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工业革命的开端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肥皂快乐水字数:2120更新时间:24/10/21 23:54:14
    田敏也在围观的人群当众,他看到了李佑,就迎了上来,陪在他的身边,一起观看那两辆马车。

    这两辆马车跟大唐以往的马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四个轮子的,而在此之前唐朝马车都是两个轮子的。

    很多人看国产古装剧或者一些老照片的时候都会发现,中国一直都是两轮马车,而从来没有出现像福尔摩斯探案里面那种,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四轮马车,而实际上四轮马车在载重和舒适度方面都完爆两轮马车,英国女王出门也是坐的四轮皇家马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一直都是两轮马车,而没有出现四轮马车呢?

    中国古代没有四轮马车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中国人的四轮车是简单地将四个轮子安装在一个固定的车架上,因此无法转向,这样的四轮马车虽然看起来有四个轮子,但却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即便有四十个轮子也白搭。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四轮车,虽然有四个轮子,但却是典型的不能转向的四轮车,这种车一直使用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初。四个窄窄的铁箍木轮装在车架上,由三到四头牛拉着,转向问题是靠四头牛凭力气大生拉硬拽解决。(确切的说是靠车辙解决转向问题,车轮子把路面压了很深两道沟,车轮就在沟里滚动,秦始皇搞车同轨得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方便。)40年代出生的北方农村人都见过。

    要想制造出四轮马车,就必须先制造出转向差速器,解决四轮转向问题,西方发明了转向架,四轮车就可转向自如了。西方的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这就是著名的四轮车转向问题,这是个旷世的问题,可惜中国人几千年也没解决。直到西方人来到之前,中国人一直使用两轮车。

    欧洲出现四轮马车古罗马时期就有,但不普及,直到15世纪凯尔特人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胡斯战争中四轮马车发挥了重要作用。拿破仑时代是四轮马车的顶峰,载重量达到了1.5吨,拖重炮和军队后勤运输都是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李佑早就想搞了,可是这件事说起来了简单,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因为要建造一辆四轮马车,不单单是要建造如上面所说的两个两轮马车连接在一起那么简单,而是要建造相关的产业链。

    比如螺丝钉、螺栓、螺母、齿轮、齿条、弹簧、轴承、减震器等等,这里面又可以分得很细,比如说轴承,要有强度也很高的钢材,要能够制造加工大小不一的钢圈,这是要求有精密的切削手段,也就要求有高强度的切削工具,要有很高的光洁度,就要有相对应的抛光机械。要制造钢珠,还要有相应的模具,要想防止轴承的磨损,还要有相应的润滑油。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却在整个工业生产制造领域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中国古代的科技长期落后,因此无法生产制造具有四轮转向能力的四轮马车。

    李佑来到朝廷后不久,就在研究院里面设置了一个研究机构,专门儿研究四轮马车的制造,这是提高大唐整个工艺水平的一条捷径,只要能够制造出四轮马车,就标志着大唐整个工业加工工艺的突破性变化,就能够形成一条机械加工的产业链条。有了这样的工业加工基础,再去发展大唐其它的工业制造,进步的速度就会加快了。

    在李佑的指点下,研究院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四轮马车的制造。

    白虎驾驶马车,李佑、尉迟宝琪、田敏和赵富一起体验了四轮马车。

    当马车飞速行驶的时候,田敏十分好奇,问道:“殿下,马车跑这么快,为什么没有感到很大的颠簸呢?”

    李佑让白虎停下来,带着大家下了马车,来到车轮的旁边,他指着连接车驾的部分说道:“看到那两片钢板了吧,它们能够随着车辆的行驶上下颤动,这就减弱了车厢上感觉到的震动。这个叫钢板弹簧减震器。”

    第二天早朝以后,这两辆马车出现在了朱雀门前的广场上。

    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参观了这两辆马车,并亲自乘坐体验了一番。

    赵富介绍完了客运马车以后,指着货运马车介绍道:“陛下,这辆货运马车,可以载重2000斤,在水泥马路上每个时辰行驶35里以上,普通的道路每个时辰也不低于20里。”

    李靖很高兴,他说道:“陛下,咱们大唐以往的货运马车,最多可以载重500斤,行驶速度不超过10里。有了这样的运输能力,对于军队的调动可是大大的方便了。”古代马车载重也可以达到800斤,可是只能缓慢行进,快速奔跑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喜欢高上大,他问道:“要是六个轮子,八个轮子,甚至十个轮子,是不是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啊?”

    李佑说道:“父皇说的是,在道路条件好的情况下,多增加牵引的马匹,是可行的,可以称之为载重货运马车。”

    李世民很高兴,咧着嘴笑了。

    李佑说道:“父皇,四轮马车的制造,不单单是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载工具,而是标志着大唐整体的工业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么说吧,就以制造弓弩来说吧,同样的工匠的数目,比如都是500人,同样的时间里,假如高句丽人能够制造出一千把,大唐现有的工艺制作水平,就能够制造出一万把,效率是他们的十倍,质量也会远远高于他们的制作水平。

    可以说,大唐现在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兵器制作基础,也就有了更大的战争潜力。当然了,用在民用上,大唐的工业制造发展也是上了一个台阶。”

    在李佑的帮助下,大唐的工农业、科教卫生各个方面都在加快发展,原本整体实力就高于周边国家的大唐,越来越拉开了与同时代的国家的差距。

    李世民很高兴,说道:“干得好,朕要大大地奖励你们。”

    李佑忽然有些烧包了起来,他说了一番话,直接遭到了众人的质疑。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