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红鬃烈马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青史尽成灰字数:2786更新时间:24/10/18 08:35:16
    顾炎武接到了任务,整个人都忙疯了,这位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壶水,一盘馒头,一盏灯,外加一个马桶。

    三天下来,不眠不休,疯狂写作,别说朱颐垣了,就连叶廷秀,宋琏等人都看傻了。

    这位也太拼了吧!

    命就一条,可别玩没了。

    倒是宋继澄和赵士哲看得明白,“十年寒窗,科场应试,不疯魔不成活……宁人这是要悟道了。”

    叶廷秀顿了顿,突然笑道:“我只听说过阳明公在龙场悟道,从此所向披靡,只是不知道宁人兄能悟出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又能不能救亡图存?”

    大家伙感慨着,临近中午时分,房门打开,顾炎武出来了,在他的手里,拿着三篇撰写妥当的文章,塞给了叶廷秀。

    “我去睡一觉,有什么话,看过再说。”

    顾炎武转身离去,回了屋中,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等他再度爬起来,从房间出来,看到的就是宋继澄几个大眼瞪小眼了。

    “怎么,我写的不对?”

    这几个人互相看了看,叶廷秀深深感叹,“怎么不对,简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宋继澄也叹道:“确实,你这番功夫没有白费,悟出了大道。”

    面对如此盛赞,顾炎武反而不好意思了,“还要多亏佥事,道理是他讲的,我不过是润色而已,可不敢贪天功为己有。”

    赵士哲却道:“不管是谁,能写出这三篇文章,称得起是惊世骇俗了。”

    顾炎武的三篇东西,其实是秉持朱颐垣的想法,第一篇分析大明得失,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当初朱元璋打天下,定下的祖宗法度,是被当时百姓接受的,因为没有百姓支持,一个要饭的小和尚,也不可能开创一朝,建立三百年煌煌烨烨的大明朝。

    但是过去三百年间,历朝历代,不断破坏太祖法度,败坏大明根基,就相当于不断篡改约书,朝廷未必多拿多少,但是中间的士绅官吏却是狠狠中饱私囊。

    为什么大明会威望尽失,民心不在……道理很简单,持续破坏了三百年,朱元璋留的根基不管多厚,也早就消耗光了。

    这篇文章只能说是有些新意,但说得还是兴衰治乱的那一套。

    第二篇文章,则是重点阐发清朝,指出他们杀戮百姓、剃发易服、跑马圈地等等罪恶,说他们把天下人视为奴仆,就连自己的亲族大臣,也是奴才,投降清廷,就是给奴才当奴才。

    真正要命的是第三篇,承袭前两篇,第三篇文章讲的就是怎么办,一言以蔽之,效仿太祖皇帝,重新和百姓围绕土地,建立约书,订立规矩。

    给百姓生存之路,换取天下百姓支持。其中就是重新调整田亩,重订税赋徭役……文章写到了这一步,所有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顾炎武给均田改制赋予了道义上的合法性,甚至向前推,所有的王朝更迭,都可以看做是重新建立规矩的过程。

    这一下子就告诉所有士林中人,豪门巨室,你们需要把嘴里的肉吐出来,分给老百姓。

    龙场悟道,悟的是阳明公的心学之道,而这三篇文章,悟得却是天下大道。

    “以老夫观之,江南诸公,未必会赞同。”赵士哲低声道。

    宋继澄呵呵道:“岂止不会赞同,简直是禁止,焚毁!”

    顾炎武眉头挑起,轻哼了一声,“他们说话,还有用吗?”

    应天都丢了,福州的隆武天子,绍兴的鲁王,都是风雨飘摇,他们还有本事禁止这些文章吗?

    更何况朱颐垣压根也不是靠着这些人,他授意顾炎武写这些文章,也是为了争取那些还有理想志气的文人,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至于那些仇视这些文章的人,多半也会投靠大清,在乎他们的感受,根本没有用处,还不如把事情点破。

    赵士哲想了又想,终于道:“咱们山左大社归附朱佥事以来,一直在思考救亡图存的办法,一直再想着要怎么才能赶走清廷,保全华夏衣冠……现在这三篇文章,可以作为根基了,我建议要让所有人立刻研读,领会其中的精髓。”

    几个人越聊越高兴,就连叶廷秀都忽略了他隆武朝兵部侍郎的身份,开始认真思考这里面的道理。

    很快他们又发现,这话还真就是朱颐垣讲最合适,他一个宗室子弟,反省朱家天子,总不能骂他乱臣贼子吧?

    其次朱颐垣实力虽然不强,但都是自己打出来的,也是按照上面说法做的,不是泛泛空谈。

    再有这东西是正儿八经的阳谋,不怕任何人知道,甚至还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隆武天子,鲁王监国,就是两个傀儡。

    大清这边,也不可能自己推翻八旗制度。

    至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他们根本没有这个理论水平……李自成全盛的时候,也只是提出了均田免赋,至于更深层次的道理,他们是没法探究的。

    这倒不是说没有理论支撑,就不能运行,但是理直气壮,有了能说服人的道理,才能顺利运行,减少磨损,更省力,更轻松。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干得就是这件事。

    顾炎武的这三篇文章,也赋予了朱颐垣这个团队的合法性。

    别看沂蒙山区虽小,但是在道理上,却是眼下所有势力当中,最理直气壮的那个。

    “既然理直气壮,那就大声讲出来!”

    朱颐垣一锤定音,山左大社立刻行动,抢在新年之前,抄写誊录,然后想办法讲文章送出去,有的要送去江南,交给复社成员,请南方士林讨论。

    有的则是送去济南府、青州府、兖州府,向四周宣扬主张,争取人心。

    另外朱颐垣还找了不少艺人,有唱大戏的,快板书的,讲评书的,趁着过年这个当口,结合实际,编排曲目,到乡村巡演,争取百姓支持。

    朱颐垣这边忙得不可开交,而随着临近年关,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冲突也渐渐和缓,毕竟还要一起过日子,柳如是身份卑贱,总是忤逆丈夫,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她也只能随便找点事,消遣一下,她就让丫鬟随便买点话本,过来消遣一下。

    好巧不巧,丫鬟买回来的就有一套《红鬃烈马》,讲的是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行,十分火热,到了什么地步呢?

    民间有句话,叫男学关云长,女学王宝钏!

    好家伙,王宝钏成了女中关夫子了,学她什么?恋爱脑吗?

    还真不是,这个故事版本众多,细节处也不近相同。

    有一版说的是薛平贵本是皇子,因为遭到陷害,逃出皇宫,藏身薛家庄,所以才叫薛平贵。十八年后,文武全才,返回长安。

    窃以为这个版本有合理性,毕竟出身不够,薛平贵最后真的没法坐大唐的江山。

    而初入长安的薛平贵很落魄,和叫花子混在了一起。

    王宝钏是丞相王允的幼女,她恰巧碰到休息的薛平贵,发现有两条红龙钻入他的鼻孔,见相貌是帝王之相,随后又做梦,知道薛平贵前途无量,才动了心细,请薛平贵参加抛绣球。

    有一见钟情吗?

    没有,人家是看上了一支潜力股,准备进行天使投资。

    好玩的是,薛平贵答应了王宝钏,却因为身份低贱,没法进入抛绣球的彩楼,而这时候是月老出手,把薛平贵带进去,又把绣球放在了他的手上。

    然后才有王宝钏和老爹闹翻,三击掌离开丞相府,住进了破瓦寒窑。

    到了这一步,好玩的也出现了,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担任平西先行,要去远征,王宝钏可没说依依不舍,夫妻情深……而是鼓励他夺取功名。

    而且薛平贵十八年后回来,寒窑重逢,王宝钏先问的也是你当的什么官?

    听说贵为西凉王,王宝钏直接下跪讨封,半点没有小女儿之态,端的是女中丈夫,巾帼魁首……

    人家守的是十八年,却不是因为恋爱,而是坚信自己的眼光。

    柳如是看着话本中的王宝钏,也心生敬意,翻着翻着,到了最后,却有几张纸落下……正是顾炎武的文章,她拾起来观看,顿时就愣住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