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冯道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四国军棋字数:3125更新时间:24/10/24 08:05:54
    过了一会儿,来人策马飞奔到了刘守光身前,这才停下马来。

    除了几个侍卫外,还有两个文士,却是燕王府中的幕僚。

    这两个文士一个看上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另一个却是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

    那中年文士跳下马来,向刘守光行礼之后,气喘吁吁的说道:“大王,如今都快天黑了,大王怎么还在城外游猎?”

    这人身穿白色儒服,神色坚毅,正是刘守光的幕僚孙鹤。

    孙鹤本来是刘守文的幕僚,刘守文兵败被杀之后才投靠刘守光。

    作为幕僚,孙鹤不仅兢兢业业的做着他的本分之事,更是常常向刘守光进谏。

    比如刘守光喜爱游猎之事,他就曾多次劝谏,可惜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时常触怒刘守光。

    若不是看在这个孙鹤的确很有才能的份上,依照刘守光的脾气早就将此人杀了。

    不过很明显,孙鹤还没有意识到刘守光对他的耐心已经要用尽了。

    “你匆匆来此寻找孤,就是为了这点事情的?”刘守光皱眉冷声道。

    孙鹤被他的语气吓了一跳,见他脸色极为阴沉,顿时不敢再提游猎之事,转而说起正事:“大王,是这样的,刚刚有镇州赵王王镕的使者和定州北平王王处直的使者一同前来,说是朱温图谋定州,已经占领深、冀二州,所以两人派使者来向大王求援!”

    “王镕和王处直向来与孤不和,他们与朱温打起来了,与孤何干?孤又为什么要去救他?”刘守光冷笑道。

    孙鹤一愣,连忙解释道:“大王,那王镕与朱温闹翻了,向大王请求援兵,这是上天要让大王成就大业啊!”

    “嗯?怎么说?”刘守光皱眉道,神色有些不耐,显然还在为他刚刚惊动了自己的猎物而感到不满。

    “大王,您向来为王镕和朱温两家的关系稳固而感到忧虑,那朱温的野心,唯有攻占整个河朔才能让他满足;如今两家闹翻,只要大王答应出兵,与王镕一同抵抗梁军,则镇、定这两大势力都会倒向大王啊!”孙鹤劝说道。

    一旁,另一个年轻文士这时也开口说道:“是啊,大王还请早日出兵,不然出兵迟了的话,就会被晋军抢在前头,到时候王镕和王处直就会转而依附晋王了!”

    “哼,那王镕多次背信弃义,如今遭到朱温进攻也是活该!他与朱温两家对耗,孤正好坐收其利,又何必救他?”刘守光冷笑道。

    “大王……”那年轻文士和孙鹤异口同声的喊到,显然还想再劝。

    刘守光却是不耐烦的怒喝道:“够了!孤才是燕王,孤才是幽州节度使!孤要怎么做,难道还要你冯道来教吗?”

    他口中是呵斥那年轻文士,不过眼神却是看向孙鹤。

    毕竟相比于孙鹤,那年轻文士的地位要低了太多,而孙鹤在幽州也算有点地位的人,所以刘守光也不想直接呵斥他,打算给他留点面子。

    遭受刘守光的呵斥之后,孙鹤和冯道二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失望和无奈。

    不过话都说到这种份上了,二人自然不好再劝,只能闭口不言。

    “罢了,此时天色也快黑了,便就此回城中歇息吧!”经历了这番事后,刘守光也没有了继续游猎的兴致,当即将手中宝弓扔给了周围的侍卫,便打马而去。

    身后,孙鹤和冯道二人望着刘守光离去的背影,默然半晌。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若是能够把握住,足以让大王的势力超出幽州,进军定、镇,可惜大王……唉!”孙鹤低声叹息道。

    他再怎么忠心,再怎么苦劝又有什么用,人家刘守光根本不听他的,让他徒呼奈何。

    “孙先生,大王如此喜好游猎,荒于政事,又不愿听从劝谏,将来只怕难以长久啊!”冯道向周围看了看,见几个侍卫离得比较远,当即小声说道。

    孙鹤摇摇头道:“尽人事,听天命吧!老夫身为大王幕僚,就有劝谏之责任。不管如何,老夫都不会让大王走上灭亡之道的!”

    “劝谏?恕在下直言,以大王的性子,他已经忍耐孙先生很久了,若是先生不在触怒他,或许他还会委托先生以重任,否则杀身之祸只怕不远啊!”冯道低声劝道。

    “杀身之祸?若是能够让大王醒悟过来,我孙某就算一死也是死得其所了!”

    “孙先生!”冯道大为动容。

    眼前之人,虽然在天下间没什么名气,不过他却是冯道极为佩服的一个人。

    尤其是孙鹤一心为了刘守光考虑,甚至不顾惜自己性命,这种在他看来有些愚忠的举动,虽然不怎么认同,不过他心中却极为佩服。

    “好了,你不必多说了,老夫当初为大王之父的臣子,后来又做了大王之兄的臣子,始终未能为他们效死力,如今也该是效死力的时候了!”孙鹤叹息道。

    冯道默然不语,他对孙鹤的话在心中乃是不以为然的。

    为主君尽忠,这固然是为人臣的本分。

    不过尽忠也要注重时势,若是为了一个根本不值得效劳的人尽死忠,那就不是冯道所认同的了。

    此外,在冯道看来,除了忠于主君以外,还需要忠于百姓,以百姓为重。

    若是光顾着对主君尽忠,却对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那样的愚忠之举,同样不为他所取。

    这时孙鹤轻声道:“冯道,你还年轻,而且你在大王这里也不怎么受重用。老夫知道你极有才能,又是一个一心以百姓为重的人。老夫也不求你一心为大王效忠,只希望你能尽到自己的本份!”

    冯道愕然道:“这个自然,冯某虽然没有像孙先生一样愿意为大王效死力,但也不会背弃大王的!”

    孙鹤道:“那么若是哪一天你不小心触怒了大王,大王准备杀你呢?”

    冯道额头冒汗,痴痴说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孙鹤笑着摇摇头道:“你可不是什么老实守死之人啊!”

    “孙先生……”

    “罢了,你不需多言!”孙鹤摆摆手,制止了冯道。

    “将来若是大王真的将你关押起来,想要杀你,那么你有办法逃跑的话就逃吧!”

    冯道默然。

    将来有没有刘守光想要杀他的一天?他觉得很可能是有的。

    刘守光以前就是个昏庸愚昧之人,做了燕王之后就更加骄纵暴虐。

    他甚至专门做了个铁笼和铁刷,如果有谁触怒了他,就将扔坐到笼中,从外面用火燎,或刷剔他的皮,以这些极为残暴的手段将其处死。

    他的暴行已经使得燕地将士为了避祸而纷纷逃走了,不过刘守光却是视而不见,依旧固执己见,并且更加自高自大。

    在冯道看来,只要自己还坚持为人臣的本份,那么将来触怒刘守光就是必然的事情。

    那么将来自己即便是不掉脑袋,但被关进大牢中却是极为有可能的。

    见冯道默然不语,孙鹤又笑着问道:“若是你将来真有逃亡的一天,你打算逃到哪里去?”

    这种问题本来是极为犯忌讳的,若是传扬出去,被刘守光知道了,只怕二人都免不了要掉脑袋。

    不过二人虽然接触时间不长,而且年岁相差了近二十岁,不过他们却是忘年交,对彼此都极为信任,所以才会丝毫不避讳的说着这些事情。

    “若真有朝一日需要逃往,想必在下会逃去晋国吧!晋王李存勖当世人杰,又知人善用,加上如今晋国声威正浓,良将辈出,将来或许有一天能够一统天下之人,便是晋王了!”冯道低声道。

    “晋王?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你就没有想过南下去投奔吴王吗?”

    “吴王杨渥?”冯道心中一动,认真思考起来。

    “不错,吴王的势力可是比晋国更大,如今吴王一心想着先统一南方,所以与北方梁国相安无事。不过若论军力的话,吴王的实力只怕不比梁国差,甚至还在晋国之上!”孙鹤低声说道。

    “吴国的实力倒是足够强,不过在下毕竟是北方人,又没什么名气,贸然南下的话,吴王会重用我吗?”冯道皱眉道。

    “哈哈,吴王与晋王都是当世人杰,按理说你投奔哪一家都是不错,不过老夫却是觉得你投奔吴王更好!”

    “孙先生为何如此认为?”

    孙鹤笑道:“老夫的理由很简单,那吴王乃是文武并重,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有才能他都会重用;而晋王嘛,除了一个张承业以外,你还看到了那个文士受到重用的?”

    严格来说,张承业也不是文士,而是一个宦官,不过他总的来说是偏于文官的。

    在晋国,除了张承业以外,的确没有什么文官是天下有名的,这与李存勖更加重视军队,更加重视武将是离不开关系的。

    反观吴国,在杨渥立国之后,他设立的大学士制度来取代宰相制度,却也使得高勗、周隐、严可求、骆知祥、陈彦谦等文官名扬天下。

    此外,吴国还在几年前就开始科举,并且逐步用文官来代替武将担任地方官职。

    在对文士的任用上,显然吴国要比晋国重视得多。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