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危机乍现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让你窝心字数:3841更新时间:24/10/18 17:18:57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繁,但大家都知道,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也不管是谁统治,对历朝历代的皇陵总是保护有加,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江山,确保私家万世家业。盗掘皇陵,除非是有刻骨仇恨的对头,抑或是没有文化的农民起义军,一般稍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使出这样的下三滥手段的。但是在元朝开了先例,南宋六帝陵及百余座后妃、皇族及臣僚的陪葬墓皆被盗掘,罪魁便是一个番僧——杨琏真迦。

    赵昺手中的那份情报正是忽必烈任命杨琏真迦为‘江南释教都总统’的消息。这可能世界上第一份签发的‘总统’任命书,不过这个总统好在只是掌管江南佛教事务,否则不知道还要造下多大的罪孽。而他也对杨琏真迦所为异常熟悉,那对于大汉民族是一块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疤,每次揭开都是鲜血淋漓!

    首先还要从宋朝的陵制说起,从唐末五代到宋建国这几十年间,政权更替频繁,武人逞强,礼法不修,所以宋建国伊始便大力提倡文治,而要达到以文治国的目的就必须大力弘扬已经被抛弃多年的礼法制度,便首推“七月而葬”的古制。也就是说自帝王逝去,要在七个月内入土下葬。

    如此虽主要是为了重建尊卑有序的礼法制度,不过中国古人提倡事死如事生,皇帝死后还要等待奇迹的出现,盼望其能死而复生,所以不愿早早将天子入土。另外皇帝的死是十分重要的大事,各个与北宋有邦交的国家都会派使节前来吊慰,而当时交通工具并不发达,所以向各国报丧、客使前来吊慰的路上都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且皇帝陵寝毕竟非同一般,而所以皇帝死后皇陵的修建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定为七个月丧期。

    不过前朝历代往往都是自帝王登基起便着手修造陵墓,动辄十年、数十年,所以规模宏大,而宋帝王生前不营建寿陵,所以建陵时间紧,修建的规模要小的多,设施相对简陋,对于百姓的生活影响也较小。靖康之变后,赵构南渡建立南宋,但是人终归要死的,可祖陵远在河南巩县无法归葬,只能在江南另择地安葬。

    绍兴元年,哲宗昭慈圣献皇后孟氏在绍兴病逝。皇太后遗诰:殓以常服,不得用金银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意思是就近攒殡,攒集梓宫,等收复失地后再隆重归葬,此也是攒宫之始。那么宋六陵作为南宋王朝的临时殡葬之地,所以墓葬属于浅埋,也更为简陋,以便于迁葬祖陵。

    当时高宗赵构临安建都,会稽设府。会稽乃是赵氏宗室的聚居地,宋室的宫学仍留在那里,所以将皇陵也确定在会稽城东南上皋山下的赵家岙里。陆续建起了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永阜陵、光宗赵淳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棋永和陵,总称“南宋六陵”。

    杨琏真伽是西夏藏传佛教僧人,吐蕃高僧八思巴帝师的弟子,见宠于忽必烈被忽必烈被任命为佛教江南总摄,驻扎杭州。当他来到临安时,当地的金银财宝早被前面的元军抢劫一空,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正当他垂头丧气时,杭州天衣寺的一个不怎么守清规戒律的和尚福闻,为了向杨琏真伽献眉讨好,将天衣寺献给了他。并告诉杨琏真迦,要想得到大批财宝,只有挖掘坟墓。

    为了获得更多的财物,杨琏真迦决定挖掘绍兴皇陵。于是杨琏真迦便上言朝廷:“江南之所以战事不休,南宋不能彻底灭亡,主要是他们的帝王陵寝风水好,保佑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毁拆规模宏大的绍兴南宋六陵,以死其心”。任何统治者都知道,挖皇陵那等于给自己树敌,而蒙元宰相桑格居然同意了,忽必烈时候也没有对其处罚,显然也是默许的。

    杨琏真迦便在两位大人物的支持下,盗掘了会稽六陵。由于理宗皇帝在位三十年,埋葬的时间还不长,陪葬也最为丰富。开棺之后,发现他的尸体面色如生,而且体肤还有弹性,全身缠绕着珠光宝气,用金丝罩包裹,所垫的织棉褥,缀满了珍珠、翡翠、玛瑙,闪闪发光。于是,杨琏真迦下令,脱下金丝罩,扒下龙袍,撕毁内衣,脱下鞋袜,将周身珠宝搜索精光。同时又把棺椁内外及地宫里摆放的全部随葬珍宝抢掠一空。

    其取了财宝也就算了,令人发指的是杨琏真迦听说皇帝口内的夜明珠最为珍贵,就宋理宗尸体拖出地宫,倒悬树上,沥取水银一大盆,含珠也随之掉出来。其见理宗头颅硕大异于常人,竟然丧心病狂的将其头盖骨锯了下来,涂漆镶上金银珠宝,时人避尊者讳称被做成了酒器,其实是被当做了溺器。此外杨琏真迦还将盗掘的帝后尸骨埋在临安故宫,上面建起十三级白塔予以镇压……

    赵昺前世中也只认为这是一次贪财的疯狂举动,但是现在看来绝对是场政治事件,其融合了敛财、民族仇恨与歧视等多方面因素,而杨琏真迦作为执行者不过是个取悦当权者的变态。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心理上对江南百姓进行打压,从而摧毁自身的优越感和反抗意识。

    要知道这时江南的政治环境并非那么和谐,赵昺自身领导的行朝依然存在,这表明大宋并没有完全被征服。而江南反元起义此起彼伏从未断绝。且创立元朝的蒙古人虽然在政治与军事上都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无法弥补他们在经济技术、科学文化上的落后,汉人也因为他们的这些落后而看不起他们,视他们为野蛮人。

    在赵昺看来杨琏真迦虽然是个僧人,但是在取悦当权者上其是很聪明的。在风水上讲,帝王的墓穴都是占据龙穴的,只要不被破坏国脉就不会断绝。而杨琏真迦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会得到忽必烈的默许,桑格的支持。其盗墓不仅挖断了龙脉,阻断了大宋的复兴,同时也是最大程度上对宋王朝以及整个汉族社会予以侮辱,表达元朝政权对南宋偏安王朝的极大蔑视。

    对于风水学说赵昺自然是不信,但是他现在作为大宋朝的继承者,赵氏皇族后裔就不能置身事外了。他知道在中国不止是古代,即便在现代,被挖祖坟这种辱及先人的事情都会被视为奇耻大辱,你若是不拼命复仇都会被人瞧不起,一辈子无法抬头做人,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如此一来,杨琏真迦的盗墓就把他推到了风头浪尖,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能立足于世间。

    但是赵昺不是冲动之人,且事情还没有发生,尚有补救的余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另事务局派出一支精锐的别动队将杨琏真迦暗杀,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危机消于无形。可是他已经不是刚到这个世界的那个单纯的企业小高管,而是‘堕落’成了一个政治家,懂得利用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的‘坏人’。

    如今在赵昺的字典中危机已经和机会成了同义词,他可以将一场可能引发危机的事故变成名利场,塑造出几个英雄人物转移视线,把坏事变成好事,将危机消于无形;可以利用红色恐怖迫使沦陷区的百姓为己所用,也可以制造白色恐怖威胁沦陷区的敌方官员对反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下可能发生的盗掘皇陵的事件也许就是上天赐给他的另一个机会……

    行朝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复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琼州已经拥有禁军和地方部队三十余万,积蓄了数百万石的粮食,国库的积存也有一千数百万的贯的钱帛。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其中潜在的危机,琼州地狭的弱势也逐渐显露,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匮乏及发展都受到制约。因此打出去已经成为朝中众臣的共识,可在发展方向上却存在着严重分歧。

    当下行朝中对战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略西川,进而向陕甘方向发展,占据关中后夺取天下;一种是仍然夺取东南旧地,在江南形成割据,进而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从难易程度上看,明显是第二种比较容易,也十分现实。

    江南人口众多,又十分富庶,向来是历朝的粮税之地,且是宋之故地,无论从天时地利人和哪个角度讲都有利于行朝;而第一种却要困难的多,首先西川是蒙宋交战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几度易手,人口损失严重,土地荒芜,若想恢复成天府之国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陕甘之地靠近蒙古旧地,乃是其根本所在,不仅屯有重兵,且关中已非前朝那般富庶,人口结构更是早已改变,并不利于复国。

    事实上朝臣们却多数赞同经略西川,进取关中,而他们如此坚持不外乎是历代王朝的建立皆是由北向南发展,进而夺取全国。可江南政权北伐从未成功,反被北方政权吞并。因此他们坚持由北向南发展就不足为奇了,以为这样就不会重蹈覆辙。

    赵昺知道他们所说不错,从地势、地理上看中国的东西分界线从山海关开始,沿着燕山太行山一路向西南角,过大巴山,横断山,把中国劈成高地和低地两个部分,南北分界线沿秦岭、淮河入海。在这一纵一横的基础上,又分为腹地九区和界外九区:腹地九区指关中、山西、河北、中原、山东、汉中、扬州、荆襄和四川;界外九区包括西域、蒙古、东北、陇右、西藏、云南、浙闽丘陵、湘西赣南丘陵和两广。

    在这十八个区域中,能够得天下的地方,主要有两个大区。第一个是关中、陇右、汉中及四川。关中地势险要,人善战。陇右提供战马。汉中四川提供粮食和后备力量,且汉中四川非常容易防守,后顾无忧。这个组合在天气炎热,西北气候好的时候,威力更大。以此得天下的有西周、秦汉及隋唐,几乎囊括了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第二个区是河北、东北加上蒙古。这个组合的核心是河北地区,粮食产量高,燕赵好任侠,蒙古提供战马和外援,目前的东北可以提供粮食和战略大后方。以此得天下的有东汉、元、朱棣篡权和清。得北方的有金和后赵。所以从以上历史事实可以看出,中国的战略重心,一直就在西北,山西和华北移动,这形成了中国重势的战略文化。

    而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必争之地。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必中原安定,四方才可能安定;若中原纷乱,则四方形势必致散裂。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问鼎天下;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谋天下之长治久安。

    另外中国政治中心,一开始在河南、陕西这些地方来换转,后来又是河北山东。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就是特指中国北方,在魏晋之前,南方之落后令人深思。即使在今天,南方也依然不是政治中心,而只是经济发达地区而异。在这种背景下,南方人想的是如何挣钱,对当官什么的真心没什么兴趣。

    赵昺也知道从以上历史上看,中国各统一时期时发生的战争,自北向南的统一战争八次,自南向北的统一战争一次半(因未能真正统一中国及规模有限,民国北伐仅算半次),而古代史上唯一的特例是元末朱元璋首先统一了南方,再向北把因为集中注意力剿灭红巾军而精疲力竭的元军赶回草原。所以自北向南的统一战争打赢的明显占绝大多数……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