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幻月流光字数:15113更新时间:24/10/18 05:03:01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1]

    效力凉州

    贾诩

    永汉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

    不久,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之,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于是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以助自己。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贾诩多有出力。后二人罢兵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三国初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被尊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战略家 曹魏开国功臣 世人称为毒士02:40

    三国著名谋士贾诩,为何被称为毒士01:02

    立懂百科带你了解贾诩00:53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投效李傕、张绣,最终归降曹操。贾诩运用谋略计策,先后帮助曹操战败袁绍,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暗助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谥曰肃侯。

    没用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贾诩

    出生日期

    147年

    出生地

    凉州姑臧

    逝世日期

    223年8月11日

    谥号

    肃

    人物关系

    精选视频

    知识合集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轶事典故

    个人作品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人物关系共7人

    贾穆

    贾穆

    儿子

    贾龚

    贾龚

    父亲

    贾玑

    贾玑

    儿子

    贾模

    贾模

    孙子

    贾胤

    曾孙

    贾通

    孙子

    贾疋

    曾孙子

    精选视频

    5.36万观看01:59

    三国中顶尖的三大谋士,运筹帷幄纵观天下,世人万代敬仰

    16.95万观看00:58

    三国时代那么多英雄,谁配得上“黄裳元吉”这个词

    5.88万观看01:24

    贾诩被戴上“三国第一毒士”的帽子合适吗?

    5.55万观看12:59

    【人物志】贾诩:我自冷眼看世界,不问天下是与非。乱世中全身而退的谋士、明哲保身的智者、无情无义的世人_哔哩哔哩_bilibili

    6.84万观看05:36

    中国历史人物解说《贾诩 字:文和》_哔哩哔哩_bilibili

    查看更多

    知识合集

    魏国五大谋士

    看过1/5个词条

    4万阅读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郭嘉最先投靠的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袁

    荀彧

    荀彧(xú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

    程昱

    程昱(yù)(141年-220年),本名程立,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

    查看全部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军事家

    看过2/11个词条

    5.4万阅读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

    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

    查看全部

    官渡之战的主要历史人物

    看过5/40个词条

    3.2万阅读

    刘协

    东汉末代皇帝

    曹操

    曹操军统帅

    郭嘉

    曹操军参战人物

    查看全部

    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1]

    效力凉州

    贾诩

    永汉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

    不久,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之,所以三人虽心中不和,但表面上还过得去。于是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骑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以助自己。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贾诩多有出力。后二人罢兵,贾诩便上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1]看人物关系

    贾充:西晋开国元勋02:37

    贾充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并与司马氏结为姻亲。[1]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最终死于太康三年,追赠太宰,谥“武”。[1]看人物生平

    贾充主持了修订《泰始律》,在法理上首次区分了律、令的概念。在电视剧《乱世妖后》中,该人物由沈保平饰演。[2]看艺术形象

    没用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贾充

    主要成就

    主持修订晋律

    别名

    公闾

    国籍

    中国(晋朝)

    民族

    汉族

    摘要

    人物关系

    精选视频

    知识合集

    人物生平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人物关系共57人

    贾逵

    贾逵

    父亲

    贾南风

    贾南风

    女儿

    贾午

    贾午

    女儿

    贾褒

    贾褒

    女儿

    Lady Liu

    母亲

    李婉

    妻子

    郭槐

    妻子

    贾混

    兄弟

    查看更多

    精选视频

    5.48万观看04:31

    贾充令成济杀死曹髦,后成济被司马昭灭族,成济当时应该怎样保命

    9.85万观看01:35

    由于军情战况信息滞后,贾充并不知道荆州被攻破,便犯下致命错误

    14.28万观看05:43

    36岁的贾充,连皇上也敢杀。1女子将其儿子害亡,他却不敢作声

    5.63万观看06:56

    影视:曹髦被杀,此人要杀贾充,司马昭却杀了成济,大家发现了没有

    15.01万观看01:56

    公元279年农历8月,司马炎准备发兵讨吴,不料遭到大臣贾充的反对

    查看更多

    知识合集

    历史事件淮南三叛的主要人物

    看过3/14个词条

    2970阅读

    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李傕

    毌丘俭

    毌丘俭(?—255年),复姓毌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将作大匠毌丘兴之子。三国时期曹

    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

    查看全部

    西晋主要郡公

    看过1/3个词条

    374阅读

    贾充

    魏晋大臣

    陈骞

    西晋太尉

    王浑

    西晋名臣

    查看全部

    晋朝丞相

    看过1/15个词条

    1256阅读

    卫瓘

    西晋司空

    荀勖

    西晋开国元勋

    何曾

    西晋开国元勋

    查看全部

    1

    人物生平

    辅助司马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贾充出生,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贾逵晚年生下贾充,是充闾的喜庆事,故此为取名。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贾逵病死,贾充尚未成年,居丧时已得孝名。贾充承袭父亲阳里亭侯爵位。后入仕曹魏,任尚书郎,典定法律法令,兼任度支考课。再迁任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

    后参大将军(司马师)军事,于正元二年(252年)随司马师前往乐嘉城讨伐毌丘俭和文钦发动的叛乱。司马师病势严重,返回许昌,留贾充督诸军。战后司马师即因病逝世,司马昭在傅嘏的安排下回洛阳接掌权力,贾充留在许昌监诸军事,增邑三百五十户。

    计克敌陷

    司马昭接掌权力后,任贾充为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当时司马昭新掌朝政,怕方镇的将领有异议,派贾充到诸葛诞那里。贾充试探诸葛诞说:“洛阳的贤人们,都同意皇帝禅让,这您知道的。您认为如何?”但遭到诸葛诞厉声指责:“你不是贾逵的儿子!你世代受曹魏的恩惠,怎可以辜负国家,欲将曹魏江山给了人?这话我根本听不下去。如果洛阳皇帝有难,我会力搏一死。”贾充沉默不言,回去后对司马昭说:“诸葛诞在扬州,早有威名,能得人死力。看他略显规模,必然反叛。如今征讨反而是小事,若事情迟了必大祸。”

    司马昭在甘露二年(257年)征诸葛诞为司空,诸葛诞果然反叛。司马昭征诸葛诞,贾充献计用深沟高垒可克敌方的锐兵,司马昭计从,寿春被攻陷后,登垒奖劳贾充。司马昭先回洛阳,留贾充处理南方的事务。贾充因功进封宜阳乡侯。不久迁廷尉,因通晓刑法断狱之事,得到平反冤狱的美名。

    悖逆弑君

    贾充后转任中护军。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忿恨司马昭独专朝政,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讨伐司马昭。贾充带着兵士数千人在南阙阻拦曹髦。曹髦亲自用剑拼杀,称有敢动者灭族,众人感到和皇帝打仗非同小可,都准备逃跑。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此事该怎么办?”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成济闻言胆壮,遂上前弑杀曹髦。曹髦死后,司马昭召会群臣商讨如何交代事件,陈泰建议诛杀主谋行刺的贾充,司马昭不愿意,只诛杀了成济、成倅等人。(见司马昭弑君)曹奂随后被立为皇帝,贾充进封安阳乡侯,统领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

    景元五年(264年),灭蜀后的钟会在成都谋反,贾充以中护军假节、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到汉中驻守,未到钟会就因士兵叛变而败死。

    后贾充回朝参与朝廷机密,与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都被司马昭重用。贾充又被指命制定新法律。后假金章,又获赐一座豪华大宅。建五等爵后,封为临沂侯。咸宁四年(278年),阴平、广武连续发生多次地震;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为由禁止雉头裘传播,并在殿前烧毁了它;吴国昭武将军刘翻、厉武将军祖始投降。

    咸宁五年(279年)与太康元年(280年),晋派大军伐吴,东吴灭亡,从此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太康元年(280年),河东、高平、三河、魏郡、弘农等不少地方下起了冰雹,伤害到了庄稼,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太康二年(281年),淮南、丹阳地震;东夷五国内附;郡国十六下了冰雹,大风拔树,破坏了百姓的房子。江夏、泰山发生洪水,流亡的人口有三百余家;上党又遇到了暴风冰雹;有彗星出现在张和轩辕附近。

    太康三年(282年),安北将军严询在昌黎打败鲜卑慕容廆,杀伤数万人。

    太康四年(283年),多王去世,发生日蚀,衮州、河南及荆州、扬州发大水,牂柯獠两千多个村落归属内地。

    太康十年(289年),慕容廆投降晋朝。

    司马炎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司马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

    去世

    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使得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然而,在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病重,没有将国家大事托付给重臣,开国功臣都已去世,朝臣惶恐不安,无计可施。而国丈杨骏(杨芷之父)排斥公卿大臣,亲自在司马炎左右伺候,并趁机随意撤换公卿,提拔自己的心腹。司马炎病情稍有好转,见杨骏所用之人不当,就严肃地对杨骏说:“怎么能这样做呢!”于是给中书下诏,召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杨骏恐怕失去权柄与宠信,从中书那里借来诏书看,并把诏书藏起来。中书监华廙恐惧,亲自找杨骏要诏书,杨骏不给。过了两天,司马炎病危,杨芷奏请让杨骏辅政,司马炎点了点头。于是杨皇后便召华廙与中书令何劭,口头传达司马炎的旨意,让他们作遗诏。遗诏写成后,杨芷与华廙、何劭共同呈给司马炎,司马炎看了以后不说话,于两天后驾崩,享年55岁,葬于峻阳陵。

    2

    主要成就

    政治

    掌权篡位,建立晋朝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12月,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登上帝位,国号晋,史称为西晋。改元为泰始,曹魏遂亡。但这时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

    司马炎像

    从内部看,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爽为首的三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要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又赢得吴人的好感。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泰始四年(268年),司马炎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五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叡统治后期,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是最适合不过的。

    承袭曹魏,革新政治

    司马炎在治国措施上的,进行了系列改革。司马炎改革的政治制度上承曹魏,别有创新,有些为东晋南北朝所奉行,深刻地影响了西晋一代及其以后的政治。

    1、三省制度的初步确立

    西晋代魏,同曹魏代汉一样,以王朝禅代的方式和平地进行,曹魏时的显贵大都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司马炎称帝后,模仿古代名称,杂采近代制度,同时设置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名号,号称八公,以宠待勋臣贵戚。其中太尉、司徒、司空虽沿汉魏仍有宰相之称,但除了司徒还拥有掌管州郡中正对士人乡品的品第职权外,与其他五公一样,几乎都是尊宠虚衔。由于曹爽及司马氏父子先后操纵曹魏政权时,都利用尚书机构发号施令,使汉魏以来权力日益上升的尚书机构在西晋时取得了朝廷大政的决策权。尚书台(省)以尚书令、尚书仆射主掌,西晋初尚书台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度支、屯田六位尚书,后又改置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尚书,六尚书分掌三十五曹,各曹以郎中负具体责任。尚书台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职权上,都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真正宰相,有时皇帝还特置录尚书一职以委任权宠,全极处理尚书台事务,太常等九卿及地方官员,均奉尚书台命令行事。

    曹魏设置的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中书令不仅掌管诏令、文书的撰定,而且参议政事,地位、声望都较曹魏时期大为提高。门下省长官侍中、散骑常侍等既保持其在皇帝身边为皇帝提供政策咨询的权力,又获得审查尚书机构上行下达的文案的职权,权力增重,这样,三省基本上取代汉代的三公九卿,成为中央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机构[6]。

    2、分封制的演变

    分封制是西晋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内容。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刚即帝位,又改革分封制度。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司马炎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均为大国,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司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人。司马氏创业的勋臣贵戚均加封进爵,为公为侯,封邑达1万户者为大国,5000户者为次国,不满5000户者为下国,大司马石苞、车骑将军陈骞、尚书令裴秀、侍中荀勖、太傅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骠骑将军王沈、司空荀顗、镇北大将军卫瓘均封为公。

    司马炎游戏形象

    司马炎游戏形象

    2

    张

    司马炎游戏形象

    泰始元年(265年)分封以后,因宗室诸王均留居京城洛阳,未到封国,制度规定的王国军队仍未建立。咸宁三年(277年),司马炎因齐王司马攸声望很高,担心身后将出现皇位继承人之争,想让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再次制定分封食邑制度。司马宗室诸王封国仍分大国、次国、下国三等,而下国亦制所近县益满万户,三等王国皆置中尉统领王国军队,大国诸王除嫡长子世代继承王爵外,其他儿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为公;功臣封公者,封国制度如小国王,亦以中尉领兵,郡侯封国内也可以置1100人的军队。于是诸王多回到自己的封国中,其因职未归封国者,大国置守土100人,次国80人,下国60人。晋武帝曾就这一制度询问中书监荀勖的意见,荀勖认为:诸王当时大多担任各地都督,若让他们各归封国,将使西晋控制地方的力量削弱;而且分割郡县,充实封国,将使被移徙的百姓怨声载道;王国置军,也会削弱国家军队的数量。晋武帝根据荀勖的意见,对都督制作了一些调整,使之与分封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司马炎平定江南后,为了将军权收归中央,下令罢减州郡所领军队,少数边郡虽仍有军队,也被大大削减,诸王国军队成为地方主要的武装。太康十年(289年),淮南相刘颂又上书,认为诸王封国方圆千里,但军力不足,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宜令国容少而军容多,增加王国军队数量。

    西晋分封制度并未实现晋武帝巩固司马氏政权的初衷,封王们结纳封国内的士族人士,引用在西晋士族制度确立以后难以仕进的寒族士人,形成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晋末八王之乱中,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均凭其国兵起事,参与最高权力的争逐。

    3、都督制的定型

    西晋沿袭汉魏,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全国统一后,共分19州、173郡,州置刺史,属官有别驾、治中、从事等;郡以太守主事,若为诸王封国所在,则郡称为国,太守则改称内史,属官有主簿、记室、录事等;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下有主簿、录事史等属员。

    4、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

    三国魏初,魏文帝曹丕为了抑制浮华朋党之弊,采纳陈群的意见,郡置中正,根据当地士人的品行、才干及家世评定为九品,作为吏部授人任官的依据,由中央官员兼任的中正逐渐影响到吏部的用人权。司马懿执掌魏政后,又奏置州大中正,中正进一步操纵了士人的入仕途径。到西晋时,九品中的二品(一品从未有人,形同虚设)逐渐取得了作官的优先权,特别受重视,被称为上品,其余各品则被看作是寒士下品。由于中正之职实际掌握在魏晋禅代之际荣宠不绝的官僚贵族手中,士人品评中品行、才干两项已不被重视,唯计门资定品,家世官爵即所谓门第、阀阅成为品评的主要依据,上品因此基本上由朝廷显宦子弟把持。西晋初年刘毅上奏陈述九品有八损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与刘毅同时的段灼也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也。得上品的官僚贵族子弟极易步入仕途,而且升迁迅速,他们一入仕,即可担任尚书郎、秘书郎、著作郎、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等职闲位重的官职,这些官职也由此被称为清官、清职.晋武帝初年虽多次下诏征用寒素,试图加强皇权对官员选拔的干预,改变寒门下品升进无路的状况,但终难扭转现实。如诗人左思在其《咏史诗》第二首中感叹的那样: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在灭吴之后颁定的户调之式中,不仅允许官员据官品占有土地和人口,而且规定士人子孙亦如之,给予在政治上已享有实际权利的士人以经济上占有人口并免除徭役的特权。

    这样,汉魏以来政治经济势力不断上升的世家大族终于形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个特权阶层,士族门阀制度因而确立,门阀士族遂成为东晋南朝政治中一种最为活跃的政治势力。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昭之子,晋朝的开国君主。[1][2]

    立懂百科带你了解司马炎00:53

    事业单位公基常识:中国重要的四十位帝王-司马炎03:31

    大话南北朝:为何说司马炎是亡国之君?03:07

    司马炎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晋武帝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以补曹魏由于过度压抑宗室,导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所篡的前车之鉴;同时于268年颁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2]看人物生平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允许诸王自选长吏和按等置军与无法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的原因。[3]看人物评价

    没用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司马炎

    主要成就

    建立晋朝

    南伐灭吴

    统一中国

    太康盛世

    别名

    司马安世、晋武帝

    民族

    汉族

    谥号

    武皇帝

    摘要

    人物关系

    精选视频

    知识合集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人物关系共123人

    司马昭

    司马昭

    父亲

    王元姬

    王元姬

    母亲

    杨艳

    杨艳

    妻子

    杨芷

    杨芷

    妻子

    左芬

    妻子

    诸葛婉

    妻子

    晋惠帝

    儿子

    晋怀帝

    儿子

    查看更多

    精选视频

    10.42万观看06:03

    中国通史:265年司马炎晋皇帝位,为何时隔十五年后才起兵伐东吴

    5.88万观看09:22

    司马炎为何要大行分封?透视西晋王朝初年即末年的历史危局!

    5.88万观看03:16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是怎样统一天下的?

    10.39万观看01:00

    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7.83万观看02:19

    司马炎灭蜀汉、伐东吴,实现统一大业!

    查看更多

    知识合集

    西晋历代皇帝

    看过1/4个词条

    1.7万阅读

    司马炎

    晋武帝

    司马衷

    晋惠帝

    司马炽

    晋怀帝

    查看全部

    中国古代皇帝之“最”

    看过2/16个词条

    25.8万阅读

    秦始皇嬴政

    最早使用“皇帝”称号的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

    嫔妃最多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

    最孝顺的皇帝

    查看全部

    曹魏元帝时期宰相

    看过1/11个词条

    1158阅读

    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

    王昶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

    王观

    王观(?-前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今范县)人。阳乡侯,谥肃侯。王观自少孤贫,后被曹操召为丞相

    查看全部

    庙号为世祖的皇帝

    看过1/17个词条

    4374阅读

    刘秀

    汉世祖

    曹丕

    魏世祖

    司马炎

    晋世祖

    查看全部

    司马姓历史名人

    看过1/31个词条

    1232阅读

    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

    司马孚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

    司马防

    司马防(149年-219年),字建公,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颍川名门“司

    查看全部

    河南省温县历史名人

    看过1/4个词条

    324阅读

    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

    妲己

    妲己(本名:己妲,别称:苏妲己,?-约公元前1046年),字妲,有苏氏部落族人,出生于有苏国(今河南

    石奋

    石奋(?—前124)西汉大臣。字天威,号万石君,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无文学,恭谨无比。初为小

    查看全部

    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在曹魏嘉平年间封北平亭侯,历任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后来在东武阳县迎接常道乡公曹奂入继帝位,遂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

    司马炎站着时头发拖到地上,手臂垂下时超过膝盖。但他的弟弟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声高过司马炎,因此司马昭意让司马攸继承王位。司马炎询问裴秀“人有相否”,裴秀见到司马炎的异相,就归心于他。羊琇也帮司马炎出谋划策,观察时政得失,都让司马炎预先记住,以备司马昭询问。后来司马昭正式提出立储问题时,山涛、贾充、何曾、裴秀都反对立司马攸,主张立司马炎。于是在咸熙元年(265年)十月丙午立司马炎为世子。

    咸熙二年(265年)五月,魏元帝曹奂加司马昭殊礼,进王妃为后,世子为太子,由此司马炎也成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中风猝死,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5]

    登基为帝

    曹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咸熙二年为泰始元年。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立妃杨艳为皇后。

    泰始三年(267年),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泰始四年(268年),司马炎的母亲皇太后王元姬去世,葬于崇阳陵;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发生大水,伊洛满出河面,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泰始六年(270年),立寿安亭侯为南宫王;立皇子司马柬为汝南王;吴夏口督、前将军孙秀带领他的部队投降,担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会稽公。

    泰始九年(273年),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

    泰始十年(274年),吴国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投降;同年,凿开陕南山,决了黄河,使黄河往东注入洛水,以使漕运通畅。

    司马炎像

    咸宁元年(275年),追尊宣帝司马懿庙号为高祖,景帝司马师为世宗,文帝司马昭为太祖;发生瘟疫,洛阳人口死亡大半。

    咸宁二年(276年),立杨芷(杨艳堂妹)为皇后;吴将邵凯、夏祥带领七千余人投降。

    咸宁三年(277年),将扶风王司马亮改封为汝南王,东莞王司马伷改封为琅邪王,汝阴王司马骏改封为扶风王,琅邪王司马伦改封为赵王,渤海王司马辅改封为太原王,太原王司马颙改封为河间王,北海王司马陵改封为任城王,陈王司马斌改封为西河王,汝南王司马柬改封为南阳王,济南王司马耽改封为中山王,河间王司马威改封为章武王;立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司马该为新都王,司马遐为清河王,钜平侯羊祜为南城侯;发生大风将树拔起的事件,天气突然变得寒冷,五个郡国降霜,伤害到了谷物。徐盛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他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他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其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徐盛于黄武年间去世。看人物生平

    2010年播出的电视剧《新三国》,该角色由孙岩饰演。[1]看影视形象

    没用有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徐盛

    主要成就

    计退曹丕

    别名

    徐文向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吴国

    人物关系

    精选视频

    知识合集

    人物生平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人物关系共1人

    徐楷

    儿子

    徐楷,三国名将徐盛之子。徐盛死后,徐楷袭爵芜湖侯,领兵作战。徐楷,徐州琅邪国莒(山东日照市莒县)人。故安东将军徐盛之子。盛卒,楷袭爵领兵。

    全文

    精选视频

    8.23万观看01:19

    徐盛——三国时吴国名将

    6.28万观看04:46

    山东省日照市籍三国名人:五莲县一人,莒县二人

    17.33万观看04:36

    界徐盛:一个用脚玩都能赢的武将

    15.86万观看09:07

    周瑜打诸葛亮前,徐盛给他安排马车,暗示了周瑜结局

    14.72万观看04:14

    正史里的徐盛什么样?猛将?逃兵?魔术师?_哔哩哔哩_bilibili

    查看更多

    知识合集

    江东十二虎臣

    看过4/12个词条

    2.9万阅读

    程普

    东汉末年名将

    黄盖

    东汉末年名将

    韩当

    汉末三国名将

    查看全部

    1

    人物生平

    以少胜多

    三国志11 徐盛

    徐盛年轻时,由于遭遇战乱,从家乡莒县迁居到吴县(今江苏苏州),以勇气而闻名。吴侯孙策去世后,弟弟孙权继承其位,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率军五百人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并担任柴桑县令,以抵御黄祖的入侵。

    黄祖的儿子黄射曾经率领数千人南下柴桑,攻击徐盛。徐盛以不到二百人的兵力抵抗,杀伤黄射的部队千余人。其后开门主动出战,大败黄射,黄射被击退后再也不敢前来侵犯。

    后来孙权加徐盛为校尉、芜湖(今属安徽)县令,又因为徐盛讨伐临城南阿(今安徽青阳南)一带的山贼有功,加徐盛为中郎将,督校兵。

    雄豪致果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八月,徐盛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在东吴大军包围合肥之后,某一天清晨,魏将张辽率800人从城中出战,发起突袭。孙权的将士们没有防备,陈武奋战而死,徐盛负伤遗失了自己的长矛,徐盛和宋谦的部队出现逃兵情况。张辽一直突击到东吴的中军大旗。这时潘璋和贺齐作为后续部队从后方赶来救援,潘璋便驰马上前,斩杀徐盛、宋谦军中的两名逃兵。原本往后逃跑的士兵被潘璋的严惩手段震慑,全部人皆返还战场力战。而贺齐率领中部兵马拒击张辽的军队,并拾回了徐盛因负伤而遗失的长矛。[3](合肥交战的3条本传,共有0句撤军、0句津北、3句合肥,并且,都被《甘宁传》带有“唯”字的名单排除在津北以外。反观,津北交战的5条本传、1条裴注,共有6句撤军、5句津北、1句津南。)

    勇烈顽敌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出兵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徐盛跟随孙权一同迎击。当时魏军无法攻克濡须口的濡须坞,于是改走历阳陆路尝试大举转攻横江(并没有攻破横江),徐盛与东吴诸将前往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蒙冲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东吴诸将心中恐惧,没有人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被徐盛吓破而溃逃,死伤甚大。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非常看重徐盛在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史载“权大壮之”。[4]“大壮”两字在《三国志》里仅用过两次,分别是在《张辽传》、《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

    不居人下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孙权以诸侯身份向曹魏称藩属,曹魏派邢贞前往东吴,拜孙权为诸侯王吴王。孙权出都亭等候邢贞,邢贞脸上露出骄横跋扈的神情。吴臣张昭见状大怒,徐盛也十分气愤,对身边的同僚们说:“我们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巴蜀,反而让主君和这个邢贞进行结盟事宜,简直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邢贞听说后,对随行人员说道:“江东有这样的将相,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啊!”

    抵御刘备

    后来,徐盛被加为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治今安徽潜山)太守,又得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