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冲突(中)!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曾经的约定字数:3098更新时间:24/10/28 06:24:40
    原来如此!

    太史慈心中大定,知道袁绍的军事弱点已经被自己找到了,至于政治弱点,那是人所共知的了,自不必多言。

    突地有所察觉,太史慈转头看向与自己坐在一席上仅仅隔着一个管宁的郭嘉,只见这精才绝艳的年轻人正在紧紧盯着曹操。显然从这件小事情上看穿了曹操的惊人谋略。

    太史慈暗叫不妙,偏又毫无办法。

    曹操丝毫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自己历史上的头号谋士审视着,此刻他正在发愁,像他这么心思缜密的人,岂会察觉不到袁术的离间计?问题是袁绍偏偏愿意中这种卑劣的计策,自己也是无可奈何。

    要知袁氏家族在这代家主的人选上问题比刘氏宗族的还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作为大儿子的袁绍偏偏是小妾生的庶出,而小儿子袁术却是正妻生的正出,无论立哪一个,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袁绍和袁术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有机会两人便互相诋毁。

    今日之事,便是袁术在算计袁绍了,只可惜怒火冲昏了袁绍的头脑,让这位本初公弄错了敌人。

    不过曹操心智极快,心念电转下,呵呵笑道:“公路说笑了,你还不知道吗?我那是对本初公与我结识前误信人言作了一个小小的报复而已。”

    像是生怕太史慈听不懂似的,对太史慈笑道:“那时我与本初公素不相识,不知道本初公听谁说的,说我为人飞扬跋扈,又因为祖父的原因,本初公任侠心起,竟然在半夜派人从窗户外面向我的床上投剑,差一点就要了小弟的性命!要不是我被惊醒后把身子贴在了床板上,那第二支剑恐怕就要了我的性命了!”

    袁绍闻听曹操此语,才清醒过来,狠狠瞪了袁术一眼后呵呵笑道:“如此说来,你我还是扯平了。”

    曹操哈哈笑道:“对、对,有惊无险!”

    顿了一顿道:“不过本初公这种任侠的精神还是令我佩服非常,否则岂会有你我今日的交情。”

    袁绍这才真正的高兴起来,和曹操对饮了一杯。

    曹操摇头晃脑道:“故孔夫子有言曰:‘党同伐异’。”

    袁绍更加高兴起来。

    在一旁对一切洞若观火的太史慈心中叫绝,这曹操果然有一手,竟然能在如此形势下翻云覆雨,还把两人早年的荒唐事说得如此地冠冕堂皇。

    不过能看出这一点的并非只有太史慈,在一旁的永乐少府、太仆、卫尉杨彪见其气氛不对,马上转移话题,开始就着曹操的这句“党同伐异”开始谈论起了儒家经典。一时间妙语生花。

    太史慈知道这个杨彪的妻子就是袁术的妹妹,那个后来被曹操杀的杨修便是这杨彪和袁术的妹妹生的儿子。所以杨彪在袁绍和曹操针对袁术前打圆场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个杨彪是经学大家,时代礼乐诗书文采风流,和孔氏家族都是蜚声海内外的经学世家。

    看着眼前的这些在日后无一不是领过兵打过仗、此刻却宛如学究一样的人物在一起兴高采烈的谈经论道,太史慈突地感到就在此刻自己离他们很远。

    原来如此。

    太史慈突地看穿了一切。

    曹操说党同伐异。那么这个“伐”字作何解?

    哼!说穿了就是打击异己

    太史慈清楚的知道了什么叫做“门阀”了。

    入门为学阀,出门为军阀!

    难怪这些枭雄都拿道德说事儿,因为在这时代谁掌握着道德谁就有了杀人的屠刀!袁绍在与曹操作战前不就是让陈琳写讨曹檄文吗?

    看看袁术,人家联姻杨氏家族,成了天下闻名文章道德家,所以,在治世时,就是三公九卿的大臣,在乱世时就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这时代的思想统治果然厉害!

    要想打破世家的寡头政治,就得先从世家的寡头文化下手。

    在想得远一点,即便是在后世,“阀”的思想何曾断过?不仅中国人这么干,西方人也这么干。

    什么叫做“品牌”?说穿了就是一种可以教大众满意的使用习惯!许多的东西未必是最好的,但他的流行却是因为他最实用!

    这就跟经营策略有关了。

    古人,由学阀而军阀,

    今人,由学阀而财阀。

    第一流的人物总是创立标准!

    太史慈突然觉得自己在此时应该做点什么,要知自己理想的实现也需要用学阀而军阀的途径来实现啊!要想名正言顺的打击别人,就要有自己言之成理让人信服的理论!

    是该提出自己的学说的时候了!

    此之谓“阀”。

    太史慈想得入神,却没有听见曹操呼唤自己的声音。管宁在几下推了太史慈一把,太史慈才惊醒过来,茫然向众人看去。

    只见众人都瞪着眼睛看向自己,正不知所措时,孔融在旁道:“孟德说得有理,若是说到五德终始说,还是听听子义的妙论才好。凡是到过临淄的人想必没有人会反对我的话吧?”

    不少人纷纷点头。

    太史慈这才恍然,原来大家说到了五德终始说。不过太史慈也大感头疼,自己对于五德终始说根本就是只懂得皮毛,眼前这些人无一不是治经大家,就比如曹操,人家有一段时间就是因为“能明古学”才朝中当上了以经论政的议郎。还有那个袁绍,也是家学渊源极深,此人七世祖袁良以学《易经》起家,在西汉时曾为太子舍人,他将学术传于孙子袁安。就因为这个原因袁安举孝廉,为郡太守,为司空、司徒。自此没有一个袁家子孙不是东汉显官。

    所以太史慈根本不敢在这些人前谈论什么五德终始说。

    管宁见他不说话,却误以为太史慈初到洛阳,又因为自己的学说大异常人,所以不愿意与这些人争辩。不由得心中大急,要知今天的宴会虽然看似随便,但绝对有来品评太史慈的的意味,在这种场合,太史慈退不得。

    也好,既然自己的主子有所顾虑,我这作属下的就代为出手,让自己的主子由今日起变成一位经学大家!

    想到这里,管宁呵呵一笑道:“太史将军车马劳顿了一天,又才刚刚见过圣上,不若就由我这作从事的下属来试言太史将军心中所想如何?那可是我与太史将军彻夜长谈的辛苦成果。”

    太史慈闻言大喜,在目下看来,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不过他却不知道管宁的误会,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五德终始说这方面是个外行人的事实。

    其他人当然无从反对,因为管宁作为当世大儒,说出话来有着无比的分量。更何况从管宁口中说出的道理一定有其精彩的地方。因此无不聚精会神的注意聆听。

    管宁显是经过大风大浪,丝毫不因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而慌张,缓缓道来:“那是去年,我与太史将军彻夜长谈,虽然太史将军并未明言心中的主张,但我却揣摩到了一二。可以说太史将军的心胸浩如烟海,根本就是发现人所未发,管宁自叹弗如。”

    在场所有人听到这话时,眼中纷纷露出不信的神色,要知管宁何其渊博,根本就是一大宗师,怎会对太史慈如此地五体投地?

    就连曹操这样对太史慈甚为佩服的人都有点不信,更何况是他人了。

    贪杯的蔡邕和孔融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定定看向管宁。

    管宁扫了众人一眼,又道:“简而言之,世人都只知五德终始,盛衰无常,却忘记了先人说过的‘君子配五德’这句话。”

    在场人闻言后,无不心头一震,仿佛把握到了管宁心中的意思,却又说不清楚。

    管宁续道:“何为‘配五德’?那是说真正的君子实际上是在‘五德’之外,又可把握五德、并且因为深明五德的生生不息而与五德物我合一。”

    众人齐齐一怔,这个观点绝对的新颖,但却有绝对的符合“君子配五德”这句话。

    管宁不理众人的反应,自顾自的说下去:“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缺一不可,天意本如此,自古以来,王朝的更替也正是缘于此,正因为旧的王朝失去了五德中的某一种‘德’,使得天下的五德无法正常的运行,才会被新的王朝所代替,而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旧王朝,就是因为他得到了旧王朝丢失的那一种‘德’,并且这种‘德’重新扶上他应有的位置,使得五德再一次的正常循环。这君子配五德就是说君子可以掌控五德,让五德正常循环的意思。”

    众人被管宁的话引入了深思。

    管宁侃侃而谈道:“比之如我先皇刘邦得‘土德’以兴,那是暴秦先失‘土德’,遥想秦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农民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而农民在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上天给与的命运,如果农民无法耕种,那岂非是暴秦失了‘土德’,我先皇终得天下,富有四海,岂非是因为那‘休养生息’使得天下百姓有地可耕?正因如此,先皇才把‘土德’扶上了他在五德中应有的位置。”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