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隆中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18年夏天字数:2491更新时间:24/11/20 10:53:44
    在南阳郡的邓县外,有一处地方,号为隆中。

    隆中虽位于南阳郡中的邓县境内,但其距离襄阳城并不太远,总共不过数十里而已。

    在数年以前,此处在南阳郡中还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地方。

    但正如荆州牧长子刘琦所称赞的那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建安以来,此处地方渐渐为众人所知。

    及至今时,不止隆中附近的南郡与南阳郡,就连远在南方的荆南四郡中,亦有不有士人知道此处地方。

    并且时人将隆中一地与襄阳城外的鹿门山并称,称为荆州两大隐才之地。

    而这一切,全因在建安二年,隆中一地住进了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主人姓诸葛讳亮,字孔明。

    乃是建安以来在荆州八郡声名鹊起的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被荆州大贤庞德公号为“卧龙。”

    因此隆中一地亦被时人美称为“卧龙榻”。

    隆中与鹿门山相比不同的是,隆中不是一座山,正所谓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

    隆中其实是一处山谷,隐于邓县外的西山环拱之中。

    正因为是山谷,所以隆中此地虽比庞德公所居住的鹿门山少了几分飘逸淡渺,但却比鹿门山多了几分清幽宁静。

    在这处僻静的山谷深处,依次矗立着几座房屋,这几座房屋青砖素瓦,花草为饰,

    虽然这几座房屋不如刘琦居住的州牧府富丽堂皇,但往远处望之,却因为暗合自然之美的缘故,看久了令人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而现在在居中的那处房屋内,正面对面盘腿跪坐着两位士子打扮的年轻人。

    时值寒冬,为了御寒,屋内正中正摆放着一处大型炭炉。

    炉内的火焰正熊熊燃烧着,炉内木柴与木炭燃烧所发出的“啪啪”声,此刻成为了屋内唯一存在的声响。

    面北而坐的是一位年轻稍长的士子,他腰佩长剑,虽然相貌不如对面那位年轻士子俊秀,但因为佩剑缘故,却比其多了几分英气。

    在长时间的沉默后,这位英气的佩剑士子似乎再也接受不了这种气氛,主动开口打破宁静朗朗道,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资才,尤宜今日。

    吾本楚国长胤,今受君父所命,出镇长沙。

    长沙多事,外有孙敌,内有宗寇。

    吾乃斗肖之才,受命之日,心中忧叹,恐上负君父所托,下弊庶民生计。

    古之贤者有言,欲治一地,必先求贤,吾与足下相交数年,深知足下之能。

    为己身计,为荆州计,吾遂敬请足下不念拨冗之劳,前来助我。

    我窃思之,足下应急迎妻子,无事滞于隆中。

    今吾统兵抚民,即往长沙,长沙富庶,若善抚局势,当有大为之机,时不可失,望足下速之。”

    这位英气士子一开口说的不是别的,却是将他今日所收到的一封信的内容给念了出来。

    而这封信正是其好友刘琦写给他的。

    这位英气士子不是旁人,正是当今荆州颇负盛名的徐庶徐元直。

    徐庶在念完刘琦给他写的信的内容后,一双睿智的眼睛看向对面的好友,想看看他的反应。

    但对面那位年轻士子,脸上的神情却一如既往的淡然,好似全然没听到徐庶念得那封信的内容一般。

    在徐庶与其对视一会后,最后还是徐庶沉不住气,主动沉声问对面的好友道,“今公玮来信相召吾前去助他,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孔明乃是徐庶对面这位好友的字,而徐庶对面的那位年轻士子,正是如今荆州与“南士冠冕”庞统齐名的大才诸葛亮。

    诸葛亮身长八尺,美姿颜,其虽未着华贵服饰,但素服黑帻的他只是安然跪坐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

    君子如玉。

    诸葛亮在听到徐庶的问话后,淡淡一笑,他拂袖端起身侧炉上已经温好的酒,为对面的徐庶缓缓斟上,

    随后用淳厚的嗓音回答道,“元直有大才,今得公玮看重,相召为僚属,这是一桩美事矣,依亮观之,元直可速往,以免公玮相思过甚。”

    面对诸葛亮的回答,徐庶的眉头有些皱了起来。

    若单单是只问自己是否应该去,他自己就有决断,今日自己又何必来到诸葛亮家中。

    自己当着他面,将刘琦写给他的信的内容念出来,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他想看看诸葛亮是否也有意出仕而已。

    徐庶豫州颍川人,本乃游侠,中平年间,曾经为友人报仇而差点身死。

    经那一事后,徐庶就洗心革面,遂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虽然经过多年的静心学习,令其的才识大大增加,但他因为早年游侠的生活,性格不似一般士人那般中庸,而是直爽气壮之辈。

    心直口快的徐庶这时也懒得和诸葛亮打哑谜,他直接脱口问诸葛亮道,“孔明乃大才,不会不知我今日登门拜访所为何事。”

    “公玮与吾等相交相知,正如其信中所言,其颇知我,我亦知其,他既已来信邀我前去相助,他深知孔明你的才能,又岂会不写信邀请你乎。”

    “公玮虽自幼学儒,但实乃心性坚韧之辈,今其不得已外镇长沙,足以证明他所受逼迫之深重。

    值此时,好友有难,孔明难道不愿出山襄助吗?”

    徐庶说完后,眼神灼灼的看向诸葛亮。

    关于刘琦的邀请,徐庶心中已经决意答应了。

    游侠出身的他,不会坐视好友有难而不顾,再加上他已年近三旬,心中也早有出仕之意。

    只是在临走前,他还想为他的好友刘琦把诸葛亮也带走。

    面对徐庶灼热的目光,诸葛亮沉思了一会言道,“元直你之才干,治千里地尚且措措有余,况一县百里地乎?

    有元直你襄助,公玮定可转危为安,吾是否出山已不重要也。”

    诸葛亮言语之间并没有否认刘琦也给他写信的事,但他说的话已经委婉的表明,他现今是不会出仕的。

    但是徐庶却不死心。

    徐庶问诸葛亮道,“公玮是何血统。”

    诸葛亮不假思索地答道,“高祖苗裔,汉室宗亲。”

    刘琦的血统可不像刘备那么难以考证,刘琦是前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这一脉传承清晰明了,可是世人公证的。

    徐庶再问诸葛亮道,“孔明观公玮如何。”

    “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琦与诸葛亮成为好友已有数年之久,诸葛亮对其可谓是十分了解。

    徐庶三问诸葛亮道,“荆州一地如何。”

    关于这点,虽一直隐居,但其实心系天下大事的诸葛亮,心中早有一番论断。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又兼财货丰厚,士卒善战,乃帝业之资也。”

    徐庶看诸葛亮的三个回答都令自己深有同感,他脸上不禁露出笑容,但他三问的目的可不是仅仅是与诸葛亮探讨这么简单。

    在三问三答之后,徐庶终于图穷匕见。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