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补阙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字数:3062更新时间:24/10/21 11:09:17
    “什么问题。\、\,楚质问道,有点儿莫明其妙。他吊然没有挫关注印社的情况,但是好待也偶尔询问一二,有事情的话,多少应该听到点风声才是。

    “公子,都已经这般久了,印社也有刻起了名字了吧。”初儿低声说道:“不然人家想寻上门来,也无处打听。”

    “哎呀。”楚质轻拍额头,叹声说道:“你不提我都没发觉,居然连招牌都没有想好,真是忙糊涂了。百密一疏啊。”楚质连连摆手,轻笑说道:“好了。都是自家人,就不用如此奉承,疏忽就是疏忽,也用不着避讳什么。”

    眼眸波光流,初儿柔唇微笑道:“那公子觉得印社起个什么名好?”

    楚质自然清楚,起印社的名字。未必要有什么深层次的含头在内,但是也不能胡乱安一个,那么简单。

    寻思片刻,一时之间也不得其所,揉了揉额头,楚质问道:“初儿。你可有什么建议?”

    “公子,初儿见识浅薄,如何能想出好名字来。”盈盈微笑,初儿说道:“反正此事也不不着急。公子不妨慢慢寻思。”

    轻轻点头,突然想到一事,楚质连忙问道:“初儿,既然印社还未起名,那这两个多月来,别人是如何称呼这家印社的?”

    “西林印社。”初儿说道,解释起来:“因在西林骄畔附近,所以大多数人都将印社冠以西林之名。就连印社的里匠役,也是如此。”

    说着初儿俏脸若有所思,轻声说道:“难道公子也真得这名字不错?”

    “何止不错,简直是妙名天成。西林印社”朗朗上口,真的很好。以后就用这个名字吧。”楚质笑道,要知逝世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形成了路,同理可证,既然人家已经认同这个名字,可能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在某种程度上说可谓深入人心,贸然更换的话,或者反而让人不满意。

    初儿自然没有异议,立即答应下来:“既然如此,那待会初儿就去让良匠做个匾额。

    “不急。”楚质温和的笑了笑,轻轻站了起来,说道:“待我拜访一人回来,再做此事也不迟。”

    在范仲淹的主持下,开湖工程进展十分顺利,除了长堤还有少部分修筑没有完成之外,其余大部分的淡疏工作已经做完,近五万民工已经遣散四万多人,只余下三四千在修筑长堤,

    相对来说,填泥筑堤并不难。难的是堤上的石桥,既要考虑到石桥一但建成,不仅要受到湖流的冲击。还要经得起诸多行人路过的重力负担,同时也要保持舟船穿越东西的畅通顺行,种种因素综合起来,其中的技术含量,岂是一个难字能道尽的。

    还好沈括不愧是传说中的天才。在楚质的协助下,可谓是绞尽脑汁。终于将上述困难…克服,据楚质的估计,再有几天时间,长堤也将修筑完毕,到那个时候。开湖工程才算正式完成。

    杭州州衙衙门,还欠差一些收尾的几道工序,自然不用再时时前去巡视,范仲淹也逐渐把精力集中在其他公事上面,刚批了几道文书,听闻楚质求见,立玄吩咐衙役请他进来。

    “见过太守。”走入签押房。楚质拱手行礼,见到范仲淹现在的模样,一抹类似悲伤的情绪油然而生。

    或者是天气转冷的缘故,多穿两件厚衣,但是范仲淹脸色依然显的有些苍白无血,提笔的手背呈青乌之色,有几道深深开裂的伤口,结着一层菏病,隐约可见丝丝血迹。这都是在开湖时候遗留下来的伤痕。

    旁人知道范仲淹的性格,不敢劝他休息,只能让大夫为他施药包扎伤口,但是因为典伤的是右手,要批阅上下传承的文书,范仲淹只是涂了些药汁,执意不肯用布包扎,就是怕造成行动不便,难以动笔处理公文。

    有的时候,楚质也在怀疑,自己当初提出开湖,转移范仲淹注意力的办法,到底会不会弄巧成拙,变成了好心办坏事,然而,每当见到范仲淹虽然操劳辛苦,但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散发出喜悦之色,心中又觉得自己做得没错。

    挥手让楚质坐下,范仲淹微笑问道:“怎么,长堤是否又遇到什么困难?”

    “太守放心,长堤工程一切正常。”楚质犹豫了下,径直说道:“下官这次是为私事而来。”

    嗯,范仲淹扬眉,如果是换成几个月前,楚质敢说这句,他怕是立即翻脸赶人,但是经过几月的接触。范仲淹对楚质的好感日渐月增,不仅可以用欣赏来形容,简直可以称的上是青眼有加。

    谁都清楚,只要看一个人顺眼,哪怕对方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只要不太过份,都能容忍得下,此时的范仲淹也是如此,以为一…什么学问卫的事情向自只求教,当下和颜笑道!“仰儿说天妨?”

    楚质不敢怠慢,连忙将自己的诗词呈上,谦恭说道:“太守,前段时间,老师说要考校下官的功课。却没定下个章程,圣人有语,吾日三省吾身,下官揣摩,觉得老师或许就是要下官反思自己的学问得失,加以总结。”

    “如此,下官便生出了版刻出书的念头。”楚质一脸的惭愧之色说道:“诗词虽非大道,然,下官自知才疏学浅。只是粗通经典学问不敢献丑,只能以此来卖弄,希望能博老师欢心一笑,历经几月,书已成稿,但下官却不自信,今日前来,只求太守予以指点。”

    诗词才入手,随意翻开,未读内容。却如同初儿一样,范仲淹立即被书籍的色彩所吸引。

    自然,作为一朝宰相,朝廷的重臣,喜怒不形于色是最基本的本事。心中固然悄讶异常,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这书你是托哪家印社版刻的?”

    “城中西林印社。”楚质微笑解释起来:“才开张不久。但是实力非同一般,短短两三个月已经成为杭州数一数二的大印社

    虽然有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话里也没有多少虚浮。

    范仲淹轻轻点头,不置可否。对于商业方面的事情,他没有成见,但是也不会太过关注,自然不了解印社的底细,更加不会感兴趣去查探。出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也不可能知道彩印技术的进步意义。

    “书籍印制得倒是不错。”仔细翻阅片刻。范仲淹淡淡说道:“只可惜,内容却不怎么样。”

    很正常,楚质一点也没有感到失望。或者不服,毕竟经常受到何涉这样的打击,早就已经习惯成自然;况且范仲淹是什么人物,如今的文坛领袖,宋学的奠基人。

    像那些闻名后世、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流,比如欧阳修、王安石。现在就算文声已显,但却被范仲淹压得死死的,冒不出头来,直到范仲淹逝世,才开始为世人所知。而成就他们名声的古文运动,其实在他们之前,范仲淹已经开始推广提倡,只不过被欧阳修等人发扬光大

    。

    人家是做大学问的,像诗词这种供人嬉玩游戏的旁枝末艺,岂能入的了他的眼,对此楚质心里也有了些准备,自然能够直面惨淡的打击,一脸的不为所动,颇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模样,落入范仲淹的眼中。对他的评价又悄然高了几分。

    “万望太守赐教。”楚质诚恳说道。

    “从书中的注释可知,这本诗词集你也费了不少心血。”范仲淹说道:“然而,看似首首精品,但却主次不分,显得过于杂乱、凌散,没有点精之毛

    这本诗词集,楚质按照现代编书的习惯,以时间为顺序,哪年哪月哪日,写了哪首诗词,基本就是一个流水作业,不像人家出版的诗词集。紧扣书中的主题,非常有条理。

    其实这个问题,印社负责校对的伙计也发现了,向初儿反映情况,可是初儿却以为楚质是故意这样别出心裁,也没有向他说明,见上面没有动静,伙计自然不会多提,这事就不了了之。

    而今听到范仲淹的提醒,楚质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怪不得总是感觉有些不对,才知道这不是自己过于担心而产生的错觉,原来真的有问题。也不怪楚质疏忽大意,毕竟关心则乱,对于在意的事物,总是容易钻牛角尖,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是这个道理。

    “依太守之见,此书应该如何定题?”楚质恭敬请教起来。

    范仲淹也没有推托,从竹筒内抽了枝毛笔,沾上朱墨,翻开书册,在上面或圈或勾或叉,过了片刻,才将诗词集还给楚质,淡声说道:“你所作诗词佳作非少,但依老夫之见,也不必尽选,分成述志与抒怀两类即可。”

    “其一以雁邱词为首,其二,则以爱莲说务先。”范仲淹似乎有些叹惜道:“不过才得半阙。却显得美中不足。”

    “既然得太守之言,那下官将爱莲说下半阙补上又有何不可。”楚质笑道,站了起来微微一礼,从旁边的桌案取出笔墨纸砚,挥洒之间。便在洁白的纸上留下几行飘逸的文字。

    “水陆草木之花”须臾,上阙写完,重点却在后半阙,这时。范仲淹也忍不住上前两步,仔细观看起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范公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最新全本:、、、、、、、、、、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