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元直,可有教我?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18年夏天字数:3350更新时间:24/11/20 10:53:44
而在这时,一路疾驰而来的刘琦也很快的到了凉亭处。
方才在远处,马上的刘琦就见到了矗立在凉亭外的徐庶。
同时他也见到了,魏延正率领着众多士卒将徐庶给包围了起来。
见到情景,刘琦驱使马匹的速度又加快了些。
刘琦率领一众亲卫驾马冲入包围徐庶的士卒群中,而后他停住马蹄,一跃从马上纵身而下。
刚一落马,刘琦立即摆手言道,“都给吾散开。”
随着刘琦的一声令下,包围徐庶的士卒们瞬间散开,而后按照两列的顺序依次站好。
在挥散了士卒之后,刘琦将手中的马鞭扔给了身后的亲卫,而后脸上露出笑意,大步朝着徐庶而来,
“元直,可有嫌吾来迟否!”
伴随着刘琦的这句话的,还有他那爽朗的笑声。
看刘琦面露笑意的大步向自己走来,徐庶的脸上也露出了好友重逢般的笑意,他对着走来的刘琦一拜道,
“公玮知道就好。”
这时刘琦已经走到徐庶身前,他见徐庶如此回答,脸上也不显过恼色,而是扶起躬拜的徐庶后言道,
“那等今夜安营之时,我自罚三杯。”
刘琦与徐庶这一问一答之间,让现今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了,徐庶哪里是刘琦的旧友呀,这副熟稔的模样,非是铁友不可为之。
徐庶一旁的魏延更是眼皮狂跳,方才他还命人,将与刘琦如此交好的徐庶给包围了起来......
魏延近前向刘琦告罪道,“卑下方才不知情理,还.......”
魏延的话还没说完,刘琦就不在意的摆手道,“你跟随我不过几日,不认识元直也是正常。
而你心怀警惕,才有兵围元直之举,此非有过,乃是有功也,不用过多在意。”
刘琦明情理的话语让魏延放下了提着的那颗心。
这时,刘琦没有心情去理会心中忐忑的魏延,他对魏延吩咐道,“命你手下士卒各后退二十步,吾有要事与元直商议。”
刘琦吩咐后,魏延立马准备下令去了,而在魏延要走之前,刘琦复又对魏延言道,
“待你士卒后退之后,你回凉亭外守着。”
刘琦的这一手让徐庶与魏延俱是感动。
士卒后退,一是为了不让刘琦与徐庶所谈的事情有外泄之嫌,二是刘琦展示对徐庶的信任。
而命魏延在凉亭外守着,一是为了一会有个可以使唤的人,二也是体现刘琦对魏延的信任。
在吩咐完这些后,刘琦便领着徐庶踏入了凉亭之内。
二人在凉亭中的石椅中坐下后,刘琦立即开口问徐庶道,
“吾此去长沙有两路可走,一为水路,一为陆路。
而相较于陆路路途遥远而言,水路更为快速便捷,元直又是从何判断出,我会弃水路而选陆路乎?”
徐庶今日特地等在襄阳去往长沙的官道上的必经之路,肯定是早就判断出了刘琦会选择走陆路。
但是其实从常理判断的话,刘琦更应该选择走水路。
因为荆州境内水网密布,其中荆州最大的水系汉水就在襄阳城外。
若是刘琦选择乘船顺流而下,那样不仅日程会大大缩短,路上遇上危险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荆州因为地域的特殊性,境内的水军发展可为当世之冠。
战船,精锐水军,优良渡口,荆州一样不缺。
因为荆州水军的强盛,以往只听过荆州境内有宗贼横行的,可没听过水贼敢在荆州水军面前蹦跶的。
就如前几年那个纵横长江水域的锦帆贼甘宁,也被荆州水军打的投靠江夏太守黄祖,戴罪立功去了。
所以在刘琦在出发前,他也认真得考虑过走水路这个选择,但最后还是被他否决了。
面对刘琦的疑问,徐庶答道,
“公玮从襄阳乘船顺流而下,当然是方便异常。
但襄阳城外之汉水最后汇入江夏郡中,并不直入长沙郡,公玮若是选择水路出行,需要中途换乘,此为一不便。
二者,吾荆州水域与江东水域多有共通之处。
故吾荆州水域之中多有江东密探,若公玮选择水路出行,行踪定为江东之辈探知,军情外泄,会让江东贼子提早做出防备,这不利公玮。
而公玮陆路出行,间行官道,掩于山林之间,再派出精锐斥候探查四方,纵使有些许江东探子,亦不容易探知公玮军情。”
方才之所以魏延会兵围徐庶,一个想法就是将徐庶当成了江东方面的探子。
徐庶在说完以上两点之后,刘琦抚手笑道,“当世知我者,元直可属前三。”
但就在这时,徐庶对着刘琦说出了他心中所认为的第三点,
“襄阳从水路南下长沙,乃是顺流而行,故而方便异常。
但若是将来公玮要率军北上襄阳,乃逆流而上,加上襄阳水军封锁,公玮水路必不可行。
因此公玮为将来计,定会选择由陆路南下,如此便可一路上,顺便探查地形以便来日之用。”
在徐庶缓缓说出这点后,刘琦的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不见,凉亭中的气氛也一瞬间凝固起来。
何谓率军北上襄阳,其中的意味不禁令人深思。
见心中最大的盘算被指出,刘琦的手指不停的敲击着凉亭中的石桌上,他眼神灼灼得看着徐庶,
良久之后,他长叹一口气道,
“元直大才。
这时吾方知,当世知我者,元直当属第一。”
要想了解一个人,除了有刘备那种开挂的天赋外,更多的还是通过朝夕相处所知。
刘琦的亲属暂且不论,过去算的上与其朝夕相处的,唯有那“楚玉四友”了,
而在“楚玉四友”之中,唯独徐庶出身寒门,因此自小受尽轻视的他,可能对人心的把握更深一些。
如今见自己最大的盘算已经被拆穿,刘琦顿时收起了往日常挂在脸上的笑容,他起身负手语气沉重地说道,
“犹记得当日我们五位好友结伴相游于汉水,那时天青水碧,汉水之上云烟密布,宛如仙境一般,那时的时光是多么惬意。
但吾虽身为荆州嫡长,很多事却并不如我意。
如今我父垂垂老矣,不复往日英明,而荆州内有蔡瑁等权臣专权乱政,外有曹操孙策等强敌压境,
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有心报效君父的我,却因莫须有之罪名而受贬斥。
我一离襄阳,至此君父身边尽是小人,荆州倾危之日不远矣。”
“荆州若倾颓,汉室何人来扶?”
“当初我曾问计于德公,德公答曰:愿公子恢崇德度,躬养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德公所言,时至今日,吾亦不敢一日或忘。
三年来,我养贤纳士,爱惜百姓,三年以来的努力,令我有了“楚玉”之美誉,但那又如何?
不明者依旧不明,专权者依旧专权,而我今日则被逐出襄阳。
往日的我以为,只要我名望在身,则大义在我。
但经此一事,吾才明了,若你手中未有权柄,则大义,仅仅只是一件华丽的衣裳而已。”
说到此,刘琦的语气愈发激动,他转身看向徐庶说道,
“蔡瑁等人已经相逼至此,而北方的大战也一触即发,江东孙氏更是在孙策的带领之下蒸蒸日上,
到了这时,我已经不想再退。
我乃高帝子孙,四百年前,高帝面对勇冠天下的楚霸王尚且不惧,身上流淌着他血脉的我,又岂可存苟且偷生之念。
要想匡扶汉室,非刘姓人不可!
当今天下虽名为汉室,但汉室失鼎已久矣。
天子提掣,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
当今时势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何异?
卒强者兼之耳。
吾不才,但身为汉室宗亲,亦不可对汉室即将倾覆之势置之不理。
既然在这乱世之中,王道行不通,那吾就行霸道,汉家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吾才智微薄,虽心有大志,但必须贤才辅佐,
今吾欲重立汉鼎,重整这破旧的山河,不知元直可否愿意与我一起携手,共图大业乎?”
说完这一句话,刘琦对着徐庶深深一拜。
刘琦前世乃是个寻常大学生,他并没有什么惊天的伟略,故而穿越这三年来,只能靠自己的他受过许多挫折。
但幸而他是个坚韧且善于纳谏的人,
因此在过去的三年中,他虽有挫折却无大患。
但在这建安五年,因为身份而处于风口浪尖的他,已经退无可退,既然如此,他也就选择放手一搏!
要想让自己在这乱世之中安然无忧,最好的办法便是,让自己成为那天下至尊。
而刘琦深知要想成大业,必先聚贤才,故而今日坐在他身前的徐庶,他志在必得。
徐庶听完刘琦的一番真心话后,心中大受触动。
以前的刘琦没有在任何好友面前,暴露他的这番心志。
如今的刘琦不再是单纯为自己的安危考虑,而是为了整个天下考虑,
这样的刘琦,与他三年前所认识的那个刘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徐庶心中又何尝没有匡扶天下的心愿呢?
刘琦真挚的态度及诚恳的邀请,令徐庶连忙起身扶起刘琦,徐庶对着刘琦言道,
“今日吾来,正为此也。”
刘琦听后大喜,他连忙问徐庶道,
“既如此,元直可有教我?”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