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有千古之称·无千古之政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九品大韭菜字数:2684更新时间:24/10/14 15:50:31
    {万古一帝!}

    {用罗马皇帝的尊号来比喻。这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有资格被称为世界光复者的皇帝。}

    {这是一位弥合了南北汉人的皇帝。只此一项功绩便足以光耀千古。}

    {很早就想说了,很多时候评价朱元璋,不是评价他的言行功过,而是评价他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

    {如果采用黄仁宇的观点,朱元璋所建立的体系的保守性是以唐宋两朝“向上突破”失败为背景的。}

    {王安石无法以超脱时代的经济视角解决的问题,朱元璋也无法以集中君权和牺牲先进经济部门的保守行政体系解决。}

    {说到底,这不是朱元璋个人的失败,而是中国传统体制的失败,大历史有它自己的逻辑。}

    {你这就是纯放屁,这话的逻辑就是,我不行完全是因为环境不行。}

    {朱元璋是武皇帝,有军事能力,但没有心胸和远见思想,历史已经很清楚告诉你他就一农民了。}

    {而古代农民是什么知识含量?不要因为是开国皇帝再造中华这个功劳就去吹。}

    {事实就是,老朱的制度完全比不上唐宋,甚至连西汉都比他先进啊。}

    ……

    大汉·景帝时期

    “什么意思?”

    “什么叫甚至连西汉比他先进啊!”

    刘启一拍桌子!

    “那就是比他先进!”

    弄得好像就朕这个短板拉后腿一样。

    朕没有证据,但朕就是怀疑你们指桑骂槐!

    小刘彻则好奇道:

    “阿父,你认为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启挑了下眉头,撇撇嘴。

    “他就是一个把整个大明天下完全当自己家的一个人。”

    小刘彻皱着眉。

    “可,这天下就是自己家啊?”

    刘启直接当头给他一下。

    “你,记得把你大父与唐太宗的功绩好好抄十遍?”

    抱头喊痛的小刘彻愣住了。

    “我还是个孩子啊!”

    刘启点点头。

    “对,那就十五遍。”

    小刘彻果断闭嘴。

    刘启轻哼一声,继续道:

    “元朝留给他的是一个四面透风、破破烂烂的家。”

    “那么为了打理好这个家,他要把本来该属于自己家的几间屋子从邻居手里夺回来。”

    “打扫蛛网和灰尘、重修破烂的墙体、建好粮仓来储存粮食。”

    “但归根结底,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

    刘启轻敲着桌面,眯眼道:

    “所以,如果储存在粮仓中的粮食腐化了,他会毫不犹豫地丢掉。”

    “如果这个家又生了蜘蛛网或者灰尘,他会毫不犹豫地举起扫帚。”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到处乱窜把家里搞得一团乱,甚至粮仓里面的粮食都撒了一地。”

    “他也只会骂两句,然后跟着屁股后面收拾。”

    “毕竟那是自己家孩子。”

    小刘彻抓了抓头。

    “那阿父,你认为他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啊?”

    刘启扭头盯着他。

    “你故意的吧?”

    小刘彻:?

    “他二十三分过大于功,那朕二十一分算什么?”

    “全是过啊?!”

    ……

    曹魏。

    “他的本质就是个老农民,大明这个天下就是他自家的菜园圃子。”

    曹操摸着胡须,沉思道:

    “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治理天下,不说将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

    “也至少算是超过绝大多数时代了。”

    “比起他,那些许多从小就接受了一整套帝王教育人,实在太差了。”

    刘备无视最后一句似乎指桑骂槐的话,感叹着:

    “备觉得,只朱元璋弥合南北,再造华夏之功。”

    “就已经是功劳深重了。”

    “在他灭元以前,燕云十六州从石敬瑭开始已经离开中原统治近五百年了。”

    “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离开中原统治也差不多两百多年了。”

    “是他将以上这些地方重新纳入中原。”

    “只此一条,也功不可没了。”

    “况且……看一个君王不是应该看他民下治理如何吗?”

    “对吧,魏王。”

    孙权往后撤了撤。

    打起来最好,但别溅我一身血。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觉得他配千古之称。

    “从安禄山起兵的那一刻起。”

    “幽州就脱离了唐廷的统治。”

    “从此,这座北方名城便辗转于历代军阀之手,流落于三代胡朝之间。”

    “在一次次的血与火、胡与汉的碰撞交融之中,毁灭、重生。”

    “直至遥远的南方又诞生一个崭新的汉家王朝。”

    “一个姓朱的皇帝终于将其光复。”

    “而这,距离那个“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故事……”

    “已经过去了六百一十二年了。”

    李德裕同样揣手而立。

    一君一臣静静的看着天幕里吵嚷。

    ……

    大宋·哲宗时期

    不知道为什么,赵煦每次想到明朝北伐成功就总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可惜不能高屋建瓴。”

    “就看那朱允炆能不能破除藩篱了。”

    ……

    大明·崇祯时期

    “哐!”

    “哐!”

    “哐!”

    崇祯冲着案桌三叩首。

    案桌上摆着一座铜炉。

    三柱清香正袅袅升起。

    “请予太祖通往之能吧!”

    崇祯实在受不了。

    他请求连接外挂!

    ……

    大清·乾隆时期

    “说起来,最早提出千古一帝概念的就是李贽啊。”

    乾隆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扇子。

    和珅眼睛一转,哈腰笑着道:

    “万岁爷,这百泉居士可是心学大家,他提出来的应该没错吧?”

    乾隆一合扇子,点着和珅笑道:

    “你看看,露怯了吧。”

    和珅一脸疑惑。

    “奴才这露了什么怯?万岁爷教一下奴才吧!”

    乾隆将扇子一拍,笑着道:

    “这李贽在《藏书》中评价诸多帝王,皆因在他之前,流行于世的是理学之说。”

    “这理学以极端的道德为历史评价体系。”

    “在这体系中,只有尧舜禹汤这种飘渺无据的上古贤王能称圣明。”

    “哪怕是唐太宗也要被史论家指指点点,更遑论其他帝王。”

    “李贽为推翻此体系,提出以益于国家成败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凡对大一统国家有实质贡献者,往往不吝褒美之辞。”

    “所以,他赞美汉高祖是神圣,是尧以后一人。”

    “汉武帝是真大圣人。”

    “就连武则天都因为发掘了娄师德、姚崇、宋璟等人才,被其称为圣后。”

    “这回,懂了吧?”

    和珅装作一副苦思冥想的表情,然后作恍然大悟状。

    一拍大腿,连连道:

    “所以百泉居士是用一种夸张的史论去对冲另一种极端的史论?”

    “哎呀呀!要不是万岁爷提醒,奴才就落了下乘了!”

    “真是,听爷一句话!胜百年书啊!”

    乾隆拿起扇子,哗啦一下打开,呼啦呼啦的扇着。

    “哈哈哈哈!和珅啊,读李贽的评价还是得留个心眼啊。”

    ……

    天幕上。

    选项一与选项三的进度咬的很紧。

    最终还是选项一高出一截。

    天幕里大局已定。

    苍穹上风云变色!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