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把禅文化引入企业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洪韵字数:4383更新时间:24/10/25 03:07:42
梁仕容的话刚讲完,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过后,只见座在前排有一男士站了起来,举起右手,恭敬地对着台上,说:“尊敬的董事长,刚才我们有幸聆听了您讲的故事,使我们获益良多,脑子豁然开悟,故事真是太精彩了!今天我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可谓机遇难求,因此,我想再恭请尊敬的董事长,结合企业实际,怎样把禅文化引入企业,为企业稳健科学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大家说好不好?”
“好!好!”现场被那位男士一鼓动,一片叫好声响彻整个会场。
梁仕容见现场气氛这么热烈,心想,看来,今天是盛情难却,非要再讲下去不可了。
梁仕容拿起放在前面右则那杯茶,喝了几口,然后接过刚才那位员工的话题,开始引经据典,论述禅文化引入企业的作用。
“刚才,那位员工提问得很好,把禅文化引入企业,这是很有现实和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基于这一思考,本人今天在这里,试图就如何把禅文化引入企业,推动企业稳健科学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浅见。不对之处,请各位指正。”开场白过后,梁仕容自奔主题。“下面,我想分三个部分展开来谈:
一、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
自2008GD六祖文化节成功地在新兴举办,“禅文化”这个概念,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凡是与佛教或禅沾上边的,统统都被纳入“禅文化”的范畴。如禅与茶道、禅与诗歌、禅与音乐,乃至禅与哲学、禅与心理学、禅与管理学、禅与民族精神,等等。应该说,这些跨学科的边缘研究,对人们认识禅的精神是有帮助的。但是,严格来说,这些研究还仅仅是外围的,还没有深入禅文化的核心。对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文化”和“禅文化”的精神实质作一个简单明了的揭示。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有独特含义的。“文”,原指鸟兽皮毛之色彩、花纹,后引申为文字、文辞,礼乐制度,法令条文等;“化”,主要是指“教化”。合而言之,“文化”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个体、社会和环境的德化与美化,以及相关的创造活动和精神产品。
(二)什么是禅文化。禅文化就是借助禅的理念、禅的智慧、禅的修行方法,实现个体、社会及环境的德化与美化。在这里,禅是体,文化是相和用。个体的德化与美化,谓之文;社会人群的德化与美化,谓之化。化就是教化。
德化与美化,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要优化自身素质。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优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优化自身素质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自觉自度,称之为觉悟人生。
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禅文化不仅是用来提高修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而且能圆满回答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蕴含着拯救文明危机的智慧,牵涉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著名偈语是唐代惠能所作,体现了他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主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体系,确立了禅宗在佛教界的主流地位,并对中国唐宋以后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惠能革新后的禅宗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其“明心见性”、“道由心悟”的观点,肯定了人生实践主体;把神圣的佛性拉回到人们的现实心灵,依靠自信和自在觉悟来实现自我解脱;将看似深奥的禅理蕴含于日常生活,使原本主张消极“出世”的佛教开始面向人生,带有“入世”的色彩;追求自然,不拘形式的超然与豁达:“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宛如一股源头活水,通过历代文人的参与和弘扬,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活力和生机,对中国哲学、伦理、诗词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浸透着一股浓郁的性灵禅意。禅宗真于性情又脱俗超逸的禅学意境赋予传统诗词更具韵味和人生体悟的审美特征;更为重要的是,禅宗基本上融合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并融入中国文化深层,把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和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唐代之有禅宗,惠能的确功不可没。
二、禅文化对企业的有用之处
1、经世济众,是禅文化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的企业,应该吸纳经世济众的精神,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企业的组织目的就是赢利,但并不表明企业以赢利为唯一目的和准则。其一,企业可以通过其用以获利的产品来给别人带来思想、身体上的解脱,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都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香港李嘉诚先生就曾经力排众议,否决开设赌场的董事会提案。企业经营的产品只有是利他的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经营风格,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长期的利润。其二,企业通过赢利来帮助企业员工以及社会解脱痛苦、寻求快乐。而企业员工和社会得到企业的帮助后,会自然而然地信奉企业本身所倡导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无论是金蝶“发展软件产业、振兴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还是商务通“科技让人更轻松”的温情关怀,都会激发企业员工的使命感,使员工工作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同时也会使社会对企业本身给予更多的信赖,以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2、众生平等,是禅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企业而言,众生平等应该作为其基本精神之一,应倡导企业内部员工平等相待。企业的各级领导者是各级团队中具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任务的普通一员,领导者不是带领团队去执行他所决策和定义的工作目标,而是与团队的其他人员一道去共同实现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目标。每位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定义所属团队的目标,也有权利去否决他所在团队的工作目标。除平等相待外,企业应尊重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权利,在企业里要突出每位员工无论资历深浅、能力大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领导的观念。每位领导都是帮助员工成功的兄长和朋友,每位员工都希望成为领导以帮助更多的员工成功,这样的企业没有理由不发展壮大。海尔提出了著名的“赛马场”策略,使海尔的每位员工都有公平感、成就感,也使海尔的诸多才俊脱颖而出,他们为海尔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3.弃恶从善,是禅文化的特质。对于企业而言,弃恶从善有几方面意义:一是员工本质没有好坏之分。本性没有善恶之分,当他行善时便是行善了,当他作恶时便是作恶了。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充分考虑员工从善的根基,并引导员工主动弃恶。二是善恶可以转化。对于曾经违反过企业法规的员工,领导不要采取简单的开除或处罚,而是要努力帮助教化。对于曾经为企业带来过利益,作出过贡献的员工也不能盲目信赖,松懈对其管理和教化。三是企业应渗透褒谴、奖罚的道德和制度体系。让“因果报应”在企业里具有全新内容得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企业是否能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禅文化的根基
企业是否能在竞争大潮中稳健、健康地生存下来,这是每一个企业当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存在就有机会,生存是一切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精神对物质的认识活动存在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彼此蕴含的两个方面,即实体认识——真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善的判断。在实践中体验佛教所形成的真实感和道德感,实际上就是一个审美过程。我们追求美与真的结合,要求美与善的和谐,从而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企业和谐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具有深厚底蕴的开禅文化的根基。
1、现代企业呼唤引入禅文化。中国企业管理要想成功,必须要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把现代科学管理与禅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管理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多年来,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中国企业家一直在探求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中不乏成功之例。但是众多的中国企业,因为未能建立与之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以致于先天不足,而无所适从。
从以下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自RB从二战废墟中崛起,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时,号称“管理王国”的美国人惊诧了。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前往RB探讨,才发觉RB管理的特色在于重视管理哲学。当然,RB人并没有排斥美国管理,一半是执著地把握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但从未变成西化;一半是充分吸收中国禅文化思想的精华,强调人本管理的真善美思想,形成管理哲学。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儒家、佛家思想。RB可谓是中西结合的最佳典范。因此,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的禅文化精华,人格的修炼,先做人,后立事。我们无法期望一个饱学科学管理而没有胸怀、自私自利、无信无义、浮躁志短的人去带领一个企业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应该兼收并蓄、内方外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正所谓,管理之妙,存乎一心。
2、禅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基。真善美是禅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三个主要的价值范畴,它们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真是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内容,凡是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及其本质的东西,都是真;善是人们实践的最终目的,凡是符合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美则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评价的社会现象。
企业,作为以经济利益为主体的经营组织,在实现其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真善美的文化管理策略,进而达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呢。首先,组织领导者是企业的核心缔造者,他的行为与思想将直接对企业的管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领导者既需要魄力和权力,又需要胸怀和宽容,需要刚柔并济,其组织的团队成员需要个性互补,能力互补,知识互补,有思考决策型的,有冲锋陷阵型的,有默默耕耘型的,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和谐——企业旺盛的法宝
现代国际学术公认:最提倡和谐的古代圣贤是孔子。古代圣贤擅长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气生财,关键是一个“和”字。必须强调,和的重要性决不仅仅表现于能够生财,而是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览古今,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而度量狭小者,不仅于他人没有好处,就是于己也是没有好处的。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在面对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存在管理模式不规范操作,思维和方法等很多东西充斥着他们的视觉和思维。或许他们真的要用“禅”来让自己静下来,好好思考,怎么才能让自己在这个状况下生存下去,发展得更好。
RB的企业精神受到了中国唐宋以来禅文化的深巨影响,再加上西方的科学思维和管理,才有了RB今天的成就。
中国禅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内在的充实和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在能否起用、起用的大小如何,就在于内在是否充实、充实的大小如何。
最后,梁仕容归纳:禅文化在某一时代,某一阶段,更注重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行愿。
这种行愿最终要落实到我们的民族国家、社会上面,不单是个人上面。众生成就,你我才成就,国家社会成就,你我才成就,老百姓成就,企业才算成就。
RB人活学活用了中国的禅文化,把禅文化的精神充分地融入到他们自己的企业之中。其中最典型的是铃木正三,他所处的时代正是RB战国时期末年,RB的社会正由混乱走向建立秩序的过渡时期。
铃木本人做过武士、官僚,最后出家,他在当时提出如何缔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