抽我的烟袋锅子吧。”
周比利被对方逗乐了,直接把那盒烟塞在刘同的手里,笑着道:“老哥,这烟我也抽不起,这是我临来的时候,我们领导塞给我的。你拿着吧,不瞒你说,我平时也是抽烟袋锅子……”
他说着也从旁边的包里拿出一根烟袋锅,抓起刘同炕沿上的烟叶塞进烟锅,然后让刘同帮着点了起来,美滋滋的抽了一口。
卢象升看着周比利,竟然和那个粗鄙的乡下人坐在一起抽着烟袋锅。这两人吞云吐雾的,本来屋子就太大,一会儿的功夫屋里就弄得烟雾弥漫,把卢象升呛得直咳嗽。
他扇了扇面前的烟雾,然后笑着对刘同说道:“你家在村子里,也算是最富的了吧。”
刘同嘿嘿笑道:“我家可差多了,村子东头的老李家才是最富的,人家大小子参军了,每月不光寄回来大把的军饷,人家还是军属,每月东家还给他们发那个什么津贴。逢年过节的部队上来人,支队、大队也来人,大包小裹的往他们家送什么慰问品。以后我家大小子长大了,老子也让他去参军。”
听了刘同的话,卢象升心里顿时一凛,他紧着问道:“那家的在远东军中可是军将?”
“屁的军将,那小子才参军两年,听说就是各新兵蛋子。我家大小子以后要是能当上兵,别说是军将了,就算在远东军中混上个士官,那这辈子都不用愁了,以后退役了回到家直接就能做村子里的小队长。”
卢象升听得目瞪口呆,他有些不相信的问道:“在远东参军难道还挺不容易的吗?”
刘同苦笑道:“那当然了,每次部队征兵,全村几十个半大小子都打破脑袋就为了争一个名额。就算争到这个名额,还得连着考核几次才能成为远东军。反正几百个半大小子争一个名额,你说得多难。”
卢象升心里暗自苦笑,在人家远东争着抢着想去当兵,几百里挑一,兵源还能差得了吗。
他打量下屋子里的陈设,又问了句道:“除了那家军属,你们家算是村子里最富的吧。”
刘同摆了摆手道:“那也算不上什么富户,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和我们家差不多,有的家兴许还要比我们家富一些。”
听了对方的话,卢象升心里彻底的失望了。他转过头问道:“周先生,那这个村子在辽东算是富裕的村子吗?”
周比利摇了摇头道:“辽东、外东北的数百万流民的安置条件都差不多,有些新安置的地区,流民的条件可能要比要好一些。”
卢象升听了周比利的话,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几百万流民都是这个条件安置条件,那得花多少银子,耗费多少粮食。
可是他心里随之而来泛起的念头,就更让他感到害怕了,连后背都湿透了。数百万流民已经来到辽东好几年,就算每人几亩地,那一年远东光是收租子,就得收多少粮食啊。
大明的土地都在士绅阶层、藩王勋贵的手中,他们可是不用纳粮税的,每年大明收上来的那点儿税赋,可能还没有远东收上来的多呢。
这时,刘同家的朝鲜女人已经做好了饭。饭菜也算丰盛,一大盆玉米面饼子、每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粥、两碟子咸菜、一盘腊肉炒大白菜,还有一盘咸鱼。
周比利转身从挎包里又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瓶白酒,然后笑着道:“老刘,我这里还有一瓶酒呢,也是领导给我的。今天我们把它消灭了。”
弄得老刘非常不好意思,人家又是烟又是酒的,可自家却拿不出来什么像样的东西。农户家虽然不宽裕,可是也是要脸面的。
他一狠心,站起来翻箱倒柜的拿出来一盒鲸肉罐头,笑着道:“这还是上次部队在我们家借宿,一个首长留下的,我一直不舍得吃,今晚我们也把它消灭了。”
这顿饭刘同吃得非常高兴,酒喝得就多了些,又哭又笑的闹到了半夜。可是卢象升这顿饭吃得就没什么滋味了。
倒也不是他嫌饭菜粗鄙,只是今天听了刘同和周比利说过的话,他的心情瞬间就陷入到谷底。大明现在这个样子,将来怎么抵挡远东的进攻。
第二天早上,周比利和卢象升离开了刘同家,临走前周比利还是塞给了刘同一个钱袋,里面装着十几枚银币,
这是远东公司所有内部员工的传统,因为他们经常要下到基层普通的农户家,与他们同吃同住,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免不了让各地基层的农户破费,所以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些这样的钱袋。
周比利还想带着卢象升在沈阳周围四处转转,可是卢象升已经没有什么心情再走了。一夜间卢象升好像老了十几岁,已经憔悴的不成样子。
这一夜他几乎没怎么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那只能是绝望了。再来辽东之前,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可是在辽东仅仅呆了两天,走了几个地方,他心里就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大明早晚有一天会被远东所取代。
周比利在卢象升身边呆了两天,说实话他对卢象升也是非常失望。归根结底,卢象升还是一个大明典型的读书人,骨子里那股子与生俱来的的优越感,几乎是难以改造的。
尤其是在刘同家,对方的表现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改造大明的读书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真的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耗费精力改造他们,还不如多培养一些基层的管理人员和政工人员呢。
说好听点那是文人的风骨气节,说不好听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被惯坏了。
当然,明朝士大夫也不乏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心忧天下的良臣名士。
至少数千年来,士大夫中涌现出来的众多精英,他们确是华夏民族的脊梁。正如文天祥临死前在其衣带中所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还有明朝中叶的韩雍说的那句颇有代表性的话,“自古天生拨乱反正之大材,多见抑于颠危,见忌于群小,使之因挫辱排挤,以长养其刚大不可屈之正气”。
可惜华夏文人的气节,在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被满人用钢刀生生的斩断了脊梁,士人阶层一直引以为豪的浩然正气,也随之荡然无存,变得奴性十足。
现代社会很多清朝电视剧,文人形象也变得越来越猥琐。纪晓岚也算是传统文人吧,可他还不是天天跪在乾隆的面前自称奴才,叫的那叫心安理得。
人家和珅自称奴才那是天经地义,因为他本就是满人,你一个汉人,还是一个读了圣贤书的汉人,跟着人家和珅凑什么热闹。(未完待续。)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