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开启殖民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君威字数:3484更新时间:24/10/18 04:26:23
李肇基点点头,手指则是点在了婆罗洲,说道:“你们可以选择在这里进行开拓活动。”
施琅问:“一个土地贫瘠,稻米产量低的地方?”
李肇基笑了,施琅不愧出身郑氏海商集团,对南洋还是有了解的。
“哈哈,我现在不需要一块出产稻米的土地,淡水周边数百万亩的土地还未开发。”李肇基说道,他在地图上圈了一个圈,大体把婆罗洲,也就是后世称之为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分圈了出来,而在这个圆圈里,已经标注出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古晋。
这片区域被称之为沙捞越一带,正如施琅知晓的那样,这里土地贫瘠。当然,所谓的土地贫瘠是与爪哇岛这类地方相比而已。
南洋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雨林地区的淋溶作用会让土壤的养分快速流失。爪哇岛等一系列拥有活火山的岛屿是个例外,因为火山灰会给土地不断的补充养分。
古晋一带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因为土地肥力低下。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这里才成为了后世华人可以站稳脚跟的地方,早期的殖民者根本瞧不上眼这里。
“婆罗洲岛上有很多土著,分布着文莱、马辰等几个苏丹国,我们不知道这座相当于六个福建省的巨大岛屿上有多少人,荷兰人估算有四十万到五十万人。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荷兰人对这里没有兴趣,只能算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而非荷兰人掌控的领地。”李肇基认真介绍说道。
施琅立刻警觉起来:“等等,你说.......我们!敢问李大人,我们指的是谁,总不会是您和我们两个吧。”
李肇基没有回答,而是转身看向船艉楼,高声问:“两位,你们觉得他们怎么样,可愿意和他们合作?”
“在下没有意见。”一个蓝衣长袍的男人走了出来,他看起来三十岁,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看起来衣着打扮很像是荷兰白人,却分明长了一张汉人面孔的家伙。
而施琅看着后面那个打扮怪异的人,说道:“我好想在哪里见过你。”
“在福州,你父亲和我的大哥......。”那人微笑说道,而施琅立刻警觉起来,他后退一步,说道:“你是杨昆身边的那个跟班。”
“林六,这是我的名字。”林六淡淡说道。
二人的相识源于巴达维亚华人群体与福建郑家的恩恩怨怨。巴达维亚在内的南洋华人群体,与大明朝廷是多多少少有联系的,因为华人多是福建后裔,而葡萄牙人垄断了与广东方面的联络,因此华人多是与福建联络。
林六的结拜大哥杨昆曾经就负责巴达维亚华人与福建的联络,当然,这是得到荷兰人支持的。因为郑家垄断了大明的对外贸易,荷兰人希望通过华人建构一条新的贸易路线。
于是杨昆带着船去了福州,一度见到了当时的福建巡抚,但却被郑芝龙得知。施琅的父亲亲自处理了这件事,买通巡抚,定了个通番罪,杨昆被抓入狱,花了好些钱才被赎回来。
但也因此,杨昆的家产全都赔了进去,本人忧愤而死,利用他的荷兰人还算仗义,替他还清了债务。
而林六是杨昆的结义兄弟,在巴达维亚华人领袖已经半隐退的情况下,林六担当起了责任,通过华人的关系网络,为荷兰人提供各类服务。
“你们认识吗?”李肇基问。
“他的父亲是郑芝龙的鹰犬,害死了我大哥。”林六冷冷说道,但他转而又说:“可这与他无关,郑家败落了,他父亲也死了,而当年的施琅,只是跟着他父亲的屁股后面增长见识,和我一样,都是无能为力的人。”
显然,林六是不准备算旧账的,而李肇基说:“好吧,我再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他来自马六甲,李为经李先生。”
“在大人面前,不敢称先生。”李为经恭敬说道。
李肇基说:“两位也请坐下吧。李先生,你来介绍一下古晋。”
“等等,李大人。”施琅继续问道:“这两位先生也会参与吗?”
李肇基说道:“对,他们是股东.......。”说着,李肇基拍了拍脑袋,说道:“怪我,没有把话说明白,还是先跟你介绍一下我们的合作方式吧。”
“看来,我没办法到婆罗洲当一个山大王了。”施琅淡淡说道,显然已经察觉出了什么。
“当山大王有什么前途呢,你应该当一位征服者,一位总督。”李为经正色说道,接着他代替李肇基讲述了婆罗洲开拓的事宜。
李肇基的东方商社听起来是一个商社,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海上帝国。其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名字是公司,但实际上已经是拥有国家职能的强力机构。
但区别在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公司,而东方商社只是李肇基的私人产业。当东方商社在内伶仃岛上建立的时候,这一点已经确定了。可以说,从一开始,李肇基就已经是无冕之王。
甚至,有人对李肇基这个无冕都已经颇有微词,无论是商社内部,还是商社的盟友,都提出李肇基应该称王。
其中最积极推动这件事的就是沈犹龙,北征结束之后,沈犹龙一直希望李肇基可以立国称王,但前提是,要接受大明的册封,李肇基的王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但这一点被李肇基断然拒绝了,因为接受了大明的册封,就与大顺不好来往了,而如果双方的关系变成了两国,很多事也就不好操作了。尤其是大明掌权的是一群士大夫,在他们眼里,名分什么的,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称王只会带来麻烦,不会带来利益。
可以说,李肇基的东方商社就是一个封建集权国家,而这样的国家是不适合海外殖民的。
历史上,在海外殖民取得重大成果的,多是资产阶级国家,至少君主立宪。像是奥地利、奥斯曼、俄罗斯,这些也是欧洲强国,但在海外殖民方面,连比利时这样的后起之秀都比不上。
唯二的例外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也就是占据了先机而已,比别国开启殖民早了近两个世纪,又占了两个世纪航海技术落后的光,即便四个世纪的便宜,最终也让他们的殖民地变成了公共殖民地。
哪怕是十七世纪的现在,统治了拉丁美洲大部分,拥有两千万人以上殖民地人口的西班牙,也没有从殖民地获得好处,每年从殖民地运来了金银,直接送去荷兰阿姆斯特丹还债,弄的殖民地成了给荷兰金融家打工的了。
因此李肇基从一开始就为海外拓殖制定了类似商业主导的规则。
而今年年初在淡水正式建立的婆罗洲公司就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实际上,李肇基更希望婆罗洲商社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而非荷兰东印,度公司,两者的区别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面向全国出售股份。
但考虑到前期的保密和参与者提出的要求,最终婆罗洲公司还是一个类似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制公司。
入股这家公司的股东来自三个群体,南洋华人商人、大明士绅与东方商社的高层。
东方商社之中,李肇基、陈六子、刘明德、杨彦迪、唐沐等一共七个人入股,而大明士绅全部来自于广东的老朋友,林渭源、黄莞楼和海述祖。
而南洋华商是这家公司的主要推动者和经营者,如果没有他们,这家公司或许会晚几年成立。
李为经和林六是两位股东,另外还有来自暹罗的杨信、安南国的魏之瑗、北大年苏大国的林同文。每一个都是有权有势的,也就李为经地位稍低点,但也是马六甲华人群体的领袖。
杨信等三人,更是所在国家国王的座上宾,为国王打理海上贸易的内臣。
李为经是最积极的一个,他是主动找上门的,因为现在马六甲的统治者已经从葡萄牙变成荷兰人,荷兰人想尽一切办法打压马六甲的贸易地位,提升巴达维亚的地位,没有往来的商船,马六甲迅速衰落。
林六代表着苏鸣岗等巴达维亚的华人领袖。他们是与李为经不谋而合的,因为东方商社的崛起已经是事实,而且还在快速扩张中。
早在《香港条约》签订之后,苏鸣岗等大量的华人就开始向淡水移民或者买地置产,但这仍然无法消除他们的忧虑。
这些华人很清楚,殖民者们喜欢华人的勤劳和商业上的网络,但他们绝对不能接受华人做大。
现在东方海域出现了一个中国人主导的海上势力,早晚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产生冲突,到时候,生活在巴达维亚的华人肯定会受牵连。
因此他们必须提前做布置,但去了淡水却发现,这里并非自由国度,李肇基就是一个国王,商社的成员就是为他服务的官员,除了不叫朝廷,这里大明没有什么不同的,华人,尤其是华人群体里的富商也不能接受。
当林六和李为经在淡水碰头之后,一个建立与东方商社合作,接受其庇护,却实际受自己控制的自由国度的计划诞生了,在向李肇基说明之后,就诞生了婆罗洲公司。
而这家公司缺少武装力量,而李肇基作为一个仅仅出资一万两,却占了百分之二十股份的大股东,其责任就是给这家公司找一些有能力的打手。施琅和顾荣就是他们的选择。
“沙捞越一带大约有五万到六万人,一些马来人奴役当地的土著进行生产生活。其中能称得上战斗人员的,大约有两千到三千人。如果你们两个能打下古晋,消灭那里主要的抵抗势力,当然只是让原有的统治阶层崩溃,而不需要清理乡间的抵抗者。
那么,你们二位就可以成为婆罗洲公司的正式股东,我们预留了百分之十的股份给你们。你们也自动成为公司权力委员会的正式成员,拥有投票权。你们的手下也可以充任公司的首批武装。
但如果完不成,这些就得不到,你们只能接受公司的雇佣,或者立刻离开。”李为经认真说道,有李肇基作为后盾,他说话非常硬气。
顾荣问:“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支持呢,难道让我们拿着这点钱,招募一些流散的水手,就去找当地的土人打仗吗?”
新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