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战端起 第四十四章:百戏惊艳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凌空梦蚀字数:3113更新时间:24/09/21 05:16:59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庭尧城内,街巷上,一个又一个骑兵往返来回的跑着,嘴里还在喊着:“王上有令,今日寿辰,大吉之日,所有城狱里的囚犯,全部赦免,所有庭尧城黔首,赐肉食、酒菜,去少府即可领取。”

    “王上万寿无疆!”拥挤在街巷两旁的黔首们,高举着手臂欢呼雀跃。

    “看啊,演百戏的人来了”有黔首指着远处,一群打扮的奇奇怪怪的人,抱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正朝这边走过来。

    酒肆、食肆、客栈、还有各个店铺里的人,也都纷纷跑了出来。

    百戏难得一看,这次驻足的人,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演百戏的人围成了一个大圈子。

    有那些个矮看不见的,就跑到周围客栈的二楼,趴着栏杆上去看。

    这百戏,又称为曼衍之戏,始于秦

    一名男子,手上拿出几颗小丸,开始不停的交换手,抛起来,形成了一个圆弧度。

    随着速度越来越快,他抛入的丸子也就越来越多

    “好!”黔首们纷纷鼓掌,很快男子表演完了,百戏的队伍里,又出来一位彪形大汉。

    他搬出一个青铜大鼎放在地上,鼎砸在地上发出“嗵”的一声。

    紧接着,大汉怒吼一声,额头上,手臂上,都爆起青筋。

    他双手环抱住鼎,开始用力往上抬,慢慢的,四个腿的青铜鼎全部离了地。

    “啊!”大汉猛然一使劲,青铜鼎高过头顶,紧接着被他快速的放下来,大汉擦了擦头顶的汗珠,心有余悸的看着青铜鼎,刚刚自己若是不小心,怕是会落得和秦武王一个下场。这尊鼎还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那九鼎,已经有人开过先河,被砸死了……

    这举鼎这项运动,最早也是源自于秦,就是那位因为举鼎而死的秦王。

    话说秦武王去参观周朝太庙,看见分别代表九州的大鼎,于是秦武王赢荡就问孟贲是否可以将其搬动,而孟贲本来力气大而且一介莽夫,于是紧束腰带,挽起双袖,手抓两个鼎耳,大喝一声“起!”,只见鼎离地面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

    秦武王为了狠狠地秀一秀肌肉,脱下龙袍,束紧腰带,大踏步上前,深吸一口气,使出乎浑身力气,喝声:“起!”。

    鼎被举起半尺,武王接着移动左脚,不料右脚独力难支,身子一歪,鼎落地面,正砸到右脚上,武王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众人慌忙上前,把鼎搬开,秦武王右脚腿骨被砸断,血流了一大滩,在那个年代,一次小伤都有因为感染死亡,更何况被鼎这么重的东西砸的,没有处理好,伤口感染了,无力回天,怕是只有那一时期的医扁鹊能治,可惜那会的医扁鹊并没有在秦国,当天晚上就崩殂了,时年岁二十三。

    而与他举鼎的孟愤全族也都被灭了,谁让他跟大王举鼎,还不让着他,最后大王死了,你不跟着陪葬,谁跟着陪葬。

    至于他举得鼎有多重,史书上没有记载,而且九鼎后来遗失了,也没有具体的重量记录。

    最重的鼎不过也二百多公斤

    不过秦武王举得鼎也就差不多,因为他只是抬起来并没有举起来

    “好!”

    “彩!真乃勇猛之士”

    紧接着,百戏班子里又出来一名,一位举起手中的长刀,张开嘴,仰头对着自己的肠胃就扎了进去,长刀的身子全部插了进去,人却一点事都没有。

    看的在场的黔首倒吸一口凉气,这可太悬乎了,长刀插入胃里,却一点事都没有。

    当人扬起头时,喉咙和胃能够形成一条直的通道,经过训练,是可以容纳一把刀而不被扎伤的。

    那人将长刀拔出,张了张嘴,朝着众人展示,一点事都没有,在场的黔首们无不称奇。

    紧接着是寻橦,系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

    不像刚刚那样危险,但观赏性强,看的众人纷纷叫好。

    再然后是鱼龙曼延,以变为主的彩扎道具,有幻化之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

    就像一个小故事一样,黔首们看的啧啧有味 ,就连只想着吃些甜食的小孩,也纷纷驻足下来,看这些奇怪的剧情表演。

    ……

    张崚手下的两名少府少监,惆怅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幕。

    几个势单力薄的兵卒,拦截着妄图蜂蛹涌进少府的黔首。

    黔首们还不停的举着手在喊:“我们要兑换酒肉,米面!这都是王上准许的,你们少府想要食言吗!”

    也有黔首怒视道:“就是,你们想食言吗!”

    两名少监对视一眼,先前他们并没有收到要给庭尧的每位黔首都发放米面、酒肉的文书,所以眼下少府里面,那点东西,根本不够兑现的。

    而不予兑现,又会损失王室的威严与信誉,这种责任,偏偏又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大人,要不,咱们就给他们兑现了吧”少府令缩着脖子走过来,他是少府中尚署的最高级别官吏,这种大喜的日子,却被张崚留下来看守少府,属实憋屈,再遇上门外这些黔首,受了惊,现在腿脚都挺不直了…………

    少监白了他一眼:“兑现?你来兑现啊?少府内就那么些粮食,剩下的差额你来补啊?啊?”

    什么,让自己来补,这我可不干,少府令急忙摇头:“下吏哪有这么多粮食,下吏上有老,下有小,有寒妻孺子,有高龄老娘,还有一群亲戚……”

    “行行行……”少监打断了他的话,随后有些恼怒地问:“少府不是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怎么不到治栗内史去领呢,真是的!”

    少府令问道:“那,大人,咱们现在,如何是好?”

    “发!”少监咬咬牙说道

    “你确定吗?”另一位少监问道

    “发!”少监坚定不移:“但,咱们每人只发一半,一石米面的,就给我改为半石米面,以此类推,都给我减半,若有询问者,就告诉他们,想领另一半,就去治栗内史的府上领。”

    少府令眼神亮了起来,拱手说道::“少监英明!”

    少监摆摆手“行了,别臭贫了,你赶紧进宫,拿着我的令牌,去找少府监,张崚大人,找到后告诉他这里的事,让张崚大人来决断。”

    “是”少府令接过令牌:“但是,我该怎么出去呢?前面都是黔首……”

    “猪脑子啊,门走不成了,翻墙出去,挖洞出去,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寿宴开始之前,你把消息一定要给我送进宫去,不然,老子治你的罪!”

    少府令点头哈腰:“是是是,下吏明白了。”

    注释:

    自西周开始,与“万岁”含义相近的“万年无疆”等词语开始出现。到了战国时代,“万岁”一词相对频繁地出现在了各类文献之中。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秦王大喜,传以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这时候的“万岁”,是一种欢呼语,尚未用来称呼君王。当时,“万岁”也作为“死”的一种代称。如《战国策·楚策》记载,楚王游云梦,说“寡人千秋万岁后,谁与乐此矣?”。

    百戏:百戏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汉族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百戏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

    《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汉族民间诸技的称呼,包括杂技、角氐、幻术、游戏等,尤以杂技为主,最晚起于秦汉之时。

    秦汉时已有,汉代称“角抵戏”。包括找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以及舞蹈和器乐演奏与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是综合性娱乐节目。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三年春,皇家在京师举行百戏表现,“三百里内皆(来)观”

    弄丸:

    弄丸,古代的一种技艺,两手上下抛接好多个弹丸,不使落地。《庄子·徐无鬼》:“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 庖丁 之解牛, 伯牙 之操琴, 羿 之发羽, 僚 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因用以喻娴熟巧妙,轻松不费气力。

    中国是世界魔术发源地之一,中国魔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夏代,魔术就已见于宫廷演出,时称“奇伟之戏”,后简称“奇戏”或“幻术”,民间多称“戏法”。

    中国最早的大型幻术--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指两个相近的节目:“鱼龙”是指大鱼变换成八丈巨龙(见《汉书.西域传赞》);“曼延”是八十丈长的巨兽蜿蜒登场,突然背上出现一座巍峨险峻的神山,上面有熊虎相互搏持、猿猴追逐攀援,还有孔雀白象以及其他怪兽(见《西京赋》)。

    以变为主的“鱼龙曼延”是彩扎的大道具,十分庞大,是中国最早的巨型魔术。由于“鱼龙”是百戏中的主要节目,所以也往往称包括幻术在内的整个百戏为“鱼龙”。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