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大城小城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劏个老鼠字数:3265更新时间:24/10/10 00:33:51
    第七十五章大城城

    什么是皇城?什么是江桥门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原来这个成都城内结构非常复杂,之前hong军占领的仅为外郭或者叫外城的四个城门。======

    成都不像其他城池那样,仅有一座内城,而是有着数座城在内,并且有座内城里还套着内城。

    刘备入主成都前,成都城里原本分大城(太城)和城(少城)两部分,这两部分东西相连。太城在东,“周回八里”,是蜀侯官府所在地,为行政中心。少城在西,为县治所在和商贾聚集之处,是经济中心。

    太城、少城各有九个城门,由此形成了十八门,时称“十八郭”。太城北面的为咸阳门、朔门,南面的江桥门;少城南面有阳城门、宣明门,西面有市桥门(石牛门)和直西门”。

    各城门均有门楼,有些城门楼历史悠久,已经成为名胜古迹,例如著名的宣明门楼又称张仪楼,乃当年张仪主持所建。

    东汉末年又在城南建锦官城、东官城,这也是成都称为“锦官城”的由来。至于“蓉城”的称呼,这个时候还没有,因为还没出现那位喜欢芙蓉花的后蜀主孟昶。

    刘备称帝后,将太城改称为皇城。千万别误会,皇城还不是皇宫,皇城的确还是蜀汉的政治中心,各部衙门都在这里办公,但是皇宫只是皇城里的一部分,被称为宫城。

    这听上去有乱,现在来总结一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圈里面圈着四个圈,其中一个较大的一个圈里面还圈着一个更的圈。成都就是这样一个圈圈圈圈圈的城池。

    不是我结巴了,上面那句话中的第三个圈字是动词,其余四个圈字是名词。一个大圈是指外城郭,里面圈着:太城、少城、锦官城、东官城四个圈。其中太城(皇城)里面,还圈着一个宫城,也即是皇宫。

    成都地形那么复杂,地方那么大,刘厚派进去的部队很快就不够用了,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派出部队,老实,他手头上那几万人去占领一个成都城并不宽裕。

    刘厚也不敢一下子将部队铺得太开、太散,只让他们一个城郭一个城郭去控制,一个子城一个子城去占领。

    而在遇到激烈抵抗的军营和皇城两处地方,刘厚下令对这些抵抗者暂时围而不攻。

    原因是他们也拥有大量火器,且都是依险而守,如果强攻,必定死伤惨重,还是想办法智取的好。

    在军营中抵抗的都是吴懿的死忠分子,领头的是吴懿的儿子吴毓。这里就没什么好的了,刘厚派人暗杀了他父亲,自古父仇不共戴天,想劝吴毓投降基本上没什么可能,唯有死战而已。

    而皇城江桥门那位守将则属于一根筋类型的人。这位守将叫牛旦,人称牛大胆,他之所以不投降不是因为他对吴懿有多忠诚,而是他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保卫皇城,就是守住这个江桥门防止任何人进入城中。

    自己既然担任了这个职责,就要执行到底,在没有收到下一个命令前,他死也不肯下城墙投降。刘厚对这个将#军人荣誉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也感到无奈,只好下令包围这处城门,容后再想办法解决。

    刘厚和郭攸之正坐在城外军营的帅帐中,帅帐中间有一个一丈见方的大沙盘,沙盘赫然是成都城的微缩模型。这个沙盘上插满了红色和绿色的旗帜。

    红色代表hong军,绿色代表敌人,这是一直以来hong军的规矩。不断有各支部队的传令兵跑着进来,他们总是来到刘厚和郭攸之面前并腿立正,行了个军礼后大声报告:

    “报告,师团营占领了门,伤亡人,俘虏人,击毙敌人人……,请指示下一步的行动。”

    听到这里,沙盘边上两个参谋就会将代表hong军的红旗插到刚占领的地方,将原来插在这里的绿旗拿走。同时,他们还会在一张地图上做出标注。

    地图上的标注就详细多了,在这里不但是变更旗帜的颜色,还要写上各支部队的番号和人数。这样一来,那支部队去到那里,还剩多少人就一目了然了。

    “报告,第二师是三团和第一师二团到达少城咸阳门,这里的守将冯景不肯投降,随军的大司农丞王大人上前劝降无果,团长命某过来请示陛下,可否再派个官员去劝降。”这时候,又有一名传令兵进入帅帐请示。

    他所的大司农丞是大司农的副手,秩俸千石,掌财政收支的统计财会事。这个官职大概相当于后世的户部侍郎,算是个不的官了。

    刘厚看向郭攸之,并对他了头,郭攸之会意,起身快步走出帅帐,出了帅帐后,他没走多远就进入了离帅帐没多远的一处大帐。

    这处大帐热闹非常,里面熙熙攘攘的都是人,这些人或站或坐,大部分人议论纷纷,使得一进入这处大帐就听到一阵嗡嗡声,如几万只苍蝇在耳边飞舞一样。

    但也有少部分人一言不发,落寞地坐在一个角落里发呆。不管是安静的人还是喧闹的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就是穿着官服,他们正是早上跪在城门口乞降的官员。

    当然,还有一个共同,就是他们头上都没有戴冠帽,因为跪在路边乞降时,他们就已经将冠帽脱了下来。

    乌纱帽是东晋以后才有的,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这个时候流行诸葛亮式的高冠,但是,这不妨碍高冠作为某些地位的象征。

    这些官员既然是来请罪乞降的,自然是需要摘下冠帽的。有句话叫做免冠跣足,的就是脱掉鞋、帽表示认罪的意思。

    当郭攸之走进这处大帐后,帐内的嗡嗡声逐渐平息了下来,无数道目光很快就集中在郭攸之身上。

    郭攸之似乎很满意大家的反应,他缓了缓,等到大帐的声音完全静止下来后才开声道:“有谁和少城咸阳门守将冯景有交情?如果愿意去劝降他,便可记上一功。”

    郭攸之并没有办成这件事后有什么具体的奖励,不过这些官员正在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还不知道新的皇帝会怎么处置他们,但是料想想官复原职是不可能的了。

    有些悲观的甚至认为能保住一命就算不错了,现在听能立功,个个都跃跃欲试。虽然郭攸之没有明有什么奖励,但是能记上一功,将来论功行赏总会有些好处的。

    怎么都比现在在这里什么都做不了等死好,可惜这个活计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之前这位郭先生就已经来询问过有谁认识各个城门的守将,凡是和那些守将有交情的人都已经把握机会随军出征了。

    剩下的人显然都是和这些当兵的没有什么瓜葛的人,估摸着自己去了人家也不鸟自己,所以他们才没有随军去做劝降工作。现在就算再问一次,又有谁还会出来应答?

    其实,这个时候就算还有人是和冯景有交情的也不敢出来应聘了,原因很简单,之前让你为hong军效力你不肯,现在才出来你其实是认识冯景的,那是不是表示其实你心里对hong军,对新皇帝有意见,所以才不肯第一时间出来效力?

    果然,郭攸之连续问了三遍都没有人出来应答。整座大帐静悄悄的,这些降臣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大眼瞪眼,就是没人话。

    郭攸之不由得觉得很失望。现在已经有两处地方确定不肯投降了,如果再多了这一处,那就hong军的麻烦事又多了不少,城里的不稳定因素也增加了很多。

    hong军兵力少,如果耗费大量兵力用来包围这些地方,其他地方能用到的兵力就更捉襟见肘了,到时候如果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很容易就造成城里局势不稳。

    最后,郭攸之一咬牙,朗声道:“如有那位可以劝服冯景归降,郭某保证他的从贼之罪一笔勾销,并官复原职。”

    “嗡……”大帐内顿时炸了锅,在这个大家都还在担忧能不能保住性命的形势下,郭攸之竟然抛出一个能完全免罪并官复原职的大馅饼来,这是多大的诱惑啊?这能令多少人眼红啊?

    郭攸之的话一出口,就有数人跃跃欲试,其他人也是嗡嗡地和身边人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最先响应的是刘琰,这个刘琰很不一般,他为人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因此深得刘备厚待,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刘备取得益州,任命刘琰为固陵郡太守。

    许靖和吴懿发动宫变,将刘理扶上皇帝位后,将很多不服气的老臣都贬到地方去。但是朝中事务始终需要官员去办理,于是,他们又将地方上一些和他们亲厚的官员招到中枢来,充塞朝中各个要职。

    这个刘琰就是其中一个被许靖提拔的官员。许靖和刘琰都是当时的所谓名士,他们平时都是喜欢品评人物,评论朝政的人,实际上就是喜欢夸夸其谈、耍嘴皮子功夫。

    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志趣,或者是臭味相投,平时私交不错,许靖得势后,大肆任用私人,提拔任命了一批自己的死党,他自然不会忘记关照一下自己这个老朋友刘琰了。

    于是,他将刘琰从固陵郡太守的位置调到中枢,给他封了个都乡侯的爵位,并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

    不得不,这是个很重的封赏了,特别是卫尉,这是属于九卿之一,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将他放在这个位置,可见许靖对他的信任。

    这是,只见刘琰长身而起,对郭攸之拱拱手道:“刘某虽和这个冯景无甚交情,然而刘某身为卫尉,估计冯景还是会给几份薄面的。刘某愿意为陛下效力,愿凭这三寸不烂之舌服冯景归顺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