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秦淮河畔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故土难离字数:3177更新时间:24/09/24 05:21:16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吩咐三人一组轮流值守货物,其他人则自由活动。

    这都到陪都了,怎么也得让人见识见识不是。

    他自己打理个人卫生,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秦浩明唇角挂着浅浅的笑意,盯着铜镜中自己的长相,对这幅模样他是相当满意。

    不羁的双眸蕴着无穷的吸引力,挺拔的鼻梁,星剑的眉,如刀削般的脸庞颇有男人的气概。

    带上四方巾,穿上蓝色崭新的秀才长袍,脚底是刚买的福履。

    可惜是冬日,不然再配上一柄鹅毛羽扇装装逼,那绝对是一个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高级谋士模样,任谁也无法想象宽松的秀才袍下蕴藏着一副爆炸似的身体。

    叫上隔壁房间的卢欣荣,让他做向导带自己出去转转。

    张云和余佑汉则分别拿了几块肥皂跟在后面,以备不时之需。

    同乐客栈位于东水关,坐落于南京城东南部,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西侧,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

    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

    不得不说余佑汉选择这里作为大本营,有很好的商业眼光。

    东水关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

    虽说是傍晚时分,可是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人声鼎沸,就差没有接踵摩肩。

    “明初,明太祖建设南京城,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将东水关辟为通济水关偃月洞。

    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上中两层共二十二券为藏兵屯粮之用。”

    卢欣荣指着对面高大的桥洞对大家讲解。

    “那不是九龙桥吗?”

    秦浩明一看位置,渐渐与后世的地形对应起来。

    相传为了巩固大明王朝和繁荣明朝的经济,南京府衙在从通济门进入南京城的要道上建造了一座桥。

    因其地处内、外秦淮河的交汇处,朱元璋为锁住大明朝的风水,给此桥起名为九龙桥,希望借助龙的神奇力量镇住南京的风水,以永保大明朝的宏伟基业代代相传下去。

    在鞑子时期,康熙、乾隆巡访江南时,都是从九龙桥进入南京城的。

    “咦?浩明之前来过应天府吗?”

    卢欣荣惊奇的问道。

    “小的时候随先父来过,模糊中有些映象。”

    秦浩明只好睁着眼睛说瞎话。

    “难怪。”

    卢欣荣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继续接着介绍,“西水关与东水关建筑布局基本一样,两相呼应。

    中间所夹水道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其间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最终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十里秦淮”。”

    “走,找个地方先吃饭,晚上逛一逛扬名于世的秦淮河。”

    一听十里秦淮,秦浩明的兴致立马高昂起来,大声开口说道。

    其实也不怪秦浩明如此,实在是十里秦淮太出名了。

    既然来到这个年代,有机会自然要见识一番。

    岂不闻谁的眉眼温暖了帝王的薄寒?谁的素手痴情了卿相的酒盏?

    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浅的失意怠倦。

    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在这十里秦淮上,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大抵可以用浅斟低唱挥一挥尘世的浮名、官场的跌宕。

    一旁的余佑汉和张云闻言,也是欢喜异常,目露向往。

    秦淮河的中心段在佛子庙,它像一条青色的绸缎横亘于佛子庙广场,延伸于东西两侧。

    卢欣荣明显是十里秦淮河的常客,对周边的坏境非常熟悉。

    在他的带领下,四人来到佛子庙附近一个叫“临福斋”的酒楼,看环境装修属于大众口味,经营的是南京本地菜。

    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和清真菜著名,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又叫金陵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

    金陵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地方风味。

    金陵菜起源于先秦,隋唐已负盛名,至明清成流派。

    金陵菜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善用炖、焖、烤、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平和,鲜香酥嫩。

    金陵菜讲究刀工,擅长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

    因为来的时间尚早,酒楼有不少空位。跑堂伙计带四人到二楼临窗位置,正好可以远眺秦淮河夜景。

    这顿饭秦浩明也是小小的豪奢了一把,要了一个清蒸鲈鱼、油焖大虾、东山老鹅为主菜。

    配以南京小吃为辅,像什么盐水鸭、小笼包、煮干丝、如意回卤干、鸭血粉丝汤、什锦豆腐涝等十几个小菜。

    甚至还非常有雅兴的要了二壶上等花雕。毕竟卢欣荣的酒量他可是知道的,活脱脱的一个酒桶。

    明末的秦淮河畔,确实是个风光旖旎的好地方。当然不是因为河畔的风光,而是河上画船中的美娇娘。

    这纵横的画舫,悠扬的笛声,吱吱的胡琴声,再加上隐隐约约的貌美女子,构成令人销魂的秦淮河。

    这才是他妈的穿越人士应该过的日子嘛!

    秦浩明美滋滋的仰头一口饮尽杯中的花雕,重重的把杯子放在桌上,无尽惬意的夹起新鲜出炉的东山老鹅,不顾形象的大声撕咬。

    亲自拨开历史的烟雾,在这晚明烟雨朦胧的十月,华灯初上,轻纱幔绕的画舫、觥筹交杂、浆声回荡之际。

    要是再有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等绝色美娇娘相伴,那就是神仙的日子啊!

    可是对面同样吃相难看的张云,把他的心从云端扯回尘埃。看他的情况,分明是想把成本吃回来,可惜不是自助餐啊!

    “官人,要点首曲子吗?”

    这时一个脆生生的女童声音传入耳边,秦浩明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约莫八、九岁的小女娃,肤色白皙,头发枯黄、神态有些怯怯,双眼不时瞟过桌上的油焖大虾。

    远处则有一个花甲之年的老者拿着古琴,满脸希翼的看着他。

    理想很美,现实很残酷。

    好不容易涌起的小资情调,一下子被无情的击碎。

    “来一曲《平沙落雁》吧!”

    秦浩明看都不看小女孩手上拿着的曲录名,随口点了一首曲子。

    “谢谢官人!”

    小女孩灿然一笑,晃得秦浩明的心疼。

    后世侄女也是这般年纪,正无忧无虑享受兄弟的宠溺。算起来却是有段时间没有见到女娃子咯咯的笑容,造化弄人啊!

    一时间,秦浩明心中涌起无限的惆怅。

    老者铺开古琴,坐在随身携带的板凳上,挑拨了几声琴弦,闭着眼睛缓缓抚琴。

    平沙落雁,大明古曲代表作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但是让他惊诧的老者娴熟以及特殊的手法,利用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高手在民间啊!

    秦浩明暗自感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真真是融入了国人的血肉里。

    老者先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后旋律一转该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

    最后又复归于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

    “好,大善!”

    秦浩明忍不住拍手大声叫好,酒楼其他客人也是赞声一片好评如潮。

    老者缓缓站起朝四周客人双手作辑行礼,女孩欢快的捧着托盘朝秦浩明要赏。

    秦浩明摸出一个五两的银锞子笑眯眯的放在托盘上,引起四周部分食客的低声议论。

    主要是太多了,点一首曲目平常也就是几文钱的事情,很少有人用纹银。

    除非大富大贵之人,不过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又不像。

    “万万使不得,些许铜板便可,公子高义老小儿心领了。”

    老人看见秦浩明出手如此大方,急忙边走边说上前劝阻。

    秦浩明正要说无妨之类的话,卢欣荣眉头一皱,站起身走到秦浩明身边耳语几句。

    听完卢欣荣的话,秦浩明脸上阴晴不定,双手握拳缓缓的叹口气,但最终无力的松开。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