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新的一年】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任猪飞字数:5284更新时间:24/10/13 22:03:56
时间匆匆,转眼来到1962年。
元旦过后,长江实业总部(环球大厦13~17层)。
林志超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正在翻阅资产、财务报表。
长江实业的资产分为三个部分——发展地产、商业地产、综合业务(公仔面)。
其中,商业地产的资产有(现价值约2.5~3亿港币):
中环:盈置大厦、保利大厦、环球大厦、美的大厦(在建);
铜锣湾:华登大厦(大丸百货)、新天地大厦(新天地购物中心);
九龙区:美丽华酒店、美丽华购物中心、荔枝园游乐园、观塘工厂大厦
新加坡:大丸百货中心
其中,发展地产的资产有(现价值3.5~3.7亿):
在建楼盘——希云街楼盘(售出五幢,剩下两幢楼),渡船街‘德福花园’(8幢大厦,3000个住宅单元)。
储备地皮——约120万平方尺的港九市区地皮。
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业资产已经高达6~6.5亿港币,升值迅速。
这是因为:
比如,德福花园20万平方尺的地皮,若按照当前地皮价格,大概是4000万不到一点;但若是按照3000个住宅单元计算,总价值就是1.6亿以上。
而且,所有的物业和地皮,都已经出现很大的升值。
长江实业在过去一年,总计售出990个住宅单元,获得利润约3500万的盈利,商业地产收益2200万,股市收益1000万、保利建筑获得500万盈利(自家的项目也计算在内)、石矿企业不计算(投资阶段),总计利润获得7200万港币。
地皮回笼资金400万(希云街地皮),总计回笼资金7600万。
支出方面:
一般只计算商业建筑的支出、购买地皮的支出,美的大厦建筑费在2000万、购买地皮花费约2000万。
而德福花园的建筑费,因为会采用‘售楼花’模式,所以一般直接核算利润,建筑费不算支出(前期采用少量的贷款模式)。
最终,长江实业拥有8800万的现金流,其中接待给廖创兴银行的1000万港币,廖烈文兄弟通过物业销售,已经进行了还清。
也就是说,在廖宝珊死之后,廖烈文兄弟继续出售了一部分物业,进行偿还债务。
“老板,会议时间到了!”
“好,我马上来!”
随后,林志超收回思绪,朝着会议室走去。
差不多十几个长江实业的高层,齐聚一堂,大家都非常高兴,又是丰收的一年。
重要的是,香港的地产经历‘廖创兴银行挤提’过后,很快就恢复正常,继续攀升。仿佛,就没有出现什么事情一样,大家已经忘记了,毕竟又不是自己倒霉。
“开始吧!”
随着林志超坐下,高层们纷纷发言总结。
长江实业现在如果上市,市值一定不会输给置地公司,而且还是不算储备地皮的情况下。
毕竟置地公司虽然坐拥七八幢中环核心地区的大厦,但都是老式大厦,并没有重建,所以不足为虑。
而长江实业则掌握着九龙、港岛的零售商业,同样拥有四幢大厦,而且还是高层住宅大厦,更不要说在发展地产领域的霸主地位了。
去年虽然只是销售了990个住宅单元,但整个香港才销售10800个住宅单元(一手),占比也是9%左右。
当然,长江实业若是在1972年上市,肯定是要剔除写字楼大厦、储备地皮等物业的。
美丽华酒店总经理Jason(杰森),汇报道:“去年,美丽华酒店的全年入驻率在85%,主要来自来港旅游的游客,其次才是本地客户.九龙区目前的竞争对手是半岛酒店、国宾酒店,其中半岛酒店仅220间客房,又是本地老牌豪华酒店,不算直接竞争对手;而九龙的国宾酒店是今年开业的豪华酒店,我们两家竞争较大,不过国宾酒店属于四星级酒店,房间数量虽然有400多间,但档次和面积逊色很多今年,美丽华酒店的入驻率要突破90%。”
林志超点点头,随即说道:“怡和、半岛酒店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九龙仓那边可能会迎来改变。整体来讲,香港酒店业发展的契机已经到来,会出现更多的酒店。当然,这不是坏事,说明香港酒店业市场很大。”
大家听得很认真。
虽然Jason讲英文,也听不懂中文,但大家却听得懂英文。
这种会议,Jason也只需要关注他负责的美丽华酒店即可,其它也没有必要听懂。而且,他一般很少出席会议,每周一次的公司会议极少出席,都是黄昌宏通知他开会,他便来。
而美丽华酒店确实发展不错,第一年就创造了85%的入驻率,可见大环境是很不错,再加上美丽华酒店各方硬件设施、软件设施,都是拉满了的。所以预计在1962~1966年的这五年时间,平均还是能保持90%的入驻率。
而香港的酒店业在行情好的时候,回报率可以达到8~12%;而其它国家的酒店行业,回报率仅6~8%。行情一般的时候,甚至只有5~6%,仅仅是在收利息。
之所以大家乐此不彼的投资,大概是因为现金流高,容易贷款。而林志超之所以投资,无非是‘好面子’而已,当然他也是因为知道,香港的酒店业回报率还是全球最高的。
“胡经理,你们销售部打算如何分配楼盘计划?”
胡兆煦心里有些好奇,毕竟老板自己不是讲过嘛?
但他还是认真回答道:“目前,长江实业有两个在建地盘——希云街、渡船街,还有一个在策划的铜锣湾半山豪宅。希云街和渡船街一共是3360个住宅单元,打算分成三年出售,即平均每年销售在1120个左右。至于铜锣湾的半山豪宅,每个单位差不多可以销售15万港币,预计是128个住宅单元。”
铜锣湾这个楼盘,面积是3.9万平方尺,采用沉箱技术,建造一幢豪华住宅大厦。而每个单元在1500~1800平方尺左右,算是半山豪宅了,有泳池、会所等设施。
林志超说道:“铜锣湾半山这个楼盘,后续用于出租吧!然后每年销售1100个住宅的计划,也差不多。不过今年肯定是地产爆发年,港府要拿出不少地皮拍卖,我们可以再拿两个小地盘,立即开发,算是作为补充,一年销售1500个住宅,还是要的。”
如果在1962~1964年,这三年时间不拿地,也完全说不过去;所以每年干脆拿两个小地盘,拿完就开发,利润虽然没有囤地高,但也一年应该也有35%以上。
胡兆煦点点头,说道:“好的,我记下来了!”
如果林志超不在香港,可能会是黄昌宏和胡兆煦联合去拍地,他现在很放权的。另外一方面,如果有优质的中环商业大厦地皮,林志超可能要争夺。
至于每年供应1500个住宅单元,并不算很多,按照去年的标准也才15%;而林志超预测,1962~1965年这几年,香港供应住宅单元将逐步提升至1965年的近30000个。
这是因为,今年港府就会提出减少20%地积比,也就是同样的地皮要少建20%的面积,1966年正式执行。
正因为如此,有地皮的置业商开始拼命赶在1966年之前建完,而银行也拼命的将资金投资在地产上。
一场会议下来,所有高层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老板真的很稳!
三年内的计划,都已经基本制定好了。
怡和大班约翰·凯瑟克再次带着儿子亨利·凯瑟克,来到美丽华购物中心考察和参观。自去年怡和上市后,凯瑟克家族便彻底掌握怡和集团,而在之前,更像是一个多个家族的合和公司。
因为其他的家族和股东纷纷不看好香港的前景,凯瑟克家族便在伦敦三家商业银行的支持下,收购了其他人的部分股权,彻底成为怡和系的控制家族。
“父亲,这个林志超财势雄厚,头脑又非常聪明,现在居然拥有港九的零售商业霸权,甚至在九龙还拥有这样一座豪华的酒店,可谓财源滚滚。”亨利·凯瑟克称赞道。
约翰共有两个儿子——亨利、西门,亨利·凯瑟克刚刚从澳洲回到香港任职怡和董事。
“虽然他的头脑和财势都不错,可惜却没有一幅好地皮。我们拥有九龙仓,各方面地理位置都比这里好。所以,在九龙仓的1号码头投资一幢购物中心,那么便可以斩断这里的客流。”约翰·凯瑟克语气之中带着一丝轻蔑,又有一些得意。
九龙仓的一号码头,面积非常大,抵达香港的游轮都会在那里下客。与此同时,又是三面濒海、得天独厚的位置,确实是修建购物中心的好地方。
亨利·凯瑟克说道:“九龙仓的资金,恐怕拿不出几千万港币,去修建大型购物中心。不过这种事情对香港的经济,以及对维多利亚港的两边景色,都是极好的事情,我们倒是可以向港府求助。”
约翰凯瑟克眼前一亮,说道:“好,这件事就由你来策划,尽快筹集资金、拿出方案,将一个比美丽华购物中心更大、造价更高的购物中心。而且你说得对,这件事可以让港府帮助一下,他们不会拒绝的,因为这就是维多利亚港的地标性建筑。”
他很满意儿子的想法,最近他还一直很愁资金的事情。怡和系虽然有两个旗舰,香港地产也非常旺盛,但此时九龙仓和置地并不是收益很高。
而怡和虽然才刚刚集资四亿多,但这些资金却更多的会被投资至海外。凯瑟克家族要将怡和打造成一家世界性的集团,而不是远东的一家大洋行。
当年被没收三千万英镑,便是吃亏在资产太集中在远东。
亨利·凯瑟克说道:“没问题!”接着他又说道:“这个美丽华酒店也做的很好,以后九龙仓也要在那里发展酒店业。”
约翰说道:“一步步来!明年中环的文华酒店就要开业,九龙这边就暂时缓一缓。”
亨利·凯瑟克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讨论完工作上的事情,亨利·凯瑟克说道:“林志超这个华人,资金实力雄厚,发展迅速,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约翰·凯瑟克毕竟经历很多事情,也经历过当年怡和被没收资产等,看过太多的辉煌,所以说道:“他发展太快未必是好事,想必负债率一定很高。一旦航运有大风险,那么就是倾家荡产。”
毕竟没有上市,这些人哪里知道林志超有多少资产。
简单来说,大家都不知道长江工业集团赚不赚钱,会不会亏本等问题;航运公司也是如此,大家不知道林志超有多少钱,更不知道有多少债务。
亨利·凯瑟克听到父亲这样讲,很快也对华资不屑一顾起来。怡和系以九龙仓、置地为双翼的模式已经建立,三家公司都具备远超华资的实力,而且还是上市公司,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
此时林志超也猜测出,一旦美丽华购物中心经营,很快会引起九龙仓的反应。海运大厦可能会提前一年多建立,届时会对美丽华购物中心形成压力。
当然,香港的经济、旅游也是在发展中,倒也容得下竞争。影响是有,但不是太大。
真正和英资干的时间,还得是七十年代。
1月中旬。
“利生,我们规划建造的百德新街,怎么样?”林志超以朋友的口吻,朝着利铭泽炫耀道。
两人在五十年代初,因为买卖‘使馆大厦’而结识,后来利泽铭又主动出售给林志超希慎道2号的‘华信大厦’旧址。
利铭泽看着繁华的百德新街,顿时佩服的说道:“没有想到,铜锣湾也有今天的繁荣,无疑长江置业是最大的改变者。百德新街、希云街、华信大厦,都是带动了周围的发展。特别是百德新街这里,大丸百货的客流量,更是让我看到铜锣湾的发展前景。”
希慎置业拥有大量的物业在铜锣湾,铜锣湾如果能发达,他们是最高兴的了。而利铭泽掌管着希慎置业,自然非常明白这一点,当初他出售希慎道2号的地盘,就是希望林志超能来铜锣湾发展。
林志超笑着说道:“大丸百货的客流量是我也没有想到的,现在我这边的新天地购物中心压力大增。好在,两种购物模式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相信今年暑假能在这里一炮双响。”
华登大厦、新天地大厦,甚至用天桥来连接,也就是说,逛完大丸百货还可以来新天地购物中心。
而这种大厦的人行天桥,更是香港的独一份,属于开创新的设计。
利铭泽点点头,说道:“我就佩服林先生的创新手段,对香港地产的贡献,绝对是最大的。”
林志超谦虚的说道:“哈哈,不敢这样说,都是被逼出来的。”
确实可以理解为被逼出来的,因为当初港府允许建高楼后,置业公司要想出售高楼,就必须解决各种麻烦的问题,否则买家就会有疑虑。
很多创新,都是需要解决某些问题,而产生的。
随后,林志超带着利泽铭在百德新街转悠起来,他并不是特意炫耀什么的,而是有原因的。
“利生,要想铜锣湾成为香港的零售区域,或者说铜锣湾要想真正的发展起来,有一个工程必须要做。”
利铭泽闻言,立马谦虚的说道:“林生请讲!”
林志超随即抛出一个惊天事情,他认真的说道:“那就是修建一条连接港岛、九龙的海底隧道,而港岛这边的出入口,唯有选择在铜锣湾,才是更好的。这样一来,铜锣湾也会因为这条隧道,变得更加繁荣起来。”
利铭泽大吃一惊,说道:“修建海底隧道的工程太过庞大,港府未必愿意投资。莫非林先生说的是,你愿意牵头投资这个工程?”
林志超点点头,坦然说道:“这个工程看似庞大,也许投资是2~3亿港币,但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港九迫切需要经济更加紧密联系,这个隧道回本很容易,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基建投资。我的想法是,集合华资、英资,大家一同组建团队,凑集资金,又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完成这个项目。”
利铭泽思考一番后,说道:“这个工程确实对香港百利无一害,港岛和九龙本该需要紧密的联系。我愿意加入这个项目!”
林志超可不仅仅是拉投资,而是在拉人气,便说道:“晚点我们联系一群有意向的投资财团后,可由你在立法局提出,先让港府承建,若是港府无意承建,便交给民间团队承建。如果是民间承建的话,40年收费权还是可以要的。”
利铭泽点点头,说道:“确实!这件事不管是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不错的投资。”
随后,两人认真的交谈了详细的规划,最后是一拍即合。
林志超投资红磡海底隧道,并不是为了利益,可能收回成本后,稍微赚一点,九十年代就会交给港府。
毕竟这种收费模式,若是太过贪心,怕是骂声一片。
当然他也不是做亏本买卖,说不定10年就收回成本,再赚点利润,20年时间就还给港府了。
虽然说要投资三亿,但可以70%贷款,剩下的则由各财团分担;0.9亿的投资启动资金,也不是一年拿出来,更不是一个财团拿出来。
至于找那些财团,林志超觉得会德丰、汇丰应该没有问题,华资再加上林志超、利铭泽,差不多也足够了。
林志超一个人占大头也没有问题,区区几千万,就以长江工业集团的名义投资,反正那边有钱。
至于时间上,林志超觉得1962~1964年立项、规划、设计,1965~1968年修建;这样一来,比前世足足提前四年时间。
这是对香港有大益处的!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