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兴复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周府字数:3180更新时间:24/10/13 15:28:56
    正月,洛阳。

    随着上朝的时间到,曹魏众臣手持笏板,冒着寒风,鱼贯入殿。

    曹爽腆着大肚,腰佩长剑,司马懿及众人需要在殿外卸下佩剑,亦要脱鞋,而曹爽却能将鞋子步入殿中,行走间颇是威风。此待遇便是剑履上殿。

    至于入朝不趋,乃是众臣见陛下必须小步慢跑,步子迈得太大,或步幅太慢,都被视为大不敬的举动,要遭到言官的弹劾。而入朝不趋者,当可缓缓走路,不用小步慢跑。

    赞拜不名之礼则是上朝议政时,因官员数量众多,皇帝不可能将每个人记清楚,因此在臣子奏对时,会有赞礼官向皇帝通报其官职及姓名。而能有赞拜不名之人,赞礼官不可直呼其名,只能尊称其官职。

    上一个有如此的待遇的权臣还是曹操,曹操往上便是董卓。至于诸葛亮的话,并无这些权利,连当初刘禅赐予的九锡中的四锡也都藏了起来,除了外出征战,为立军威之时,方才祭出。

    至于为啥给曹爽如此高的恩宠,便是为了提高曹爽威望。相比于司马懿,曹爽在曹魏中的威望是真不高,能成为托孤大臣首辅还真要靠孙资、刘放二人。

    当然曹爽对这些也是颇有知晓,而且在面对如今旧主初丧,幼主登基,首都北迁的困难局势上,曹爽是真感觉到压力山大。因此他待人理事颇是恭顺、谦逊,政务及军事上的问题,全部询问司马懿的意见后,方才决断。

    及众臣行礼完毕,郭太后于上临朝听政,幼主曹芳一脸稚嫩,好奇看着阶下众臣。

    “安静!”雍容华贵的郭太后,披着麻巾,低声呵斥道。

    生性好动的曹芳乖乖地坐在榻上,不敢乱动,看着大肚子的曹爽在殿上说话。

    曹爽起身,缓步出位,拱手说道:“启禀陛下、皇太后,臣爽与诸大臣商议许久之后,命善历法者择日,定于三月十二日时,我等及朝廷府官暂临北都邺城理政。待洛阳安宁,并无外患之后,则是在回中都洛阳理政。”

    曹魏对外迁都的借口,乃是暂临北都邺城理政,咱们洛阳还是首都没有变化。

    郭太后点了点头,说道:“哀家不过一介妇人,军国大事还多由大将军及太尉处理。”

    曹爽成为托孤大臣之后,便受封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加侍中,封武安侯,食邑万二千户。和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司马懿由大将军改为太尉,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至于出力颇大的孙资、刘放二人,增食邑三百,皆共千户。并封二人一子为亭侯,次子骑都尉,余子皆郎中。

    为了安抚豫州刺史田豫,让他安心在前线御敌,也给他加食邑三百户,合计六百户。

    可以说是各级官吏皆有封赏,不过有趣的事,连司马懿八岁的儿子司马骏也是受封了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者,与侍中共平尚书奏事,虽是闲职,但却为皇帝侍从,多为高才英儒担任。

    可见曹魏花费心思给大臣赏赐,安抚他们的人心,用利益诱惑他们不要做出背叛大魏的事。因为这些东西只有曹魏能给他们,蜀汉完全给不了。

    毕竟若是放到蜀汉上,一个八岁的小孩再怎么天才,刘禅也不好傻到给他封为散骑常侍。若有人提议给诸葛亮的12岁的小儿子诸葛瞻封散骑常侍或侍郎,不用刘禅说话,诸葛亮就站出来否决了。

    说完后,郭太后捏着手中的巾帛,思量了许久,问道:“只是我等北临邺城,先帝安葬之所当为何地?且先帝谥号、庙号未定,不知大将军及太尉商议的如何,可有定论?”

    此言一出,曹爽面露尴尬,然后看向司马懿,苦笑了一声。而司马懿也是心有灵犀的苦笑摇了摇头,表示这件事难办。

    曹叡死前也不安分,他表示希望自己能有‘烈宗’的庙号,及给自己一个好的谥号。

    庙号者,无非祖宗而已,祖有功而宗有德。以曹叡登基以来的政绩,虽北定鲜卑、辽东,南安孙权,但西边却折腾出来一个季汉。而且自己这个带兵出征,还死在前线,因此怎么说也和宗够不上边。虽然自创一个烈,但他还是宗呀。

    对于曹叡这种不要脸的做法,曹爽与司马懿、蒋济等很是头大。但面对先帝的遗诏,若是不遵又当如何是好。

    曹爽硬着头皮,说道:“先帝曾于洛阳修建高平陵,以为陵墓,今按礼制当安葬于此。至于庙号及谥号,我等还在商议。”

    郭太后面露悲意,说道:“先帝若入葬洛阳,日后兵戈若起,恐有扰乱陛下安宁,可葬于邺城周边否?”

    曹爽手持笏板,沉声说道:“启禀皇太后,今我大魏连连动兵,百姓困苦,将士怨言四起。先帝驾崩,人心不稳,今大兴土木于邺城,恐会使天下沸腾,百姓积怨矣。蜀人在西窥视,当不可轻损国力。”

    “且洛阳艰险,有山川之固,东有豫、兖为后,北有冀、并为援,大将镇守洛阳,蜀人安能克乎?望太后明察深思,以为国策而图。”

    郭太后默默垂首是,说道:“既然如此,便按卿等而言。迁陵难成,庙号、谥号还需多思,以全先帝身前所求。”

    “诺!”曹爽应道。

    ……

    待众人退朝后,曹爽寻上司马懿一路交谈国政。

    曹爽披着大氅,说道:“三月迁都,蜀人恐会北上袭扰洛阳,届时中枢混乱,当如何是好?”

    迁都这件事并不简单,不仅是简单地换地方办公,而是会涉及大量的人口迁移。到时候大汉兵至,将是一场灾难。

    司马懿捋着胡须,说道:“若大将军信懿,懿当挂帅出南退蜀军,以保洛阳稳固,迁都无碍。”

    曹爽露出感激之色,说道:“三月劳烦太尉辛苦了,不过今撤之后,不知洛阳谁可坚守,以保洛邑巩固,中原安宁。”

    司马懿沉吟少许,说道:“懿以为河东太守郭淮可任此职,当可保洛阳无事。”

    曹爽闻言,微微皱眉,说道:“郭淮初为雍州刺史,连败于蜀人之手,丧师失土,安能为洛阳留守,以却蜀人兵锋。”

    司马懿笑着解释说道:“大将军有所不知,郭淮初败陇右,乃是诸葛亮出奇,陇右无备侥幸被诸葛亮所取。至于败于魏延之手,魏延乃蜀国骁将,作战骁勇,两军相逢,胜败皆有可能。”

    “而后关中之战及河东之战,郭淮料敌精准,令蜀人难趁。且此战郭淮破姜维,令其丧胆而逃,攻入关中,功绩不小。故懿以自身担保,大将军委任郭淮当可保住洛阳也!”

    曹爽扶着腰带,豪爽应道:“既有太尉举荐,便委任郭淮为洛阳留守,假节,督司隶兵事。”

    “皆是为国效力尔!”

    说着,司马懿朝着曹爽拱手,说道:“大将军慢走,懿且上车了。”

    “太尉当小心,晚些送些鹿肉给太尉。”

    “多谢~”

    曹爽目送司马懿的车驾远去,也翻身上了自己的车驾。

    一入内,曹爽也顾不上车内还有一人,直接扯下冠帽,卸下佩剑,双脚摊开,长呼着气,看着车顶,吐槽道:“这托孤大臣之位,爽实属难当。若是有机会,爽真想当一富家公子,搂着娇妻美妾渡过余生。”

    夏侯玄倒了盏茶给曹爽,笑道:“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停~”曹爽摆了摆手,说道:“泰初别说了,我如果不是姓曹,这烂摊子我真不想接,也不想担大任。”

    夏侯玄见状,也是苦笑不已。他对自己这个发小也是知根知底,他不过是平常富家公子,今让他成为托孤大臣,也是赶鸭子上架罢了。其能其德都不足以与当今朝局大臣相比。

    比如曹爽身上有浓烈重义气的作风,若是朋友犯错,曹爽大概率不会责罚,往常别人会是敬佩你,但放到官场里却是致命的,赏罚不公,何以信服。

    曹爽喝完杯茶,正经起来,一腿盘着,腿微弓,认真说道:“泰初,我曹爽能力不足,而你却是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当是大才。待迁都至邺城,当举荐你为中护军,提拔英才,助我整顿军务,复我大魏旧时疆域。”

    顿了顿,曹爽开玩笑说道:“到时候,把刘禅打害怕了,让他把君妹送回。”

    “哈哈~”

    夏侯玄瞪了眼曹爽,就不在说话了。妹妹被蜀贼掠走,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过了半晌,夏侯玄叹息说道:“昭伯,你可知复土之难乎?”

    夏侯玄把玩着茶杯,分析说道:“蜀人甲士精锐,将校骁勇,将王平、魏延、邓艾、黄权皆乃天下一时之英才。诸葛亮更是一世之异人也,司马懿比之诸葛亮亦弗如远矣!”

    “且我大魏如今人心涣散,冗官严重,府库不丰,中正权大,甲士不壮。限中正者,拔俊才,可使英豪涌出入军;除冗官者,丰府库,府库丰者,当可精练甲士。此五点之弊政,若能根除,我军未必不能与蜀一战,恢复旧土,平定天下。”

    “只可惜……”说话间,夏侯玄无奈着笑了笑。

    曹爽颇是着急,问道:“泰初可惜何物?”

    “无事~”夏侯玄抿着茶水说道。

    曹爽也是清醒,笑着说道:“泰初无忧,我掌大权,君有大才,此五点弊政,我等一一剪除。今后卿任中护军,先壮我大魏根本。其余之事,爽引荐君见过司马公,与其论述时事,届时我等几人共除大魏弊政,兴复我大魏。”

    “望如君之所言~”

    (曹爽早期与司马懿关系极其融洽)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