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重垂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名夫上将字数:3408更新时间:24/10/13 21:05:58
    夜色蒙住了天空。营帐中的点点星火,无力地照着夜空。咳咳……大帐中传出几声沉重的咳嗽声。

    四十二岁的晋王李定国躺在中军大帐之中,两颊凹陷,面色青白。此时,叮叮当当…….帐外传来了甲叶的撞击声,一员面白无须的小将步入帐内。

    “父帅,您身体如何?嗣兴为您从昆明请来了郎中。”这员小将便是李定国的次子李嗣兴。

    李嗣兴说完,便连忙转身招呼郎中进入帐中,只见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隽的老者缓步入帐。老者进入帐中后,快步到李定国的床边,挽起李定国的手腕后开始把脉。

    片刻后摇了摇头对李嗣业道:“晋王戎马多年本就旧疾缠身,加之陛下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刺激。唉!老朽无能。”

    “袁先生真的没办法吗?”李嗣兴急道。老者再度摇了摇头。

    这时,李定国缓缓睁开了眼睛。声音嘶哑的道:“麻烦老人家了”。老者连忙道:“不敢不敢,为晋王诊治乃老朽之幸,可惜老朽无能。”

    李定国吃力的从床上往起来坐,李嗣兴看到,连忙走过去把李定国扶了起来。李定国坐起来后,吃力的对李嗣兴道:“嗣兴,为父死后,宁死荒外,毋降也。”

    李嗣业含泪点头道:“父帅怎可轻易言死,孩儿再去找其他郎中,来给父亲诊治。”

    李定国摇了摇头道:“没用了,不要再找了。”

    李嗣业还想再说什么,李定国摆了摆手,闭上了眼睛。对李嗣业道:“你出去吧,为父自己躺一躺。”李嗣业无奈只能退了出去。

    李定国真的疲惫了。他从10岁起跟着义父张献忠南征北战;17岁手下就有两万人马;21岁封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26岁称安西王;31岁封晋王。可谓戎马一生,战功显赫。

    奈何没有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前几日传来陛下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李定国听后心中大恸,泣血不止。他已经不知道前路如何了,大明连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想到大明中兴无望,中华大地即将被异族统治,李定国心中就感到一阵悲痛。难道后人以后都要剔发易服?

    正当李定国感到悲痛之时,忽然眼前一黑。片刻之后睁开眼睛,李定国四下张望,目光扫过一片白色。

    这时突兀的出现了一个人,只见那人身着道服,头戴纯阳巾,背上一柄三尺长剑,童颜鹤发,仙风道骨。

    道人一扬拂尘,对李定国拱手一礼道:“贫道见过大王。”李定国也随即拱手道:“道长是何人,这里又是何地?”

    道人道:“贫道乃方外之人,今大王寿数已到。贫道特来询问大王,可有未了之心愿。”

    李定国听后连忙道:“道长能实现本王未了之心愿?”

    李定国征战多年,从来不相信这些怪力乱神之事。但自己大限已至,死马当活马医,且看这道长如何实现自己的心愿?那道人听得李定国之言道:“大王不必疑虑,且稍待片刻。”

    片刻之后,只见一阵红光闪耀,从红光中慢慢现出一人。李定国盯着那人影仔细瞧,只见那人身着奇装异服,一头短发甚是奇怪。

    那人站定之后,揉了揉头。只听那人道“这是哪里呀?我不是在图书馆吗?”前一刻作为历史及军事研究专家的李安,还在图书馆查阅南明史相关资料,后一刻,他便来到了这里。

    道人走到那人身前道:“李安不必惊慌,且听我慢慢道来。”李定国也缓步走到那人身边。

    道人见李定国过来对其开口道:“大王,这人便是了却你心愿之人。”

    李定国道:“哦?道长知道本王心愿是什么?”

    道人闻言笑道:“大王所求贫道大致也能猜到。驱逐建奴,恢复中华。是也不是?”

    李定国道:“道长所言极是,本王心中唯一的心愿,便是能复我汉家河山。但不知此人与了却本王心愿有何关系?”

    道人闻言没有回答。转头对那人说:“李安,你心中最大的憾事,便是气中华蒙腥膻二百余年,也怒那南明朝廷不争气。是也不是?”

    李安道:“不错,这正是我心中最大的憾事。但请先告诉我这里是哪里?你们是何人?”

    道人道:“贫道是何人不必知晓,你身旁这位便是南明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定国。至于何事,是想让你代替晋王,来完成你心中的憾事。”

    “啊?这便是晋王李定国吗?让我代替晋王来挽救华夏?”李安表示,这一幕好梦幻,自己是不是没睡醒,连忙掐了一把大腿,李安疼的呲牙咧嘴,不是梦。

    李安往旁边定眼一瞧,只见站着一员将军。头戴一顶凤翅盔;身披一副金漆文山甲;腰系一条金兽面束带;手臂上罩着护臂甲;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领带;下穿一只白底皂靴。

    虽然满脸病容,但身材高大,威势赫赫。

    道人没有理他,对李定国道:“大王,你寿数已到,纵使贫道也无能为力。这人是贫道给你从后世找来的,他有足够的能力,替大王了却未了之心愿。一个时辰之后,大王便要离开这世间。不知大王可愿让此人,替你完成未了之心愿。”

    李定国听后,沉思了片刻道:“本王已是将死之人,任何机会本王都不想放过。不管他有没有能力,便让他一试,成与不成总比不试强些。”

    李安听了片刻,也大致明白了前因后果。于是不等道人开口便道:“晚辈愿意替晋王完成其未了心愿。”

    李安其实也是挺激动,穿越重生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李定国听到李安的话后。对着道人说:“道长,我可否和这位后生单独谈一谈?”道人点点头,对二人道:“如此贫道就此别过,待一时辰之后你自会重生到晋王身上。”

    不等二人再说什么,那道人便已消失不见。

    道人走后,李安忍不住率先问道:“大王,你真的是晋王李定国吗?”李安一时不知道怎么称呼李定国,只好跟随道人一起称呼李定国为大王。

    李定国道:“正是本王。后生来自三百年后,不知三百年后比之现在如何?后生可以给本王讲一讲吗?”

    “三百年后吗?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盛世。”

    “怎样的盛世,比得上开元盛世吗?”

    “那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所不能比的。在那里我们吃的饱,穿的暖,每个人都能读书识字。”说到这里,赵永康脸上不自觉的带上了微笑。

    “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饭吗?”

    “能,所有人都能吃得饱。我们不仅吃得饱饭,而且三餐都吃得起肉。”

    “有那么多的粮食吗?你们一亩地粮食几何?”

    “我们有伟大的科学家,研发出了杂交水稻,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也就是8石。”

    “后生夸大了,一亩地哪有这么多粮食。本王虽不通农事,但也知一亩地粮食3,4石就顶天了。”

    “晚生绝对没有夸大,8石只是正常产量,有的田地能达到11石甚至12石。”

    “有这么多粮食,那也不愧为盛世之称。”

    “我们不止有吃不完的粮食,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大王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

    “什么是本王想象不到的东西。”

    “非常多,火车、手机、飞机、汽车、电视等等。还有坦克、大炮、机枪、军舰等等。好东西太多了,说不完。”

    “你所说这些东西都为何物?”

    “这些有的是方便老百生活的,有的是保护国家安全的。比如飞机,它是一种比你们的马车快百倍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云南一天便可到达,非常的方便。再比如大炮,它和你们现在的大炮不一样。它的炮弹不是实心的,是会落地爆炸的炮弹,杀伤力非常大。总之300年后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

    没有鞑子,没有流寇,没有饥荒,没有沉重的赋税徭役。谁也不敢随便欺负我们,我们走出中国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我们幸福并感激着。”

    李定国听后久久不语,他感觉自己的眼眶有点湿润。自己打了一辈子仗,一开始是为了填饱肚子随义父造反。

    目睹了乱世之中饿殍遍野,易子相食后,自己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打仗。更多的是为推翻腐朽的明廷,重造一个太平盛世而打仗。

    再到满清入关,推行剃发令,圈地跑马。自己身上又加了一副驱逐建奴,恢复汉家河山的担子。

    30年的戎马生涯,转战大江南北。这些责任自己一直不曾忘记。但自己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责任却一个也没能完成,李定国不禁悲从中来。但欣慰的是,自己知道了300年后,后人们开创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盛世。

    李定国抬手抹了一下眼角道:“好好好,后世造就如此盛世,没有辱没我汉家雄风。本王想问一下,后世对本王评价如何?”

    李安道:“后世对大王评价很高,您是公认的民族英雄,被誉为千古孤忠,南明第一名将。是您在南明朝廷节节败退时,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扛住了抗清的大旗,两厥名王,复地千里。如不是南明朝廷和孙可望拖您的后腿,有极大希望能南北分治”。

    有诗赞曰: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 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胡风南渡尽草偃,大义捐嫌王出滇。 一身转战干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诸葛无命廷汉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荡膻腥忠贞显,江山代代领英贤”

    李定国闻言豪爽一笑道:“哈哈,足了足了。后世对本王有如此高的评价,这辈子我足矣”。

    随着李定国的话落,他的身体也开始慢慢消散。

    李安见状高声道:“大王可还有未交代之事。”

    李定国用尽最后的力气,同样高声道:“后生,大胆去干吧。望你能扫除建奴,救万民于水火,打造一个和后世一样的盛世。”说完,李定国的身形便已彻底消散。

    李安听完,跪地朝着李定国消失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铿锵有力的道:“大王放心,晚生一定会实现您的心愿。这抗清救民的大旗,晩生接下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