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巡视(完)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半老夫子字数:2738更新时间:24/10/18 12:43:33
对于刘俊的提议自然得到了郑经的认可,郑经放权给刘俊,让他与驻守吕宋城的谢永常和谢凤山进行协商,一定要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军事行动计划。
刘俊知道延平王已经同意了他的计划,心里暗自高兴,终于可以出了憋在心里的这口恶气了。
《控卫在此》
当然少不了郑经让洪磊草拟一份措辞严厉的诏令,送到苏禄的国都,至于苏禄是否听话不再骚扰已经不再重要。
即使苏禄国不再骚扰,刘俊也会有一千种办法证明苏禄在挑衅大明的尊严,不服王化。
视察过橡胶树的育苗基地后,郑经知道橡胶的研究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光是橡胶园的培育成才七八年的时间。
华夏想要发展起橡胶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在蒸汽机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展开,橡胶的应用除了防水之外,就是用在了车轮的减震研究上。
至于充气轮胎,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还很难做到,不过方向有了,早晚都能研究出来。
离开三宝颜,船队沿着吕宋群岛的各个岛屿的海岸线边缘一路北上,两天后抵达进入吕宋湾(马尼拉湾),靠上甲米地海军基地的码头。
陆军后军都督谢永常与海军第一舰队第二分舰队长官谢凤山,吕宋府知府唐兴文已经在码头上迎接延平王的到来,做为海军中的新生代将领,谢凤山是郑经军改的受益者。
若是按照之前的郑氏军队的规矩论资排辈,谢凤山很难出头,而军改之后,将领的升迁和平时,考核训练,谁的军队训练的好谁升迁;战时考核作战指挥能力,以及作战任务的完成能力。
谢凤山很年轻,只有三十多岁,不同于马维祥是家族背景做后盾,谢凤山的履历那是相当的过硬。
郑氏从小到大的舰船谢凤山都指挥过,可以说他非常熟悉郑氏的每一型军舰,是个非常专业的海军军官。
郑经知道,谢凤山这样的将领以后才是郑氏海军的主流,随着海军舰船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不懂舰船知识的海军很难得到升迁和发展。
与谢凤山见面之后,郑经对这个海军新生代的将领很有好感,在郑经看来谢凤山才应该是未来海军将领的标杆。
海军是个技术兵种,不光是要敢打敢拼,更重要的是要熟悉舰船的性能,制定出能够发挥出舰船最大作战能力。
在二谢的陪同下进入海军基地,谢凤山首先汇报了海军对吕宋群岛的巡逻情况。
“王上!整个吕宋全部由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这些岛上大多数地方都是丛林密布,臣考察过不少的岛屿,岛上有很多的木材都非常适合造船。
若是王上能够给臣调拨足够的人力,臣保证我郑氏造船的原木将不再会受到限制。”
“想法是好的,可是风险太大了,在热带丛林之中砍伐树木,对人力的损耗是我们无法承受之痛,还是要等到金鸡纳树的种植形成规模之后,才有大规模开发的可能。”
谢凤山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王上!什么时候有神医能够彻底的遏制住这瘴疫,百姓也就不再恐惧在热带地区的开发。”
“所以说社会的发展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各个行业全面的发展,这些年我们大力投入教育、可是却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不够大。
不是藩府不愿意进行投入,怎奈我郑氏麾下的精通医药的从业者太少,无法形成规模,而且国医入门难,学精更难。
想要将医疗卫生推广开,一方面要全民教育开启民智,生病了要寻医问药,而不是求神问卜。另一方面要注重卫生条件的改善,任何不洁的食物和水都不能饮用。
病从口入始终都是一句非常正确的话,这就是寡人严格要求各地移民必须要喝烧开的水的原因。”
唐兴文接过话来说道:“王上的这一套预防理论非常有用,臣在万年县和吕宋府两地主政,见多了因疫病物故的百姓。
这些物故的百姓大多都是不愿意遵守王上颁布的规定,反而那些严格遵守官府规定的百姓染病的几率不大。
就算是染病经过药物的治疗也更容易康复,臣建议规定应该以立法的方式进行执行,任何不遵守的百姓,全部送进劳改营劳教。”
郑经没想到老丈人如此的激进,竟然要把不听话的移民关进劳改营,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引起移民百姓的恐慌,很有可能出现移民逃跑的风潮。
“岳父!对于移民遵守规定的问题,依寡人来看,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官府不要总想着高高在上地说教。
而是要沉下心去跟百姓交流,要做出对比的数据,百姓虽然愚昧,但是不代表他们傻。老百姓有着我们这些上位者不具备的底层生存逻辑。
民政工作要多一些耐心,不要让百姓看到官府就害怕,百姓害怕的应该是司法官,百姓惧法才不敢以身犯法。
若是怕亲民官,那就是地方官的失职了,我们这些官员总把自己比作百姓的父母官,实际上百姓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百姓寡人不敢要求你们有多么的尊重,至少要把百姓当个人看。”
郑经这话算是说到了官员的痛处,官员无论大小都不愿意认真与百姓沟通,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看向百姓的眼神都像是在看尘埃,唐兴文也是一样,比起在大陆当官的那些同行来说,唐兴文都可以称之为劳模。
可是在郑经看来,官府做的远远不够,官府依然还是采用高压的那一套管理方式,对付百姓也多是以恫吓为主。
郑经对于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不过一时半会儿却难以改变,想要彻底的发生改变,至少要等一代人全部成长起来。
这些接受了新教育长大的孩子,对于官府的畏惧感一定会比他们的父辈小得多,虽然说依然不敢与官府正面交锋,但是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敢于向官府说不。
唐兴文很是郁闷,他不知道从小生在富贵温柔乡中的郑经为何会对黔首百姓如此的上心,反而对本是同类的士绅横眉冷目。
唐家如今与郑氏已经深度绑定,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不管郑经推行任何政策,唐家都必须要鼎力支持。
不然郑家完蛋,唐家同样落不下好下场,这一点唐显悦看的很清楚。老爷子别看现在年纪大了,常年在家中不过问世事,可是对世事的洞察依然敏锐,每次来信都会嘱咐唐兴文,一定要勤于王事,永远站在延平王这一边。
“王上所说臣明白,不过一些官吏还是不理解,他们觉得明明自己是在当官,怎么每天都是为这些泥腿子忙前忙后,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这些官吏是这些泥腿子的奴仆呢!”
郑经当时就沉下了脸,冷笑道:“没有这些泥腿子,他们别说当官了,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寡人明确地说,哪个不想干,立刻滚蛋,我郑氏虽然官员的储备量不足,不过寡人宁愿选择军管,也不会跟这些人有任何的妥协。”
唐兴文有些心虚地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今天的试探碰了钉子,延平王根本不会因为他是延平王的岳父,而有任何的区别对待。
看来老爷子说的对,如今唐家已经与郑氏深度绑定,两边骑墙到最后就是两边都不落好。
“王上放心!臣会对这些惰政的官吏严格管理,对愿意为百姓付出的官吏大力提拔。还别说臣还真的发现了一个既有威望,又愿意为百姓做事的官吏。”
郑经笑道:“让寡人猜一猜岳父说的是谁,这个人是不是叫做林三枪?”
“王上如何知道这个人的?”
“寡人不但知道他,还见过他,这个人是个英雄,对于英雄我们应该有英雄的待遇!”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