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旅顺战前会议二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西瓜是水果字数:2182更新时间:24/10/25 22:15:27
    当天的军事会议,在龙河中游西岸的三里桥村,一处平坦的荒野草地上召开。

    前一天下午,在抗倭办新任办公室主任王士珍,新任警卫营营长柳平云的布置下。

    宣讲队,军团后勤处,工兵大队,宪兵部队,军团警卫营,对会场一带进行了平整,修葺,搭上会议台,写下条幅,宣传标语,插满彩旗。

    上午8点整,在沈兆翱的宣布下,全体旅顺军区抗倭军连以上军官会议,正式开始。

    在清晨淡淡的阳光里,草场上密密麻麻的坐着近六百海陆军官,当听到沈兆翱的宣布,都是兴奋得使劲儿鼓掌。

    随即,全场就变得静悄悄的。

    所有的抗倭军军官们,都热切的凝望着会议台上何长缨的身影。

    “从甲午年7月(西洋历8月中旬),援朝军成军奔赴平壤杀灭倭寇,捍卫我华夏对朝鲜李氏王朝的宗主国权利,至今已经超过半年的时间。”

    何长缨站在高1.5米的木质会议台上,激昂的说道:“其间战舍人关,顺安驿,栽松院,虎山,安东,普兰店,然后是金大旅对战日军第2军,在直隶山海关对战日军第1军,以及我们正在辽东以风卷残云之势荡平各个城池的日军,我们英勇卓绝,我们血战不殆,我们杀得日军胆寒,我们当之无愧于华夏守护者的伟大荣誉!”

    “啪啪啪——”

    下面和会议台上。一片热烈的掌声响起。

    “我们抗倭军当前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全力以赴的和东洋进行决战,然而——”

    何长缨提高了声调,大声的说道:“我们必须有着一个清醒的认识,东洋国在世界的力量版图上面,只不过是一个不足为道的一个三流国家;要想真正实现我华夏的腾飞崛起,我们应该还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追求,和理想!”

    当天上午,何长缨提出抗倭军这个名称,已经不能涵盖团体未来的诉求和努力,部队进行成军以后的第三次更名。

    对于军队的新名字,在18号夜间的军团高层碰头会上,众说纷纭,陈世杰更是提出‘华夏军’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名称。

    还有什么‘万胜军’‘龙骑军’‘卫戍军’,要么是贾起胜提出的很‘老派’的‘何字军’,徐邦道提出的‘北洋新军’,都被一一否定。

    最后,何长缨采纳了沈兆翱在徐邦道的提议后,带着玩笑说出的一个比较中性的名字:“那就干脆叫做新军算了。”

    对于这个名字,包括沈兆翱本人,都表示不满意,李搏虎和毛超更是连说‘太没气势’‘庸俗’。

    然而众人再三商议,似乎还真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名字。

    不是最好的,然而却是很恰当的!

    以前的‘援朝军’,是以地域为主要诉求,讲明了军队成立的目的和作战范围,就是抗倭援朝。

    之后,战火烧到大清辽东,军队的名字就换成‘抗倭军’,直接点明了军队的作战对象,就是东洋。

    到了现在,抗倭军拥有近五万精锐陆军,拥有大清最大的,亚洲第二的海军力量,军队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再只是针对日军。

    而是要放眼世界,参与三大洋四大洲的权利争霸,和世界势力范围的格局划分。

    ‘抗倭军’这个名字,目标偏于狭隘,已经不再适应今后军队的目标诉求。

    而‘新军’这个名字,不显山显水,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忌讳。

    然而又区分于大清‘八旗兵’‘绿营’‘湘军’‘淮军’‘北洋军’,以及笼统的‘练军’,这些名字的‘旧’。

    对于军队的未来方向,又有着无数的解释,再无‘地域’‘对象’的狭隘特指。

    基本可以满足何长缨更改军队名称的目的。

    在宣布‘新军’这个名字以后,除了一些目光敏锐的军官,隐约感觉到在更名背后的不寻常意义。

    大部分的‘新军’军官,都是一脸的懵逼,感觉这个名字太平常,太不威猛大气。

    而且现在很多的大清垃圾练军,手里面连几把步枪都没有,对外也号称自己是新式陆军,是‘新军’。

    何长缨没有给众军官们解释更名背后的深意,而是直接进入下一个议题:

    宣布成立新军的最高权力机构,‘新军战时委员会’。

    新军战时委员会常委,总指挥何长缨,副总指挥徐邦道,贾起胜,吴威扬,林云瑜五人。

    执委会委员有,沈兆翱,陈世杰,毛超,李搏虎,郝天胜,李振华,左尚青,刘学仁,徐如,熊凯玉,刘明阳,柳刚志,

    预备委员曲德胜,聂鹏程,李风瑞,王士珍,彭千宴,方大海,吕顺成,霍国涛,于泽清,宋飞。

    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为王士珍上校,第一副主任为警卫营营长柳平云少校,负责对五位指挥长的安全,文秘,等各种事宜。

    新军战时委员会下设军事参谋部,后勤局,军法局,军医局,军科技局,军功档案文书局,退伍士兵管理局。

    海军军令部,陆军部,宪兵部队(划归军法局),警察治安局(隶属当地军区行政)。

    参谋部部长沈兆翱少将,次长彭千宴上校。

    后勤局局长唐绍仪(提前私下婉拒何长缨的军衔任命),副局长杨楚辞少校。

    军法局局长陈世杰少将,第一副局长黎元洪中校。

    军医局局长左尚青上校,副局长云蒙杰少校(在汉城潜伏)。

    军科技局局长刘学仁上校,副局长罗洪伟少校(负责最艰难的安州电台)。

    军功档案文书局局长于泽清上校,副局长卫柏华少校。

    退伍士兵管理局局长王士珍上校(兼任),副局长程浩少校(南洋籍,熊凯玉,柳刚志都不愿意接收,何长缨只好带回了旅顺)。

    海军军令部军令长刘步蟾,副军令长叶祖圭,邱宝仁,李和,林国祥,四个副军令长负责海军的内勤,军需,修筑,船坞,基层人事,海军官兵技能培训考核,等各种事宜。

    ——(注:几位北洋管带事前已经明确不接受抗倭军的军衔任命,只是负责整合海军力量,与日军联合舰队继续战斗。)

    陆军部部长吴威扬少将,第一副部长林云瑜少将,第二副部长郝天胜少将,第三副部长李振华少将。

    宪兵部队司令陈世杰少将,副司令鲁招妹中校。

    警察治安局当前只为一个确立议题,等今后各军区整合设立之后,再行完善建立。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