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安哥的小弟字数:3994更新时间:24/10/29 12:27:47
    汉桓帝想要对付梁冀,那么肯定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队友,毕竟那个时候的汉桓帝,可以说就是梁冀的傀儡罢了,一点权利都没有。

    所以,汉桓帝决定找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队友,那便是宦官势力了。

    一直以来,王权要么是被外戚势力所把持,要么就是被宦官势力所把持,所以汉桓帝肯定是需要宦官势力的帮助。

    不过就在汉桓帝选择队友的时候,在立嗣选帝这个关系梁氏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梁冀、梁太后遭到了以李固、杜乔为代表的朝官士子的反对和抵制,虽然梁冀屡屡以权取胜,但是梁冀他们对李固、杜乔等人总是放心不下,尤其是李固,梁冀对其可是颇为忌惮的,因为李固的来历可不简单。

    李固是前任司徒李郃的儿子,而且李固的相貌十分奇特,头骨突出像鼎足,向上入发际隐起,脚板上有龟文,而且李固年少时好学,常改变姓名,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尤其是他学《五经》就花了十多年,所以李固不仅博览古今书籍,还通晓于风角、星算、《河图》、谶纬之术。

    李固每次到太学,都会偷偷到公府看望自己的父母,但是不想让一同学习的诸生知道自己是李郃的儿子,而四方有志之士大多都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所以当时京师洛阳的人都赞叹李固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

    所以在此之后,司隶校尉、益州刺史都命令汉中太守推举李固为孝廉,司空也征辟他为掾属,但是李固都不去就职。

    到了公元133年的六月初八,京师洛阳的宣德亭发生地裂,长八十五丈。于是汉顺帝召集了当时三公九卿荐举的淳真朴实之士(李固受卫尉贾建举荐),让他们发表对策,并特别向他们询问当代的弊病和应该如何为政。

    李固也是一个耿直人,在对答中弹劾了当时受宠于汉顺帝的乳母以及宦官,结果汉顺帝看了众人的对策,以李固为第一名,并立即命乳母宋娥搬出皇宫,回到她自己的私舍,并且让各位中常侍都向皇帝叩头,请求恕罪,朝廷一片肃然,于是在这之后,汉顺帝便任命李固为议郎。

    然而,汉顺帝的乳母宋娥和宦官都是非常的痛恨李固,于是伪造匿名黑信,罗织罪状诬谄李固,导致汉顺帝下令查办李固,并且诏书没有经过尚书台而直接下达,型钢大司农黄尚等请求执金吾梁商(梁冀他爹)营救,尚书仆射黄琼也进行挽救,重新辩明事实真相,过了很久李固才被释放,调离朝廷担任广汉郡雒县令,结果李固到了白水关,便解下印绶,回到家乡汉中,关起门来不与人交往。

    公元135年,梁商被任命为大将军,就任后便延聘李固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当时梁商以外戚的身份辅政,但为人做事柔和,所以没有能力整顿法纪,李固想让梁商先整治风化,退辞高满之位,于是向梁商上书,结果梁商没有听从。

    到了公元136年,当时的太尉王龚痛恨宦官专权,上书极力陈述他们的罪状,结果宫中的黄门常侍们指使门客,向朝廷诬告王龚有罪,汉顺帝便命王龚及早亲自讲明真实情况,于是李固向梁商上书请求他出面营救,而梁商便立即向顺帝进言,事情才告平息,由此可见李固与梁冀父亲的关系还很不错。

    公元138年,侍御史贾昌和州郡官府合力讨伐叛乱的象林郡蛮族首领区怜,但没有取胜,反而受到区怜的围攻,过了一年多,援兵和粮草都无法接济,所以汉顺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四府(既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的掾属询问对策,众人都主张派遣大将,征发荆、扬、兖、豫等四州的四万军队前往交趾增援。

    结果李固先举七点理由反驳:

    第一,如果荆州和扬州太平无事,便可以以二州的士兵,但是而今二州的盗贼,犹如磐石一样结合在一起,不肯离散;武陵郡和南郡的蛮族反叛,还没有安定,而长沙郡和桂阳郡的士兵,已被征发多次,如果再次征发,骚扰百姓,必然发生新的变乱。

    第二,兖州和豫州的人民,突然被征入伍,远征万里之外,没有归期,而诏书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必然导致新的叛乱和逃亡。

    第三,南方州郡,水土潮湿,气候炎热,再加上瘴气,以致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

    第四,长途跋涉,行军万里,士卒疲劳不堪,等军队到达岭南,士卒已经没有战斗能力。

    第五,按照规定的正常速度,每天行军三十里,而离日南郡有九千余里,需要行军三百天才可到达,按每人每天口粮五升计算,需要用米六十万斛,还不包括将领、军吏的口粮和驴、马的饲料,仅士兵自己携带,费用就如此巨大。

    第六,军队战斗的地方,死亡的人一定很多,即然抵御不了敌人的进攻,就将再次征调援兵,这就犹如挖割心腹去补四肢。

    第七,九真和日南,两郡相隔仅一千里,征发当地的吏民,尚且不堪忍受,更何况征发四州的士兵,

    之后李固又以从前讨伐益州叛羌的中郎将尹就和益州刺史张乔(一个失败被召还,另一个一月之内就平息叛乱)做对比,认为由朝廷派遣大将没有益处,而州郡地方官吏足以胜任,所以李固建议应重新选派即勇而有谋、仁惠之余又胜任将帅的人任州刺史和郡太守,驻守在交趾郡,并暂时放弃难守的日南郡,把官民迁徙到交趾郡,等平乱之后,再命返回,同时还可以招募和收买蛮夷,让他们互相攻杀,如果有能够离间敌人内部、斩杀蛮夷首领的,朝廷许以封侯,赐以食邑,最后李固推荐祝良和张乔前往平乱。

    于是乎,四府完全同意李固的意见,汉顺帝便就地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二人果然平定了平乱,五岭以外地区恢复和平。

    到了永和(公元136年—141年)年间,荆州盗贼兴起,长年不得平定,朝廷便于永和六年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在到职后,便派官吏慰劳访问境内,赦免寇盗以前的罪恶,与他们从头开始,顺便收编了叛贼头目夏密的党徒六百多人,让他们回去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年时间,荆州所有盗贼全部投降,州内从此太平无事。

    不过在这个时候,梁商已经死去,梁冀上位,所以在李固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的秽行,被高赐等人知道后怕受处分,于是就共同用重金贿赂当时的大将军梁冀,所以梁冀便让李固转任太山太守,这时太山盗贼屯聚多年,郡兵只有千人,追讨而不能制伏。所以李固到职后,全部将郡兵罢遣回去种田,只挑选留任有战斗力的一百多人,用恩信招诱盗贼投降,结果不到一年,贼人都逃散了,所以在杜乔等八使案察天下,杜乔到兖州后便表奏李固政绩为天下第一,李固得以升任将作大匠,先上疏推荐黄琼、周举等人,又推荐了杨伦、尹存,王恽、何临、房植等人,所以汉顺帝便下诏召用杨伦、杨厚等人,又调升黄琼、周举,任命李固为大司农。

    之前,杜乔等八使案察天下,劾奏许多不法官吏,其中多半是宦官的宾客亲属,所以宦官常替他们求情,而朝廷便叫他们不必追究,但是旧时三府选令史,光禄署试尚书郎,到这时都靠关系特派,不再选试,所以李固便与廷尉吴雄上疏,认为八使所检举的人,应该赶快诛罚,选举署置,可以让有关部门去办,结果汉顺帝被他们的话说动了,于是罢免八使所检举的犯人,又从此减少特派,并责成三公、明加考察,朝廷都大加称赞,汉顺帝还采纳李固的意见,下诏各州劾奏太守、县令以下的官吏,为政有乖错不正、对百姓无益的,都免去官职;那些有奸秽重罪的人,一律收付诏狱。

    到了公元144年,汉顺帝驾崩,由太子刘炳即位(即汉冲帝),由太后梁妠临朝听政,并且任命李固为太尉,与太傅赵峻、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

    汉顺帝驾崩之后,梁妠认为扬州、徐州盗贼太过强大,所以害怕消息传出会造成天下大乱,于是让中常侍诏李固等人商议,想等到遗诏所召的诸王侯到齐再发丧。

    不过李固认为,“皇帝虽然年少,还是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么?古时秦始皇死在沙丘,胡亥、赵高隐瞒而不发丧,最后害死扶苏,以至亡国。近来北乡侯(刘懿)薨逝,阎皇后兄弟和江京等人也一起掩秘,便有孙程杀人之事。这是天下之大忌,一定不可以做的。”

    于是乎,梁太后便决定听从李固的建议,连夜发丧。

    在汉冲帝与汉质帝死亡之后,皇太后梁妠因为连遭不幸之事,将朝廷大权交给三公等辅佐大臣,而李固所提出的建议,梁妠大都予以采纳,凡是作恶的宦官,一律被排斥和遣退,天下人都期望政治清平,然而梁冀却对此深恶痛绝,毕竟李固抢了自己的权利。

    汉顺帝时所任命的官吏,多数不按常规次序,所以官职混乱,所以等到李固当政时,奏准免职的官员有一百余人。这批被免职的官吏,既对李固怨恨,又迎合梁冀的意旨,于是共同写匿名信诬告李固,在奏章呈上后,梁冀面见皇太后梁妠,请求将奏章下交有关官吏查办,皇太后梁妠没有听从,所以梁冀对李固更加怨恨了。

    在拥立汉桓帝一事上,梁冀先是劝说梁妠,先将李固免职,最后立刘志为帝(即汉桓帝),并且与宦官唐衡、左悺一道向汉桓帝诬陷杜乔说:“陛下先前将即位时,杜乔和李固反对,认为您不能胜任侍奉汉朝宗庙的祭祀。”

    这时汉桓帝知道,自己又找到了两个合适的队友,由此在明面上表现得对杜乔和李固心生怨恨。

    到了建和元年,汉桓帝初立,甘陵人刘文不服,与南郡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而李固、杜乔两人原来固然赞成立刘蒜也帝,但是他们二人并没有参与这次政治活动,结果工于心计的梁冀却巧妙地将这件事与李固、杜乔挂起勾来,这当然是极狠毒的一着,因为梁冀认为,在立帝问题上,汉桓帝对李、杜二人早就埋下私怨,如今又是刘文、刘鲔的同谋者,岂能为皇帝所容忍!

    于是呼,李、杜两人被捕下狱,但是梁冀对李、杜的诬陷激起了社会的不平,李固的学生渤海王调,戴着木枷上书,与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到宫门外请愿,所以梁太后怕事情闹大了,被迫放李固出狱,于是京师人得知,欢喜若狂,街头巷尾欢呼万岁,结果梁冀愈迫害李固,李固的威望就愈高,李固的威望愈高,梁冀就愈害怕李固。

    当梁冀得知洛阳人民欢呼李固出狱,大为惊恐,从而也就最后下了杀李固、杜乔的决心,但是处死李固的罪名是什么呢?还不是旧事重提,继续诬告他与刘文谋立刘蒜。

    本来与李固一同上书建议立刘蒜为帝的司徒胡广和司空赵戒,当李固与梁冀抗争到底时,他们却临危退缩了,所以他们俩被分封为了安乐乡侯和厨亭侯,而在李固在牢狱中的时候,还给胡广和赵戒写信说,你们享受着汉王朝的高官厚禄,却眼看着王朝的覆灭而不顾,难道你们不怕历史对你们的惩罚吗?!

    这种人理所当然地要遭到人们的卑视,所以,当时京城洛阳流传有这样的谚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还有名盛一时的经学家马融,他门生遍天下,不少名士贵人出自他的门下,马融本人也很自负,自认为注疏经书,贾逵“精而不博”,郑众“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只有他马融。

    结果最初马融也恃才自傲,与梁冀等外戚顶撞,但是吃了几次小小的苦头,他就软下来了,上奏处死李固,就是梁冀要他写的,与此同时,他还为梁冀写了《西第颂》来拍马屁,由此可见在这文士之中,也有有软骨头的。

    不过就在梁冀准备处死李固与杜乔的时候,汉桓帝暗中出手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