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话语权
类别:
科幻灵异
作者:
潭前星字数:2419更新时间:24/10/12 16:43:50
嫦娥号的登月开发计划一切顺利,有能力监控月球的国家也是第一次正式目睹数码兽的真实存在。
虽然各国情报都已经知晓顽石兽的存在,但如这般直观的见证顽石兽与火焰兽在月球上的活动,还是让人大受震撼。
而顽石兽与火焰兽这种数据生命,只要通过数据压缩晶体补充数据,适应月球生活并不困难。
——甚至可以原地冶炼金属。
纯粹数据形成的火焰与实体化的幻想矿石,可以提供月球基地建设初期的主要材料,嫦娥号有更多的空间携带其他物资。
但正式圈地搭建月球基地之前,华夏官方还需要面对炸开了锅的各国试探。
毕竟华夏率先进入宇宙,对于他们而言可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只是打又不一定打得过,技术封锁也因为梁星的存在而毫无意义,甚至同归于尽都已经没办法实现!
想要毁掉蓝星,决定权已经不在他们的手上。
固然,齐天几人的数码宝贝,仅仅只有一次究极进化的经验。
而未能完全觉醒人工智能,却因情感打破规则的约束实现究极进化的数码宝贝,充其量只能说是一只脚跨进究极体领域。
但齐天与阿列的数码宝贝都已经完全觉醒人工智能。
它们只要一个契机,就可以在数据充足的情况下再次究极进化,并且彻底掌握究极进化。
只是这个契机与数据充足的条件比较难以满足,数码世界也确实没有需要两人究极进化才能解决的危机。
但如果真正到了人类生死存亡之际,梁星只要将两人的数码宝贝实体化。
数据压缩晶体与拯救人类的信念绝对足够满足条件。
而究极体——至少战斗暴龙兽与领主骑士兽可以正面对抗核武器。
国外想要重新获得话语权,唯一的希望是生物培育,且不能局限于皮卡丘与小拉达的培育。
但很显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问题。
目前华夏对月球的开发,各国只能尝试分一杯羹。
一方面引导舆论。
月球应属于全人类,华夏单方面开发是罔顾全人类利益,吧啦吧啦一大堆,几乎感动了自己。
华夏外交部发言人丝毫不退让。
毫不夸张的说,华夏底蕴前所未有的厚重!
有本事就自己登月开发,摇尾乞怜不能阻止华夏的脚步。
舆论更不能影响国家的决策!
觉得国外更好的,国家可以按市价接收固定资产,并且简化移民程序。
只要对方愿意接收,华夏绝对放人。
反正梁星实验室的药物研发只会越来越多,华夏每年因病而死的人口只会直线下降。
正好将这些心向国外的东西赶出去,腾出的资源也方便接纳那些本应被死神带走的生命。
只可惜国外也不傻,这种东西收了有什么用?
留在华夏拖后腿才是他们最大的作用!
因此而产生的问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华夏有专人处理这方面问题,梁星也只是偶有耳闻,并没有深入了解。
只是听闻移民不是很顺利,这边想送出去,那边却不想收。
但只要没有影响月球开发计划,谁管他们死活?
这同样也充分表明,国外不能再指望华夏退让,只能另想办法。
比如同样派遣登月队伍。
虽然没有嫦娥号宇宙飞船那么方便,但国外——至少自由灯塔联邦可以实现登月。
当然,他们也不是去搞破坏。
只是尽可能为月球基地的施工尽一份力。
嫦娥号宇航员只有九人,他们不可能全程关注自由灯塔联邦的宇航员。
只要稍有不慎,他们就会主动过来帮忙。
不得不承认,让国外亲眼见证数码兽在月球工作的情景,算是变相承认华夏拥有究极体数码宝贝这种凌驾于核武器之上的究极威慑。
既然注定不是对手,不如早点寻求合作。
当然,如果生物培育成功,国外能够重新获得一定话语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
但至少现在,国外开始配合华夏的月球开发计划。
毕竟国外也不全是铁头娃。
大家都是蓝星人,关系没必要闹得太僵。
而且众所周知,华夏素来以和为贵,伸手不打笑脸人。
——
“找他们要材料,然后给次一级的技术。”
一些不可再生或特别难以提取的材料,这可是收刮的好机会!
梁星的想法和华夏官方不谋而合。
只是为了明确哪些材料近期可以投入使用,华夏官方特意联系梁星,探讨具体事项。
“次一级的就够了。我们科研力量不弱,不用怕他们追上来!”
没有大量幻想矿石投入研究,国外追平嫦娥号宇宙飞船尚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至少可以实现登月建造,只是材料全部要宇宙飞船携带,施工难度大幅提升。
这也充分说明数码兽实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同时华夏扣着实体化数码兽,无论国外开出怎样的高价,得到的答复也只有‘只卖幻想矿石’。
这种情况下,次一级技术就可以保证华夏的技术领先。
如果国外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那华夏正在使用的技术也可以出售。
资源充足,努力的方向明确,华夏科研院技术更新换代的效率绝对是国外难以想象的高效。
换而言之,嫦娥号宇宙飞船的技术,返航之前就已经被淘汰。
但对于国外而言,却依然是最先进的技术。
“技术方面可能还要与实验室探讨,多谢梁老板支持!”
有关部门对梁星特别客气,梁星也同意将国家的相关技术难题设为实验室的选修课程。
虽然很多人觉得这很离谱,但只有真正在梁星实验室待过的研究人员,才会了解这个地方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多么恐怖。
开学才一个月,各专业学生在各自领域的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都已经打破华夏科研院研究人员的认知。
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生知识多么渊博。
只是他们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总是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只有接触过相关知识才会出现的情况。
助手对梁星提供技术的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熟能生巧。
他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对于外界可能是天方夜谭。
但他们不关心这个问题。
只要给出新选修课程的答案,有关部门能否理解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某种意义上来说,助手们的做法越来越像梁星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