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的好四叔!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大明第一帅字数:2588更新时间:24/10/13 17:21:09
    春和宫。

    位于南京紫禁城奉天殿东侧。

    是大明皇太子、皇太孙的住所。

    故而也称之为“东宫”。

    春和宫占地极广,殿阁重重,俨如一座小型宫殿群。

    中央主殿内各有宝座、龙床,床皆五彩雕镂,宫前多植梅树。

    春和宫最北面是四座独立的三合院,分别是四位皇孙的住所。

    皇太子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

    长子朱雄英,已故太子妃常氏生,八岁薨。

    次子朱允炆,现任太子妃吕氏生,十五岁。

    三子朱允熥,已故太子妃常氏生,十四岁。

    四子朱允熞(jiān),八岁;

    五子朱允熙,不足周岁,尚在吃奶。

    小四和小五,都是吕氏生的崽。

    朱允熥的三合院。

    幽房曲室,古色古香,轩窗掩映,玉栏朱榍。

    大敞的轩窗内,摆放着一张梨花书案。

    案上垒着几本法帖,并着几方砚台,笔筒内如林插着各色毛笔。

    两旁有个条桌,上面摆着瓷器、古琴等物。

    此屋中的布局陈设,充满着一股古时潇洒风雅的书卷气。

    朱允熥伏在案前,正奋笔疾书,规划未来。

    一张张宣纸上,画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图案。

    这是二十一世纪警方办案常用的关系图。

    上面以代号标记了太子妃吕氏、朱允炆、朱棣、常升、蓝玉等人。

    朱允熥通过画图研究,深入地分析各人的性格,关系,喜好。

    清晰地将复杂的关系图、团伙架构展示出。

    搁明朝,一般人看不懂这玩意。

    此时的洪武二十五年,谁会知道代号为“建文”的人是谁?

    理清人物关系,是朱允熥穿越第一天就着手的工作内容。

    通过几天的打听,已经整理差不多了。

    结合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一切都变得十分简单。

    朱允熥是一个细心、自律、谨慎的人。

    他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拥有很好的耐心和坚持精神。

    既然有了争取皇太孙之位的打算,那就认真的干!

    干大事,就得有周密的计划!

    沉思片刻,朱允熥将位分之争分为五步走。

    第一步,挽回自己在朱元璋和众人心中的形象。

    只有完成第一步,才有资格染指皇太孙之位。

    今天表演的“哄堂大孝”,效果还算不错。

    但仍要努力,仅凭这一点很难扭转自己的负面形象。

    必须得再接再厉!

    第二步,在宫中培养眼线,树立情报网,以防吕氏的迫害。

    吕氏当了十年的太子妃,早已把东宫经营得铁桶一块。

    太子朱标一死,里里外外都是她的人,怎么跟她斗?

    如今的东宫,所有太监宫女都听那娘们的。

    哪怕是朱允熥身边的太监宫女,恐怕也都是吕氏的人。

    朱允熥光凭一個人,哪里是她们母子的对手?

    光是被全天二十四小时监视,就够他受得了。

    必须要尽快改变这一切!

    朱允熥第一时间想到了常家。

    他外公是常遇春。

    当然老常死了很多年,朱允熥只能找舅舅帮忙,让他们安排点下人进来。

    不巧的是,大舅常茂去年升天了。

    二舅常升,当朝开国公,今天还趴在仁智殿外磕头。

    还有舅老爷蓝玉,都是朱允熥可以倚仗的人。

    凉国公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是故太子妃常氏的亲舅舅。

    所以蓝玉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自然也会支持外甥女的儿子朱允熥。

    “向外戚求援,能行但不能太过。”

    朱允熥默默在心中划了条红线。

    老朱是什么人不用多解释,眼下阿标薨逝,老朱心情很差,若是折腾得过分了,反而不美。

    得稳重一些!

    至于第三步......

    “皇孙殿下,燕王殿下来访。”

    门外传来太监尖细声,就像断了气一样。

    在明初,皇太子、皇太孙、皇子、皇孙、亲王、郡王、世子都被称为“殿下”。

    朱允熥此时的身份不仅是皇孙,也是郡王。

    燕王朱棣?

    朱允熥心中一动,连忙迎了出去。

    “我的好四叔!”

    “我的好侄儿!”

    刚到书房门口,就被朱棣壮硕的身躯堵了回来。

    叔侄二人相拥在一起,就跟提前彩排好了一样。

    朱棣身材高大雄伟,浓眉大眼,面部饱满,眼神刚毅,留着长长的美髯须。

    两颐间多出二缕分叉的胡须,仿若龙须。

    他鼻子挺直,双眸深邃明亮,妥妥标准的美男子模子。

    此时的朱棣,只有三十三岁,正是精力旺盛,年富力强之时。

    走路都带风。

    “允熥啊,四叔这些年镇守北平,也没机会来看望你,你过得还好么?”

    朱棣拍着朱允熥的肩膀安慰道。

    朱允熥没有回答,而是盯着朱老四的脸,鼻子忽地一酸:“四叔镇守北平十余年,都晒黑了。”

    “大丈夫男子汉,黑一点好!”

    朱棣挥舞着大手,呵呵一笑:“四叔就想当个黑壮的汉子!”

    朱允熥唏嘘道:“谁又不想呢?”

    说着将朱棣引入书房落座。

    朱棣带着的四名太监随从,则站在屋外守候。

    “侄儿,画画呢?”

    朱棣看到了书案上的关系图。

    “咦,这些是什么?”

    他拿起关系图,面露疑惑:“侄儿,你标记的这‘永乐’是什么意思?”

    “哦,永乐是我一个朋友,打仗老猛了!”朱允熥嘿嘿一笑。

    朋友?

    朱棣心说,你小子还有朋友?

    转念一想,管你什么猪朋狗友,都不重要,说正事要紧。

    身为藩王,不能在东宫滞留太久。

    “侄儿,你有什么难处尽管和四叔说!”

    朱棣拍着胸脯打包票,眼神灼灼,似乎话里有话。

    “对了四叔,正好侄儿有件事想求您。”

    “伱说。”

    朱允熥道:“侄儿身边没个使唤的人,您能给我留两个内侍么?”

    “这事啊,好说!”

    朱棣面色一喜,冲门外喝道:“马和,方长,你俩留下伺候皇孙殿下!”

    “是!”

    两名头戴白色三山帽,身着圆领袍的太监应声领命。

    马和?

    难道他就是名满教科书的三宝太监郑和?

    朱允熥打量着名叫马和的太监。

    他身长九尺,腰大十围,眉目分明,耳白过面。

    就是鼻子有点小。

    此时的马和只有二十二岁,还没有受到朱棣重用。

    历史上,他是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崭露头角的。

    因功被当了皇帝的朱棣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大太监,并受命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完成了十五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现在的马和,还是个小角色,只是凭借聪明有眼力能跟在燕王朱棣身后。

    对明初的老朱家来说,聪明的太监只是好用而已,算不得“自己人”。

    朱棣倒也大方,一句话就让马和二人留下。

    他看似大方,实则留了个心眼子。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