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遇王刺史 乱入送别局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二马走天涯字数:2368更新时间:24/11/20 06:59:24
城北桥,正如它的名字,它坐落在州城城北门,因为这里水路便捷所以州城最大的码头也坐落在此。
运河从城北桥下穿过,商船民船往来如织。
今日城北桥比平时还要热闹一些,但不是因为平民百姓,而是文人雅士和官员士绅。
桥两头各摆了五张桌子,桥上摆了两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点心吃食。
桥西头五桌坐的是本地的文人代表,桥东头五桌坐的是州府里各级官吏。
而桥上旗帜飘扬,其中最高的一杆旗子上写着“持使节都督越州军事,武定军将军,越州刺史王”,昭示了今天主角之一越州刺史王恬。
大宁因多年遭受北方侵扰,很多州的刺史都领将军衔,以便在战时能有效组织力量,王刺史便是领将军衔的刺史。
而今天的另一个主角是文坛大家王慎。
今日是王慎要去楚州上任太守的日子,刺史王恬组织这个送别局来送他,一方面是展示对文坛大家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因为王恬和王慎特殊的关系——兄弟关系。
“兄长,其实你不必如此,弟只想低调离去。”王慎脸色严肃的对哥哥王恬说道。
王恬捋须说道:“你我兄弟这么些年从未分开过,之前你我在京城为官,我调任越州你辞官来越州讲学。”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将你起复,你又是去楚州那么远,我们这一别恐怕要好多年才能再见了,为兄实在是不舍啊。”
说着王恬举起酒杯对王慎说:“你休要再言,这是为兄的一片心意。”
王慎把要说教哥哥的话又咽下肚子去,他深知兄长之情,也知道兄长此人平日里极为清高,虽然与他政见有些不合,但总体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也就不忍再苛责他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桥下两边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一个身穿六品官服的人从桌边起身拱手道:“王将军,今日如此多的文人墨客在此,不如我们即兴作诗为羁敏兄送行,不知意下如何?”
王恬低头一看,原来是此次大理寺派来办案的寺丞廖永兴。
“廖大人,甚合我意!”王恬击掌笑道。
十几丈之外的一艘小船上,朱庭隆、杨胖子和淼儿往桥上张望,淼儿兴奋的说:“朱大哥,你看那边好热闹啊!”
朱庭隆使劲点头,待看清了那旗帜上的字,他突然开心起来。心想这么巧,居然没到刺史衙门就遇到了王刺史。
就听见旁边船上的人也在讨论桥上的光景,听意思是今天王刺史送弟弟王慎去楚州上任。
这时朱庭隆的小船刚好驶到城北桥下方,就听的桥上有人说道:“这笔墨纸砚均已备好,哪一位先作诗?”
“那下官先来吧。”廖永兴开口说道。
王恬捋了捋须,对廖永兴说:“请,廖大人。”
廖永兴站起身把手负在身后,走了几步后开口吟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突然有人先开口了,所有人都在四处张望,看看是谁在抢风头。
这时看到一艘小船从桥底缓缓驶出,一个五官俊美的少年郎立在船头,身后是一个胖子和一个萝莉少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当听到此句时,王恬和王慎兄弟纷纷站起身来支棱起了耳朵。
朱庭隆顿了一顿继续吟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恬指着朱庭隆说:“最后一句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场的人顿时鸦雀无声,良久开始有人纷纷议论。
“好诗。”王慎淡淡开口说道。
既然文坛大家王慎先开口了,那其他人也就放开了说了“好诗,好诗,应景,太应景了。”
王恬抚须一笑,对着朱庭隆说道:“好诗,真是一首好诗。不知小友可否到桥上一坐。”
朱庭隆大喜,要的就是这个机会,赶紧施礼说道:“大人,恭敬不如从命。”此时没有人注意到大理寺丞廖永兴站在那里凌乱。
朱庭隆让船靠岸,在杨胖子的帮助下跳上了岸边,走上了城北桥。
他没有注意到淼儿眼里闪着光芒的盯着他。
在文人雅士热切的目光中,朱庭隆走到了王恬和王慎面前,他对二人深施一礼说道:“草民朱庭隆,拜见刺史大人,拜见太守大人。”
“哦,你知道我们是谁?”王恬笑眯眯的说。
“草民是从大人的旗帜得知,至于太守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朱庭隆如实告知。
“你刚才的诗是事先写好的吗?”王慎饶有兴趣的盯着这个年轻人。
“不是。”朱庭隆说道。
那可是大唐才子王勃先生的诗,可不是我事先写好的哦。
“不错,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写出如此好诗,实为难得。”王慎点点头算是对朱庭隆的认可。
王恬说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说的真好啊,你我兄弟可不就是宦游人吗?哈哈!”
“我最欣赏的是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然最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正是我想告诉兄长的。此诗一出,今日其他人都不必作诗了。”王慎对着自己的哥哥说。
“说的好,此诗一出,今日其他的诗就都不重要了。”王恬也附和道,然后转身对身后的长随说道:“取笔墨来。”
长随马上奉上了笔墨纸砚,王恬缓缓坐下,在纸上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这王氏兄弟是大宁的大世族王氏的子弟,王氏以诗书传家并且子弟多以书法见长,王恬的书法在当今更是自成一派。
待王恬写完,他抬起头看向朱庭隆问道:“朱小友,此诗可有诗名?”
朱庭隆眼珠一转,说道:“已有。就叫做送弟慎之任楚州太守。”说完,心里对着王勃大神告饶,大神饶了我,江湖救急江湖救急,借诗一用。
听罢,兄弟二人都会心大笑,这诗名的妙处就在一下子体现出兄弟二人了。
里面明确的有王慎的名字,听到诗名的人必然会多问一句是谁送王慎,那就是王恬了。
这首诗一旦流传出去,两人就能借此诗跟着一起流传了。
王恬又问:“朱小友,可有表字?”
朱庭隆赶忙答道:“表字清岳。”
王恬提笔写下《送弟慎之任楚州太守》,诗朱清岳,书王恬,于泰安二十六年腊月初五,越州城北桥上。然后取出私印盖了上去。
在场所有人都鼓掌叫好,有人说真是好诗配好书,有人说王刺史和王太守可以流传千年了。
后来大宁的诗书上都把当天的盛况描述为“大宁诗文之盛始于斯”。
……
一个时辰后,刺史衙门,后堂。
“你说,你是前昌兴县丞朱东志之子?”王恬端着茶碗,轻轻的吹着碗里的茶汤,眼睛却饶有兴趣的盯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