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章 我的小院我的家(飘红加更二)
类别:
玄幻奇幻
作者:
第十个名字字数:2453更新时间:24/10/09 13:08:37
“呦,这是玉屏当家的吧?这么多年没见,你也老多啦!当年你结婚的时候好像还没洪涛大呢,真是岁月不饶人啊。”金叔叔对洪涛的大姨夫并不太陌生,见面没聊两句就搞清楚了谁是谁,于是又是一番唏嘘。人老了就特别容易记起年轻时候或者小时候的事儿,还特别喜欢提及,好像从那些事儿里能找到一丝年轻的感觉,让自己暂时忘掉现实里已经老了。
“老金你这身体怎么这样了?我记得你还比我小三岁呢吧。”大姨夫对金月的父亲也不陌生,他们都是一代人,当年洪涛家在楼房外面接出小院的时候,他们这两个都是搞建筑的人可没少交流。那时候大家还都是壮年呢,一转眼就都成五六十岁的老人了。
“嗨,我要是还在基层干啊,也不至于把身体弄成这样,坐办公室真不是什么好事儿,把身体都坐毁了。不提这个啦,小涛的院子又是你给他弄的?合算他们家的工程都包给你了啊,伺候完了老的还得伺候小的!”金月父亲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后悔到了极点,尤其是看到比自己大几岁的人还活蹦乱跳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干脆就不再这个问题上多说,然后就把洪涛提了出来当转换话题的目标。
“我能有啥辙啊,毕竟他得叫我一声姨夫,我还能说不管?你也知道,我岳母拿他当亲孙子看待,老人家发话了,我就算不上班也的来给他当长工啊。”大姨夫可算找了到对付洪涛的同盟军,两个老头开始一起数落起洪涛的作恶多端行径,从上幼儿园开始讲。
“您老两位先聊着啊,金月,走,跟哥哥看看我的聪明宫去,保证让你看完之后就不想去故宫了,我这儿就是浓缩的故宫,浓缩的才是精华!”洪涛可没长贱骨头,站在这里听两个老头批判自己,还不能顶嘴,咱不伺候了成不?当下拉着金月就往门洞里走,一边走一边吹,有多大说多大,丝毫不怕被风闪了舌头。
故宫当然是比不了的,别说故宫了,雍和宫也比不上啊。不管从规模、规制还是用料做工方面,洪涛这两个院子就没一点能超过那些古代宫殿的。不过不能这么比,和同时代的这些院落、尤其是普通百姓的院落相比,他这两个小院儿还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从南边开始,是一排五米多高、三十多米长、东西通长的大房子。与普通四合院里的倒座房不同,它们的正面不向着院子里的北侧,而是在南侧,而且还带着通长的门廊,这就叫前出廊,很是规整。
这一排房子就是洪涛的大手笔,门脸房!正面当然要冲着大街了。院子里是房子的后墙,只有两个小门和院子相连,连窗户都没有。要是把这两个小门封上,这排房子就和后面的两座小院丝毫联系都没有了,完全独立,甚至连供电、上下水都与小院是完全分离开的,它们有自己的配电箱、电表、水表和下水道。
之所以这么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它以后的用途和发展。洪涛也不敢确定自己要弄的电脑屋就一定赚钱,万一要是干黄了,总不能干瞪眼,还能把这排房子租出去换点租金花。所以它不能和小院有啥太紧密的联系,就算租给了别人,也不能干扰到小院的正常生活。
门面房的中间是个三米多宽的大门洞,这里其实就是洪涛家小院和刘奶奶小院之间的那条小胡同,进了门洞再往北是一条三十多米长的死胡同,里面还有两个院子呢,都要从这个门洞里进出。
这个门洞说起来是供大家使用的,平时把两扇大铁门一关,这条不深的死胡同就等于被封闭了起来,门洞里还能当自行车棚使用。当初洪涛就是这么和邻居们解释的,说他这是在造福左邻右舍,为大家谋福利。
福利确实是谋了,不过他也没亏。既然是门洞嘛,那上面就得有顶,也不太高,三米左右,顶上面还和两边的门脸房连着,其实就是一个整体,门洞顶上这间房子也就归洪涛所有了。他等于是借着弄门洞的机会在公用空间上面盖了一间房子,白白给自己家多加了三十多米使用面积。
街坊邻居们还说不出啥,反正这地方洪涛不占他们也占不到,现在洪涛占了他们也能跟着沾点光。这就是洪涛和邻居们相处的原则,损人利己的事儿坚决不能干,那会让自己成为公敌的。就算要占便宜,那也得占公家的,还得拉着邻居们一起占,多少都得分点。这样一来,就没人会黑了心的和自己作对了。
进了这个大门洞之后,一左一右就是两道四米多高的青砖高墙,还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黑漆院门。门下是两层青石条为基,一边一个圆形石门墩,一尺多高的门槛上包着锃亮的铜皮,门头上还有两个六角形户对,标准的清代四合院结构。
西边的院门里面就是张媛媛和孙丽丽的小院,不过户主是洪涛,对外则称是小舅舅的朋友借住。东边就是洪涛家原本的院子,推门进去先是一堵墙,左边是西屋,向右绕过这堵墙之后才是院子。这堵墙不是影壁也就当影壁了,这样即使大门全敞开,外面的人也看不到院子里的情况。
翻建后的院子和原来相比其实没啥大变化,就是南面全是后山墙,只有一个小门。不过房子就和原来完全不同了,首先是高了不少,其次就是每间房子前面都探出来一截廊子,从东到西饶了大半个院子。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要是遇到下雨下雪之类的天气,从东屋到西屋可以沿着廊子走,脚都不用沾雨雪。要是文青劲儿犯了,还能在廊下对着风雨抒发一下情怀,悯人悲天时自己身上干爽爽的,岂不乐哉!
廊子这个东西是谁发明的,洪涛也不清楚,不过他认为肯定是古代文人捣鼓出来的,这玩意太符合他们的性格了。让自己吟诗作画这辈子算是没指望了,不过赶上天气好、太阳足的时候在这里晒晒太阳还是不错的。就算人不晒,把衣服被子挂在下面晒晒也很好嘛,就算突然变天也不怕,上面有东西遮挡着。雅人的玩意到了俗人手里照样也不浪费,物尽其用。
最后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北房屋顶向南一侧开了好几个大玻璃窗户,俗称天窗。
由于房屋高了,再要把顶棚全封死太浪费空间,洪涛也不太习惯那么高的屋顶,总觉得是住在庙里。于是小姨夫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把北房弄成阁楼的结构,正房的屋顶同时也是阁楼的地板,五间北屋的房顶上面其实都是通的,楼梯就在最西边这间屋子里。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多很多使用空间,还能利用这些天窗把阁楼变成阳光房。尤其是在冬季,弄把躺椅放到阁楼里,透过天窗晒着暖烘烘的大太阳,既可以代替部分采暖,又很让人感到舒适。
其实这种结构也不是小姨夫的独创,他以前去好几个国家援建过,算是接触过外界的人。按照他的说法,欧美国家很多房子都有这样的结构,夏天可以把天窗打开通风,冬天可以晒太阳,平时阁楼可以当做储物间,需要的时候还能住人。只要做天窗的多层真空玻璃不漏气,就不会有保温不好和漏雨的问题。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