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往事都在西风里
类别:
玄幻奇幻
作者:
温庭西字数:3055更新时间:24/09/24 05:01:58
宰相柳献周闻言,面色如常,开口道:“明日先政事堂议事后容我再想想。”
刘正德点了点头,旋即伸手端起身侧的茶盏,对着冒着热气的热茶,刘正德先轻轻的吹了一口气,旋即微抿了一口。
柳献周问道:“断剑城那边如何了?”
“刚刚从北齐回来的苏城述职后已经去了。”
对于被陆倾川摆了一道这件事,刘正德十分的气愤,但是柳献周一问到断剑城那一边,刘正德的面色便好了许多,“本来就十分顺利,这小子一去,大事可期矣。”
“姑苏苏氏倒是培养出了一个不错的年轻人。”
众所周知,大唐宰相柳献周极少对一个年轻人有赞誉之词,除了曾公开称赞那位西南王陆倾川以外,便是大唐的太子殿下,也并未得到过宰相柳献周的赞誉,唯中肯而已。
若是今日宰相柳献周与御史大夫刘正德的一番谈话给传了出去,这个叫苏城的年轻人,立刻便会在这权宦富绅满地跑的天策城名声大噪。
但其实就算撇开了柳献周的赞誉,这个名唤苏城的年轻人,本来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作为姑苏苏氏的子弟,苏城的成长史可谓是跌宕起伏。
苏城并非出自姑苏苏氏的本家嫡系,反而是出自一个没落了的支系。在苏城六岁的时候,苏城的父母无意间救了原本是秘密出行办事的苏家老太爷,对于这个没落了的苏家支系而言,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但祸兮福所倚,天上从不会无缘无故的掉下馅儿饼。
苏城的父母很快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用他们的鲜血,为自己的儿子铺了一条通往本家的路。
苏家除了几个核心人物知道后来苏家老太爷亲自接回来的孩子的身份外,所有人都在猜测。
经历了灭门之祸,苏城的心智好似在一夜之间而转变,开始的时候,无人喜欢这个孤傲的小子,但无奈苏家老太爷待这小子比亲孙子还亲,所以苏氏子弟也就捏着鼻子忍了。
后来的时候,这个基本上终日泡在藏书楼的小子,竟然在十二岁的时候便能与江南的著名僧儒坐而论道,一下子便誉满江南,苏家老小瞬间便炸了锅,将苏城真正的当做了本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对待。
此后十年间,苏城先是由童生考秀才,之后奉了老太爷之命,随了彼时便是御史大夫的刘正德一道去了天策城,失去了踪迹,杳无音讯。
便是再前两年,苏家也偶有来人拜访刘府,想打探打探这位苏家娇子的近况,但要么便是见不到刘正德,要么便是被刘正德三言两语的送了客。
倒是这两年,基本也没人会来触霉头了,一来是没人愿意去自讨没趣,而来也和苏家老太爷的刻意压制有关。
整个苏家,除了苏家老太爷以外,无人知晓苏城早在三年前便去了北齐。
在不久前他会京述职之后,刘正德将那块仅有两枚的黑铁令给了他一枚。
一般人或许不明白这黑铁令的价值,但天网谍子却是再清楚不过。黑铁令的正面,镌刻蜘蛛狞面,反面印有帝王印,持令如见皇帝。
刘正德没好气的说道:“这和姑苏苏氏有什么关系,是我教导有方。”
柳献周笑道:“如果当初不是你非要从苏靖淮手里将人家的宝贝孙子抢过来,现在这孩子已经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了。”
刘正德闻言,也笑道:“你这么说就是在嫉妒了,再说他苏城跟着我有什么不好了,将来接了天网,不比做一部尚书差。”
“但据我所知,当初苏靖淮是希望这个年轻人以大唐史上第二个连中三元的读书人身份跻身朝廷中枢,再以举族之力为其铺路,未来的路,不可限量。”柳献周抚了抚胡须,颇有兴致的看着刘正德,问道:“你当初是怎么将苏城要过来的?”
“强扭的瓜不甜,自然要苏城那小子首先同意了。”刘正德笑着说道:“当然嘛,我也答应卖了他苏靖淮一个人情,对他当初为何受的伤一事不做追查,点到为止。”
柳献周见刘正德这么说,他也不再继续问下去。
于理而言,他是大唐的宰相而刘正德是大唐的御史大夫,刘正德作为他的下属官员,现在所涉及的又是公事,他可问。
但于情而言,刘正德掌握天网,现在所说的事情是他徇私之举,肯大大方方的与柳献周说这些,是真不防备他柳献周,既然无伤大局,如刘正德当初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点到为止,亦无不可。
从大周皇朝到后来的四大皇朝再到如今的三大皇朝,官场上的暗流诡谲一直延续着从未断过,倒是有许多的清流名士准备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水至清则无鱼,这一条定理,不仅适用于江湖,也同样适用于朝堂。
长夜漫漫,西风扫落叶。
西南王府之中,着一袭素雅长袍的温先生从书卷上抬头向窗外看了看,虽然庭院有灯笼烛火所照亮,但任然抵挡不住夜晚的侵袭,一眼望去,仍是昏沉沉的。
温先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从长袖中伸手拿起一旁桌上的温酒,从书房内厅走到外厅,在外候着的那个藏锋阁锋士立刻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恭声道:“先生。”
温先生点头致意,温言道:“你忙活你的,我也就是坐久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那锋士笑道:“先生莫要笑话我了,属下来当值大半年了,平素里也就替您跑跑腿打打杂之类的,哪有什么忙不忙的。”
温先生说道:“那,陪我这个老人家出去走走?”
“好嘞。”锋士马上将手中狼毫搭在砚台边的笔架上,转身出来。
那锋士慢慢的跟随着温先生的步子,与他一道在廊道中行走。
温先生将手中的温酒喝了一口,又深处左手在风中感受了一下子,拈起院里一点泥土,在指肚上捻了捻,淡然道:“西风紧,土气湿,阴云罩月,看来又要下雨了。”
身边锋士说道:“在属下家乡那边,父亲以前办农活的时候也用过与您类似的手法看过天色。”
温先生闻言,温言笑道:“那你们家的收成一定很不错。”
锋士闻言,叹了口气,道:“只可惜后来不久便遇上了兵乱。”
温先生不愿意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触及他的伤心事,于是将话锋转了转。说道:“你认为西蜀如今的世道,如何?”
锋士闻言,挠了挠头,有些难为情道:“这您可就难为属下了,世道好与不好,岂是属下这等才学鄙陋之人可以评说的。”
温先生淡然道:“你不要有什么拘束,今儿就当咱爷俩聊聊天,无关其他,但说无妨。”
锋士想了想,说道:“那属下可就说了,您随便听听。属下认为,如今这西蜀的世道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总觉得还不够好,以后在王爷的带领之下,还可以更好些。”
“白天郡主来,那些话你应该都听到了吧。”温先生说道。
锋士点了点头,道:“是。”
温先生说道:“即使明知道接下来的国战的始作俑者是王爷,你还坚信你刚才的话?”
锋士没有任何犹豫,坦然道:“先生,如果是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当然不希望战争,因为我的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一生但求个安稳,正因为不是普通百姓,所以才更加明白,战争无法避免,但既是如此,真正为了百姓的幸福而战的战争,值得。”
温先生没有说话,那锋士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哪里说错了,也开始沉默不言,只是慢慢的跟着身边这个被王爷视作亚父一般存在的王府第一谋士。
方才那锋士以两种身份阐明了他对战争的看法,或者说,对接下来可能一触即发的国战的看法。
温先生认同这个锋士的说法,天下兴亡,从古至今,说白了其实都是那些帝王家的事情,兴亡交替之间,唯有百姓苦。
出身寒门的温先生自年幼时起便开始于名山大川之间磨砺身心,于而立之年奋起而志于学,也曾投身公门,想将一身才学货与帝王家,但实在无法融入那大唐的官场,于是乎辞官归隐。
于五十岁再访名川之际巧遇鹿鸣山人师徒,结伴走三年,之后便踏上了西蜀第一谋士的道路。
在西南王府建造好的那一晚,陆倾川并没有与手下那些将军和谋士们一直畅饮,而是拿了两壶酒来找了他。
温先生至今都记得那一晚陆倾川略带醉意的面容上,再一次的露出了久违的年少不知事的气息,他的神色间掺杂着些许的迷茫和害怕,但并没有说话,温先生也没有开口,两人便就这么坐着喝酒。
往事都在西风里,万语尽在醇酒中。
只是在陆倾川彻底醉倒之前,问了温先生一句:“先生,我真的能够做得好吗。”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