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电影人的良知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李济海字数:3543更新时间:24/09/24 13:54:04
    特别是童丽雅和刘闵慧,这俩当妈的在影院里哭的稀里哗啦,夜宵的时候一个劲的给孟轻舟洗脑;

    什么这么好的电影,让院线多给点排片呀,什么不要在意那些身外之物呀,弄得孟轻舟都以为自己是无良商人了;

    坦白说,《亲爱的》除了前后对称的叙事结构,没有什么耳目一新、开宗立派的导演手法;

    “反思二次拐卖的道德困境”的选题切口也只是不落窠臼,称不上醍醐灌顶;那敢于触碰现实题材的社会责任感呢?当然值得嘉奖,但这已脱离电影的本体;你甚至可以说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中国发生,都市报都登腻了;

    那为什么仍然牛逼闪闪?

    陈可辛当然算不上绝世天才,却称得上高段匠人;

    整部电影他很好的搭建了一个让观众能够共情的环境,煽情却不滥情,凄惨却不虐心;

    整个故事并未跌入一个深不见底的绝望之中,黄博曾经建议他:“我觉得悲喜剧特别好看,可以适当加一些喜剧元素,不能一个劲悲伤,不要一直往下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感谢宴上,黄博对张译说:“韩总你帮了我们这么大忙,他应该叫你爹。”这句肺腑之言是一个感动点,但不免让气氛尴尬,张译灵机一动,对着孩子喊了一声“爹”,化解了尴尬,让观众一笑,也卸下了心防。之后,张译半瓶酒下肚,趁你不备,声称放弃寻子,深情鼓励田鹏,宛若己出;

    还有在角色的设定上,虽然境遇凄惨,却非懦弱无能;

    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主观能动性,面对命运无常,再苦再累都没有放弃,而是穷极一切去努力争取;

    而在孟轻舟等内行人眼中,陈可辛在本片中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对群像的塑造;

    在一部130分钟的电影里,一个香港导演竟然拍出了大陆各阶层的众生相——农村妇女、底层打工者、中产家庭、土豪、公务员、警察、律师、福利院长、法官……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不是仅仅有一个身份,而是有性格、有立场,跃然于荧幕上。

    “大姐,没你们这么干的,是,电影立意确实不错,不过这都快上映一周了,怎么可能再加排片。”

    小圆脸也是忿忿的瞪了老孟一眼,妹子已经有了带宝宝的计划,对那些人贩子恨之入骨;

    “轻舟,我觉得家里的基金会可以对那些寻找自己小孩的家庭给予适当的援助,你认为呢?”

    “这当然可以了,你和小狐她们商量,最好能有个详实的方案,还有,千万别宣传,否则人家还以为你们蹭电影的热度呢!”

    “放心吧,不会给你孟老板丢人的!”

    作为导演,或者换一种高大上点的说法,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社会责任感的话题,如何确保自己的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能起到某种颂扬、警醒的作用,是每个艺术工作者最难以衡量的;

    《亲爱的》值得这么高的口碑!

    陈可欣是个聪明,一直以来饱受争议。

    从《甜蜜蜜》一片搭着内地人赴港与金融风暴的顺风车,到现在《亲爱的》以拐卖儿童搏尽眼球。他似乎总能抓住时代的痛处,还能数着钞票同时给观众当头一棒。

    不少人在观看本片后评论到,觉得陈可辛“逃避,没有给出态度”、“将沉重话题商业包装”,也有很多声音说,他是个聪明的人,一直知道观众的泪点在哪里,什么题材吃香,市场需要什么。持这样观点的人甚至觉得陈可辛消费了拐卖儿童这个话题,揭了伤疤,赢了票房,却无补于事。

    孟轻舟并不这样看,一部揭露社会严重问题的电影,第一时间关注的,不会是它的艺术高度,而是它的传播广度。商业化意味着更多地考虑观众,那么它无疑更通俗、易懂,易于入口,这代表会有很多人买它的账,这才是这部电影最需要的。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谈及,越多越好。

    让别人正视、重视拐卖儿童问题,才是它最大的使命。

    如何解决问题,本来就不是电影的职责。但提出这个问题,将这个问题拎到公众面前,这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已经是问题改善的第一缕希望了。

    “小博这次有出彩了,要请客啊!”

    黄博正和徐铮交头接耳,应该是在安排酒后的娱乐了,听到宁昊招呼他,抬头就冲服务员招手:“妹子,给咱这桌再来两箱啤酒,算我的!”

    “我说你还要不要脸了,还要不要脸,两箱啤酒,能不能上点档次,你来瓶拉菲会死啊!”

    黄博就着手里的花生米赏了耗子一颗,“片酬我只要了100万,杀青回来哥们就捐给老孟的基金会了,你好意思让我请客?”

    “博哥,你怎么没告诉我们?”丫头捏着一只龙虾,诧异的问黄博;

    黄博面露苦涩,“有啥好说的,尽点心罢了,我拍戏的习惯你们知道,拿到剧本一般我都会自己搜集些人物相关资料,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几乎都是支离破碎,为了找孩子,丢了工作、卖了房子,看到这些,老实讲,心里真不是滋味,多了咱帮不上,捐点钱略表心意吧!”

    见众人都有点感怀,老孟拿着酒杯往桌子上顿了顿,“好啦,都别想太多,我替大家多尽点力吧,蜜蜜,你从基金会里拨2000万,再找人联系打拐办,算我们集资捐款吧!”

    没人觉得意外,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自从孟轻舟成立了基金会后,他这些朋友每年都有捐款,虽然有多有少,但大家也一起做了这么些年;

    9月30日,《大人物》全国上映,让人意外的是,都以为万重山会给出超高的排片,没料到仅仅只有22%;

    钟丽妨做出这个决定是有充分的考虑的,因为《四大名捕》事件,港台媒体对万重山的霸道抨击不断,趁着国庆档大片不少,让出点排片缓和关系,还是很值当的;

    祖风对公司的安排也很理解,并没表示出不满;

    首日票房2780万,上座率不到五成,是近两年来万重山出品的电影里,首日票房最低的一部;

    祖风很郁闷,虽然是被孟轻舟强加给他的剧本,但他可一点都没敷衍,从选角到堪景,从拍摄到后期,全都尽心尽力,拿到首日票房的成绩,他当然觉得冤了;

    老孟也安慰他,成本不到2500万,以首日票房来看,3亿还是有希望的,公司肯定有得赚;

    上映三天,票房报收8760万,豆瓣评分6.9,这是祖风执导以来的最低评分,但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白雪和老潘面无表情的从放映室出来,两人对电影的最终呈现,有着不同的看法;

    全片最出彩的地方是节奏的把控,这本就是祖风的强项,从一开始假币案,学区房顺理成章引出主人公孙大圣,进而通过赵泰这个富二代形象,揭露其种种恶行,最后成功制裁的故事完美展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何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人物,是否与对城市对人民作出的经济贡献有关等等。

    全程高能,并没有拖沓叙事的地方,也没有过度煽情戏份。

    再就是场面的设计,剧中有很多打斗情节,动作片爱好者是可以放心观看的,不尴尬,不血腥,可观性很高。

    细节上处理的也不错,比如强拆时,孩子手里拿的那串挂饰;比如孙大圣的儿子不见之后,找到时,孩子的头发被剃掉了一大半;比如被电棒击后,那位爸爸在洗手间烘干裤子时,那通红的双眼;还有赵泰爸爸亲自给王迅剃胡子的那一幕,王迅那种惶恐的感觉。

    细节处的用心在观影时都是能很直观的感受得到的。

    至于缺点也不少,最让两人诟病的,则是片尾的强行点题大人物,真的有点尴尬了,片子拍的也不够精致,还是商业片的套路,不太是一种质量过硬、复杂有深度的影片。

    就像影评人张丹峰所说,电影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导演祖风对类型片的理解与坚持,充分体现在了对演员的选择与使用上;

    剧组所选择的演员,都是将他们自身最类型化的一面进行使用,简单说就是挑跟这个角色气质观众最容易辨识的类型化成熟演员,这样让观众最容易的“代入”假定性非常强的强情节故事。

    这一点看似简单,但理解并坚定执行,对于一个商业电影导演,难能可贵;

    王千元——《解救吾先生》警察角色基础上加上一点愤世嫉俗、混不吝;

    林更新——丢掉耍帅的动作,微微一变,让人讨厌的一个角色就成立了;

    王迅——经典狗腿子形象;

    王砚辉——可正可邪,这次用他正的一面;

    杜源——老警察、老干部经典的脸;

    以上是几个主角,还有开场做假币黑帮大哥,非常脸谱化,但行之有效。

    这不仅仅是万重山选角团队的经验,也是祖风通过多年积累下来,目前阶段保证商业类型大方向不犯错的重要基石,选可商业类型化的脸,让他们把自己最拿手的一面放到镜头前,这样不需要观众太多深度思考,可以直接接受。

    从动作方面来看,这是《导火线》以来,在动作片类型里把MMA和现代都市的动作场面结合最好的一部国产电影,镜头与动作逻辑的相关性非常强;

    安慰祖风的重任交给了老潘,孟轻舟被思思的电话给吓的马不停蹄的回了家;

    小圆脸有了!

    还没进门就听到热芭的欢呼声,丫头也是到家不久,最近几天她都在拍广告;

    “小骨姐,你真行,不声不响的放了个炮仗,问医生了没?多久了!”

    “医生说是6周,我也不懂这些。”

    天仙一屁股拱开丫头,双手搭在小圆脸肩上,煞有介事的说道:“赵小骨,你怀宝宝的事一定要保密,千万千万别被我老妈知道了,算我求你了!”

    早在医院确定后,赵小骨就给父母打了电话,要不是助理拉着,妹子在走廊上就兴奋的要大叫了;

    此时她倒是镇定了许多,一副达成人生重大心愿的贵妇模样,在天仙脸蛋上轻轻的拧了一下,语重心长的说道:“茜茜,你也要努力了!”

    “噗!”

    看着身材娇小的赵小骨鼓励天仙,思思实在忍不住笑倒在沙发上;

    这一大家子太可乐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