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亡国教训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神话将军字数:3142更新时间:24/10/22 10:59:09
    赵国为什么会被秦国灭亡?除了用人失误外,还有三大原因。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从公元前403年立国到公元前228年灭亡,历经175年,在赵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后世广为传诵的故事,比如窃符救赵、完璧归赵、毛遂自荐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颇受后世称赞,就是赵**民的积极抗秦。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唯有赵国是最能打,而且打得最惨烈的国家。然而,历史最终没有选择了赵国,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点是用人失误。赵国人才济济,并非他国能比,但是,赵国的国君从赵孝成王开始,重用的人大多是公族贵戚。

    比如决定赵国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只找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商量,这两人都是公族贵戚。而有才能的蔺相如和廉颇,都不在决策人之列。秦灭赵之前,赵王赵迁听信谗言,杀了支撑赵国半壁江山的李牧,直接导致三个月后,邯郸城破,赵王赵迁被俘。虽然李牧就算不被杀,赵国也是凶多吉少,但是,至少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除了用人失误外,赵国被灭还有三大原因。

    第一,朝堂**:从郭开这个人就可以看出赵国的政治**到何种程度,他对赵国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秦国和赵国各占两位,赵国的两位名将是廉颇和李牧,而这两人都被郭开陷害。廉颇是赵国名将,屡立战功,却毁于郭开之口,不得不逃离赵国;李牧的下场更惨,直接被杀。

    第二,主次不分:战国末期,赵国不仅要面对强大的秦国,同时还遭到后方燕国的扰,虽然燕国实力比不上赵国,但是在赵国灭亡的过程中,燕国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燕国趁机攻击虚弱的赵国,这是燕王的失策。如果没有赵国挡住秦国,燕国安能如此太平?燕王目光短视、落井下石,而赵孝成王也发了昏,不仅没有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广结朋友。面对燕国的入侵,还持续打了四年,尽管把燕国打疼了,可是自己也损失惨重,导致兵力进一步消耗,这让秦国坐收渔翁之利。

    第三,疆域锐减:赵国疆域的快速减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被秦国吞并,二是封给他人。在赵国与燕国交战的四年中,秦国趁机吞并赵国西部三十七座城池,赵国旧都晋阳也沦陷;为了讨好秦国,赵孝成王将河间封给吕不韦。为了报答信陵君的窃符救赵,将赵国重镇鄗送给了信陵君。甚至为了让齐国的田单对付燕国,竟然送出五十七座城池,要知道,当时赵国还有名将廉颇和赵奢。

    以上说的三大原因,归结为一条就是“君主昏庸”。赵国一共十三位国君,真正对赵国有积极贡献的唯有赵武灵王一人。然而,赵武灵王也是前明后暗,没有善始善终,只能算半个明君,因此,赵国被灭也不足为怪。

    赵国臣当道,王翦势不可挡,秦灭赵国!

    在战国史上,秦国策划过许多著名的反间计,而且屡屡得逞,这说明秦国政府在谍战上是下了苦功的。这是一个隐形战场,虽然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横飞,却往往左右一场战争的成败。这也说明秦**事力量的强大是全方位的,并不仅仅拥有一支卓越非凡的军队。李牧之死扫除了秦军的心理障碍,对赵国的总攻随之展开。伐赵主力是王翦兵团及羌瘣兵团,此时的王翦已经成为秦军将领中的一哥,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他是无可争议的头号功臣。秦军挟灭韩之威,虎视眈眈,兵强马壮;反观赵军,备受士兵尊敬的大将军李牧无故受诛,士气空前沮丧,新接任的总司令赵葱虽然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但终究不是一个高明的指挥官。

    王翦兵团杀气腾腾,长驱直入,赵葱硬着头皮与秦军决战,抱着一丝侥幸的想法。可是战场上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侥幸,没有李牧的赵国兵团终于被打得大败,赵葱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也就是以死殉国了。这一战,令赵国精锐部队灰飞烟灭,赵国的生死存亡,就看最后的邯郸保卫战了。

    邯郸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谁也不能否认这一点。对赵国人来说,这是光荣的城市,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多次保卫国都,抗击入侵者。特别是发生在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的邯郸保卫战,更是一场起伏跌宕、生死存亡的战争,当时赵国在长平损失四十多万军队,却能固守邯郸三年,避免沦为第一个出局的强国。

    可是,今天又不同于往了。三十年前的赵国,尽管时局危恶,但国家的政治是清明的,君臣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朝中也不乏贤臣良将。可如今呢?臣当道,郭开、韩仓之流一手遮天,谗杀名将,军民为之胆寒。试问,在这种况下,邯郸的军民还能像三十年前那样,把国主义与牺牲精神发扬到极致吗?更严重的问题是,此时的赵国已经没有援军了。东方六国中的韩国已成历史,其他诸国苟且偷安,再没有像信陵君、申君这样的英雄人物了。

    从一开始,邯郸的命运便是一眼可见的。从史料推测,邯郸的卫戍司令应该是颜聚,他是来自齐国的一名将领,可是并没有表现出一名雇佣军应有的勇气。面对秦军凶猛的进攻,他被打败了,但没有像赵葱那样战死沙场。邯郸城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就成了王翦的战利品,赵王赵迁这位末代国王成为秦军的阶下之囚。赵国灭亡了。这个曾经雄踞北方的强国,成为东方六雄中第二个灭亡的国家,而此时距李牧之死,仅仅过去五个月。可以说,这就是报应。然而有些历史学家把赵国的灭亡时间往后推迟了七年,这又是为什么呢?

    秦国攻破邯郸,俘赵王赵迁,但并没有完全占领赵国。赵王赵迁的哥哥,即以前被废掉的太子赵嘉带着赵氏宗族数百人逃到了代郡,自立为王,称为“代王”,仍然高举抗秦的旗帜。代王赵嘉深知力量薄弱,他派人前往燕国,与燕**队会合,屯兵于上谷。关于赵嘉联合燕国抗击秦国的故事,后面再说。尽管赵嘉组织起一个新的流亡政府,可是称为“代”而不称“赵”,因此可以说,作为东方六雄的赵国,实际上在公元前229年被灭亡了,其波澜壮阔的历史最终画上了句号。

    秦王嬴政与赵国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故而吞并赵国,对他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史记》中明确把秦王称为“赵政”,他是出于赵国,他的母亲赵姬是赵国人,而他从小也是在赵国长大的。王翦灭赵后,秦王嬴政十分兴奋,他迫不及待地动前往邯郸,想在这里寻找童年的记忆。如今,这座名城终于成为秦国的地盘,秦王有一种骄傲的自得,他认定自己出生于人世,其使命就是要一统天下。到了邯郸城后,他走访了娘家亲戚,或者是想讨好娘家人,或者是想展示自己的权力,他把所有与娘家有结怨的人统统抓起来,一个不留,全部处死。此时的秦王越发暴露出其格中残暴的一面,但这位暴君有着非凡的才能以及无人可及的野心。

    吞并韩、赵两国后,秦国的胃口是否填饱了呢?说实话,光凭着吞并韩国与赵国这两项丰功伟绩,秦王嬴政就超越了他之前的所有秦王,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秦孝公的目标是恢复秦穆公时代的霸业,秦武王的目标是“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秦王嬴政的雄心更为伟大,他要成为天下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要成为人世间的神!

    因为秦国一统六国的过程,也是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所以秋战国时期的作战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首先,作战兵源出现了变化。秋时期实行国、野分治,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战国时期实行编户齐民制度下的普遍兵役制度,大量农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

    “其次,作战兵种出现了变化:战国以前车兵在军队中占有主要地位,步兵地位低下,战国时期步兵跃居为主要兵种,车兵地位下降;秋后期出现了水军,其作用主要是水战和运输军队,水军的诞生开辟了新的战场。战国时期大规模骑兵装备军队,使战争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骑兵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古代军队的历史的变革。骑兵最早大约出现在秋战国之交的赵国,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的改革,正式引入了骑兵这一兵种。”

    “再次,兵种作战方式产生了变化。秋时代车兵交战,双方选在平坦的地方列阵,双方一旦交战,战败的一方队伍乱掉很难重新排列,所以很快就能分出胜负。例如城濮之战等著名战役都是在一天内就分出了胜负。到了战国时期以步兵和骑兵为主的军队不在适应于车阵战,野战和包围战成为主要的战争方式。战争的时间也大幅的延长,阵地也选在险要的地方,例如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最后战争规模上发生了变化。西周秋时期战争规模一般较小,双方投入兵力有限,战争持续时间也很短;战国时期则不然,一场战争双方投入兵力空前,战争持续时间也变的越来越长,数月乃至数年不等。秦赵之战是战国后期最典型的战争场面。”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