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和平解决嘉峪关 崇祯乐极动心思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松一般坚韧字数:5404更新时间:24/10/23 19:24:41
    第七十一章 和平解决嘉峪关  崇祯乐极动心思

    嘉峪关是明朝时长城的西起点,之所以说是明朝是长城的东起点,是因为明朝以前,长城的西起点还要向向西很远,最少要远到沙洲(敦煌)、玉门。由于大明朝的国力越来越弱,现在退守的嘉峪关已经是河西走廊的中部的偏西一点儿的地方。大明朝扼守在嘉峪关再不能后退了。这里东连肃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十五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六十六座,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这里地势天成,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八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七公里,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是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整个大明朝规模最大的关隘。

    带领一万多人马驻守这里,威武将军陈贵,也是豪情万丈。

    大明朝时,这里的守军就同关外的吐鲁番兵进行过多次作战,明军都是依靠雄关取胜的。陈贵是靠战功挣得的一位威武将军,也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将军。他来到嘉峪关知道责任重大,因此他详细的考察了这里的防御体系,安抚那些投降的大明屯兵,训练士卒,随时备战,不敢稍有松懈。可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到这里没有等来关外瓦剌蒙古人进攻,却等来了窑岗人从后面攻来。本来他和肃州(酒泉)守军将军赵恒关系很好,他们防御的地方一前一后,可以互相支援。探得窑岗人兵临甘州的的时候,两人还见了一面,相约互相支援。可是后来他们二人一研究,觉得还不行,因为他们深知窑岗人的火器非常厉害,闯王爷百万大军,就是败在窑岗人的火器上。他们又都决定这次要利用城池优势和窑岗人作战,不出城。所以陈贵得到窑岗人进攻肃州(酒泉)的消息也没有出城支援。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中午,肃州(酒泉)的赵恒就骑马来到嘉峪关。

    赵恒骑着马来到嘉峪关城下,守关的军官认识赵恒,就放下吊桥让赵恒进城。

    赵恒没有下马直接来到将军衙门。

    听说赵恒来了,陈贵赶紧满脸狐疑的迎出来了。见到赵恒一拱手,“赵兄,你怎么这时候来了?肃州怎么样了?”

    “唉!进去说话。”赵恒唉一声没回答。

    陈贵赶紧把赵恒让进内堂,赵恒没客气,端着桌上的茶壶自己倒了一碗,仰头喝下,一抹嘴。

    陈贵又问:“赵兄,你头上的伤怎么回事儿?”

    “前天夜里血战一夜,被手**炸的。”赵恒说。

    “手**?”陈贵不懂。

    “就是窑岗士兵投的**。”赵恒也是新听到的名词,“只是不用点火,木柄上有一个绳,一拉就着火。比我们的**厉害多了。一个那家伙,能炸到我们一片人。”

    “快说说肃州怎么样了?”陈贵很着急。

    “夜里窑岗人偷偷的打开了南城门、放下吊桥,然后大队人马冲进城里。我们血战一夜,死了三千多人,还有一千多人受伤被俘。”赵恒低着头说,尽量简单的介绍说。

    “那赵兄你是?”陈贵有些警觉了。

    “我是受伤躲在羊圈里,天亮的时候被俘的。”赵恒看着陈贵说。

    “那你…..”陈贵一激动站了起来。

    “你不用急,我是窑岗宁德将军派来劝你投降的,”赵恒知道陈贵会如此反应,“我向宁德将军说了,没有把握劝降你。但是你能让我把话说完。”

    “赵兄,你、你还是别说了。”陈贵有些激动,“你这样对得起闯王爷吗?”

    “闯王爷对得起我们吗?”赵恒也很激动,“他丢下我们几十万弟兄自己走了。我们都战死了有啥用?我看着肃州城里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心痛的想,这样的结果有啥用处吗?我是想嘉峪关的弟兄们不要再这样死的没有价值,才过来的。你们这一万多人都死了能改变啥吗?改变不了,为啥不给弟兄们留一条活路?”

    “我们说好了,凭着坚城,可以一战的。”陈贵还是不甘心。

    “能打,闯王爷不打吗?能打,甘州五卫能一起降了吗?”赵恒说,“闯王爷百万大军都被从山西打回来,窑岗人没到西安他就从商於古道走了。据窑岗人说,是李岩将军提前给闯王爷送信,放他走的。不然闯王爷也走不了。”

    陈贵吸了一口凉气问:“甘州的果毅将军也投降了?”

    “他带着五千骑兵伏击窑岗军队,结果不到一个时辰,都被打死了。他也受重伤,现在在窑岗人的医院里还没清醒。据说他昏迷前让大家投降的。所以甘州五卫的威武将军都降了。现在他们的要求就是要将家人送到窑岗去。窑岗那边已经答应,给他们家人都建房子。孩子们都读书。”赵恒回答说。

    “我就不信,凭着嘉峪关我们一万多人,不能一战。”陈贵不甘心。

    “嗨!这仗没法打,不然我也不会来。”赵恒说,“窑岗士兵每人一只自动步枪,每只抢一次可以上三十发子弹。如果高兴他们一扣扳机三十发可以一起出打出去。一个人中一发子弹,从前面进去一个小孔,后面出去就是一个大洞。我们十个一靠近不了他们一个人。他们十个人接阵,我们几百人也靠近不了。还有你说你的嘉峪关坚固。你是没看见他们象烟筒一样的大炮。那种炮一炮就可以把城墙炸一个大洞。而且打的特别准。庄浪的王祎将军就看见窑岗人轰了一炮之后投降的。”

    “我说你怎么指挥长别人志气!”陈贵生气了。

    “我就把该说的话说完,至于你怎么想的我不管。”赵恒也生气了。

    “我也知道,凭我们也改变不了整个战局。可是闯王爷将这雄关交给我们,我们不能不打就都交出去吧?”陈贵还是固执。

    “我就是怕你有这样的想法才来的,”赵恒说,“象我们那样,就算对得起闯王爷了,那是三千多弟兄们,那是满城死尸血流成河啊!你要死多少人才算对得起闯王爷?”

    “这这……”陈贵也犹豫了。

    “兄弟,明知不可为就不为。你我都是从死人堆儿里出来的,不怕死。可是我们该做的都做了,现在该替弟兄们想想,也为自己的家人想想。”赵恒说,“窑岗的宁德将军那句话说的好。他说‘不是我们打不下嘉峪关,我是不想再死太多人了。留下弟兄们对付蒙古鞑子多好。何必我们都内耗了?’”

    “就是潼关的那个宁德将军?”陈贵有些动心了。

    “正是。”

    “这句话说的好!”陈贵说,“赵兄,你我不是别人,你让我再想想。你还是先看看家人吧。”

    “不回去了,我还是等等你的决定吧。”赵恒不想走,害怕陈贵想不开,又动摇了。

    “嘿嘿!”陈贵苦笑了两声问,“李岩将军现在窑岗怎么样?”

    “窑岗人不愿意让李岩将军来打我们大顺军,让他去打鄂尔多斯蒙古人。现在他把整个鄂尔多斯蒙古人都打败,还把他们的王爷捉到窑岗去了。”赵恒说。

    “李岩将军出手不凡,那些蒙古人可不是好对付的。”陈贵说,“窑岗人也真会用人。没有让李岩将军为难。不然李岩将军对我们也下不了手。”

    “哼哼!蒙古人骑兵天下无敌。可是李岩将军一战定乾坤,直接将鄂尔多斯解决了。”赵恒说,“对了,宁德将军说,解决完嘉峪关还要对付关外的蒙古人。”

    “呵呵!赵兄你是在逼我啊!”陈贵明白赵恒的意思。

    “不是我逼你,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是降了皆大欢喜,二是,窑岗人打下嘉峪关,你要是不死的话,看人家窑岗人收不收你?”赵恒说。

    “你战败了窑岗人收你,为啥到我这还要看人家窑岗收不收了?”陈贵奇怪了。

    “哼哼!”赵恒用鼻子哼了两声说,“那是因为我还有来劝你的用处。到你这了,你还能劝谁去?”

    “哈哈!”两个人相对大笑了起来。

    “我说得啦,你也提个条件,把家人都送到窑岗去。我们两家人结个伴儿,也让他们享享福。”赵恒说。

    陈贵说:“嘉峪关也有商队从兰州回来。他们有人在兰州,见到过去过窑岗的人。那些人简直把窑岗说的象天堂一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关中五卫那几位提的条件就是,把家人送到窑岗去。”赵恒说,“他们可是不吃亏的。”

    “唉!真不甘心。”陈贵说,“要是降了,以后就没脸再见闯王爷了。”

    “你觉得闯王爷还能回来吗?”赵恒说。

    陈贵没说话,摇摇头。

    赵恒又说:“闯王爷身边连李岩将军那样的人都留不住,怎么打天下?”

    “嗨!也罢,这河西十二卫都没有人能守得住,我们嘉峪关就不勉为其难了。我听赵兄的。”陈贵说,“我现在就跟你到肃州去。”

    赵恒离开肃州前往嘉峪关后,宁德问王祎:“你说赵恒能不能说服那个陈贵?”

    “我看赵恒将军没把话说满,但是他是个稳重的人,我估计有八成的把握。”王祎回答说。

    这时候士兵来报说,“果毅将军醒了!”

    宁德一笑说:“呵呵!他醒不醒都没用了!不过我们还是看看他去吧。”

    宁德和王祎来到果毅将军床前,果毅将军已经很平静。见到王祎还点点头。军医已经将他情况和处境和他说了。身体虚弱的他也动不。

    王祎见果毅将军很清醒,上前一步说:“将军你醒了,为了救您,军医给您用了最好的药。”

    果毅将军点点头,没说话。

    王祎给果毅将军介绍说:“这是窑岗的宁德将军。”

    宁德过来说:“将军,你好命大!我还没见过肠子出来了还能活过来的。现在啥也别想了,好好的养伤吧!你也是为闯王尽了自己的力。闯王在这里也不能怪你。”

    果毅将军眼睛有些湿润,点点头。

    王祎说:“将军你休息吧,有时间我再来看你。”

    二人出来之后,王祎说:“窑岗人厉害啊!能这样大度,得人心,不得天下才怪。”

    “你说,果毅将军现在会想啥?”宁德问。

    “他现在很虚弱,死里逃生,大梦一样,还没来得及想其他的事儿。”王祎说,“不过,他很幸运。既没有率众投降,这点对得起闯王爷。现在又得到窑岗人的善待,从死里给救回来,病好了投奔窑岗也是天经地义的。是不是啥都不耽误啊?”

    “哈哈!”宁德听了大笑,“真有你的,有点意思!就不知道嘉峪关的那位将军能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谁也无力回天,不过都需要一个投降的理由吧!”王祎看的太清楚了。

    “那你说,嘉峪关的那位需要一个啥样的理由呢?”宁德问。

    “其实也是个实情,”王祎说,“给弟兄们寻一条活路。赵恒将军是真的觉得肃州死了这么多弟兄实在是不该。我想他会将这里的情况说给陈贵听的。”

    情况正如他们二位说的,可是他们都没想到,当晚陈贵就跟着赵恒来到肃州。

    陈贵到了肃州,事情就都好说。他提的那点儿要求简直就不是问题。虽然他们这些将军们的待遇问题还没有定下来。可是赵恒和陈贵都看到了,他们投降了的弟兄们伙食明显的好多了。宁德他们拿出银子买了很多牛羊给大家改善伙食。其实这里的牛羊实在是便宜的很,由于战乱,草原上牛羊都没人买,现在有人拿着白花花银子买,也是给他们养牛羊的解决了大问题。有了这些银子他们才能买到其他东西。

    晚上,窑岗人好好的招待了陈贵。赵恒和陈贵都对窑岗的事非常感兴趣,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特别是他们听到收音机里的声音,更是喜欢的不行。赵金利对他们说:“以后,你们家里都会有这东西。你们不用着急。”

    “这东西要多少银子?我们也能买得起?”陈贵问。

    “以后,你们在窑岗军队中的待遇不会太低,军饷也不会太少。买这东西不是问题。”赵金利给他们解释说。

    “我们也能发很多军饷?”赵恒问。

    这时赵金利才想起来,大顺军之所以能养很多军队,就是因为从来不发军饷。他们都是打到哪里就打一些富豪官吏弄些银子。没有固定的军饷。赵金利说:“不但我们军官有军饷,士兵都有军饷。”

    第二天,宁德他们的大队人马,跟着陈贵来到嘉峪关。到了嘉峪关前,陈贵对宁德说:“宁将军,我先进城一下,组织大家出城投降。”

    宁德说:“不用了。你先进城跟弟兄安排好,都在城里的营地组织投降就行。”

    陈贵骑马跑到嘉峪关城下喊开城门,进城去了。

    宁德他们等了有一个时辰,赵金利有些急了,“陈贵将军进城太久了吧?”

    赵恒说:“赵将军别急。陈贵将军离开嘉峪关的时候,城里的官兵都在准备打仗。陈贵将军进城一下子让大家投降,需要好好说说。”

    宁德也说:“赵军长别急,赵恒将军说得对。嘉峪关城里有一万多精兵,一下子让他们投降,需要好好说透道理才行。”

    又等了一阵儿,宁德他们发现,嘉峪关城上士兵都不见了。宁德笑着说:“呵呵!这回陈贵将军该出来了。”

    果然,城门再次打开的时候,陈贵骑马跑了出来。陈贵来到宁德面前说:“宁将军久等了。现在城里都准备好。请大家进城!”

    宁德他们带着一个骑兵团跟着陈贵从嘉峪关东门进到嘉峪关。

    宁德他们进城后看见,嘉峪关所有的士兵都集中在营地里,所有的兵器都整齐码放。

    宁德命令先把所有的兵器收走。然后接受他们投降。

    张知木在指挥中心收到宁德发来的,嘉峪关和平解决的消息,高兴坏了。赶紧让无线电广播插播重要新闻。将这条消息播发了出去。因为这标志着窑岗军队这次西征,大的军事行动结束了。

    襄阳的李自成听到这个消息,站来在屋里转了一圈又坐下。他实在不愿听到窑岗这样的新闻,可是又管不住自己,非听不可。不论是窑岗血战打下一个地方,还是城里的守军献城投降,李自成心里都很难受。那些血战打下来的城池,让李自成很不安。因为他逃的匆忙,弟兄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都是按照原来的命令死守着,直到战死。李自成觉得愧对弟兄们。那些献城投降的,李自成会觉得非常愤怒。他没想到自己的军队也会有这么多人献城投降。他一直以为只有大明朝的守军才容易投降,没想到自己的军队遇到强敌也一样。不管怎么说,丢下陕西几万军队,都让李自成十分的自责。他觉得应该确信自己的判断,不要听城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的,那样的话,就可以早点儿把大军都撤出来。可是现在弄的自己都没脸再见自己的那些将领们。不过嘉峪关没了,李自成反倒是有些轻松了。因为虽然知道嘉峪关是窑岗人的是早晚的事,可是没丢之前,总是个心事。现在彻底解脱了。陕西完全是窑岗人的与自己没有关系了。

    在紫禁城中的崇祯皇上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是在屋里转了一圈儿。可是他是高兴的。嘉峪关那是大明朝北方长城的最西端,现在终于在整个陕西清除闯贼的势力。不过他心里有些不安,这同时也是窑岗人又扩大了势力范围。他们同样还是不会让朝廷插手他们夺回来的地方。可是朝中的大臣们现在有些想法了。因为三年已过,山西可以收税银了。按理说窑岗人没有理由不让朝廷的命官回到任上。可是现在朝廷靠窑岗人的银子活着。要是窑岗人同意自己派人回去收税银,那么不再借银子给朝廷。山西那点银子可不够干啥的。平稳年间山西也就能收几十万两银子。现在更难收了。这让崇祯皇上很为难。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