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嘴真快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眀智字数:4693更新时间:24/10/10 10:17:48
“李老师,多普靳成相正常,但超声回波频率不等,这是什么原因!”
“什么器型?”
“炉式罐,高四十,底径十六,腹径二十四,胎厚0.5,足厚五公分。”
“有没有合模拼接痕迹?”
“没有!”
“X光做过没有?”
“做过,胎体薄厚基本均匀。”
李定安想了一下:“薄胎,大器,不可能一次成型,应该还是合模拼胎,但并非常见的分段拉胚上下对接,也非平口合缝,更非底接足,而是套接……就像接水管,大管套小管……”
手指握了两个圈,李定安比划了一下,
“然后封边修整,所以找不到痕迹。但因为是分批制作,入炉时上下两段干湿不等,高温状态下,不同部位的玻质及金属成份会产生不同变化,继而导致回波频率出现区别……再做一下精细化检测,比如各部位X射线特征,能量色散荧光分析,应该会有发现……”
“唉哟,谢谢李老师……”
“李老师,我们发现了一件窑变瓷,但不知道形成原因!”
李定安愣了一下:啥玩意?
东西是他从XJ拉回来的,每一件都看过,怎么没发现里面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是什么?”
“一件倭口盘!”
组长一招手,组员连忙拿来了标本。
不大,半尺见方,四角绘有红鱼戏莲的图案,盘心为红日倒映,又红又艳。
李定安瞅了半天,也没发现哪里有窑变的迹像。
组长又接过盘子,稍微侧了一下,李定安下意识的眯了眯眼睛。
盘角有一株荷花,稍下点有一条红鲤,尾下头上,鱼口半张,像是要啃食花叶。
刚才角度不对,这会儿再看,鱼嘴竟然在发光,还是金光?
感觉嘴里像是含了一颗宝珠。
希奇了?
李定安琢磨了一下,“哈”的一声,“颜料炸了!”
研究愣了一下:“啊?”
“应该是入炉时装瓷胎的匣钵破了一道缝,火从缝隙里钻了进来,颜料猝热后产生的现像:古代北方地区的红色颜料主要成份是雄黄和铅丹,有时也会加一点琉磺,铅丹遇明火会变黄,琉磺会燃烧,从而形成黄色的溅状线……
不过不多,之后釉面结晶,被玻质层覆盖,所以不明显。确实属窑变现像,但并非不可复制……你再做一下非金属元素测定,看有没有砒霜成份……”
雄黄遇明火也会反应,会转化为砒霜,有这玩意,就说明匣钵确实破了……
“这么简单?”
组长拍了一下手掌,噔噔噔就跑。
又过来一组:“李老师,我们组负责填色、饰线的成份研究……在做实验时,发现其中一件标本的钴料很古怪:铁比锰高、锰比钴高,钴比砷高,砷比铜高,铜比锌高,锌比镍高……”
何安邦愣了一下:“铁、锰、钴、砷、铜、锌、镍?”
“对,七种!”
这就很奇怪了。
不管是曾青、回青、扁青、苏麻离青,还是浙料、硃明料,更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时期,青料一概分为三类:低锰、高锰、高铁。
前两种国产:低锰料不含砷和锌,高锰料不含铜和锌,最后一种进口自中亚,也就是所谓的回青,不含铜和镍。
所以,六种以上元素的都少见,真就是第一次听,七种元素全包齐活了的?
何安邦看了看马献明,马献明也摇头:李定安当了甩手掌柜之后,项目就是他负责,他当然清楚各组都有什么问题。
但说实话,他也没搞懂。
“几件?”
“就一件,是一只双耳瓶。”
“发色呢?”
“比较鲜艳,优于国料和回料!”
“混合配比做了没有?”
“做了,但不论怎么配,都还原不出相同的元素顺序。”
“显微成相有没有特点?”
“有,有细微的铁锈疤痕状纹路!”
“红色?”
“不是红色,是暗黄!”
暗黄?
李定安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眼睛一亮:“有没有做激光光源荧光测定和质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检测?”
“啥?”
分光测定他知道,测辐射射线的,但后面那种听都没听过。
组长摇了摇头:“没有!”
何安邦也没听过:“我们有这样的仪器?”
“有,分析放射性元素成份和含量!”马献明点点头,“但从来没用过!”
“意思是除了钴,还有其它放射性元素?”
“不确定,做一下就知道了!”
李定安想了一下:“钢果金的加丹加省有一座辉砷钴矿,伴生元素多达十几种,其中就包括这七种。但这座钴矿在一战时才被发现,蒙古瓷用的肯定不是这种钴料……”
“除此外,俄罗斯中西伯利亚的利萨科夫斯克州有一座富含铜、镍、铁的钴矿,和我国的高锰料很相似,但不含砷……这个发现的比较早,而且离内蒙古也近,所以我怀疑,绘彩的师傅配青料时,用了一部分低锰料,又混合了这一种……”
“但和放射性元素有什么关系?”
“这座矿的矿土有个特点,含铀,铀衰变又会影响其它元素……而卫组长做配比时用的是普通的青料,当然没办法还原元素顺序……”
“造原子弹那玩意?”
“造原子弹之前,这玩意的主要用途是配颜料……蓝、绿、黄!”
青料不就是蓝色和绿色?
而这件东西的显微成相,恰好就有黄色纹路?
不对……
何安邦激灵的一下:“有放射性?”
“放心,浓度很低,应该在千分之一以下,且只是矿石成份,射线穿透力不强,辐射强度约等于平常见的含铀元素的有色玻璃……”
“那就好!”
参观团成员也松了一口气,也更加好奇:问题越来越深奥了。
研究个瓷器,竟然能涉及到放射性金属?
关键的是,李定安照样能答的上来?
虽然不知道对不对……
付主任笑了笑:“懂的挺多?”
馆长点点头:“不然也轮不到他负责……”
说话间,姚川乐呵呵的跑了回来:“李老师,对上了!”
“详细点!”
“哈哈……老程把气压降到了0.8,色谱一个数值都没错!”
“釉面结晶呢!”
“还没来得及测,但重新计算,炉温降到500度完全可行。”
“可行就行……”
话音刚落,第二组也跑了回来:“李老师,有结果了:罐体上下、内外的玻化度均有不同,上半截强度高,下半截强度差……”
“弹性模量基数呢?”
“恰恰相反,上低下高!”
“嗯,合模拼接,套接!”
“对……谢谢李老师!”
“应该的!”
李定安很淡定。
因为这是新工艺,新技术,从而发现的难点、出现的问也就多。刚立项的那一个月,基本上每天都这样,李定安就没闲的时候,不管是手还是嘴,甚至是系统。
李定安忙的脚不沾地,吃饭以秒计,上厕所百米冲刺的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后面为了节省时间,索性把办公室搬到研究室隔壁。
包括经验和知识也是这时候积累的。
研究员们的依赖性也是那时候养成的:如果发现研究不明白的问题,一概找李老师。不管多难,他都能从原因到过程,再到结果,保证给你分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从何安邦到研究员们都很淡定,因为早习以为常了。
但参观团成员却有点不淡定。
乍一看,两个问题都不复杂,非专业人员也能听懂:
第一个是海拔和气压导致的物理变化,想验证也很轻松,从试验到有结果,也就二十来分钟。
还有回波频率不等,这个更简单,竟然是瓷胎拼接造成的,验证更简单:从提到解决,也就十多分钟。
但这是以果推因,当然简单。
因为导致这两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气压和拼接只是无数原因当中的一种,而且极不起眼。
就好比买彩票,就那么三十来个数字,咋看咋简单,却有几百万个组合,你能知道摇出来的是那一组?
也由此看出,这么年轻,却能成为项目总负责,不是没有原因的……
正感慨着,第三组也来了:
“李老师,测出来了,标本釉面有砒霜成份!”
“这么快?”
“实验室有试纸,做了一下毒性检测!”
李定安愣了一下:这玩意属实验室急救箱标配物资,他一时给忘了。
既然有砒霜,说明遇到了明火,从而可以确定,鱼嘴里的光就是匣钵破损引起的窑变现象。
李定安点点头:“测出来就行……”
话音刚落,卫组长也来了,就是模样不怎么好看:“李老师,钴料里有铀!”
李定安心里一咯噔:“浓度很高?”
“不高,千分之零点七!”
“辐射性很强?”
“也不强,射线穿透力很弱!”
卫组长叹了一口气,“我只是想,之前怎么没想起来分析一下射线种类?”
“很正常……”李定安笑了笑,“瓷器而已,又不是原子核研究?”
因为谁也想不到,瓷器中竟然有铀元素?
李定安又举手示意了一下:“还有没有?”
又提了几个问题,基本都属于灯下黑,李定安一一解答,又快又准,试验室里的气氛很是热烈。
还有点诡异。
各组组长和研究员都很兴奋:问题都不大,但很拖进度。有的可能三五天就能解决,就比拼胎,比如色差。
有的可能要一两周,比如窑变,还有的会拖更长,比如铀元素。
但李定安一来,问题就不成问题了,分分钟就能解决。
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不好?
吃饭、喝酒、睡觉……还省脑子。
参观团却很沉默:这懂的何止是有点多?
第一个问题是色差,第二个问题是炉温和释面结晶温度,这两个问题都是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导致的,涉及大气学、地理学、化工颜料工程等等。
之后是瓷胎拼接,属陶瓷学范畴,但同时涉及到金属学与热处理,以及一部分超声学和材料学理论。
再之后是窑变,这是纯化学。
然后则是钴料,又涉及到了放射性金属。
以及最后的那两座矿……权当他外国地理学的也好……
问题很杂,涉及的学科五化八门,但不算深奥,学习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懂。
但换成一个人懂这么多专业和学科,就让人没法理解了:术业有专攻,没让你全攻。
而且既便全懂,也不一定能解决:就比如马献明,张副所长,还有姚组长、卫组长、程永权,清一色的知名专家,业内权威,学识不可谓不渊博,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这些人加一块,懂的肯定比李定安还多。但他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从多到数不清的可能性中选出最正确的选项,就只能一遍一遍的试错。
所以,不单单要懂的多,还要有透过现像看本质的能力。就像李定安,不用看实验报告,不用看计算数据,只是通过几个关键信息,就能分析出最准确的结果。
越是内行,就越清楚这其中的难度:没有成千上万次的实验积累和经验总结,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也更不可能这么快:姚川说他一个问题只需几分钟,他果然只用了几分钟。
再看年龄……不可能!
这才是最让参团观成员惊奇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提问的人越来越少。
问题解决了,当然就不用争,不用吵,验证结果就行了。
所以,实验室里越来越安静。
李定安也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拉胯,算是应付过去了。
不然何安邦能把他弄死:参观团都进了研究室,你这个负责人却在睡大觉?
这会再看,老何牙根都快呲出来了,还冲着李定安竖了个大拇指。
不用猜,参观团肯定很满意:这么全面、这么专业的项目负责人,从哪再能找一个?
由此可见,研究团队的专业性和研究能力……
正高兴着,又有人冷不丁的问:“除了钴氧化物,瓷器中还有哪些稀有元素?”
门外汉吧?
肯定不是研究人员,因为都知道……
何安邦下意识的瞄了一眼,又正了正脸色:“发什么愣,回答问题!”
“哦……问我呢?”
“废话!”
李定安瞅了瞅:是个中年人,就站在馆长旁边,估计职级不低。
岁数应该和老爸差不多,个子挺高,清清瘦瘦,还挺帅。
但不知是不是错觉,感觉有一丝眼熟。
馆长和书记都看着他,李定安没空多想:“传统瓷器中除了钴,只有钛、锆、钡等元素,主要用作凝结剂、增光剂或消光剂,瓷器用途也主要以陈设为主……”
“现代瓷器呢?”
“很多,但多用于工业瓷!”
“具体点!”
“氧化物有氧化钇、氧化锆、氧化钍、氧化铍、氧化钆,氟化物有氟化钡、氟化钙、氟化镁,氮化物有氮化铝、铝醉镁等等……多用于超导、介电、电光、压敏、激光……”
“具体行业!”
“汽车、船舶、精密机械、医学、航天,乃至国防和军工……”
“军用的有几类?”
“也很多,激光介质、装甲防护、窗视透波,以及红外探测、激光制导、……”
刚说到“红外探测”和“激光制导”,李定安猝然一顿。
他终于知道,今天的参观团是来干嘛的。
光瓷,镜光瓷!
张汉光,你嘴怎么就这么快?(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