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14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管莞字数:3139更新时间:24/10/29 23:04:52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天下帮也不例外。天下帮以接济天下,天下百姓为一家的美誉,以高迎祥为首盘下蟠乡镇,收留陕西境内外因饥荒逃难至此的难民。自天启皇帝朱由检在位二十二年期间,无心打理朝政,政权落入魏忠贤奸臣之手,致使百官无视法纪、贪污腐败,促使明朝到了土崩瓦解的末年,天下万民无时不刻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因如此,诸葛焘看到了明朝的衰败,说服高迎祥成立天下帮接济天下难民,先抚民壮大实力,只等他日天下动乱,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呼百应起兵谋反。

    然而,还没等到天下大乱,天下帮内部出现了问题,盘下小小的蟠乡镇,收留二十万难民,还未起兵谋反,粮草供应不上。久而久之,解决二十万难民吃饭的问题,是眼下当务之急。高迎祥提议,将安插在两江、两广,绑架富商勒索的钱财,拿出来购买粮食,却被诸葛焘断然拒绝了,这是后期招兵买马的军饷,动不得。

    为此,诸葛焘提议,将蟠乡镇划分八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难民耕田劳作。一来,让这些难民自己养活自己。二来,也能彰显天下帮的美誉。只是,这些难民也有不守规矩的,那些不愿田间劳作的,就被遗弃在地社堂。

    这些人好吃懒做,就算天下帮打着天下平民是一家的旗号,也不可能白白养活这些比懒虫还懒的家伙。只是,这些人没人管了,偏偏高迎祥把地社堂分舵舵主之位,交给了赵东辰。赵东辰听说“舵主”二字,怎么说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职称。

    可当赵东辰来到了地社堂,眼看这里千亩荒凉,陕北的黄土不种麦子、高粱,却成了一人多高的野草荒原,还有这些人一个个懒洋洋地躺在草丛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像条赖皮狗赖在那里,不走了。从他们的眼神中,赵东辰看到了痴心妄想,他们还盼望着天下帮的接济,不思进取,天真地以为,快过冬了,很快天下帮就会发来过冬的棉衣。

    赵东辰算是明白,这天底下的好事,不会摊在他的身上。初入天下帮,高迎祥相见恨晚说他有骨气,还把地社堂分舵舵主之位传给他。原来,这一切都是套路!

    直到现在,赵东辰总算清醒了,这是一份苦差事。如何让地社堂焕然一新、如何让这些人不在懒惰、如何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好好地收拾自己,打理这片耕地过上自给自足的好日子,不在需要天下帮的接济,才是他这个分舵舵主职责所在。

    赵东辰叹了一口气,心想天下帮都没有这个能力管理好地社堂,他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古代某公司小职员,又何德何能胜任这个艰巨的使命。

    龙平儿见他站了半天,迟迟不作决定,没好气地说:“这些人,你该怎么处理?”

    赵东辰初来乍到,还没想好,反问道:“帮主是什么意思?”

    龙平儿道:“这些人赖着不走,我天下帮不收留懒惰之人,帮主慈悲为怀,不愿强行驱逐,每隔三日,派来一次施舍,是死是活就看他们的造化。”

    “既然如此,那我们走吧!”赵东辰听明白了,这些人已被天下帮抛弃了。既然如此,要他这个分舵又有什么意义呢!

    龙平儿见他扭头就走,提剑拦住他的去路,不悦道:“帮主命你为地社堂分舵舵主,你既然接了舵主之位,就应该为天下帮好好效力。如今,地社堂归你管,这些人也该归你管。”

    赵东辰皱了皱眉,天下帮不管这些人的死活,偏偏让他来管。算啦,好男不跟女斗,看在龙平儿手中那把剑的份上,即便赵东辰有一百个不愿意,最终还是妥协了。

    赵东辰出于万般无奈,走进村子,在众人的注目之下,敲响那口破钟。这破钟一响,方圆十里皆有余波阵阵的钟声。与此同时,那些躺在地上,在草丛里头抓虱子、伸着懒腰,懒洋洋爬起的人们,像一具具僵尸朝着村子,靠拢过来。

    这钟声响起,代表吃饭的点,饿了两天,这些人早就饿得饥肠辘辘,双眸沦陷,连走路的力气都快没了。

    赵东辰敲响了破钟,这身后的祠堂,便是开饭的餐点。然而,什么都没准备,却把这些人吵醒了。

    龙平儿倚剑站在祠堂门外,居高临下,看了看从四面八方,像是从洞里爬出来的懒虫,嗅到了喷香的米饭,倾巢出动般地涌来。龙平儿嗤之以鼻,这些人除了吃就是睡,和废物没什么区别,饿死了也活该。

    很快,这些人挤满了祠堂,一个个干巴着眼盯着赵东辰,等着饭吃。

    赵东辰把这些人召集过来,见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皮包骨头,这心里不是滋味,却也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各位乡亲,在下刘三保,承蒙帮主厚爱,初来宝地掌管地社堂,还请多多关照。”

    众人诧异,原以为这钟声响起,是帮主派人来施舍。却没想到,在地社堂的界面上,还会派人来掌管。

    搞了半天,不是来送吃的,是帮主委派新任的分舵舵主来视察。

    一时间,这村里村外的人,忍受肚中饥饿,哀嚎连连,全都跪在地上,向赵东辰跪拜,讨要吃的。

    但凡有点同情心的,都会不忍。只是,龙平儿见惯了这些人的伎俩,除了博得别人的同情,再也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同情他们的遭遇。

    赵东辰终究还是软下心来,亲自扶起领头跪拜的村民,无视龙平儿怒目以对,怀着无比痛心的心情,沉重道:“乡亲们都起来吧,实不相瞒,我是浙江永安人士,和你们一样,也是逃荒来到这里的。”

    龙平儿挑了挑眉,这家伙明明是被她从天香阁抓来的。抓他之前,他还在天香阁大吃大喝,怎么就成了逃荒的难民!睁眼说瞎话,说谎话说得理直气壮,也不害臊!

    众人惊讶,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像是遇见了故人,都是逃荒来的,相见如故啊!这不,有人凄凉道:“浙江永安也遭了灾”

    赵东辰点了点头,道:“是啊,除了浙江,安徽、江苏、山西、湖南、湖北,各县、各郡、各州、各府均有不同程度的洪灾。以浙江永安为例,因洪水受灾的人口死伤八万,房屋倒塌不计其数,多数人无家可归,吃不饱饭饿死街头,又有多少人感染了瘟疫,无药医治。那日,我从永安一路逃荒,逃到杭州,杭州知府陆允中为了不让难民进城惊扰城内达官显贵,封了城门,无视咱平民百姓的死活,就连朝廷也没有下发的赈灾粮。乡亲们啊,你们不知道,有十万民众饿死在杭州城外,那些当官的连一句问候都没有,真是寒透了我的心。当官的不为百姓,在天灾面前,没有一口饭吃一滴水喝,我们只能等死。这一路走来,漫山遍野都是倒下的尸体,乡亲们啊,你们可知道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啊!”

    “呜呜”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人也是出身贫寒,遭了旱灾,无家可归逃到了蟠乡镇,被天下帮好心收留,苟喘残延活了下来。都是逃荒的难民,这份苦,吃了之后才会明白,有多苦。

    赵东辰说着说着,就哽咽了。他不是逃荒的难民,却亲眼见证了永安的难民,涌入永安城的那一刻,是有多么的凄惨。

    想起那个画面,赵东辰就会忍不住心痛,那些难民的眼神,流露出对生活的绝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多么希望能有活命的机会,积极而努力的争取,即便那些当兵的对他们拳打脚踢,甚至言语上的侮辱,也比这些人好吃懒做,等死地强。同样是难民,为什么却是不同的概念,难道是他们生存的价值观不同,还是有人在灾难面前,逆来顺受表现得值得别人同情,却在认知上没有改变。

    赵东辰同情他们的遭遇,却不同情他们在这里整天一副可怜相。没错,你们的家乡因干旱颗粒无收,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荒。可是,你们如今有了耕地,却没想过靠自己的双手,辛勤的劳作,改变生活改变自己,一味地懒惰,这还是天灾吗?

    想到这,赵东辰感到莫名地悲哀,深深叹息,道:“乡亲们啊,和我一路逃难的有一百多人,从浙江永安逃到陕西蟠乡,你们知道还剩下多少人?”

    在这神圣而庄严的祠堂,无人搭话,因为说出来的,都是人命。他们都是受苦受难的平民百姓,不奢求大富大贵,最敬重的就是生命。

    赵东辰见他们保持沉默,向他们伸出一根手指,几度哽咽,欲哭无泪道:“就我一个,逃到了这。如果不是帮主好心收留,恐怕我的命早就没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因为我们村子的人都死光了,我活着,是村子唯一的希望。从永安一路逃荒,我没有吃到官家一粒米饭,这些当官的早就不顾我们的死活。我很庆幸逃到了这,你们应该和我一样,一样感到庆幸。如果你们逃到了杭州,我保证不出三日,你们就会被饿死,弄不好还会感染瘟疫病死。”

    众人听了他的故事,肚中饥饿早就抛在脑后,被丢到九霄云外。仔细想想,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不是天下帮好心收留,估计,他们还在逃荒的路上,真要是逃到了别的地方,那些当官的不肯施舍,其后果不堪设想,饿死荒野毋庸置疑。想想这些,这才有人如梦初醒,庆幸这片乐土,至少还有天下帮好心收留,不像那些欺压百姓的狗官,巴不得他们被饿死,要死也要死远一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