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0130 逆转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懵懂的猪字数:3144更新时间:24/09/26 09:23:14
    第131章 0130 逆转

    在斯大林格勒城区的战场上,需要坚持的不仅仅是苏军,同样的还有德军,作为战争对立的一方,德军的日子同样也过得异常艰难。

    就在崔可夫为首的集团军指挥部脱困的同一天,刚刚接替哈尔德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一职的蔡茨勒将军,向元首希特勒提出了一条建议。

    蔡茨勒从德军情报部门得到了确切的情报,苏军规模庞大的后备部队正在顿河一线集结,其已经对德军的第6集团军北翼战线构成了直接威胁。为了稳固北翼防线,蔡茨勒建议将第6集团军撤退到顿河河曲一线构筑牢固阵地。

    但这样一条建议,被希特勒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元首下达的命令是: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到哪里!这条命令与克里姆林宫“一步也不许后退”的命令如出一辙。

    撤退的建议被元首否决,蔡茨勒不得已提出了第二条建议,那就是于近期内击中优势兵力,在斯大林格勒城区方向发起一大波攻势,以粉碎苏军在城市内的抵抗力量。按照这份计划,德军将在城区正面不到5公里的战线上,一次性投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以及2个协同工兵营,以高密度的战斗队形向苏军的防御阵地发起攻势。

    不过,就在这份作战计划制定后不久,潜藏在柏林的苏联间谍网络便将整份计划盗取出来,传到了莫斯科,由此,莫斯科不仅仅了解到了德军的下一步进攻计划,也了解到了德国高层已经注意到了鲍里斯这个年轻的苏军指挥员。就在这份作战计划中,德军参谋部门给鲍里斯临时指挥的第62集团军残部起了个很风骚但却名不副实的代号――“鲍里斯・阿尔希波维奇战役集群”。

    ……

    进入11月的斯大林格勒,气温出现一个骤降的过程,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天气似乎便从初冬迈进了深冬,气温下降了十几度,整个伏尔加河的冰面都被冻住了。

    伏尔加河上的冰封给防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然,骤降的气温同样也给进攻城区的德国人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又是一个清晨,在晨光还未升起的时候,绒絮般的雪花已经先一步飘落,这是今年斯大林格勒地域下的第一场雪。

    没过脚面的积雪中,鲍里斯在两名卫兵的护卫下,走出昨晚才刚刚迁入的地堡,迎着扑面而来的大雪,走向十几米外堆满了瓦砾废墟的公路。

    而在三个人身后以及身侧几米远的地方,各有一组人在负责为他们录像。

    就在一周前,也就是德军的第6集团军向伏尔加河方向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同一天,在一名军事委员的陪同下,一支来自西方的记者团队来到斯大林格勒,他们准备对这场正在进行中并且已经出现胜利曙光的庞大战役做一个采访。

    这支记者团队来自美国,隶属于《时代周刊》,他们正在制作的这个特辑,属于今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报道附属内容,主要就是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况。作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一方的重要指挥人员,有关鲍里斯的内容自然不可或缺。

    莫斯科方面对这次的采访非常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报道方是来自西方国家的重要刊物,同时,也因为今年的《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斯大林同志本人。

    在十几分钟之前,鲍里斯已经向记者团成员们叙述了一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大体情况,现在,则是在录制一些他的日常生活片段,提取素材。

    这支来自美国的记者团之所以敢于进入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并不是说这些记者们有多么勇敢,纯粹是因为市区内的战斗已经进入了暂停的状态,而且已经暂停很多天了。

    自从11月初,德军发动大规模攻势,并将城内区域的苏军分割开来之后,在斯大林格勒地域,高烈度的战争就已经不存在了,在过去将近十天的时间里,双方除了零星的交火之外,一次大规模的冲突都没有发生过。

    受天气、后勤补给、兵力以及战斗意志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1月中旬的斯大林格勒,德军已经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尽管他们很清楚,很可能再发动一次攻势,就能将城区内的苏联人赶下伏尔加河。

    到了这个时候,别说是苏联人或是同盟国一方,即便是德国人自己,都知道这场战役他们已经打败了,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这场失败将在什么时候,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降临。

    苏军的反攻在即,顿河、伏尔加河沿岸的苏军后备部队已经基本完成集结任务,最高统帅部的下一阶段作战计划,也已经制定完成。鲍里斯已经接到了调令,在今天的采访拍摄结束之后,他就要渡过伏尔加河,去往顿河方面军指挥部,出任顿河方面军司令助理一职。

    将鲍里斯从斯大林格勒正面战场调离,去往顿河方面军任职,这一调令是由朱可夫同志亲自下达的,原因是罗科索夫斯基的坚持。一般熟悉苏军指挥员升迁过程的人都知道,方面军司令员助理这个职位是很关键的,它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跳板,向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员迈进的跳板。

    实际上,在这条命令下达之前,罗科索夫斯基的提议,是由鲍里斯出任坦克第4集团军的司令员职务,同时,由他来完成对坦克第4集团军的整编工作。不过,罗科索夫斯基的推荐被总参谋部驳回,理由是坦克第4集团军在之前的战斗中萌受重创,包括坦克在内的大批装备需要重新补给,因此,负责整编工作的司令员,应该是一个富有经验且与后勤装备部门较为熟悉的人。在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总参谋部任命的人选是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

    与年轻的鲍里斯相比,巴托夫绝对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指挥员了,他在1918年便加入了苏联红军,此后,从一名士兵开始,一步步晋升到集团军级指挥员,这份履历要比鲍里斯的夯实不少。另外,巴托夫与罗科索夫斯基的关系非常密切,两人有长期共事的经历,因此,在这个人选问题上,罗科索夫斯基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来。

    不过,罗科索夫斯基对鲍里斯是真的非常看好,尽管将他推上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员职位的意图没有实现,罗科索夫斯基还是做出了努力,方面军司令员助理这个职务,便是一个补偿。另外,在罗科索夫斯基的计划中,他还准备让鲍里斯承担起重组第57集团军的重任来。

    第57集团军在年初的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中遭遇德军包围,损失惨重,包括集团军司令员库兹玛・彼得洛维奇・波德拉斯在内的指挥部,几乎是伤亡殆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过程中,第57集团军的建制虽然还在,但其下属各残余部队都是在别的集团军指挥下作战的。

    现在,得到了预备队的兵力补充,最高统帅部准备重组改集团军,全面恢复其作战编队,并将其编入顿河方面军的作战序列内。一旦重组第57集团军的工作交由鲍里斯负责,那么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他也必然会在重组工作完成之后,正式出任该集团军的司令员职务,这也将是鲍里斯第一次正式担任集团军级指挥员的职务。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曙光乍现,苏联红军的编制体系内必然将出现大范围的调整,这是必然的,至于原因,也很简单:一旦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挫败,那么单就中央方向的战场态势而言,苏德双方的实力对比将发生彻底的逆转,在这个方向上,德军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将转入劣势,面对苏军即将到来的又一个冬季攻势,德军注定无法在俄罗斯高原立足,他们不得不向乌克兰方向撤退。换句话说,战线将重新推回到东乌克兰,甚至是推回到第聂伯河一线,由此,东乌克兰地域的战役战略军团的组建,也将提上日程。

    自从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对苏联红军来说,随着战场形势由最初的全面被动转化为局部主动,一大批优质、能力突出的军事指挥员,也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成长起来。这些年轻的指挥员活跃在苏德战场的各个方位,尽管他们的指挥经验可能远不如德军指挥官们丰富,战绩可能也不是那么的完美,但与战争爆发初期相比,他们已经成熟起来了。

    为了充分利用起这些年轻但却优质的指挥员,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成长,苏联红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在最高统帅部的批示下,在全军范围内展开了一项有计划的“经验总结运动”。

    这次范围波及苏联红军全军的运动,要求每次战役之后,由参战部队的部队首长负责,由部队参谋长负责监督,各参战部队指挥员必须回答一系列问题。诸如:你是如何进行侦查的?你的预备队布置在了哪里?进攻中你的战斗队形是什么样的?你是如何在复杂的地形中使用工兵的等等等等。类似这样的经验总结,将在作出后的第一时间以军报的形式传达到全军,供每一名指挥员参考学习。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