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效率太低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轻风千里字数:2357更新时间:24/10/19 23:46:43
在咸阳的嬴子婴,安安稳稳过日子。
白天批阅奏章,处理政事。
晚上就和娇妻恩恩爱爱。
子婴早就计划好,要进行一些改革,要把一些知识运用到这个时代,搞发明创造,促进生产力发展,尽可能让秦国获得更大的优势。
不过,现在危险还没有解除,还不是时候,必须等函谷关的联军退兵以后才能逐步开展。
三月初,尉缭向子婴报告,新兵已操练完毕。
十七岁的新兵数量,共有八万余人。
子婴和尉缭商量后决定,把其中二万余人部署在咸阳,剩余六万各调派一半,分别到函谷关和长城驻守,充实前线兵力。
那些十五六岁的新兵,则是返回家里种地,准备春耕。
既要有男人从军保卫国家,又还必须有男人耕种,两者必须要兼顾。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连十五六岁的男人也征召入伍。
在河套的军人和百姓,虽然已撤到长城以南。
秦军仍然派出斥候,在河南地一带巡视,观察了解情况。
几天后,子婴接到斥候报告,在河南地发现了匈奴人。
果然,河套地区已经被匈奴占领了。
如果没有及时撤走,一万多士兵和九万多平民,都难以幸免。
有好几万士兵守卫长城防线,基本上不会问题了。
子婴在咸阳时的工作,每天基本差不多,或是批阅奏章,或是跟臣子们商议处理政事,偶尔会视察一些地方。
这天,子婴视察咸阳城内的兵器作坊。
尉缭的儿子尉羽,现官职为考工令,负责各种兵器生产。
大王视察作坊,尉羽陪同跟随着。
每个作坊都有大工师,相当于兵工厂的厂长,下面有小工师,负责质量监督。
这个作坊的大工师名叫钟卫,他是属于官员级别,秩俸二百石。
大王前来,他自然要出来迎接。
尉羽道:“大王,此作坊有工匠510人,每日制作箭矢约一万支。”
钟卫道:“大王,微臣调派到此作坊任职以来,从未出现过问题。”
子婴先向两人了解这个作坊的基本情况。
尉羽和大工师详细讲解着。
有工匠510人,一天才生产一万支箭,平均一天一天二十支,子婴皱了一下眉头。
钟卫还算懂得察言观色,见大王皱眉头,忙说道:“大王,只要微臣在,此作坊制作的箭,绝不会出问题。”
子婴道:“质量或许不会出问题,但工作效率也太低了!”
效率?质量?尉羽和钟卫傻眼了,两人是首次听到效率、质量这两个词。
子婴来自现代,虽学着要适应古代社会,但终究是从现代而来,说话的时候,偶尔会在不经意间冒出现代词汇。
这时期的词汇量比现代少得多,有时候表达出某些意思,需要现代的词汇才更为贴切。
子婴把效率、质量的含义讲述一遍。
两人点头表示懂了,效率、质量这两个词的确精辟,佩服我王能发明出如此精辟之词。
大王又发明了词汇,尉羽没有太惊讶,他已经从老爹的口中,知道大王发明出来的许多词汇。
比如“河套”、“椅子”、“电灯泡”之类词汇,他都已经知道了。
其中某些词汇,已正式在公文中使用。
尉羽道:“大王,一个工匠一日制作二十支箭,效率已经不低了。”
子婴反驳道:“一日劳作六个时辰,才制作二十支?还不低?”
被大王当面批评,尉羽和大工师都郁闷着。
两人均觉得,大王也太苛刻了!别看大王客客气气的,要求却如此苛刻。
随后,子婴在行走于作坊中,生产时发出的声音不绝于耳,每个工匠都在忙碌着。
子婴仔细观察这时期的箭是如何制作出来。
工匠们见到大王后,都恭敬行礼。
子婴面对工匠们,做出一副慈祥和蔼的样子,让工匠们继续工作。
箭支制作,难度最大的是箭头,要打造成三棱形,每个箭头大小、形状必须一致,三条刃都必须足够锋利。
虽然这时候已有炼铁技术,制作金属兵器主要还是用青铜,箭头用铜来制作。
在作坊内,有许多炼制青铜的熔炼炉,有制作箭头专门的模具,通过模具铸成箭头形状,工匠还需将三棱箭头手工打磨得足够锋利。
铸造和打磨,就要消耗不少时间。
箭支的箭杆,是在外面砍伐树木,有专人制作后,再送到作坊内。
用于箭尾的羽毛,同样有人加工好再送到作坊。
作坊内的工匠,要制作出箭支成品,还需有四道工序。
分别是铸造箭头、打磨箭头、将箭头植于箭杆,将羽毛固定在箭尾。
四道工序都由一个工匠完成。
由于箭支比较小,不能像刀、剑、戟之类兵器,可以在兵器刻上刻字,每个工匠制作的箭支成品,都专门分开放,监督质量的小工师,会一直在作坊内巡视,严格检查每个工匠制作的箭支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小工师的岗位职责,相当于现代工厂的质检员。
如果不符合标准,工匠必须重新做,如果重做的比例高了,工匠要受到惩罚。
如果有质量不达标的兵器未被及时发现而流出送到军中,工师要受到惩罚。
统一化、标准化生产做到了,只是效率实在不敢恭维。
秦国兵器作坊的工匠们,一般属于终身制,一生都在作坊中劳作,平常一天工作十二小时,工作五天可休息一天。
对整个作坊视察一遍后,子婴来到一间屋子,相当于后世的厂长办公室。
屋内有书架,书架上有不少竹简,或是技术资料,又或是档案公文。
子婴对尉羽、钟卫道:“这样的工作效率,的确是太低!”
两人郁闷得要死,但又不好跟大王顶嘴。
钟卫只好说:“大王,微臣会让工匠们做得快些,又或每日劳作得久些,如若还不够,恳请多调派工匠。”
他还以为大王嫌弃一天生产的箭支太少。
子婴做出“NO”的手势,说道:“非也,效率一词,寡人已经跟你们说过,在相同时间内,同样工匠数量,制作出更多的箭,才算是提高效率。”
两人不是傻子,大王的意思他们当然能听懂,两人更为郁闷,这里制作箭支的工匠,已经是大秦最好的了,手法十分熟练,还怎么再提高效率?
看着两人郁闷无奈的样子,子婴道:“寡人有办法?”
“是何办法?”
两人齐齐问道,均有喜色。
————————
推荐一本即将完本的精品书《葬元》,写得很好推荐去阅读。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