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一缕香烟定民心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洪韵字数:3321更新时间:24/10/25 03:07:42
一代宗师,溘然寂灭。
六祖慧能的徒弟们放声大哭,哀伤不已,纷纷匍匐在地,齐声诵念法经,恭送六祖归西,六祖头顶的亮光也随之消失。
龙山附近,百鸟哀鸣,猿猴痛叫,声震山谷。
正是:“鸟连韵以哀啼,猿断肠而叫咽。”
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祖师就这样在他出生的故乡,与世辞别了。
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法弟子四十三位,度人无数。
徒弟们将六祖慧能的肉身移奉于寺田村后山的石岩内(后名为藏佛坑)。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八月初三那天,六祖惠能在新州龙山国恩寺圆寂的消息传出,佛门弟子与平民布衣无不潸然泪下。
广州法性寺、韶州宝林寺两处的官员与高僧星夜兼程,赶往新州,要把六祖惠能的真身带回寺院里供奉。
由于唐代的历代皇帝都笃信佛教,各地佛法风靡,禅机盛行,各州府的官员对高僧也是尊崇有加。
将誉满四海的佛祖安葬于自己的地方,这是何等的荣耀!因此,广州、韶州与新州这三地的官员也卷入这个“争夺遗产”的行列。
他们的理论依据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六祖生前曾经说过:“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三处的人据理力争,都说六祖慧能的“根”在自己处。
新州的官员与僧人叫得最响:新州是六祖慧能出生之地,又是他圆寂之处,作为人生的一个轮回,生与灭的那条“根”理所当然在新州。
广州的官员与僧人认为:六祖慧能是在法性寺的菩提树下落发受戒,正式遁人空门,按佛教的观点,他的“根”应植在法性寺的菩提树下。
韶州的官员与僧人却认为:新州、广州官员与僧人的观点都有偏颇。六祖慧能在宝林寺大开法门,在曹溪创立了根基大业,登上了佛界的最高峰,实现了他的理想和抱负,按照佛理的推论,六祖慧能的根该是佛根,故此应在韶州曹溪的宝林寺。
三处的官员与僧人争得面红耳赤,争得声嘶力竭,却又是互不退让,相持不下。
一直站在旁边静观事态发展的那个老和尚突然叫了起来:“我有主意了。”他就是金台寺的住持寂空禅师,他已九十九岁了。
寂空禅师在新州、韶州与南海这三地的众僧中年纪最老,资历最深。他又是六祖慧能的启蒙导师,故此,他的话一出口,马上引起了众僧与各地官员的注意。
众人齐声问:“有什么主意?”
寂空禅师以权威的口吻道:“你们确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来争去,实在难于有定论。依老衲之见,倒不如看看上天的旨意吧。”
众不解地问:“该如何看上天的旨意呢?”
寂空禅师脸色庄严:“明晚交子时时,我们在国恩寺侧面那个小山岗上,焚香祷告,风将香烟吹飘往哪个方向,六祖慧能的肉身就送到哪一方的寺院里。”
“好。”在这争持不下的时候,众人都觉得寂空禅师这提议有道理,决意看上天的意旨而行。
第二天夜晚,墨蓝色的夜空清净如洗,有如一块洁白无瑕的宝石。
在离国恩寺不远处三坪村前的一个山岗上,来自广州、韶州与新州三地的僧人、官员几千人在这里齐集。他们此时此刻心中各自忐忑不安,但心愿是共同的:希望炷香的烟缕被风吹向自己所在的地方。
点亮香灯,各人双手合十,大声祷告。
子时一到,年近百岁的寂空禅师把三炷长香点燃。
在场的人全都瞪大着眼睛,悬吊着一颗心,望着那三炷燃着了的长香。
只见得,缕缕淡蓝色的烟霭,冉冉上升。
一阵风吹了过来,烟缕左右摇摆,在各人心如波涛翻滚之际,烟缕倾斜向一边,约莫有一盏茶的功夫。
“好呀!”异口同声地叫起来的是来自韶州的官员与高僧。
众人一看,长香扬起的烟缕方向是指着韶州曹溪那边。
见六祖慧能的真身旁落他寺,新州国恩寺与广州法性寺的僧人虽然心中难受,但既然已有定约在先,此时也不能再翻悔了。
后来,人们把将那点燃香灯炷香的小山岗叫做“香灯岗”。此后,香灯岗也成为三地高僧、官员定“六祖真身”去向的禅宗圣迹地(此乃后话)。
新州国恩寺的僧人恸哭不止,不肯放六祖慧能肉身往宝林寺。
说也奇怪,那天夜里,新州国恩寺的和尚都做着同样一个梦,梦见六祖慧能坐在佛殿的蒲团上向他们说:“我是身在宝林心在家。”又留下一偈:
任从天下乱,
此地永无忧。
任从天下旱,
此地一半收。
第二天早上,新州国恩寺的僧人互相谈起,大家竟然做着同一个梦,才知这既是天意,又是六祖慧能的心愿,只好焚香恭送六祖慧能肉身往韶州。
十一月十三日,新州、韶州、广州的官员、僧尼及信众上万人,云集于龙山国恩寺内外,迎出了六祖慧能的真身神龛。由韶刺史柳无忝率领,送回曹溪宝林寺入塔。
沿途,黎民百姓焚香烧烛,顶礼膜拜,极其隆重。
六祖慧能的门徒令韬和尚一直随侍六祖,并深得六祖慧能的喜爱;故此,被宝林寺众僧推选为守护塔师,负责守护六祖慧能真身重任。
当六祖慧能真身送进宝塔时,塔里顿时大放耀眼的白色华光,连续三天三夜,才渐渐消隐。
韶州刺史柳无忝将此异兆奏禀唐玄宗。唐玄宗大感惊诧,即下诏令,给六祖慧能树碑立传,以铭纪六祖宗师的德行。
令人称奇的还有一件事。就是新州人若到曹溪瞻仰六祖遗容,宝林寺的所有灯火在前一天必定会大放异芒,加倍光亮。
宝林寺的高僧法海,智常等人知道这是六祖慧能对新州僧众格外有情,为了给他们更多的慰藉,经过一番商议,决定请方辩禅师造一个六祖慧能塑像,送回新州国恩寺供奉。
方辩禅师领命之后,穷其技法,殚精竭力,但三塑其像,都是形似而神不似。
后来法海禅师等人将六祖慧能的真身从神龛中请了出来,方辩用香粉、胶泥沉香等揉合后涂于其上,考虑到六祖慧能示灭前曾经预言过,将会有人为了“头上养亲,口里须餐”,来取他的首级,为了谨防万一,再用铁皮和漆布将肉身的颈部包裹得严严实实,在尸座下部放置吸水性强的生石灰与木炭。然后,再将真身送回宝塔内。
六祖慧能的肉体真身一直置于宝林寺内,供人瞻仰。到如今,近一千三百年,没有腐烂。仍然是形神俱备,完好如初。近年,经权威专家鉴定,属国家一级文物。
翌日,方辩禅师再动手做六祖慧能的塑像,这一次的塑像造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十分逼真。此塑像送回新州国恩寺后,新州的僧众见了俱称奇,也将它称为“六祖真身”,在新州国恩寺供奉至今。
慧能去世一百多年后,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l6),唐宪宗下诏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宋太宗加谥慧能为“大鉴真空禅师”。宋仁宗时,慧能又被追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而宋神宗又追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皇帝对慧能追谥,慧能的谥号越来越长,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禅宗六祖慧能圆寂后,果然,几年以后的一个月黑风高夜,有人竟然潜进曹溪宝林寺去盗六祖慧能的首级。
那个盗贼举起手里那把闪着寒光的大刀,一刀猛地砍向禅宗六祖慧能颈脖时,“当”!清脆的血铁交鸣之声响过,迸出的是几朵灿烂的火花。
“啊,不妙!”盗贼以为是六祖慧能真身显灵,吓得魂飞魄散,将刀一丢,惊惶奔出宝塔,越过围墙,逃窜而去。
守护宝塔的令韬和尚听到塔内有异样响声,进宝塔内观看时,见有大刀在地,而六祖慧能真身颈脖处的铁皮有一条深深的刀痕,于是告知宝林寺的住持法海禅师。
法海禅师派人连夜急赴韶州,向官府禀报此事。
韶州刺史柳无忝闻讯大惊,知此事非同小可,即派人布下天罗地网。很快,那盗贼便落人法网之中。
柳刺史亲自登堂审讯,见这盗贼是位中年汉子,全身缟素,穿着孝子衣服,感到奇怪。审问过后,才知道这个盗贼名叫张净满,来自北方,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久病卧床。他因要替老母亲筹措医药费,受雇于人而去取六祖慧能的首级。而他的雇主是新罗国(今朝鲜)的一位高僧,名叫金大悲,如今在洪州学法。金大悲是仰慕六祖慧能的高洁道行,想盗取他的首级回高丽去供奉。
柳刺史觉得此案颇为棘手,便召曹溪所在的曲江县令杨侃前后来商议。
这两个官员一个姓杨,一个姓柳,发生这样的事,正好应了慧能悬记中的“遇满之难,杨柳为官“之说。
两位官员商议后,难得定论,便亲自率差人押着张净满,来到宝林寺去,征求寺中高僧的处置意见。
令韬和尚知情后说:“潜进佛门圣地斩盗圆寂佛祖的首级,实属罪恶贯盈。若以国法论处,理当诛杀,但以佛门慈悲为本,则冤亲平等。念在派他来盗首的高僧为求首供奉,并非恶意,而张净满也是以孝为重,若然斩了他,他的老母亲定然更孤苦无依,这一回姑且免他的死罪吧。”
法海禅师与其他高僧听后,经过商议,终于采纳了令韬的意见。
张净满被松绑释放后,惭羞得满脸通红,跪地向法海、令韬等僧人叩了许多个响头,才离开曹溪。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