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抓住症结

类别:武侠仙侠 作者:风行水云间字数:2026更新时间:24/10/08 18:49:57
    这厮真是——”徐陵光气结,“坑蒙拐骗全上。”好不容易己方夺取了这样有利的先手。

    白猫打了个呵欠:“只要能解他城下之围,颜庆做得出来。”

    文庚摇了摇头:“等铎人赶到千渡城,却发现自己上当时,颜庆就不怕对方把怒火撒到自己身上?”

    “怕。”燕三郎思路越发清晰,“但他首先要驱虎吞狼,赶走青云宗才有后话,打起仗来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哪里想得了那许多‘以后’;其次,颜庆可能也想好了应对之策,能平息铎人怒火,或者完成双方的盟约。”

    刘怜玉奇道:“他还有什么应对之策?”

    “无论他打算怎样应付,前提都是铎人能够及时赶到千渡城。”燕三郎只抓重点,旁枝略去,“否则,一切免谈。”

    这话一针见血,众人深以为然。

    “也即是说,我们想让铎人止步,就得打破他们对颜庆的信任。”杜时素沉声道,“好在他们之间的诚信没甚基础。这一次,我们还得派人前往游说。”

    “就算我们派人去会鲁玉成,路上也要花掉两天时间。”文庚眉头一直没有舒展,“两天后,铎人就已经走完大半路程,回头的可能性很小。”

    铎人若已经深入青云界腹地,就算这时得知千渡城没船了,下一步行踪也很难推断。青云宗不能冒这个险。

    “这问题可以解决。”燕三郎毫不犹豫,“让使者乘坐大黑,嗯,也就是我的巨鹰前往,不出几个时辰可至。”

    他紧接着道:“现今问题在于,谁去?此人须有胆有谋。”

    有胆量,因为铎人对青云宗越发不友善;有谋略,要能劝动铎人舍颜庆而信自己。

    话音刚落,杜时素就出声了:“我来罢。”

    “杜长老?”

    “先前派出的使者,是我座下弟子。这事儿要有始有终,还得落在我身上。”杜时素神情沉静,“再说派孩子们去,铎人也未必采信。”

    他的身份摆在那里,青云宗长老、禄事堂的堂主,是整个宗门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亲自前往,才显得青云宗诚意十足。

    文庚沉吟几息即道:“注意安全。”

    危急当头,没有矫情的余地。

    当下燕三郎去往矮丘,再度招来巨鹰降落,而后问跟上来的杜时素:“杜长老要如何劝服鲁玉成?”

    比起青云宗,铎人自然会更倾向于相信颜庆。

    杜时素只说了四个字:“眼见为实。”

    燕三郎给老黑加鞍,巨鹰低唳一声,矮下身子。

    杜时素爬到它背上坐好,最后问了燕三郎一句:“这大鹰能载几人?”

    “成人两名,总载量不到四百斤。”燕三郎提醒他,“人越多飞得越慢。”而后传授他空乘心得。

    杜时素懂了,冲他点了点头:“这里就劳燕伯爷多费心。”

    燕三郎拍拍老黑脖颈,轻声叮嘱:“把他安全带回来。”说罢,后退两步。

    后头众弟子齐声道:“祝马到功成!”

    巨鹰振翅而起,不一会儿化作天边的小黑点儿。

    “姓杜的倒很乖觉,这回要争取好好表现。”千岁的声音只有少年能听见,“他还没放弃争夺山长之位呢。”

    燕三郎却轻声道:“我不这么看。”

    “嗯?”

    “这个节骨眼儿上,只身犯险不是统帅所为。”少年说罢,就与文庚商量下一任计划了。

    如果杜时素行动失败,他们将与铎人正面交锋。上至文庚、下至入门弟子都明白,千渡城看似无处可逃,其实真正退无可退的是青云宗。

    面对铎人步步进逼,如果青云宗选择退却,这片山河恐怕再没有安宁之时。

    乱世之中,拳头硬才是王道。

    当下众人又对兵力重新布置,必须兼顾西南方向,以应对铎人。

    一通忙活,天就黑了。

    燕三郎正在盘问刘记商会派来的接头人,对千渡城的粮食和水源问得格外细致。

    围城之法,无非是断水断粮断供,逼迫对方举城投降。但千渡城这地方的确得天厚独,它座落在水网交错纵横的平原上,面积只有盛邑的四分之一,水井数量却达到了七百多口。并且其中多数常年出水,并不枯竭。

    燕三郎看了看天色,西边晚霞如血。

    既然千渡城不缺水,“眼下只有断粮一途了。”

    也即是说,双方要拼消耗。从这一点说,无疑被团团包围的千渡城吃亏,青云宗在自己地头上的补给不可能短缺,军资从后方运来,源源不绝。

    “千渡城本身常住人口二十万,但商贸特别发达。”刘宗瑀的手下是个千渡通,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很少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座青云宗最重要的城市,“因此外商、买办、商队、流民等等,至少还有十二、三万人。对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宣国战乱两年有余,从前相对太平的南方也成战场,就有许多平民不得已背井离乡,越境越南逃走。”

    燕三郎眯了眯眼:“千渡城接纳宣国难民?”

    “青云宗接纳了三万多人呢,其中超过一万五都挤入千渡城了,剩下的……”这人耸了耸肩,“大概还在路上。”人往高处走,就算是难民也想去最富足的地方。

    他的神情和语调都没有变化,但燕三郎分明听出他的怨尤。没有哪个地方的百姓会欢迎难民,除了打砸抢盗的麻烦增多之外,当地人还认为他们还抢走自己的活计,使得收入锐减,严重影响生活。

    “也即是说,千渡城里现在有三十五、六万张嘴要吃粮。”燕三郎轻磕桌面,“另一方面,千渡城的公仓被烧,城外的粮食也没全收回来。这样看来,坚持半个月已是它的极限。”

    “平民或有余粮,但商队没有、流民没有,难民也没有。”刘怜玉凝视着沙盘上的千渡城,“颜庆还将周边的军队都收入城中,他们就算不出来做战也得每日吃饭。”

    文庚叹了口气,不无怜悯:“千渡城的百姓要受苦了。”

    紧赶慢赶的一天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