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曾经的约定字数:2977更新时间:24/10/28 06:24:40
这个消息一经说出,荆州军众人登时哗然,他们没有想到樊城居然早就已经是人家青州军的囊中之物,如此一来,自己根本就无法再在荆州北部立足了。原本孙静还以为自己还可保住几座城市作为北上的跳板,可以和青州军纠缠,现在则完全失去了这种资格。
吕蒙也是一脸的沮丧,可是心中却早已经乐开了花。
荆州北部已经落入青州之手。
而荆州的南部也将不保,自己将会在渡江之后掀起腥风血雨。
主上,你可知道?
太史慈端坐在宽大的椅子上,微笑地看着手中的几封书信,心中欢喜。南蛮地区的收买人心的工作现在进展顺利,至少很多南蛮人不在对青州军仇视,没有像原来那样一听见青州军的名声便恨得咬牙切齿,看来宣传的力量的确是无穷的。
当然,贾精选的那些五斗米教的一干男女妖人也算得上是极品,深入南蛮之后,对南蛮人是大家诱惑,床第之欢外便是软语温存,不论男女都有其毒辣的杀手锏,所以做起事情来自然是顺风顺水。
令太史慈最为满意的事情是,贾诩的这个计划中考虑到了出征在外的南蛮王孟获的因素,在南蛮地区宣扬青州军的政策的时候并没有说一句南蛮王孟获不好的话语,相反还在若有若无的暗示说南蛮王孟获现在的行为其实是在被益州军队利用,很多的权益原本是南蛮人就应该有的,但是现在南蛮王孟获却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想要通过卫益州军队效命却争取那些原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力。
这番话是最具有杀伤力的,这番话一经出口南蛮人对眼前的这场战争表示不满的越来越多,南蛮人的确骁勇善战,但是却不是好战分子,更不是蛮不讲理之人,对于他们的“蛮”,贾诩揣摩太史慈的心思,定位得很准,只是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简陋而已,所以那些妖人在南蛮之后倒也放下了架子,但是并不等于愚蠢,自然可以看得出这些汉人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再加上俊男美女的诱惑,金银财宝的获得。
以及从这些汉人手中获得很多的生产知识,使得他们对于青州军越来越有好感了。最有趣的事情是孟获的好友兀突骨原本已经组织好了一个藤甲兵军团,想要出兵巴郡。但是在听说巴郡已经落入到青洲军之手后变的颇为踌躇。后来又见到青粥派来的那些妖人的宣传,居然颇为心动,居然带领军队回撤,并亲自去见留下照看南蛮地木鹿大王,向他说起此事。木鹿大王虽然是南蛮人。但是这人颇有智商,闻听此事之后也不愿意和青洲军交手,难蛮人已经不是益洲军队的对手了,可是益洲军队居然会被青洲军轻易的打败,所以木鹿大王也不想招惹青州军。更何况,南蛮参加这场战争地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分配制度南蛮的权益吗?可是现在青州军所给与己方的东西更多。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给益州政府卖命呢?所以木鹿大王也不愿意和青州军交恶,又听说青州军对南蛮王孟获颇有好感。而且抓到的南蛮人又都已经放回,看样子并不想把南蛮王孟获怎么样,木鹿大王和兀实骨更没有和青州军作对的想法了。
如此一来,他们对于青州军派来的那些五斗米教地妖人的行为便开始听之任之。凡此种种可以表明,至少在此段时间内。青州军已经不用再担心南蛮人了。若是没有南蛮人在后方作乱,那么鲁肃这把刺入到益州下府的尖刀就没有被折断的危险了。
相反还会以南蛮为依托变成一只大锤狠狠的砸向成都。和这封书信相映成趣的是诸葛亮送来地书信,诸葛亮这小子简直把特种精英运用得出神入化,在史阿地带领下,在山地神出鬼没,连连劫持了几回益州军对运送的粮草,还杀伤了很多地敌人,弄得庞统十分头痛,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一样,庞统万般无奈下派出南蛮王孟获带领一部分无当飞军充当押运粮草的士兵。
有这支山地军团的参与,特种精英想要得手那就难了,同时庞统还派出了陈到带领其余的无当飞军在山地围剿特种精英,但是效果可想而知,无当飞军毕竟是新军,虽然有成为白耳军那样地军队的潜质,但是在现阶段还无法和青州军抗衡。如此一来,特种精英地军队牵制住了所有的无当飞军,大大削弱了庞统的山体战斗力量,而且令庞统想不到的事情孟获也因此而满腹牢骚,他是个渴望打仗的人,可是现在他却变成了后勤部队,这一点令他心中十分不舒服,这个信息已经被诸葛亮所掌握,并且正在加以利用,若是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孟获,纳闷安曼问题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关于这一点,太史慈对诸葛亮当然是充满了信心,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上面,都是诸葛这干净漂亮的解决了南蛮的问题,所以太史慈认为虽然解决孟获问题的地点变了,但是结果却不会变,唯一需要提防就是庞统,这小子未必不会放上一手,这时候就看谁更加技高一筹了。
当然,现在庞统已经是焦头烂额,有很多的事情弄得他抽身不开,军师人才的鼎盛乃是青州军的优势,这一点是其他诸侯所无法比拟的,分身不暇已经成为了敌人越来越致命的问题。看来益州的很多问题都会在近期内得到解决呢。
一想到这里,太史慈便畅快的长叹了一口气,又看起了另外一封信,这封书信的内容令他的眉头一皱,那是从长安来的,吉平写信告诉自己,最近皇宫中迎来了一位客人,那就是刘虞的那个败类儿子刘和,不知道这小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听说是被管宁抓回来的,不过却赦免了他的罪过,并且把刘和弄进了皇宫,要这小子陪伴在汉献帝的身边。美其名曰是为了汉献帝快点醒过来。吉平现在很着急,因为这小子的原因,现在很多的事情没有办法进行,所以才写信来问问太史慈到底应该怎么办。
太史慈没有想到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刘和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不行,自己看来要找机会回长安一趟,这个刘和的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自己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隐隐约约中,太史慈觉察到这似乎和自己手下的谋士有关,但是要他清楚地说出来却又有所不能,故此唯有放下此事。只是回信给吉平,要他沉着应付,不要再有所举动。等着自己回到长安再说。
想了一想,太史慈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就给自己的妻子蔡文姬写了一封书信,希望她能够暗中调查下,关于汉献帝的事情太史慈只告诉了蔡文姬,毕竟蔡文姬乃是看着汉献帝长大的,自然对汉献帝有着深厚的感情。
所以自己不在的时候由蔡文姬打点一切自然是最妥当不过。做过这些事情之后,太史慈才长出了一口气,拿起了另外几封书信,低头看去,都是一些好消息,比如田丰大军在西凉地区逐步稳固。
正在征讨一些小股的叛逆部队;再比如张郃与高览在幽州北面又大有所获。公孙家族已经逐渐安稳,放弃了与青州为敌的念头。还有的就是田畴弄得幽州地方大治,建造新城,那些黄巾军士兵已经逐渐的安稳下来,在幽州开始了新生活,能耕田的就耕田。更有不少人向游牧民族学习了放牧技术,在幽州开始牧民生活,每年都有大量的牛羊被送到中原地区,以至于现在北方牛羊肉的价格变得低廉起来,吃肉对于百姓而言不再是奢侈品了;冀州的甄氏家族、辛氏家族、徐州的糜氏家族、并州地王氏家族、郭氏家族的生意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
这些世家大族在青州的改革和蓄意支持下不再依靠土地,只是以从事商业活动为主,但是财遇比原来不知道多了多少,这给天底下所有的世家大族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很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些文人还是脱不了“名”重于“利”地观念,为了给自己地行为找借口,居然把若干年前管宁宣扬的那一套拿了出来,说孔子活着地时候就注重商业,孟子更是承认社会分工,商业必不可少云云,俨然是想要在失去土地之后为自己的垄断创造新的学术。这一点太史慈倒是不害怕,垄断的确不好,但是在现阶段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极大地改变重农抑商的思维方式,虽然现在天下地百姓现在对新五德终始说十分的认可,但是世家大族的这些人可就难说了,这些文人最擅长于篡改别人的本意,断章取义,以至于坏了天下的大事。
宋代,明代,清代的文人不是最擅长这一套吗?而且流毒日久,否则为何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大部分中国人都在误解诸子百家的先秦散文?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