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战前会议

类别:武侠仙侠 作者:清风淡菊字数:2347更新时间:24/10/29 10:19:20
    黄道周的两大弊病一说,罗战军、夏铁古立即哑口无言,辩无可辩。

    细思之下,他之考虑一为攻、一为守,极为周全。

    如果合兵一处,力量确实要大得多。

    ……

    但想要进攻?

    恐怕连敌军的影子都摸不着。

    退一步说,不四处寻找敌军,只进攻被敌占据之城池。这样一来,敌军倒是见着了,可区区数万余人马,又如何能够攻克坚固之城池?

    要知道,敌军不但势大,而且还有火炮支撑,更别说还有城池作支撑了。

    可以说,其防御力强得一匹!

    ……

    想要防守?

    在无坚固工事可依托的情况之下,仅凭简易栅栏,恐怕既挡不住敌军的火炮狂轰,也挡不住其铁骑的残暴冲击。

    因此,合兵一处,看似强大,但却攻不了、防不住,委实极不科学。

    ……

    其次,黄道周充分阐述了兵分三路的理由。

    兵分三路,当然要灵活得多,灵敏得多。

    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指挥方便。

    消息的上传下达,要快捷得多。

    必要时可以直前指挥,无须中间转达。

    如此一来,既能做到明白无误,又可做到及时迅捷。

    ……

    其二,灵活机动。

    人马少,不但目标小,而且行动快。

    可以采取“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

    你有火炮?你有骑兵?

    无所畏惧!

    因为我选择的作战地域,全是高山丛林附近,届时往林中分散隐蔽,你火炮也好、骑兵也罢,又能奈我何?

    ……

    其三,利于生存。

    由于人数不多,兵力有限而战线极长的敌军,不会引起重视,也就不可能调集大军进行围剿。

    这样,也就减少了全军覆没的可能。

    而且,即便战败逃亡,散兵游勇也比大队人马利于生存。

    因为无论寻找食物,还是隐蔽躲避,都要方便得多。

    ……

    兵分三路虽然可取,但弱点却也不少。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不利于打攻坚战。

    北伐义军本来就不足五万人,一分为三之后,每路不过万余人。

    这点人马,打打迂回战、追击战、遭遇战、袭扰战、游击战还行,至于攻城拔寨、两军对垒等正面攻坚战,根本不做他想。

    当然,如果是城墙不高,守兵不多的小城,倒也可以出其不意的尽力一战。

    ……

    其二,很难形成合力。

    兵分三路之后,虽然两两相距并不算太远,最远的左右两军之间,也不过只有数百里之遥。但由于全是步兵,而且缺乏有效的通讯工具,就连信鸽也是一只皆无。因此,沟通甚难。

    只能是各自为战,既难做到相互支援,又难形成互为犄角之势。

    当然,分头而进的三路人马,还是具备一定的牵扯作用。

    ……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

    未等北伐义军分兵,却在江山牛头岭与一股为数不少的清军,骤然相遇。

    直到仅相距两百余里之时,北伐义军方才探得此消息。

    而看清军模样,好像比北伐义军还要迟钝,尚不知有敌。

    也难怪他们如此,清军自入关以来,一路烧杀抢掠,势如秋风扫落叶,很少遇到像样的抵抗。

    在清军眼里,如今大明已亡,气数已尽。

    只有几股不成气候的余孽,尚自垂死挣扎。

    而且,这些人还很不团结。不但各自为王,还互相倾轧,势同水火。

    这样的势力,又如何能与如日中天的清军相抗衡?

    与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又有何异?

    ……

    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的即将打响。

    在罗战军建议下,黄道周立即遣派人手,紧急收集了江山的地形地貌,为即将打响的战斗,抢占“地利”之便。

    至于“天时”、“人和”,只能听天由命了。

    很快,一份颇为详尽的介绍,摆在了一众将官面前。

    华枫作为精兵营最高长官,也是位列其中。

    经过研究讨论、反复斟酌,最后一致决定:伏击地点,就在牛头岭。

    此时,双方距离牛头岭略有不同:敌军约一百二十余里,北伐义军约八十里。

    ……

    江山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其中平坂及溪间谷地占一成余,山地丘陵占近九成。

    该地域地势复杂多变,整体为不对称之“凹状”。

    其中,东南高,为仙霞岭山脉,山势陡峻,大小山峰上百座;西北低,为怀玉山支脉,山势较缓;中部为河谷地带,呈长条状向西南延伸。

    牛头岭,正是江山较大的山头之一。

    外观酷似牛头,是以得此名。

    其地形地貌,正是标准的“凹状”。

    山势较缓、丛林茂密,用来设伏,当真再好不过。

    ……

    伏击地点取得一致意见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战略战术。力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采取正确的打法,取得理想的结果。

    战略无须多言,就是遭遇战。

    当然,也可变为阵地战。

    不过却不可为。

    面对强劲之敌,改遭遇战为阵地战?除非想自取灭亡、早死早超生,否则无人会这么愚蠢。

    ……

    战术呢?

    这个可就灵活得多了,具体采取何种战术,需全面衡量而定。但无论何种战术,都离不开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尽可能的保存自己”。

    目前可供他们选择的,大致有三种。

    其一,正面抗击。

    其二,三面埋伏、小股袭扰、诱敌深入。

    其三,“口袋设伏,等君入瓮”。

    会上,众人各抒己见,商讨得甚为激烈。

    “正面抗击”这一战术,毫无疑问,被一个排除。

    毕竟,以弱势之兵,撼强大之敌,避之唯恐不及,面对面的进行阵地对攻战?

    显然很不合适!

    ……

    如此一来,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种战术上。

    这两种战术,各有千秋,各有弊病。

    但凡战术手段,都是为达成战略目的服务。

    此役之战略目的,毫无疑问就是消灭敌军。

    因此,这两种战术,哪一种更容易达成此目的,当然就采而用之。

    当然,“更有效的保存自己”,也必须考虑其中。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侠武无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