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入京决议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入梦三千字数:3754更新时间:24/10/29 18:57:24
辽阳的袁应泰,这些日子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动荡不安。最早由经略府授意出兵,结果兵败铁岭。整个决策过程,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醒他,这让袁应泰感到一丝后怕。显然无论是武官还是手下的文官,都有意看自己的笑话。
京城东林系和三党正为入阁闹的不可开交,这股风潮也影响到了数百里外的辽阳。往日里相见甚欢的同僚,见面都是全程沉默,生怕惹上麻烦。尤其是朱万良兵败铁岭后,辽阳城内更是愁云惨淡。
心情低落的袁应泰一度唉声叹气,但三日后,捷报频传,先是收到抚顺解围的消息,袁应泰来不及庆贺,第二日又收到了铁岭光复的捷报。这一连串的大捷不但让袁应泰瞠目结舌,就连辽阳府的一众官员都为之咋舌不已。在这之前,大部分人对抚顺是否能坚持下去都不看好,更无法想象明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一举光复铁岭。
袁应泰阴霾密布的心情顿时变的开朗,他紧急下令向抚顺调拨军粮和物资,同时下令辽阳总兵李秉诚率领所部进驻铁岭。袁应泰一边安排明军调动,一边开始考虑善后的问题。
朱万良兵败铁岭,袁应泰识人不明,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袁应泰希望能将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很快袁应泰与抚顺的陈策达成妥协,双方一致认为是副将朱万良贪生怕死导致明军惨败。接到陈策肯定的答复后,袁应泰大笔一挥,下令打开府库,为抚顺驻军预先垫付军功饷银。
然而打开府库后众人发现,辽东连年战乱,已是入不敷出,库内空荡荡的都能跑老鼠了。
无奈之下,袁应泰将抚顺围城的过程写成奏疏,快速发往京城,请求兵部勘验军功,奖赏有功之士。袁应泰雷厉风行的一系列行动,让逃回辽阳的朱万良面如土色。
朱万良为将多年,岂能不明白事件的危险。回到辽阳后虽然朱万良闭门不出,但他耳目众多,很快探明袁应泰的一系列动作。朱万良思索之后,由心腹将自己的陈情火速送往京城
在各方的博弈下,辽阳汹涌的暗流渐渐平缓,而京城的气氛却变的诡异起来。
五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刘一暻请求皇帝奖赏驻守赴顺的有功之臣,同时他认为袁应泰自到任以来,兢兢业业,知人善用,接连克复故土有功,应该奖赏。
刘一暻的前半句话诸位大臣都没意见,可是后半句话,却如同一颗炸弹投入茅坑,将朝堂炸成一片屎地,顿时各种反对声铺天盖地的迎面扑来。
先前在何宗彦入阁事件中的张延登认为,刘一暻的发言纯属放屁。张延登列举自袁应泰上任以来,关外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登州每日都有来自辽东的难民上岸,惹的登莱巡抚陶朗先怨言频出。袁应泰在军事上放任蒙古流民,引起沈阳兵变,差点搞成大乱。而此次抚顺围城,袁应泰更是难辞其咎,明知朱万良水平有限,还故意派他袭扰铁岭,结果造成明军兵败。若不是有抚顺之战的遮羞布,袁应泰早应该被撤职查办。
大明朝堂官员都是人精,立马察觉到其中的意图。之前朱万良可是东林系袁应泰的手下,而此刻齐党成员张延登竟然替朱万良有意遮掩,这可是有意思的很。
很快,回过味的三党成员,纷纷调转枪头,群情激昂的请求天启皇帝下令斥责袁应泰。袁应泰自上任以来的各种昏招,更是成为三党攻击的把柄。
以齐党领袖元诗教为首的三党成员,首先拿出自入春以来,从登莱口岸登陆的详细流民数字。同时还信誓旦旦的向皇帝表明这只是明面上的数字,逃亡辽西,以及暗地登陆的流民更是不计其数。
最后,元诗教放言,犒赏抚顺明军他不反对,但流民安置,也需要朝廷出钱出力,否则万一登莱两地出现民变,谁来负责?
元诗教的“仗义执言”很快得到朝堂内不少大臣的支持,像楚党黄彦士,浙党姚宗文纷纷力挺支持,甚至连久不露面的昆党领袖顾天峻,宣党领袖汤宾尹也站出来吐了一串泡泡,刷刷存在感表示支持。
东林一系在袁应泰的事情上并非铁板一块,但党内人士架不住三党宣传炮口的轰击。原本持不同意见的党内派系,随着外部压力陡增,意见不同的党内人士很快和党内主流达成和解,快速调转炮口一致对外。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迫在眉睫,所有人都为此摩拳擦掌,更有甚者还盯着高高在上的朱由校,希望能将他一起拉下浑水,然后趁机扬名立万。
天启皇帝朱由校原本紧张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前些日子,他想在城外修一个简易机场,让众口相传的飞鸡来京城兜一圈,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感。可就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却被户部尚书赵南星一句“没钱”给顶了回去。
朱由校受气后没有气馁,反而更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飞机。好在身边的魏公公出了个主意,说通过内库拨款,等待合适的时机就可以修建机场。
上次朝中官员将目光定格在内库上,还好朱由校醒悟的快,这才没有给那帮蛀虫太多机会。只是此后东林党人陆续派赵南星,刘一燝等人反复试探,烦不胜烦的朱由校都用一句“先决定内阁人选”为由给堵了回去。
东林党人渐渐明白,皇帝这是不信任现任的阁臣,不想把内库交给他们处理。这也难怪,大明独立风雨两百余年,此时已是江河日下,国内灾荒不断,对外又是连年用兵,到了此刻,内库成为朝堂内最后一块肥肉,皇帝小心谨慎,众人也能理解。
自那时起,东林党人再没有提及内库,而是专注在内阁人选的事情上。只是先前何宗彦入阁的事情,让东林党内部有了一些杂音,推动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眼下朝堂上吵得难分难解,东林党人寄希望皇帝表态,而朱由校却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珠子。
“众位爱卿,不是说登莱两地流民众多吗,不如让他们来京郊,替朕修建一座简易机场跑道如何?”
“陛下不可,秦隋暴政,过度驱使民力,结果导致天下反贼四起,大明万万不可仿效。”
说话的正是赵南星,他早就听说皇帝想要修建简易机场的事情,他是最主要的反对者之一。
“赵爱卿,朕也不是随意驱使,朕愿意支付工钱,让流民有个温饱,待得关外安定,再让流民返乡,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陛下,天下苍生都是你的子民,如果你爱护子民,就应该拨款赈济流民,而不是驱使民力满足一己之私。”
赵南星说到此处便打住话茬,再说下去,要触霉头了,生性耿直,那只是给下面人摆摆样子,真要跟皇帝硬杠,那真是犯不着。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左右为难,修建机场跑道是他处心积虑已久的事情,如今这帮朝臣们摆明不想让自己得逞,这可如何是好。朝堂内重新吵成一团,没人理会高高在上的皇帝。朱由校低声叹了口气,心道自己这皇帝当的还没有寻常百姓舒服,何苦来哉。
朝堂内几方人马吵闹不休,互不相让,刘一燝一脸苦色对皇帝拜道:“臣请陛下拨款,封赏有功之臣。”
四周一片寂静,所有人盯着天启皇帝,看他如何表态。
朱由校假装咳嗽一声,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拨款之事,若国库有结余,可以交由兵部和户部,协同内阁商议,如今之计,当尽快拟定内阁人选,大明多事之秋,阁老之位不可空置。”
皇帝表态完毕,群臣登时傻楞了半天。韩爌低头苦笑,皇帝这是想要讨价还价了,这才半年不到,他竟然学会利用机会了。
想归想,韩爌还是上前拜道:“陛下,朝中能工巧匠众多,想必修建跑道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辽东连续大捷,又是光复故土,大明军队士气正高,陛下万万不可因为意气用事,导致辽事糜烂。依微臣之计,陛下不如用内库银两垫付,先安抚辽东将士要紧。”
“呸,韩象云巧言令色,竟然鼓弄皇上劳民伤财,这就是你的为官之道?老臣坚决不同意韩象云的说法。”
赵南星一口唾沫星喷的四处都是,意见不合的三党成员顿时心中暗爽。三党成员指指点点,不动声色的站在一旁看东林党内部掐架。龙椅上的朱由校,听了韩爌的话,本来泛起了三分希望,谁知又被赵南星一巴掌拍落水中,气的朱由校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韩爌为人正直,做事要比赵南星灵活。但偏偏利益交换的妥协方式,无法当着朝臣和皇帝的面子当众说出,而赵南星又是步步紧逼,韩爌只好陪着笑脸,对这位年长他十多岁的户部尚书唯唯诺诺。众人见赵南星对韩爌数落的不留情面,有好事者怪声怪气道:“赵大人,这是朝堂,不是你家,要训孙子回家去啊,别在这里胡来,朝廷威仪所在,你这副样子岂能做百官表率?”
“是谁,给我出来,我们当面对质,站在人后冷言冷语,此乃小人,有本事光明正大的站出来和老夫对质!”
朱由校早就被炒得烦了,一直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突然听到赵老头的嘶吼声,便知道出事了。朱由校站起来朗声道:“诸位爱卿,我们继续讨论正事,刚才说到哪里了?对了,朕想当面嘉奖抚顺之战的有功之臣,不知各位大人可有异议?”
魏大中生性老实,没有多想便道:“陛下,京城距抚顺一千五百里不止,这一来一去,耽误时间太多,如今辽东战事吃紧,微臣恳请皇上谨慎为之。”
朱由校心中一乐,心道有个搭台的人果然好处多,于是赶紧顺着话茬说道:“魏爱卿所言极是,辽东来去费时,因此朕才想修个简易机场,让飞鸡转瞬飞至京城着陆,一来款待大明有功之士,二来让百姓一睹我大明雄姿,重振九州风气,不知各位臣工以为如何?”
朝堂内的臣子面面相觑,没想到等了这么久,皇帝还是一心要修跑道。一些人心思活泛了,与皇帝硬怼固然可以出名,可是代价也挺惨重,而顺着皇帝的心思循循善诱,反而效果更好。于是朝堂内又开始暗流汹涌。
终于有人憋不住了,站出来道:“陛下所言极是,辽事糜烂已久,陛下即位之初,应该接见有功之士,这样对国家,对军队都是一件好事。”
随着姚宗元的发言,下面很快跳出来一帮子人鼓噪。赵南星脸色憋得通红,但是他此刻人言轻微,已经挡不住大势。
就在朱由校对臣工的表现感到满意时,突然刘一燝择机站出来道:“陛下,微臣闻听东洲堡守备沈嘉,也就是之前的海外高人,有一辆神车,可日行千里,不如就由他驾车而来,陛下觉得如何?”
神车?日行千里?
尼玛的,神话故事啊,这骗谁呢。朝堂中的大臣一脸不屑。
朱由校想了想,觉得神车似乎也不错,于是道:“首辅所言极是,那就照此办吧,尽快安排沈,抚之战中有功之士来京,朕想见见他们。”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