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41 釜底抽薪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笔讷字数:3245更新时间:24/10/31 10:16:22
秋仪之下笔如风,偶有写错的字,随手便在纸上涂改了,不一会儿就将一张帖子写好,略略吹干之后亲自封好塞到王老五手里,说道:“眼下在用人之际,每个人都有其用处,容不得你在这里推辞。至于能不能找到李胜捷,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若这件事情办砸了,你也就不用再回来复命了。你还不赶紧出去执行?”
王老五听秋仪之命令当中没有半点回旋余地,又用求助的目光看了看林叔寒,见他也没有反应,半便只得勉强答应下来,先退了出去,想着得空之后再向林叔寒讨个主意。
打发走了王老五,秋仪之又招呼道:“刘庆何在?”
江南道节度使刘庆赶紧答应一声:“末将在此。不过末将现在既不在江南、又是个没有兵的节度使,不知道能帮到义殿下什么?”
秋仪之说道:“我令你这就这就想法子赶到湖广道去,说明事情本末来由,将左将军韦护暂时稳住,这件事情,你能做好么?”
刘庆挠了挠头,说道:“韦将军为人谨慎持重,我手里又没有什么旁的证据,就怕他不太肯相信我的话……”
秋仪之立即回答道:“我看中的就是韦护的谨慎持重。他既不肯相信我的话,那也就不会相信郑鑫的话。只要他保持中立,让我跟郑鑫正面对决,那我的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刘庆听了秋仪之的话,顿时恍然大悟,见一旁足智多谋的林叔寒也不住地点头,知道这条计策确有可行之处,而且能够远离斗争旋涡跑到相对安全的湖广去,也是刘庆自己求之不得的。
于是刘庆当即拍着胸脯答应道:“末将以前就同韦护将军颇有交情,一定能劝服韦将军按兵不动。”说罢,便转身离开了屋子。
秋仪之瞥了一眼从外边被关上的房门,又取过一张宣纸,在纸上飞速地写着什么。
他写了一半,房门又被推开,却是赵成孝从外边走了进来,拱手道:“大人,能动的弟兄们都已来了。原来数的一百一十五人以外,还有几个弟兄也要来。他们受伤不轻,我教他们安心养伤,他们就是不肯……”
秋仪之头抬也不抬,说道:“叫他们不要勉强,我们立即就要出发,长途奔袭到京城洛阳去。若是体力不支掉了队,可没人照顾他们。”
赵成孝闻言,赶紧答应一声,又道:“大人要去洛阳吗?我这就出去再清点一遍人头,再将马匹也准备好,大人请放心。”
秋仪之已将一张宣纸写满,说道:“这是小事,还有一桩要紧事情,眼下只有你能办好。”
“什么事情?大人尽管吩咐。”赵成孝答应得很干脆。
秋仪之将宣纸从头到底看了一遍,在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又取出郑淼交给他的监国大印,抹上印泥盖了红彤彤一个印戳,亲自封好以后,在封面上写了“大汉忠顺王 渤海国可汗达利亲启”几个字。
完事之后,秋仪之满意地一笑,将书信交到赵成孝手中,说道:“你这就去一趟幽燕道广阳城,想法子将这封信交到达利可汗手里,或者交给他的军师蔡文畴先生也是一样的。这件事情,限你十天之内完成。”
赵成孝接过书信,问道:“渤海国我一次也没去过,倒是有些为难,还请大人能够多宽限两天。”
“不行,一天也不能宽限。”秋仪之说得丝毫不容妥协,“我告诉你,达利在广阳城里留着一个联络之人,便是也鲁。这个也鲁你是认识的,找他办理,定然不会延误时日。你这就去吧。”
赵成孝听了,抿着嘴唇点了点头,又作了个揖,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房间。
潼关之下,骑快马若是顺利的话,抵达广阳也要七八天时间,再北上渤海,又不知需要几天,这“十天”的期限已是万分紧迫了。
众人都不知道秋仪之缘何如此紧张,却都不敢询问,只有林叔寒挤出一点笑容,问道:“大人,你这么着急送信去渤海,是为了什么?还请大人指教。”
秋仪之冷冷说道:“幽燕骑兵大部现在都在江南,若要同郑鑫交手,非要调渤海铁骑不可,我这封书信就是要请达利可汗派兵南下助战。”
林叔寒干笑了两声:“大人果然深谋远虑。不过眼下似乎突厥对渤海国的压力甚大,达利可汗若是抽调精兵南下,恐怕为突厥所乘。就怕他不愿买大人这个面子。”
“我到时候答应他事成之后,派重兵替他北击突厥,助他扩展地盘。”秋仪之答道,“若是不能成功,便将广阳城割让给他也是一样的。”
林叔寒听了大惊失色,忙道:“大行皇帝原来就是幽燕王爷。那广阳城乃是龙兴之地,岂是能够轻易割让给外藩的?”
“当然不能割让。非到了那个时候,我食言反悔不就行了么?突厥打不过,我还打不过渤海么?”秋仪之这几句话说得冷若冰霜。
秋仪之足智多谋,虚虚实实也确实使用过各种计策,可对象都是敌军外人,对自家人却是极为真诚守信;而方才他有意诓骗盟友,且是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气说出,让在场之人闻言无不万分心寒。
温灵娇也是刚刚经历了丧兄之痛的人,心中已然悲戚万分,可就连她也不知道在这短短几日之内,义父、师傅、两位兄长接连被人害死这样的人间惨事,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秋仪之的心性。
不及多想,却听秋仪之说道:“好了,我这就要出发前往京城洛阳。林先生跟我同去,其余几位女眷,就叫王世杰派精兵护送,在后面慢慢跟着过来。”
说着,秋仪之便从座位之中猛地站起,往门外就走。他疲惫已极,站起身的速度又太快,一时有些眩晕,脚下当即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温灵娇赶紧将他扶住,说道:“也不急于一时,公子先沐浴更衣用膳之后再出发,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林叔寒也附和道:“没错,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也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根本就不算是在耽误时间。”
“一点时间也不能耽误。郑鑫此贼多活在世上一日,就是我的罪过。”秋仪之狠狠说道,“我这就动身,你们不想过来,就算了。”
说罢秋仪之便迈步推门出去了。
旁人岂能任由他单独一人行动,便也赶忙跟了出去。
刚被赵成孝召集起来的兵士果然在门外列队,秋仪之见他们身上大多帮着白中透出血色的绷带,却还都努力挺起胸膛,摆出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心中感动,高声说道:“都是郑鑫此贼造孽,一切仇怨全都要记在他的头上。我这就要去京城洛阳组织平叛事宜,你们愿意跟我同去吗?”
“愿意!愿同大人共赴刀山火海!”众军齐声附和。
“好!说得好!”秋仪之高声说道,“事成之后,你们就是定国功臣,个个加官封爵,至少也是中郎将的前程,保证尔等吃用不尽、青史留名!大家跟我走!”
秋仪之手下原是伏牛山上山贼出身的亲兵自不必说,他在山阴县募集的乡勇团练,也大多有着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此战之中,他们都有情同手足或是有着堂表兄弟关系的战友牺牲,早已对始作俑者的郑鑫恨得咬牙切齿、同仇敌忾,又经过秋仪之这样的许诺,更是气焰万丈,异口同声高呼:“走!”
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王世杰自然不会再拦阻秋仪之入关,亲自命令守关将士将关门打开,目送秋仪之所部乘马往西方疾驰而去。
关内道直通京城洛阳的两条官道修建得又快又直又平整,秋仪之一行沿着官道星夜兼程,走了两天时间便已到达洛阳城下。
京城洛阳关防自然比一般城池来得紧密许多,现在又是皇帝不在京城之内,到傍晚时分已快到了宵禁的时间,正准备锁闭城门。
秋仪之见城门渐渐关闭,立即派出亲兵之中的“铁头蛟”快马上前,叫守门军士暂时留门,等候自己进城。
郑鑫远在江南,鞭长莫及,没法远隔千里将京城洛阳控制起来,又自信妥定能在截杀郑淼,因此尚且没有派亲信将原本守门的军官替换下来。
因此掌管京城城门的军官,还是幽燕道出来的老人。原本延缓一刻钟、两刻钟关门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又有义殿下秋仪之出面,乐得买他个人情,便让秋仪之顺利通过了城门。
进了京城洛阳,众人都松了一口气,“铁头蛟”纵马走到秋仪之马侧,问道:“大人,现在要去哪里?”
秋仪之看也不看他一眼:“不要说话,跟我走!”说罢,一夹马肚子,便向左边转了个弯,快步而去。
走了不过一盏茶功夫,秋仪之便在一座大宅邸门前停了下来,抬头往宽大的门楣上一看,只见上头只写用遒劲的隶书写了“王府”两个大字。
秋仪之见了,嘴角扬起一丝狞笑,伸手招来“铁头蛟”吩咐道:“这是郑鑫的府邸,前后有两扇大门,左右还另有三扇供下人出入和运送物品的小门,你点二十个兄弟,将这几扇门都封锁了,不能放任何一个人出来,知道了吗?”
“铁头蛟”是山贼土匪出身,封闭各门乃是劫掠大户的惯有手段,他之前做过不知多少次,早就已经驾轻就熟,答应了一声,指指点点地选了二十个人,便办事去了。
秋仪之也没闲着,又叫来乡勇团练之中气力最大的孟洪,命令道:“你气力大,把这扇门给我撞开来。”
孟洪同“铁头蛟”不同,本来是良善的樵夫,见了门楣上“王府”两个大字,已怯了三分勇气,颤巍巍说道:“大人,这是哪家王府啊?我们先礼后兵,先去叫个门如何?”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