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帝京之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钨铭字数:3393更新时间:24/10/31 15:48:17
    叙述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下朝廷的情况,再说下东西长安的情况。

    我想了想,如果不算其余各省,长安朝廷有这几个势力:

    辽东派。辽东来了好多官员,辽东军也来了几百万。他们的死敌是京畿派。

    京畿派。也就是京畿土著士族,人不多了,就几十家,最大的是弘农杨氏。

    官僚派。就是皇官、京官们。现在没有元老会,内廷名存实亡,沦落到跟后宫太监一样惨。赵余央、张强生、卢子罗、赵普民、陈恩泽,还有我,大概都能归入这一类。

    士族派。以杨明阳为代表的这一群士族。其余诸省的封疆大吏都或明或暗地支持他。不严格来说,吕承志也能归入这一派。

    近臣派。指郑安民、安宁日这些人。他们成天和皇帝在一起——甚至睡在一起。禁军和皇军归他们指挥。

    西长安依然是一片工地,只有皇宫完好。皇宫周围有几百万住在帐篷里的军队。此外,京畿和外省的平民都在西长安日夜建设着。皇帝说,谁建成了房子,土地和房子将永世归他所有,因此西长安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东长安依然繁华,除了皇宫是一片废墟。朝廷机构、各地行馆都在东长安。东长安的士族似乎比平民还多,城区繁华到不可思议。

    -

    -

    朝廷首先讨论的是:西长安建成后,要不要把西长安的屁民强行赶走。

    除了杨明阳和张强生,所有人都同意把屁民强行赶走。

    杨明阳觉得应该先制定律法,然后按照律法给屁民几个铜元,然后给他们一张奖状,最后把他们赶走。

    张强生觉得把他们赶走,他们必定会谋反,因此倒不如把他们全杀掉。

    人们争吵的时候,皇帝李鸿思怒拍龙椅:“不要说了!我堂堂大唐朝廷,说话能不算数吗?我们说西长安给了人们,西长安就是人们的!”

    张强生上前,说:“陛下,做出这个承诺的可是共治朝廷啊。而且,当初钱照定是下定决心骗人的。他准备建好城后,就把人们都赶走。陛下……”

    皇帝说:“他们说的话,我也要负责!”

    张强生继续说:“陛下,你看,这就是一个悖论。如果你没赶他们走,人们不知道你没赶他们走,他们就会不尊敬你,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你赶他们走,人们也不尊敬你,因为你违背诺言。你先说赶,然后不赶,人们更不尊敬你,因为你不但违背诺言,而且还软弱无能。”

    皇帝明显不高兴了,他说:“那你说咋办?”

    张强生:“一了百了,把他们全杀了,就当什么都没存在过,这个悖论也不存在。”

    皇帝怒拍龙椅:“够了!世上怎么会有你这种人?”

    盛唐殿里安静下来。

    张强生神色很尴尬。

    一旁的郑安民也说:“皇上以民为天,你为什么拆皇帝的台?”

    张强生:“我是为了皇帝好啊。”

    皇帝的脸色愈加阴沉。

    此时,赵余央上前,跪拜,说:“陛下,张强生完全是依靠钱照定的教诲而为。再说,他这完全是为皇帝所想,没有任何私心。”

    皇帝脸色舒缓了,说:“不要讨论这个问题了。西长安就这样了!”

    下面讨论的是大唐帝国的首都问题。

    -

    -

    第一,这是一个定义问题,从哲学上讲,是概念的指代问题。

    东长安称自己为长安,把西长安称为长安县;西长安把自己称为长安,把东长安成为长安县。

    因此,尽管他们达成了协议,说帝国的首都是长安,而不是长安县——他们在协议书中还颂扬了伟大的长安,鄙视了渺小的长安县——然而这个协议是个伪协议。

    如果你以为他们真的达成了协议,那就太弱智了。这个协议就是废物一个,就好像你问“什么是人”,回答说“人是人”——这是屁话。

    他们以为他们达成了协议,其实并没有。最后吵了半天,大家总算对“东长安”“西长安”“长安”有了概念上的定义。

    从这天起,“长安”这个词就不存在了。假如你邮寄信件,你在信件上写“寄往:长安”,邮驿完全不知道你是邮寄到西长安、东长安,还是西安县,他们不会去试错,而是直接把你的信扔掉!

    -

    -

    第二,首都的意义。

    对我这种叛逆的家伙而言,我完全不懂首都有什么意义;也只有我这种不懂首都意义的人,才会思考首都的意义。

    世人说,首都是首善之地。首都没有户籍制,没有保甲制,没有供给制,一切都是完美的。自由行走,免费供电,免费住房,免费教育,崇高的地位,丰富的生活,宽广的见识……

    然而,“好”凸显了“坏”,或者说,在“极其坏”的世界,“一般坏”就是“好”。首都的“好”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因为外物的“不好”,而且是因为外物的“故意不好”。

    朝廷说,首都是世界的中心。没了首都,一切都没有意义。是啊,如果没了长安,就没了皇帝,就没了内廷,就没了外朝,就没了会馆,就没了生存部,就没有第二生存部,就没了锦衣卫,就没了帝国大学,就没了皇家监狱……

    然而,首都和皇帝、内廷、外朝、会馆、生存部、第二生存部、锦衣卫、帝国大学、皇家监狱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啊!为什么非要设在首都?你设在首都,然后首都毁灭了,你的东西不见了,请问,关那些东西何事?关首都何事?

    因此,首都的意义就是:集天下精华而灭之。

    如果没有首都,你不可能灭亡一个帝国;而有了首都,灭亡她就轻而易举。帝国四十亿人,就算四十亿只兔子,你杀都要杀多少年!

    就好像我在街上走着,看到一个人撅着屁股撅在路旁。我可以不踢他,然而我肯定会忍不住踢他。如果你不想被人踢,你就不应该在路上撅着屁股;如果你撅着屁股,你就不该不让别人踢你。

    是的,当我看到天下精华集中在首都,我就有种把他们一网打尽的冲动。

    如果你长了一双手,这就注定你要用双手吃东西;如果你长了一双腿,这就注定你要用双腿走路;如果有人把天下精华集中在首都,这就说明他想要毁灭它。因此,不是我想毁灭它,是创造它的人想毁灭它。

    首都是末代的产物,也是通向下一个末代的近路。

    在历史中,每一个帝京都没好下场,每一个朝代都会杀光前一个朝代的帝京人。

    几万年来的历史已经不可考,就拿无数年前的史前文明而言,商人灭夏,屠灭夏人,流血漂橹;周人灭商,各地分封,尽灭商人;秦人兴起,封建灭亡,帝国建立,士族灭亡;西汉亡,长安灭;东汉亡,洛阳灭;晋朝大乱,五胡乱华,中原沦亡;隋唐大乱,到处两脚羊;元朝取代宋朝,宋京的人全换一遍;明朝取代元朝,元京的人被换一遍;清朝取代明朝,明京的人换一遍;民朝取代清朝,民京的人也换一遍;**********,*************,************,********;**********,*************,************,********;**********,*************,************,********

    大明亡,大汉把帝京长安的人全部处决,换上新人;大汉亡,大明把帝京长安的人全部处决,换上新人;共治、东明之所有没有换人,那是因为他还没换。不仅仅是长安,燕京、邯郸、保定、洛阳、开封、上京、凉州、齐城……哪一个不是换来换去?城市不会消失,居民却像潮水一样起伏,不过每一次起伏,都是不同的人。大唐皇帝李鸿思不想换,但他不可能阻止这种规律,因为,他毕竟只是——凡人。

    有因必有果,有始必有终。

    当你得到好处的时候,你就要付出代价。

    -

    -

    第三,胡思乱想了这么多,完全没用。现在不是思考首都该不该设定的事,而是如何设定首都。

    朝廷有人说,靠民意。民意?天下二十三省,就有二十三个选择;天下四十亿人,就有四十亿的选择。我是中原省洛北县赵家庄人,老子还想把首都建在俺赵家庄呢!你同意吗?

    朝廷有人说,靠军事实力。现在禁军完蛋了,岭南军力和辽东军力最盛,难道建都上京或广州?蒙古、河北势力也不俗,难道设在捕鱼海儿或燕京?

    朝廷有人说,是靠皇帝的权威。哈哈!这些年皇帝走马观花地换,皇帝就成了个笑话,皇帝有个屁权威!

    朝廷有人说,靠神选。然而,这是个废话。因为你不可能把神叫到面前,问他:“神啊,告诉我,首都选在哪儿?”

    皇帝也拿不准首都在哪儿。

    盛唐殿里,他望着脚下,那里是废墟一片的西长安。

    皇帝一摊双手:“你们说吧。”

    -

    -

    事实上,大唐帝国首都只是几个人争吵的结果。后来的人们把大唐帝京说得多么神圣,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当初这个结果的产生是多么的儿戏。

    争吵在内廷外朝之间。

    别人都无所谓。

    对我来说,哪个是帝京管我屁事。如果你真让我选,我决定把帝京设在中原洛北。

    对外省人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东长安、西长安有个屁区别!

    赵余央是内廷总管。他必须负责皇宫的安全,他建议设在西长安。皇宫最安全,假如当初东明朝廷设在西长安,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易地灭亡。

    张强生支持赵余央。

    杨明阳的老家弘农离着东长安近,他自然想把帝京设在东长安。

    人们一阵乱吵。

    最后,朝廷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竟然投票了。

    郑安民用尖细的嗓音说:“同意西长安的举手!”

    赵余央和张强生举起了手。

    他们四下看着,人们也四下看着。

    郑安民说:“同意东长安的举手。”

    只有杨明阳一个人举手,他气急败坏地四下看着。

    于是,西长安以2票同意、1票反对、146票弃权成为了大唐帝京。

    后来,人们总是说西长安作为帝京是多少神授、合理、权威,我给他们两个字:扯淡。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