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章 卖官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廿九去武当字数:2726更新时间:24/11/21 00:28:29
    日食,于后世来说仅仅是一种天体运动产生的物理现象,算是一种天文奇观,然而在两千年前的大汉王朝,却是一件非常严肃且恐怖的事情。

    天象,向来都是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然而越是捉摸不透,越是神秘莫测,就越能让人浮想联翩,甚至强行附加上一些政治见解,无论是士人集团,还是宦官集团,这都是约定俗成,司空见惯的事。

    皇帝知道,王甫知道,刘宽自然也知道。

    日食的政治解读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天人感应,太阳代表皇帝,黑暗遮住了太阳,那自然就是有奸佞之辈蒙蔽了皇帝。至于这奸佞之辈是谁,无外乎士人集团指认宦官,宦官集团指认佞臣。

    这个时间段的外戚势力确实还比较弱小,与宦官、士人这两个集团的实力不成正比,自然也就站在了最为安全的地方。

    然而士人阶级与宦官阶级针对忠奸一说的碰撞,多少还是士人阶级占着点上风,士人们能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而宦官却多少只能唯唯诺诺,连称吾皇圣明。可是不管怎样,只要是皇帝不打算诛宦,也不打算得罪士人,那对于天象妖异的最终结果却又往往会丢给三公背锅,这是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士人没脾气,宦官也不会反对。

    刘宽当场被免了太尉,不过皇帝到底还是孝敬老师,后又给刘宽加官卫尉,以示皇恩。刘宽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只不过如此一来,士人们对鸿都门学的反对之声变得更加高涨,而宦官们也对鸿都才子的选拔出仕变得更加急迫与重视。虽然皇帝足够信任宦官,也足够倚重宦官,但是以曹节为首的宦官集团却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政治话语权实在是太小了。鸿都门学于宦官集团来说,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培养亲宦中枢势力的绝佳机会。而且这还远远不够,王甫越发觉得,昔日间和皇帝在殿中无意提及的“卖官鬻爵”似乎真的可行!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对于王甫来说,超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就是他最大的优点,既然觉得卖官可行,王常侍一回头就整理出一份明明白白的官职清单。

    “凡三公、九卿、侍中、太守等秩二千石官职收钱二千万,凡尚书,刺史等秩六百石官职收钱六百万……”皇帝一边看着官职清单,一边不禁微笑点头:“甚善,甚善!”

    “陛下,臣愚钝,若是有才俊买(谐)官,自然如此,只是以德次应选者,该当如何?”王甫舔笑问道。

    “若是以德行、才干应选或提拔调动者,便交一半钱吧,余下一半就当是朕替他们出了,以作赏赐。”刘宏甚为大方:“若是连一半也交不出来的倒也可暂缓,到任地方后加倍奉上便可。”

    “陛下圣明!”王甫早已是笑的合不拢嘴了。

    “朕以为,可与西园开建邸舍,设钱库储钱,这些钱货,朕自然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爱卿以为如何?”刘宏转身问道。

    “陛下所为,定使政通人和,四海归一。”

    刘宏大笑不止。

    东汉的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和征辟制构成。

    察举即选举,初期是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论的权威性。察举制发展至今,日趋腐朽,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长期把持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权利,世代为官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譬如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就是最好的典型。

    至于征辟制,原本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官吏选拔制度,高级官员任用属吏,多会选用地方豪强、世族,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所以说天下官吏一半来自于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的超级大世族,另有一半则出于这些大世族中的向下征辟,归根结底,无非一家或者说是几家垄断而已。

    所以说王甫确实说的也没有错,莫要说是满堂文武,便是天下百官,皆出士族,也说的并不夸张。

    西邸卖官,这甚至是比鸿都门学更让士人们不能接受。

    如要说鸿都学子虽然都是些旁门左道,但是毕竟是有所学,有些许才华之人。而买(谐)官做的这些人又是什么东西?我堂堂世族公子,最快升大官儿的途径也不过,数十余年经典苦读,能笺奏,通章句,还要保证能活到四十岁方才有机会被举孝廉,茂才,然后才能入中枢当个郎官。

    至于那些二十几岁举了孝廉,茂才的怪物,不是著有特殊功勋,便是有“颜渊,子奇”之才的当世人杰,亦或是有袁氏,杨氏这样庞然大物作为倚仗的顶级贵人,但是这些毕竟都是少数,天下十三州,如此人物也是屈指可数,而这样的人才也是得先爬进中枢,做个小小的郎官,然后在一步步往上向内做尚书、九卿、侍中、乃至三公;向外呢也无非从县令做起,再到太守。

    可是如今这明码标价的官职一出(谐)台,六百万钱便可买个尚书,两千万钱便可买个太守,而且就算是走正规途径当了尚书或者太守,也得出这一半钱。你要说没钱出不起,皇帝还给你赊账,这也是够人性化的了,如果这样你都不当这个官儿,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可是大大的不忠不孝的表现啊!

    这一次,士人们是真的真的傻眼了,士人们一点儿也不愤怒,他们是真的被皇帝的这一波操作给整懵了,甚至开始同情起那些在鸿都表现优异,早已成为尚书台储备干部的年轻才俊们。

    就是远在洛阳北郊的刘辩,甚至都有点佩服起他的这个现世老爹。

    用刘辩的话说,他甚至都怀疑他这个现世老爹简直是下了一盘特别大的棋,演绎了一出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操盘。

    鸿都送官,然后收钱,简直是一波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韭菜收割,而且这还不算,皇帝还留了后手,有钱的才子们交了钱直接留在中枢,钱权交易,直接达到了这群人想要光耀门楣,提升阶级地位的目的。没钱的,没有关系,这不是还能赊账嘛,出去地方当个县令太守,搜刮一下民脂民膏不就有钱了嘛,这叫替朕纳赋,一个个都是实干家,这不叫人才?难道那些天天只知道在御前嚷嚷,屁事儿不做的士子才算?

    这是昏庸吗?不不不,全款,贷款,利息整的明明白白的,这分明就是个商业天才好不好?

    史子眇对他这个便宜儿子向来是佩服至极的,他甚至已经慢慢接受了这个便宜儿子说给他的那些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故事。

    要不然,凭一个三岁小孩,如何能有这般严密的思维逻辑,又如何能写出《美人赋》那两句惊天动地的句子,只是他和刘辩相处了一年有余,他已经实实在在把刘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也和刘辩成为了互相最为信任的人,这是一种莫名奇妙的默契,所以即便是何进甚至是何贵人,竟也不知道刘辩和史子眇的小秘密。

    只是经历了鸿都,日食,还有最近才发生的卖官事件,刘辩觉得自己该回皇宫了,不知道为什么,前世的他对这个时代历史并没有刻意去深入了解,但是自从穿越到了这里,这段历史在他脑海中却是变得格外清晰,甚至很多细碎的事情,他也都记得清清楚楚。

    今年是光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78年,再有三年,他那倒霉弟弟,也就是后世的汉献帝刘协就要出生了,他得回去部署或者说参与一些事情,不管说有没有用,但是也要主动去干预了。北郊确实好,北邙山的空气和景色都是绝佳的,但是再好也不能指望眼前这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道摇头诵道的干爹史子眇未来能干死董卓吧。

    刘辩已经接受了这个时代,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这一年来的听闻,见识,主动了解,让他清楚的明白,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比后世的人蠢笨,而且这个时代却比后世更难生存。

    因为后世更多是为了活的更好,而在这个时代,却是为了活下去。

    刘辩一边吃着一年来一成不变的麦饭,一边朝着摇头读书的史子眇问道:“老爸,你想不想当官儿?”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