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产量不够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飘依雨字数:1921更新时间:24/10/30 07:17:44
    见到陆承启这么高兴,老实人李诫却丝毫“不解风情”,来了一句:“可是这白叠子……嗯,是棉花,所产并不多……”

    陆承启闻言一愣,原本高兴的表情僵在那里,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也是他高兴得太早了,这棉花的经济价值尚未被古人发现,又怎么会去种植呢?再说了,也只有南边的百姓,才渐渐意识到,这棉花是比起用植物纤维制成的麻质衣服更能保暖。

    即便如此,棉花的传播途径还是非常缓慢的。据李诫所说,已然陆续在黄河长江流域中发现有种植棉花的,但也只是播种在地力不足的贫瘠土地上,打得棉花十分稀少,一亩地里面,能不能制成十余件衣裳都难说。

    而这时候是没有纺棉的纺车的,制成衣裳,也不过是把麻质衣裳缝制两层,里面填充棉絮,显得鼓鼓囊囊的,十分臃肿。可御寒效果,显而易见,私底下李诫也曾怀疑,陆承启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难道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这个念头只存在了不到半刻钟,便给李诫抛诸脑后了。他是一个极其重视纲常的臣子,暗地里议论帝王,那是十分不敬的。

    在综合了各地工部衙门的报告,李诫发现,棉花的种植范围已经遍布秦岭以南,除了盛产丝绸的苏杭之外,南边的百姓都意识到了棉花的好处。有余地者,皆种植一两亩地,以备严寒冬日。

    陆承启明白了棉花生产的尴尬,皱着眉说道:“李卿可有解决办法?”

    李诫从袖子里面,掏出一个刚刚采摘下来不久的棉花。看着这个细小的棉球,陆承启更是眉头大皱。记忆里的棉花,应该比这个大得多啊!怪不得李诫说产量小了,这么一点点的棉花,就算种上十几亩地,也不一定有多少收成啊!

    陆承启小心翼翼地问道:“这是可收成的棉花?”

    李诫说道:“回陛下,没错,这是从京兆府农户家中求购而来的棉花,据传是从天竺传来的。此物生长极为迅速,即便是三月中旬播种,七月便能收成。臣前些时日亲赴田中查看,发现此物极其消耗地力,若事后没休耕土地,恐日后种植粮食,减产甚多。”

    陆承启也知道棉花是极其消耗地力的农作物,思索了一番道:“李卿大可宣传棉花的优势,同时告诫农户,勿要在肥沃土地上种植既可。棉花若能精耕细作,产量定可提升。奈何这棉花如此之小,可还有其他品种不成?”

    李诫一愣,他不明白“品种”是何意,没有任何思虑就问道:“敢问陛下,‘品种’一词,作何解?”

    陆承启也知道,他有些用词,古人是听不明白的,往往需要解释很多次,才能明白他的意思。至于品种一词怎么解释,陆承启颇觉得无力,思索了良久,才尽量用浅白的语句说道:“就是尚有另外一种棉花,比这种大的多的,想来产量会高一些……”

    李诫明白了,他也不敢肯定,还有没有这种棉花,只是说道:“臣不知,需得假以时日,才能得知。陛下放心,臣已知晓棉花之用,确实有利于民。若能制成棉衣,我大顺百姓冬日便可轻而易举抵御严寒,无人再冻死街头了……”

    听得李诫这么一说,陆承启心中也有些愧疚。哪怕是在后世,极度严寒天气下,冻死的流浪汉也是时常发生的,更何况是物质匮乏的古代!哪怕有一间茅屋,四面漏风,大雪压顶之时,也难保不被冻死啊!

    陆承启听得李诫如此挂心百姓,即羞愧,又欣慰。这可是继徐崇光之后,又一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官员啊!陆承启终于感到自己不再孤独了,这样的臣子,哪怕再多两个,他也就不是一个人在对这个时代宣战了。

    在古代改革之所以这么难,都是因为顽固派的阻力实在太大,既得利益集团不肯有半步退让。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要对顽固派宣战,要对既得利益集团宣战,还要对整一个时代宣战!要想让历史惯性刹住车,单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哪怕你是皇帝,能用强权暂时压住。但在你百年后,你敢保证你所创立的东西还在?

    正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这么强势,他以为自己已经把子孙当皇帝的框架搭建好了,子孙只需要登上皇位就好了。结果呢,他罢了丞相,内阁首辅出来了;他严惩贪官,结果明代贪官,是历朝历代中最多的;他同情农民,降低税赋,但有明一代,农税却高得吓人,最终导致农民破产……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

    是朱元璋错了吗?不,他很伟大,敢向时代宣战,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还是没有跳出历史的局限性,也没让历史惯性偏离原有的轨道。毕竟几千年的帝制深入人心,历史惯性太大了,大到不是依靠个人力量能推动的。强如朱元璋,好像也不行。

    所以,当陆承启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便开始物色队友了。目前看来,徐崇光还是一个好帮手,现在又多了一个李诫。再加上唐勋、苏颂、沈括等人,陆承启前进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听了李诫的话,陆承启感慨良多,接过话头说道:“是啊,若做到这一步,哪怕朕花费再多心思,也是值得的。当然,此事就得拜托李卿了。朕早已把棉花一事,全权授予于你。朕想看到,三年之内,大顺的百姓,都能穿得上棉衣!”

    李诫听得陆承启画下的大饼,心中也激情澎湃。他不过二十多岁,正是渴望建功立业之时,富有激情而又奋勇前进,当即躬身而拜说道:“陛下重托,臣定当尽心去办!”

    陆承启连忙起身把他扶起来,说道:“李卿,不可如此!朕也考虑过,你年纪太轻,便身居高位,恐有人不服。若再无一番政绩,不足以服众。棉花一事,便是你大展身手之时!”(未完待续。)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