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众生皆有佛性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洪韵字数:3345更新时间:24/10/25 03:07:42
光阴似箭,日月好梭,慧能在宝林寺讲经,不觉春去秋来。这天,慧能和曹叔良在方丈廊沿一张小茶几品茗论道。
曹叔良问:“大师,你昨天讲了菩提与顿悟。菩提智慧,除了出世修行以外,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
慧能说:“事实上,佛法无处不在,禅要无时不有。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都有关联,就存在于行、住、坐、卧当中,在砍柴挑水、种地做工当中。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真知灼见,那些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佛法呀!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劳动,就是修行;领会到了生活的真理,感悟到了真、善、美,那就是觉悟。”
曹叔良说:“前些时日,我到韶州城办事,遇到了一个书生,他说我们佛教修行,修来修去修到了空,太悲观消极了。”
“空有什么不好?简单说吧,假如路上的马车、行人之间不保持一定的空档,假如房间里全是实的,假如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干活……那么,结果会如何?”
曹叔良笑了。慧能继续说:“空的洼地才能汇成浩瀚的湖泊,空的唢呐才能发出美妙的音响,空的宇宙才能容纳太阳、月亮、星星,空的心灵才能闪烁智慧的火花……我们佛教所说的般若,就是空慧,也就是体悟空的智慧。若能修得心灵空荡荡、磊落落,连生命都不执著,无私地奉献给众生,才真正是积极救世的大无畏精神!有些世间的学者,只在理论上讲什么公而忘私,却不能从本质上看透自我,又如何能够做到完全忘我呢?”
这时,婴行蹦蹦跳跳走来,嘴中念着: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慧能招招手,将婴行叫到跟前问:“这偈子是你想出来的吗?”
婴行不客气地抢白慧能说:“偈子中说‘卧轮有伎俩’,自然是卧轮想的啦。若是我写的,不就成‘婴行有伎俩’了吗?你还六祖哩,简直笨蛋一个!”
法空狠狠瞪了他一眼,慧能却笑道:“好,我是笨蛋。可是,这偈子也没见到自性。我来和他一首笨偈子。”
慧能想都没想,随口吟道: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婴行大叫道:“果然笨蛋做笨偈子!我拜你为师,算是上当了!”
慧能一点儿也不恼,笑眯眯看着婴行说:“那么,你给我当一回师父,看我笨在哪儿?”
婴行一副老师父的样子说道:“般若是空的智慧,应该是不思善,不思恶,心中空空,一片空空荡荡,一片虚虚无无,什么也没有。而你却说‘不断百思想’而且还‘对境心数起’,这能是般若吗?”
慧能故意逗婴行:“那就请你说说,什么是真正的般若‘空’?”
婴行开始贩卖他日常东一句西一句所听来的一知半解的“空”论:“般若空就是心空,佛空,众生空,三重皆空;现象空,本质空,自性真空。因为一切皆空,所以无烦恼可断,无菩提可证,无迷无悟,无凡无圣,无施亦无受……”
慧能静静听着。正当婴行的“空”论如高山瀑布,源源下泻之时,慧能拿起拂尘,在他额头敲了一下。婴行自然十分恼怒:“你这老和尚,辩不过人家,就动手打人,这是什么道理?!”
慧能一笑,徐徐说道:“既然一切皆空,请问,婴行,你的怒气从何而来?因何而发?既然无施无受,那就是我没打你,你也没挨打,你叫唤什么?”
婴行一下愣在了当场。
慧能哈哈一笑:“你呀你,小婴行,般若所证的‘空’,并不是什么都虚无的‘顽空’!再说,一个人,只要活着,不可能心里什么都不想!因此,不思善,不思恶,也并不是断掉思想,弄得善恶不分,是非不明,而是在分辨善恶当中,不起任何贪爱、执著。”
婴行拍拍脑门:“噢,对了,你讲过,要以平等无有差别之心,空荡荡、磊落落地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吧?”
慧能点点头:“对,很对。菩提不在遥不可及的天国,而在我们生活的世间,是最平凡的东西。”
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曹溪在月光下叮叮咚咚,载着粼粼月光,丝带一样缠绕在寺前。宝林寺大殿灯火通明,干了一天活的众僧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师父的开示。
慧能轻咳一声说:“诸位,贫僧所传的法门,是直截了当、直指佛性、没有阶段、没有迂回的法门!在这个顿教的法门中,只要以平等无有差别的般若空慧,即可当下见到本具的佛性,立地成佛!”
说到此,身披袈裟的慧能,在灯光辉映下,周身闪闪发光,宛若一尊庄严神圣的雕像。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位禅僧似乎心有灵犀,脸上洋溢着神圣的光泽。
他是一位从江西庐陵远道而来的禅僧。据说,因为他连走路都在思考脱生死的问题,所以名叫行思。
行思心有所悟,跪到慧能面前,说:“大师,您刚才说,您所开示的法门,直指佛性。那么,要怎样修行才能契入这个法门?”
慧能微笑着伸出右手,摸着行思的头顶说:“行思,你先说说,你来宝林寺之前,一向是怎么修行的?”
一股神奇的暖流,从慧能的掌心流入行思的心田。他极为舒服地闭上眼,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片刻之后,他才想起回答师父的问题,双手合十答道:“师父,我一向最讨厌繁琐的名相、玄奥的理论,所以连四圣谛都没有修习,对那些经典教义更是不屑一顾。”
慧能破例笑了起来:“你呀,那么你想想看,这样修行,要经过什么阶段呢?”
行思从师父平淡的问话里,感受到了滚滚而来的禅机:既然连经典教义都不屑一顾,如何还有阶段呢?于是,他回答:“我连四圣谛都没去修,又哪里谈得上经过什么阶段啊!”
慧能进一步激扬他:“既然如此,还怕落入阶段的、迂回的法门之中吗?”
行思心领神会地大笑起来:“哈哈……是了,是了,连四圣谛都不修习,当然不怕落入迂回的法门中了!”
慧能击掌道:“太好啦,太好啦!从今往后,你为众僧之首,帮我教化在座的师弟们吧。”
婴行突然从蒲团上跳了起来,绕着行思转了三圈,说:“你得了狗欢喜啦?笑什么笑?”
慧能严肃地说:“婴行,你不得无礼!行思从现在起已是首座,你要多听他的指导。”
婴行很委屈地说:“他比我入门晚,反而……哦,对了,你们刚才说了一大套什么道理呀,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法空说:“所以,你就由师兄变成师弟啦!据我揣测,行思师兄是告诉我们,应该以般若空慧去追求觉悟,舍弃法执,而不是真的对经典不屑一顾。”
慧能笑着说:“不错,法空说得很对。法空、法空,诸法皆空;法空、法空,法亦应空。一个勤奋修行的出家人,也许能够不贪爱世间的财、色,但很难断除对佛法、经典的执著。这也是贪欲,必须铲除!菩萨应以空荡荡无所得的本心,来领悟佛的大道和宇宙人生的真谛。”
中午,宝林寺四处静悄悄。婴行正在客堂里打磕睡。一个行色匆匆的中年僧人走了进来,对婴行说:“师兄,我……”
婴行瞌睡得迷迷糊糊,不耐烦地摆摆手,眼也不睁地说:“去、
去,我已经不是大师兄了,有事去找行思。”
“行思是谁?”
“行思当然就是行思了,你跟我斗禅啊?”
“师兄,我真的不知道行思是哪一位。”
婴行边打哈欠边说:“你怎么连行思是谁都不知道?”
他睁开眼睛,发现是一个陌生僧人,便连忙坐正,人模人样地问:“你是从哪里来这儿挂单的?”
“弟子法海,从曲江来,想参见慧能大师。”
婴行装腔作势地说:“我师父忙得很,你……”
恰好,慧能与行思从门前经过,看到这种情景,慧能说道:“婴行,你又替我做主啦?”
婴行赶紧从座位上溜下来,说:“师父,您请。”
法海知道来者就是六祖,赶紧磕头顶礼,说道:“弟子法海,参见六祖大师。”
慧能请他起来,坐在一旁的禅凳上。法海屁股尚未落座,就急切地问道:“请问大师,什么是即心即佛?”
慧能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法海皱了皱眉头,虔诚地说:“弟子愚昧,不能领悟大师的高妙意境,还望六祖详加解释。”
慧能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因此,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光明、善良的清净心。只因贪爱、嗔恚、愚痴等烦恼覆盖,使这本心无法显现其真善美的一面。若能直接见到本心,即可成佛!这样吧,你听我说一首偈子。”
慧能吟诵道: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如闻惊雷,他身心豁然明悟,心头的谜团突然消散。他不禁欣喜若狂,五体投地匍匐在地上说:“谢谢大师,谢谢大师!”随后,他也说偈道: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慧能微笑道:“如是,如是,即心即佛,佛即是本心。因为,本心清净无染,本心能生万物。宇宙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个人,或一只蚂蚁,都是清净本心的显露!本心是清净的、善良的,是佛。因此,草木、山水、人类、动物,也都是善良的、自然的,也都是佛!”
一旁的婴行跳了起来,喊叫道:“师父,你蒙人呢!照你这样说,那么,连小蚂蚁、小虫子也是佛了?”
慧能斩钉截铁地说:“不错,佛眼看世界,一切众生都是佛,不管茅草香花,都是清净佛身的显现!山河大地处处都是美妙的道场。”
行思说:“庄子说‘道在屎溺’,就是这个道理。”
“不错。”六祖慧能说,“差别,仅仅是人心的取舍。大路上有一堆牛屎,路人都捂着鼻子、皱着眉头远远避开,生怕沾染到自己身上;而拾粪的老农看到牛屎之后,反而会眼睛发亮,生怕被别人抢去。所以,高峰有高峰的峻峭,土丘有土丘的平易,何处青山不道场?小溪清泠,大江奔涌,碧潭幽深,海洋辽阔,哪方水波无禅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