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嘿,朱老四,接锅!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唐晓非字数:2370更新时间:24/10/20 06:18:54
    有了钱,许多事情都好办了。

    例如军政、行政。

    对应的是军队实力变强,边防压力减小。

    没错,这些其实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如果你非要说用钱解决不了,那是你因为你不配拥有那些钱。

    例如军政,京卫军的编制可以进一步扩大,铁甲直接换钢甲,铁刀直接换钢刀。

    大批量生产燧发枪。

    砸重金研发后膛枪,开花弹。

    甚至辽东再多修几座城,朝堂上也不会有反对建议了,因为钱足够充足。

    世界上99%的问题可以用钱解决,剩余的0.99%需要更多的钱。

    原本已经清空的国库,突然要多1亿两,原本非常拮据的皇帝,突然发大财了,还真是有些不适应啊。

    当然,毕竟是皇帝,治理的是国家。

    人也杀了,家也抄了,钱也拿了。

    后续呢?

    肯定要有后续啊。

    你要毁掉一种秩序,就得用新的秩序去代替。

    否则不久要开启东汉末年了吗?

    礼崩乐坏,旧秩序的崩塌,却没有新秩序的代替,可是真的要神州陆沉的啊!

    真要是那样,比满清入关还可怕。

    直接就进入赤地千里、十室九空模式了。

    所以,眼下其实寻找新的秩序来填补刚刚出现的空白,是必须要做的,也是紧急要做的。

    什么是新的秩序?

    秩序这东西,分为显性秩序和隐性秩序。

    啥意思?

    秩序怎么还分了两种?

    你个写的逗老子玩呢?

    不不不,真的分两种。

    显性秩序,例如法律、朝纲。

    隐性秩序,例如德行、学识。

    统治者通过律法和明文制度来强制规范大众的行为,这是明确写在官方的文书里的。

    而教育通过给人输送思想,来规范人的行为,这是潜移默化的,非强制性的。

    例如张三,不知道孔子的言论,你不能说他破坏了秩序。

    他最多是不懂隐形的秩序,不知道该克己复礼。

    但他没有违法,不需要坐牢。

    这样,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个良民。

    对于目前的朝廷来说,不可能普及隐性秩序,但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得先填补显性秩序。

    说直白一点,就是赶紧把杀空了的官员就位,将失去地主阶层的地方权力弥补起来。

    那接下来就由两件事要做了:

    一、应天府的官员得快速就位。

    二、里甲的改制得形成一个闭环,拿到地主阶层空白的地方去推广了,要不然那里的平头百姓谁来治理?

    皇帝能想到,官员们肯定也都想到了。

    金陵被一锅端,出现了大量的空白。

    群臣的聒噪被皇帝压下来了,现在大家是时候开始坐下来推荐新的官员去南京了。

    当然是纷纷推荐自己的人去南京。

    南京的官员虽说有赋闲的嫌疑,但位置好啊,地方富裕,油水十足。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朝中的两派都开始在廷议上发表意见。

    一个个名单被送上来。

    南京六部、都察院的官员,无数人挤破脑袋想要冲进去。

    甚至在廷议上,双方撸起袖子差点就干起来。

    几日之后,皇帝看完内阁提交上来了票拟,还有吏部送上来的南京官员的人选奏表。

    看完之后,崇祯说道:“周延儒,你说这一次南京爆发暴乱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被皇帝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发懵,因为皇帝之前在朝堂上怼人就已经阐述过南京暴乱的重要原因,怎么现在又问了?

    周延儒回答道:“那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新政。”

    “那你说,朕现在又派一批人去,万一这批人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新政,朕又当如何?难道又杀一遍?”

    聪明的周延儒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陛下,这……”

    “怎么?”

    陛下,您这就是明知故问了,您自己心里已经有算盘了,非要借着臣的嘴巴说出来么?

    周延儒有苦说不出,小皇帝套路一套又一套。

    明明就是自己不想在设立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员,自己不说,非要首辅来提。

    虽然不太情愿,不过谁让周延儒现在就是狗腿子呢?

    他立刻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南京这一次之所以闹这么大,是因为南京有另一个六部,他们虽然大多闲职,但在仕林中的影响非常大,联合勋贵,自然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力量了。”

    “这股力量阻扰了朝廷的改制,臣以为,从此以后,不必在南京再设立六部。”

    他此话一出,一边的吏部尚书王永光有些震惊。

    “周阁老,你……”

    “王尚书,此事非同小可。”

    王永光说道:“没错,此时非同小可,就更不应该如此轻率提出来,金陵是太祖定都之地,怎可说废就废?”

    这里面还牵扯到另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

    如果真的要废掉南京,就是在打朱棣的脸。

    本来大明朝的首都在应天府好好的,为什么跑到顺天府来?

    还不是朱棣。

    朱棣当时迁都北京与两层考虑:

    一、避开南京的权力旧贵,让自己的政策能施展开手脚。

    二、北平作为北方重镇,立南京太远了,如果一直还待在南京,朝廷势必要在北平增加军队,这样不是在培养第二个朱棣吗?朱棣本身肯定是不干的。

    所以迁都到他的老巢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优选。

    但法统上,就处理好。

    于是朱棣跑到北京,也不是说直接就迁都,而是说北平行在。

    意思就是北平现在是皇帝临时待的地方。

    等到北平的朝廷搭建差不多了,大家也都接受皇帝在北平了,再宣布说北平该北京,同时南京以为是大明朝的国都。

    注意哦,不是陪都,是国都。

    只不过大明朝有两个国都。

    这样即解决了政治问题,又解决了军事问题,来解决了法统问题。

    一举三得,简直是完美。

    那么现在如果废除掉南京,就等于推翻了朱棣的法统问题。

    于是大家在讨论南京取消首都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追溯到靖难之役。

    想当年啊,就是朱老四起兵到南京,才导致多了个北京,导致现在南京首都被取消。

    什么清君侧,首都都换了,这不就是造反吗!

    这相当于这一口大锅摔在了朱棣的坟头。

    嘿,朱老四,接锅!@B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