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郎君风流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战国萧烟字数:4271更新时间:24/11/24 12:50:05
“杨兄,明天休息,我们出去看灯吧。”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回到斋舍汤鷽就兴奋的邀约杨丛义。
杨丛义没洗脸就和衣躺下了,只听他回道:“不去,大半夜出去不安全。”
其实只是没钱,还有就是不想陷入繁华安宁的迷梦。
汤鷽盯着他问道:“上次回来,就感觉你最近有点奇怪。怎么了,能说说吗?”
杨丛义坐起身来,看着汤鷽,十分认真的问道:“你觉得临安跟你们南剑州相比如何?”
汤鷽不知何意,却也回道:“自然比我家乡好千百倍。”
杨丛义又问:“你想一直留在这儿是吗?”
汤鷽道:“想,可我不可能在这儿一直待下去。”
杨丛义道:“想就够了,可我不想,我不想去了解它,走的太近,我怕舍不得离开。”
汤鷽道:“你为什么不想?临安这么美,是大宋最繁华的地方。多少人梦寐以求,就是想来看一眼,比如我爹我娘,但路途太遥远,他们想来都来不了。”
杨丛义笑道:“你觉得临安像什么?”
汤鷽觉得莫名其妙,反问道:“我不知道,那你觉得呢?”
杨丛义道:“我觉得像一场梦,一场虚幻而美丽的梦。”
汤鷽道:“临安确实非常美,可它实实在在的就在这里,怎么会是虚幻?”他觉得杨丛义很奇怪。
杨丛义道:“如果你是金人,你现在就在临安城外,你觉得你多久能打下临安来?”
汤鷽正想反驳,嘴一张却没有发出声音。
杨丛义道:“只言西湖好,不忍见兵戈。你看看临安,满城的达官贵人,谁还记得汴京?谁还记得故土沦丧?几年安稳日子过的,全都忘了。”
汤鷽承认他说的对,但还是争辩道:“临安是安稳,但金人跟我们隔着淮河,隔着长江,怎么可能打到临安城外?”
杨丛义道:“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海船,一艘能装几百人的海船,金人搜集几百艘海船,几天之内就可以从外海直入杭州湾,几个时辰就到清波门外,你说他们不能来?”
汤鷽没有再继续争辩,沉默良久才道:“你是担心像临安这么好的东西,看过之后,如果有一天没了,心疼可惜,因此干脆不看?”
杨丛义道:“差不多吧。”更多的他就不想说了,临安城一片祥和,这个时候你去说打仗,口水都能淹死你。
汤鷽却道:“就因为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更应该好好领略一番,不然不是更为可惜,多少留个念想不是?”
杨丛义道:“我们不一样。临安再美,终究与我无关。除非哪一天,金人退出燕云十六州,不然临安我不会久留。看灯什么的,你自己去吧。”
汤鷽道:“一个人去多没意思。你不去,我也懒得去了。”
休息日,杨丛义、汤鷽继续看书背书学习。
所有学习的课程内容,前一天学,后一天就要检查,不说会完整的背诵,至少要读的连贯,说的出意思。对武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要是他们学完就能背诵,那也不可能来武学,去考太学不是更好。
虽然先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背诵,但杨丛义对自己有要求,毕竟他也是读了十几年书的人,当天学习的内容不多,就一两百字,当天不能记住背诵,那就太说不过去。因此每次先生检查,他都会,每月考试也都是优等。没有背景,就得努力,不然如何实现理想与抱负。
转眼又是两个月过去。
“杨兄,明天我们去西湖走走吧,你都两个多月没出去了,据说三月的西湖很美。”
杨丛义笑道:“也好,去城外透透气,来临安这么久,还没去过西湖。”
这日一早,杨丛义与汤鷽练完功,梳洗一番,换了便衣,西出涌金门,去游西湖。为什么要换便衣?太学生太多,与他们遇上少不得被奚落受气,换了衣衫,不理他们就是。
三月的西湖,杨柳垂岸,绿树成荫。一阵轻风,柳枝随风轻摇,惊起水面几只水鸟,它们扑腾着翅膀,飞去湖中远处。
绿茵碧水,白云蓝天,湖中远处几只画舫悠悠游荡,隐约飘来丝竹吟唱之声。
湖边游人三五成群,文人雅士,书生贡员,老爷仆人,娘子丫鬟,形形*,川流不息。
三月时节,天清气朗,恰是游湖时光。
不远处,一车队沿湖边缓缓驶来,敞篷车驾行驶在前,由两匹纯黑高头大马牵引。几十人的马队紧跟在后,马上众人着装统一,表情严肃,不是游湖模样。
湖边行人纷纷避让。他们久居临安,见多识广,何曾见过带着马队游湖的,再看马背上端坐着的,个个都是膀大腰圆,一看就是看家护院的好手。
平头百姓招惹不起大户人家,豪门大户更不敢招惹,只得避让。游人里官宦子弟、豪门大户自然不少,但他们哪里见过如此大的阵仗,况且是清一色的高头大马,这得多大的势力才能撑起这样的门面,越富贵便越知道深浅,这种阵势他们也只能是看看,权当奇异见闻,日后饮酒作乐时吹嘘显摆,当作谈资。
马车到处,行人避让,竟无一人走在马车前面。
车上三人,其中两名女子生的纤腰雪臂,面若桃花,身着红绸绿缎,薄雾轻纱,一颦一笑,千娇百媚,争相为坐在两人中间的男子分享眼前美景,心中感受。
那男子年纪二十出头,生的浓眉虎目,英气逼人,身着锦衣绸缎,要挂玉璧,手摇纸扇坐在正中,随着左右两位美人的欢颜笑语不时点头微笑。
那男子左右摸了摸两位美人的脸蛋,旁若无人的调笑一番后,忽道:“美景当前,诗兴大发,吟首诗给你们听听。”
“好啊!好啊!”两美人偏过头来看着男子,眼中满是期待。
见两位美人热情似火,那男子吟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好诗,好诗啊!应情应景,郎君文采风流!”一美人迫不及待的当先点评。
“郎君这首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天上地下,飞禽走兽尽在其中,真是诗中绝品!若去考科举,肯定能中状元!”另一美人不甘人后,对那男子所吟的诗进行了一本正经的评说。
谁知那男子听后哈哈大笑,手摇纸扇,不能自已。
美人见公子如此,不知所以,两人对望一眼,心领神会。一美人问道:“郎君,奴家说错了吗?”
那男子又笑了一会儿,方才止住,“两位美人说的都对。我此来,便是要考取状元。有句话说怎么说的?”
“哪句啊?”
两位美人还没明白男子要说什么,只听那男子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是临安花。本公子现在先看了你们这两朵花。”
那男子说着便伸手向一位美人胸前袭去,美人闪避不及,被摸个正着。
那美人未敢反抗,娇羞一笑:“郎君,要看也得换个好地方啊!”
另一美人拉着公子一臂道:“郎君别急啊,来日方长,我们姐妹这两朵花就够郎君看了,要看尽临安花,没个一年半载怕是不行的哟!”说着便扑倒在男子怀里,留个后背给他,毕竟大庭广众之下,怎可肆意胡来。
那男子袭胸得手,揉捏两下也就放了手,收了纸扇,左拥右抱将两位美人揽在怀中,“听那边湖中有人在唱曲,甚是好听。两位美人能唱吗?”
两位美人点头,问道:“郎君想听什么曲?”
那男子抬头远望,“既然到了临安,那便听一听白衣卿相的《望海潮》,美人会唱吗?”
两位美人娇笑道:“这谁不会啊,大街上随便拉十个人,肯定有八个会唱。”
那男子笑道:“会唱,那就赶快唱来听听。”
两位美人挣脱公子怀抱,回身取了琵琶,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衫,便拨动葱白十指,随着琵琶乐声合唱起来。
只听两位美人唱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美人妩媚,莺歌飞扬。湖边行人不约而同,驻足观望,大白天有漂亮歌女看,有好曲听,可不多见。
人美歌甜,引的不少游人干脆跟在一旁,随车队慢行,甚至有不同道者掉头追随。不肖多时,西湖游人便把车队左右围了起来,那男子与两位美人若众星捧月,在众多游人追随与叫好声中受用无穷。
原本就引人注目的车驾马队,一时风头无两,无限风光。
可好好的游湖赏景,变成了车驾游街,西湖在这时节本就人潮拥挤,人多道窄,步行尚且会擦臂碰肩,更别说车马游湖,那更是难以想象。
临安是大宋都城,再大的阵势也有人见过,像车驾游湖这种不道德的事情,若没有人出来说几句,那便不是都城。
只见三个书生迎面而来,挡住马车去路。
见马车被阻,两美人便停了歌声,转头看向身旁的年轻男子。
男子静静看着车前的书生,未有言语。
马车后一骑上前,低头向男子道:“将......”
“回去!”男子一声低呵,将随从的话打断。
那随从点头退回车后。
男子收了手中纸扇,向三书生道:“好狗不挡道,三位这是什么意思?”
三书生脸色突变,一人怒道:“锦衣玉壁,有辱斯文!”
男子听后笑道:“斯文?想要斯文就赶紧让路,别让我不斯文。”
一书生道:“这西湖乃天下人的西湖,不是你自家池塘,可容你如小儿般嬉戏。大家说是不是?”
车驾马队游湖,惊扰平民,必是王公贵族,如此没有教养,必是纨绔子弟,不肖子孙。
书生振臂一呼,围观者群起响应。“下车!下车!下车......”
书生一句话,那男子脸上的笑意消失,听着周围众人的呼喊,他的神情瞬间由淡然转为严肃。
“既然想要斯文,那便按读书人的规矩来,依了你们的斯文。”车上男子随即又是一笑。
众人听他这么说了,方才止了呼喊,静下来。
那书生这才笑道:“好。诗词文章,诗为首,今日便以诗论高下,三局两胜,若是你赢,我们便放行,若是你输,便下车牵马而行,如何?”
男子打开纸扇轻摇,神色逐渐放松:“好,依你。”
那书生道:“律诗绝句,绝句最可见高低,我出前两句,若你接的好,这局便算你赢。”
男子点头,笑而不语。
那书生说完,转头看了一眼湖面,随即心头一喜,吟道:“垂杨拂碧水,飞鸟惊白云。”
另两个书生听在耳中,细细一品,连连叫好:“陆兄,好诗啊,好诗。”
那书生摇手笑道:“哪里哪里,一般一般。”
三人相互恭维一番后,笑看马车上的男子,等着他认输。
谁知那男子稍一思索,便脱口道:“江南千里沃,江北几家存。”
三书生听后对望一眼,默默无语。
姓陆的书生满脸不甘,可还是向马车上的男子拱手道:“陆某输了,这一局你赢。”
男子微微笑道:“还有一局,接着来。”
其中另一书生上前一步:“接下来这局我出。”书生沉吟片刻,忽道:“廊桥画舫水中游,钱塘西湖神州路。”
“意境深远,好诗好诗。”三人又相互吹捧一番。
车上男子脱口接道:“驱兵牧马南下日,万里江山归谁属?”
那书生道:“你这两句诗接的不工整,不能算你赢。再来第三局。”
车上男子笑道:“好。这局我先来。金戈蔓青藤,铁马缚鞭绳。”
前两句吟出,一书生立即接道:“一举安天下,荒野少孤魂。”
车上男子听后,稍一沉吟,而后哈哈大笑:“接的好,接的好。这局你们赢了。”
说完收了纸扇,一跃而下,与牵车黑马并行。
三书生面露得意之色,随即退到路边,让行。
见男子下车,马车后一骑再次上前,还没等他翻身下马,便被男子凌厉的眼神封杀回去。
男子转而对车上两美人笑道:“美人好福气,这可是本人生平第一次为美人牵马。”
两美人捂嘴笑道,“确是奴家的福气,谢过郎君。”
男子手摇纸扇,牵马而行,脸上并无不悦之色,反而惬意无比。
不多时,车驾马队便消失不见。
三书生又相互恭维一番,这才慢慢悠悠离去。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