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无情君王家,但家国天下第一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傲双字数:3447更新时间:24/09/22 12:43:16
《最是无情君王家》是以赵武灵王生命之中第二个女人孟姚的死为开始,以赵武灵王殒命沙丘结束。
这卷预计七十章节,2018年年底结束的。由于诸多原因,还有就是懒癌的发作,导致往延后了时日。
由于写到沙丘宫变,那就简单说说,楚怀王宁死不割疆土;秦昭王和宣太后,迎战诸侯,携手合作;赵武灵王以死换取赵国安宁。
当初更这卷的时候,就说过,其实是不想写这卷的。主要是因为,战国时代最令人惋惜的赵武灵王沙丘殒命。后来想了想,竟然选择了写赵武灵王,就不能回避他的死。所以呢?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尝试了一下。
《最是无情君王家》这一卷虽是写君王无情,但也要表达出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君王为了维护山河统一,选择自我牺牲的精神。
此卷,以三条主线。其中一条就是楚怀王,另一条就是秦昭襄王和秦宣太后(芈八子),最后一条是以赵武灵王。
楚怀王这条路线,是以楚怀王被扣押武关开始,到客死秦国结束。
垂沙之战,是楚国大国梦、强国梦走向破碎之战。此战之后,楚国不仅国内四分五裂,重丘数败秦国,更加加剧了楚国国内局势的动荡。楚怀王已经年过五旬,但为了重拾先祖辉煌,前往武关和秦国会盟。楚怀王没想到秦国不顾信义,竟然将他扣押武关,最后囚禁咸阳章台宫。
秦国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胁迫楚怀王割让黔中郡、巫郡。楚怀王铮铮傲骨,也为了维护楚国山河统一,宁可死,也拒绝了秦国的要求。楚怀王虽客死秦国,但楚怀王的人性和爱国热情,也得到了升华。楚国因为有楚怀王,及至后来,秦始皇死,天下起,楚人以怀王之名伐秦。甚至楚人发出了,“亡秦必楚”,气壮山河地四个字。
第二条路线就是以秦昭襄王和芈八子之间的矛盾,由明争暗斗、互相角逐,到诸侯伐秦,母子二人携手对抗诸侯。
秦武王举周鼎,谋天下,英年早逝。秦惠王诸子为了争斗王位,以秦惠后、秦武后为首,支持公子壮,以芈八子为首,支持公子芾(芈八子一开始并不是想支持公子稷,此时的公子稷在燕国为质)发生了三年之久的季君之乱。
这场动乱,最终以芈八子获胜结束。芈八子能够从卑贱的身份,势单力孤,不利的情况下,成为胜利者,足以见得,这个女人是个厉害的角色。
就在芈八子获得大胜之时,准备扶持公子芾登上王位。此时,赵武灵王结束攻伐中山,转而插手秦国内政。赵武灵王给秦国选择了第三条路,不是支持公子壮,也不是支持公子芾,而是支持远在燕国为质子的公子稷。
公子稷在赵武灵王和燕昭王的支持下,回到秦国,继任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季君之乱,导致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三代人积累的人才毁于一旦。再加上芈八子的身份卑微,秦国人心不齐。大乱后的秦国,已经不能与诸侯抗衡。尤其是赵国得到了林胡生活在河套、以及秦国上郡一半的疆土。
赵国对秦国造成压顶之势。再加上楚国对秦国也是虎视眈眈。韩、魏对秦也充满敌意。赵、楚联合,一南一北夹击秦国,韩、魏联合从函谷伐秦。秦国,危在旦夕。芈八子忍下一时,被迫接受赵武灵王给出的第三条路。
秦昭襄王是赵武灵王扶持,芈八子自然不甘心胜利的果实被人摘走。这也加剧了芈八子和秦昭襄王之间的矛盾。芈八子对秦昭襄王也是百般压制,先是黄棘会盟、后是迎娶楚女,联合诸侯伐楚,扶持四贵。
当然呢?秦昭襄王也不是软弱之人,他离开秦国朝堂日久,又不得芈八子欢喜,一边暗中培养实力,另一边借机打压芈八子外戚的势力。其中以公子芾入齐为质,又以靖郭君入秦为相。
芈八子和秦昭襄王矛盾加深,最终因为齐、韩、魏三国伐秦(诸侯为什么老是跟秦国过不去,这里就不多说了。)。为了保住楚国山河,迎战诸侯,母子放下仇恨,携手对抗外敌。
第三条线路就是以悲剧英雄、战国时代最令人惋惜的人物,赵武灵王为路线。
《塞北四郡》是赵武灵王数伐中山、干涉秦国、收复河西、击破林胡,以及北伐三胡,尘定边患。就在赵武灵王建立盖世功业的时候,赵武灵王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女子孟姚却遇刺身亡。
这卷开始就是以孟姚的死,让赵武灵王遭受致命打击。无论是楚太子入齐,还是公子芾入齐,赵国都没有加入中原战局。
随着楚怀王被秦国扣押,囚禁章台,秦人失信天下;齐人靖郭君以鸡鸣狗盗狼狈归齐,并号召诸侯伐秦。这时候,赵武灵王又活了过来,面临三种选择,伐秦,助秦,还是作壁上观。
赵武灵王做了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孤胆入秦,并在咸阳宫议政天下诸侯。赵武灵王离秦归国,就制定了以九原、云中、雁门,以骑兵直取咸阳的战略部署。
赵武灵王趁着齐、韩、魏和秦国交战,燕国不过问中原之事,楚国乱成一团之时,北寻楼烦,并降服楼烦。随后又挥兵北上,荡平中山,彻底解决了腹心之患。
赵主父野心勃勃、准备伐秦之时,却引发了沙丘宫变。至于沙丘宫变,发生的原因,以及赵武灵王以围待诛,最终饿死沙丘。
看了很多资料都是说赵武灵王分裂赵国疆土,被李兑等人围困沙丘宫。总之了,就是说赵武灵王晚年糊涂,自己作死。
但,真相是这样?看一遍资料还好,看两遍、三遍就会发现很多弊端。
赵国原有邯郸、晋阳、代、上党四郡。此时的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奋斗下,又增添了九原、云中、雁门、河西(也就是赵武灵王将中山国亡国之君发配之地肤施,也就是现在的延安。),还有攻灭了中山国,独占八百里疆土。
赵国疆域辽阔,应该如何管理。这是赵武灵王和君臣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国打下巴、蜀,也将公子通、公子辉封为蜀侯。那么十五岁就领一军攻伐中山的废太子章,也是战功卓著,又该如何呢?
为了捍卫北疆、守卫山河。赵武灵王降服楼烦,尘定边患;马踏灵寿,荡平中山,大赏群臣。废太子章也被赵武灵王封为代安君,管理北疆。
赵武灵王之举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疆土,为何变成了说赵武灵王为了夺回权利,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成为罪人呢?赵武灵王可是不称王,反称君,壮年便提前退位之人,会是权利熏心?
赵武灵王、代安君(废太子章)、赵惠王同游沙丘。这就是沙丘政变的开始。
沙丘宫变的经过则是代安君以赵武灵王为名,邀请赵惠王,伺机杀了他。肥义察觉不对,替赵惠王去,被诛杀。随后,公子成、李兑率四邑之兵,诛杀代安君、饿死赵武灵王。这政变也太简单了吧!
此时的代安君正得赵武灵王的宠爱,赵武灵王也在壮年,还有他在军中也有威望,他的势力也在北疆,岂会愚蠢地想着在出游沙丘,诛杀赵惠王。
即便他杀了赵惠王,赵武灵王就会让他继位?代安君也太愚蠢。
再加上,代安君诛杀肥义,立马攻打赵惠王,赵惠王却能抵挡住哥哥的攻击?这时的赵惠王才十五岁,会有这种能力。
要知道,这次出游,是父子三人出游,不可能带上数万精锐吧?
代安君真的要谋反,诛杀赵惠王,夺得王位,就应该准备充分,一击而中。既然是为了谋反,总不能光明正大说,我要干掉你。
说来也巧,赵惠王抵挡住了代安君的攻势,李兑、公子成率四邑之军前来平叛?这也不太合乎情理。总觉得,赵惠王才是准备充分?
那么,李兑和公子成是如何调动兵马的呢?
李兑和公子成能够在沙丘发动叛乱,就调动四邑之兵,及时平叛?若没有赵惠王的兵符,何人能调动大军?如此说来,是代安君早有准备,还是赵惠王早有准备。
还有就是,为什么田不礼逃亡宋国,而代安君前往主父宫呢?按理说赵武灵王和代安君住一宫,赵惠王单独住一宫。这两宫是沙丘行宫,不可能相隔太远。两子相残,赵武灵王岂能不知?
这场宫变到底是代安君发起的,还是赵惠王发起的,或者是公子成、李兑发起的,都是有可能。从后来的历史表明,代安君被诛杀,主父被饿死。赵惠王还是赵国的王,不过却成为了傀儡。公子成当了两年的相邦,就死了。而李兑却成为了赵国权臣,诸侯还献地给他做封地?
好好回味,不能说明点什么吗?
赵武灵王之死,也是很大的疑惑。从李兑、公子成围沙丘,到赵武灵王死,这中间有三个月。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难道没有人救赵主父?
李兑、公子成围住了沙丘宫,但田不礼等人都能逃亡,赵武灵王被困的消息,难道可以全面封锁?
再说呢?赵武灵王是一个有傲骨,有荣誉之人。那时的士大夫为了荣誉,宁可死,也不受辱。赵武灵王却活了三个月。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看着两子相残,诛心之刑。
假如赵主父若出了沙丘,又会如何?
赵武灵王父子成仇,赵国将会大乱,北疆注定不稳。赵国北疆也会脱去掌控,赵武灵王为之奋斗的一生,也将会烟消云散。
赵武灵王苦苦支撑三个月,见赵国未乱,加上乱臣贼子不敢觊觎赵国的江山,他总算闭上了双眼。
赵武灵王用他一人之死,换取了赵国江山,天下的安宁。
无论是楚怀王,还是秦宣太后,或者是赵武灵王,为了国,有的放下个人恩怨,也有的宁死不割裂疆土,还有的,用自己一人之死,换来一国安定。
虽是无情君王家,但是为了国与家,牺牲自己,又有何妨。
当然呢?这卷还讲了孟尝君狼狈归国,举兵伐秦。还有楚人的骄傲,楚之君子屈原,迎立太子横归国继位,稳定楚国朝局。楚顷王为了王权,排挤忠臣等等。
今天就说到这里,写这些代表个人意见,写得不好,不要口水。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